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李忠  金道超  邹晓  刘爱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17-5518
将蝉拟青霉3 L菌株置于分别添加9种碳源9、种氮源和10种不同碳氮比的基本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出适宜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对蝉拟青霉菌丝生长及生长势观察结果表明,在所试9种碳源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日均生长4.62 mm,菌丝表现为洁白、较浓密。在所试9种氮源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日均生长5.15 mm,菌丝浓密、健壮。在所试10种不同碳氮比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日均生长5.52 mm。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生长特性和不同营养要素对产孢量的影响,为其规模化发酵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D.flagrans F088分离株为研究对象,研究该菌培养过程中pH值、厚垣孢子产量、菌丝干质量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几种常见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碳氮比对厚垣孢子产量和菌丝平均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供试真菌在培养2 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4 d时达到高峰(OD_(600)值为7.46,菌丝干质量为12.07 g/L),而pH快速下降至4.45;3 d开始产生厚垣孢子,4 d时呈爆发式增长。OD_(600)与菌丝干质量、厚垣孢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产生厚垣孢子的最佳碳源为白糖,氮源为大豆蛋白胨,碳氮比为40∶1,维生素为V_(B_1)、无机盐为MgSO_4;菌丝生长较好的碳源为红糖,氮源为大豆蛋白胨,与对照相比,无机盐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D.flagrans F088产生厚垣孢子和菌丝生长的最佳配方组合为:30 g/L白糖、4 g/L大豆蛋白胨、1 g/L MgSO_4和30 mg/L V_(B_1)。【结论】初步明确了D.flagrans F088培养过程中pH、厚垣孢子产量、菌丝干质量等的变化趋势,确定了该菌菌丝平均生长速率和厚垣孢子产量达到最佳时的营养要素和配方组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玫烟色拟青霉进行液体培养,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糖含量、酸碱度、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接种24-48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增长较慢;接种48-120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增长最快;接种120h,菌丝生物量达22.43mg/ml,产孢量达11.8×107孢子/ml。培养液中Ph值和糖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接种72h,营养液的Ph值由初始6.4降到5.16,菌丝快速生长和孢子大量繁殖的时期是糖消耗最大的时期,因此接种72小时后,适当调节酸碱度,对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利。  相似文献   

4.
对自然感病的桃蚜幼虫上获得的顶孢霉菌株(Acremonium hansfordii)的最适培养条件及对甘蓝蚜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孢霉菌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木糖,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分别为1.806 mg/mL和7.061×106个孢子/mL;最佳氮源为尿素,其菌丝体含量和产孢量分别为0.242 mg/mL和54.07×106个孢子/mL;最适于顶孢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C/N为10∶1.液体培养至6-7 d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因此液体发酵终止时间应选择在接种后6-7 d.在接种后的第6 d,顶孢霉菌对甘蓝蚜的LC50为1.650×106个孢子/mL.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培养真菌常用的7种碳源,10种氮源、7种无机盐和5种维生素对茶藤生柱锈重寄生菌拟盘多毛孢之一种(Pestalotiopsis sp.)MM011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可溶性淀粉、玉米粉)是该重寄生茵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有机氮中的黄豆粉、酵母浸膏和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不同维生素对茵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营养条件对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培养真菌常用的7种碳源,10种氮源、7种无机盐和5种维生素对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拟盘多毛孢之一种(Pestalotiopsis sp.)MM011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可溶性淀粉、玉米粉)是该重寄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有机氮中的黄豆粉、酵母浸膏和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不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优化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为目的,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对北冬虫夏草液体菌丝生物量及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用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相比,采用麸皮作为碳源,北冬虫夏草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均较高;有机氮作为氮源的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含量均优于无机氮源;Zn~(2+)对北冬虫夏草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大,当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ZnSO_4,北冬虫夏草的生物量为1.45 mg/mL,菌丝体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是32.91 mg/g和6.48 mg/100 mL。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杏鲍菇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杏鲍菇菌株XBG-01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菌落的直径及菌丝生长速率,观察气生菌丝的长势,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杏鲍菇能以多种单糖、双糖、多糖等作为碳源,其中以果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均较好,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供试氮源中,杏鲍菇对复合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均能利用,其中以蛋白胨为最适氮源,麦芽浸粉和酵母膏次之;无机盐中的1.0 g/L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维生素中6 mg/L维生素B2、烟酸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中8 mg/L IAA、KT,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不同碳源、氮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向培养基中适量添加某些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杏鲍菇菌丝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9.
姜宁  刘晓鹏  杨洪  秦恩华  马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29-6430
为了优化金针菇液体培养基。选取影响金针菇生长的4个主要营养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及其不同配比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Cl,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的可溶性淀粉、4%的黄豆粉、0.15%KCl7、.5 mg/100ml的VB2。该研究为金针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云芝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速度,筛选出最适合云芝菌丝生长的营养因子组合.结果表明:云芝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果糖、牛肉粉和MgSO4.  相似文献   

