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云南农业气候及其对农业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艳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Z1):277-280
使用云南省全部站点大量相关气象资料,结合云南农业生产特点,从农业气候资源总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气候要素的时段匹配、农业气候特征等方面,全面描述了2005年云南农业气候.基于农业气象学理论和云南气候对作物影响的认识,综合评述了2005年云南气候和气象灾害对云南夏收秋收粮作、全年粮食总产和烤烟等的利弊影响.可提高人们对云南农业气候以及气象条件和气候年际变化影响农业的理解,也增强农业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2.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回顾中国学者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概括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特征。近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可用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时空分布不均。霜冻害、低温冷害、寒潮、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减少,旱灾增加。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发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积温增加且积温带北移东扩明显,主栽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产量为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等开展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地区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利用四川省134个气象站近40年逐日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资料,通过多元回归、滑动t检验、气候倾向等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四川地区适宜期、加热期和通风期等几个生产期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变化趋势及其代际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川西高原以及攀西地区设施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2)适宜期、加热期和通风期设施农业气候资源主要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各有不同。(3)年代际变化来看,20世纪70年代与20世纪90年代是四川地区适宜期热量及水分资源相对贫乏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与21世纪前11年适宜期热量资源均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前11年四川区域加热期设施农业气候资源表现出一致的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是四川区域通风期气候资源匮乏时段,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风期气候资源大体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业湿地作物产量,使水稻产量减少;CO2浓度的增加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又会抑制利于作物生长的其他因素;紫外线增多直接使作物产量降低、蛋白质和脂肪减少;气候变暖会影响我国的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作物品种的布局、产量、施肥水平;气候变暖将使江河水量、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水质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业。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方旱作农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和比较了1961—1990年(时段Ⅰ)和1991—2010年(时段Ⅱ)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日照时数总体呈降低趋势,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92.9 h;研究区域近50年年降水量变化呈现西部增加东部减少的特征;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研究区域年均气温增加了0.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持续日数普遍呈增加趋势,喜凉作物生长期内≥0℃积温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8.6℃·d和197.3℃·d;研究期间全区气候变化西部地区总体呈暖湿趋势,东部地区总体呈暖干趋势。  相似文献   

6.
1.气候变化与植被资源 爱沙亚尼Tooming认为,作物的气象产量是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各种作物模型计算当地的气象产量,进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日本学者Yoshino指出:在区域性气候情景中应考虑季风活动;在分析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时,应考虑作物和农民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土地利用上,应兼顾在新的气候条件下种植面积、作物类型、栽培区域和生育期等诸方面的变化;在管理方法上,排灌、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1970—2014年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观测数据,结合Miami模型,通过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气温、降水、蒸散和标准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2000—2014年粮食安全存在隐患。标准气候生产潜力(W)与蒸散气候生产潜力年代际变化相近。4种气候生产潜力主周期均为26~31年。W空间分布呈正、负相间。W与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呈正相关,气温是主要限制因子。“暖湿型”气候对W有利,生产潜力增加幅度7.41%~14.82%。研究结果对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粮食作物稳产高产等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侯少众  刘春明  韩秀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51-15754
利用1956~2008年辽阳地区的地面观测资料和1972~2008年粮食产量资料,对该地区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6~2008年辽阳地区春季气候变化年代和世纪间变化明显,大体可分为20世纪90年代前和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2个时段,前1个时段的特点是气候要素年际间变化平稳,后1个时段是气候要素变化幅度剧烈并有逐渐变暖的趋势,主要在3、4月;降水分布也逐年发生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3月降水开始逐渐增多,4月逐年减少;日照时数逐年减少;终霜日期显著提前,无霜期日数、有效积温增多。由于无霜期天数增多,热量充足,可选择晚熟品种增加产量和提高粮食品质。根据辽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播种期可相应提前,选择晚熟品种增加粮食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资料,以17世纪后期上海县为中心,探讨气候因子变化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就作物生产来说,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所受制的气候因子却又不尽相同。于单季稻作而言,梅雨期和伏旱期降水的多寡直接影响稻作的丰歉,而持续低温还致使稻作品种发生变化;于棉花作物而言,其限制气候因子主要表现为梅雨期、伏旱期和秋雨期降水的变化;于春花作物而言,冬春多雨是其主要的气候影响因子。就气候因子来说,温度和降水虽然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但因变化尺度的不同对作物生长的效果也就不同。抛开特定的农业环境、气候因子来谈气候变化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球性气候变化,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沙坡头地区1990-2019年玉米农业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和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分析沙坡头地区长时间序列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沙坡头地区玉米平均气温和蒸发量均有显著增减,而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不同程度波动上升;玉米同期总产量呈现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每年增产105.68 kg·hm-2,气候生产潜力以每10年36.87 kg·hm-2呈波动上升趋势的线性倾斜;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水分和日照;未来气候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有重大影响,“暖湿型”和“冷湿型”气候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而“暖干型”和“冷干型”气候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其中降水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作用比温度更大。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合理调整作物的区域分布以适应气候变化,以期获得玉米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