11.
在温度(27±1)℃和光照12L∶12D的条件下,用PD培养液对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 (Thom & Raper) Bejami)Dh菌株进行液体振荡培养(100 r/min),测定不同接种量和液体培养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含干菌丝生物量为23.8 mg/mL的母液按1%~15%(V/V)的比例接种后,培养60 h以上,1%~15%各接种量处理均能产生21 mg/mL以上的菌丝生物量.通过逻辑斯蒂生长模型拟合,发现该菌在上述液培条件下的最大菌丝生物量为36.7 mg/mL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初始接种量对安徽虫瘟霉液体培养下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20±1)℃和光照12L : 12D的条件下,用萨氏培养液对安徽虫瘟霉(Zoophora an- huiensis)进行液体振荡培养(100 r/min),考查不同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含干菌丝18. 6mg/mL的母液按1%~15%(V/V)的比例接种后培养48~72h,9%和12%接种量处 理能产生20 mg/mL 以上的菌丝生物量,通过拟合逻辑斯蒂生长模型,发现该菌在上述液培条件下的最 大菌丝生物量为25 mg/mL左右。  相似文献   

13.
虫草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虫草液体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蛋白胨4.0%,KH2PO4 0.20%,MgSO40.10%,在该条件下菌丝体干质量平均可达15.64 m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育富硒灵芝高产菌株并研究其液体发酵性能。[方法]应用添加Na2SeO3的培养基筛选富硒能力较强、菌体生物量及菌体多糖产量均较高的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筛选到菌株Ganoderma lucidumZ-4-25,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即能有效促进菌体生长,在浓度0.16%的Na2SeO3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92 h,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13 000μg/g菌体。在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条件下,10 L发酵罐发酵216 h,菌体生物量干重达到26.82 g/L,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9 800μg/g菌体。[结论]该研究为富硒灵芝的液体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及无机盐对桦褐孔菌菌丝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葡萄糖25g,黄豆粉20g,硫酸钙1.25g,琼脂20g,VBl10mg,水1000mL,并确定葡萄糖是影响菌丝体干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药阿里红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黄玲  娄恺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4):696-705
浸粉0.3;、蛋白胨0.75;、酵母浸粉0.5;.经12 d发酵,每50 mL发酵液菌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含量最高可达65.4和77.7 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蛹虫草摇瓶菌种培养基。[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适于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再以正交试验优化碳源与氮源以及无机盐与VB1的最佳配比。[结果]蛹虫草优化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红薯50 g/L、可溶性淀粉10 g/L、牛肉膏10 g/L、酵母膏10 g/L、KH2PO41.5 g/L、Mg SO4·7H2O 1.0 g/L、VB10.10 g/L,p H自然,利用该配方菌丝干质量可达36.33 g/L。[结论]优化的摇瓶培养基可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选用蒙金娜有机培养基, 从王草根际分离出21 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 利用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 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21 株菌株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上均形成明显透明圈, 其培养48 h D/d 值在1.3~ 7.0 之间, 72 h D/d 值在1.72~5.5 之间, 120 h D/d 值在1.33~4.67 之间;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量为4.11~327.1 mg/ mL。经解磷能力分析, 菌株2-6尧2-7-1尧2-9尧4-4 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这些菌株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 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