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07年春、秋两季天津市潮间带生物的取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种类,同2005年潮间带生物调查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东省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潮间带生物标本共70科150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出现的种类最多,二者占了总种类数的80%,其中部分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潮间带生物全年平均生物量为1954.26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003.77ind·m-2。全年各类群生物中,平均生物量及栖息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其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J)属中等水平,分布范围在1.419~3.562,平均为2.663。  相似文献   

3.
2004年的河北省潮间带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潮间带生物140种,平均生物量为71.89g/m2,平均生物栖息密度为654.34个/m2,优势种7种。与198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生物种数、生物量、栖息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对现有经济种类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广东省南澎列岛3个主要岛礁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潮间带生物标本共35科80种,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和藻类植物出现的种类最多,三者占总种类数的84%,其中部分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潮间带生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831.31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21867ind/m2。各类群生物中,平均生物量以藻类居首位,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其Shannon-Winer多样性指数(H′)属甚高水平,分布范围在3.32~3.57,平均为3.42;均匀度(J)为0.81~0.87,平均为0.84。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天津市潮间带生物春、夏两季节的调查、取样和分析,发现目前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种类,同1983年海岸带调查资料相比,都大幅度减少或降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2020年黄河口须子网生计渔业和生物组成周年监测数据,开展黄河口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评价须子网生产对黄河口渔业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口潮间带的渔业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记录61种生物,以鱼类和甲壳类居多。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组成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多样性水平以夏季7―8月较高,秋季10―11月较低;5―9月、10―11月组群分别具有较高的种类组成相似度。各类群的数量组成中,4―7月螺类数量居多,8月螺类和鱼类数量居多,9月鱼类数量居多,10―11月蟹类数量居多。鱼类是各调查月渔获的优势类群,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 (Liza haematocheila)为各调查月都出现的优势种。个体大小–频数百分比分布显示,黄河口潮间带是小型渔业生物以及多种幼鱼分布的重要区域。4―9月,渔获物的主体均由个体重量< 2 g的生物组成(44%~82%),鱼类以个体质量< 20 g为主,优势种类组成月更替明显。研究表明,开展须子网生计渔业调查和监测是采集黄河口沿岸咸、淡水交汇区潮间带包括鱼类补充群体在内的诸多渔业生物分布资料的有效途径。研究还表明,须子网渔业生产虽为黄河口沿岸当地传统的生计渔业,但其低选择性及在迁移通道的布设方式等易对渔业资源自然补充和增殖养护群体造成破坏,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幼鱼种类组成和出现季节特征,重点在夏季和初秋季对该渔业的网目和布设区域进行相应管控。  相似文献   

7.
肖莹 《福建水产》2013,35(1):8-14
2011年4月到2012年2月在南日岛东岱村大牛山和大峤山2个岩相潮间带断面进行底栖生物调查,共鉴定出南日岛东岱村岩相潮间带生物73种,其中软体动物49种,藻类8种,甲壳动物7种,棘皮动物6种,多毛类1种,其它动物2种.各季节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为l 658.01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3 420 ind/m2.潮间带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2 ~ 1.84,丰富度指数范围为0.67~1.71,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12 ~0.42,辛普森优势度指数0.13 ~0.61.结果表明,南日岛东岱村潮间带底栖生物的分布特征受到栖息环境、季节变化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春、秋2季对江苏北部的东西连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及平山岛4个海岛设置9条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共发现潮间带生物127种,种类组成以藻类居首位(占35.43%),其次为软体类(占28.35%),甲壳类居第三(占16.54%)。内湾海岛共发现56种,主要种类为软体类;外海海岛92种,主要种类为藻类。优势种主要有白条地藤壶(Chthamalus withersi)、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和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该区域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4150.42g·m^-2,以软体类最高(占81.93%)。平均生物密度17642ind·m^-2,以甲壳类最高(占76.91%)。不同生境的生物量分布为外海〉内湾;不同潮区的生物量分布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季节分布为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9.
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在即将建设的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附近区域,设置3个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共调查发现潮间带生物24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最高(占37.5%),环节动物次之(占33.3%).优势种为:托氏虫昌螺、文蛤、四角蛤蜊、彩虹明樱蛤和泥螺,这5个优势种均为软体动物.该区域潮间带生物的平均生物密度为203.73 个/m2,平均生物量为72.42 g/m2,其中以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为最高(分别占89.22%和82.20%).  相似文献   

10.
河蟹是江苏省的出口创汇特色水产品,长江潮间带围栏养蟹是一种新型养蟹方式,主要是在长江潮间带建造“低围坝、高栏网、适挖塘”的围栏设施,模拟河蟹生长的天然环境,科学利用长江潮汐自然形成的水位落差进行水体交换,并为养殖对象提供高溶氧和部分天然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1.
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4月和7月在大潮水期间对韭山列岛大青山、南韭山和积谷山的三个断面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采样,共鉴定出岩相潮间带生物96种,其中软体类41种,甲壳类24种,藻类16种,环节类8种,腔肠类5种,棘皮类2种。韭山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556.82g/m^2,平均栖息密度高达21579ind/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0391,其中日本笠藤壶为绝对优势种,优势度高达2.5896。与同属于高盐度的浙江省其它开敞性岛屿比较,韭山列岛积谷山岩相潮间带的底栖动物种类数略少于舟山的花鸟岛和温州的北麂岛,而远远多于台州的大陈岛和宁波的北渔山。韭山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与生物量随水平、垂直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水平分布主要受海浪和海流冲击的影响;垂直分布主要与分带有关,波浪及潮汐等环境因子影响上界,生物种间竞争影响下界;季节变化与温度、底栖生物的繁殖有关。本次调查的资料为有效评价保护区岛屿潮间带生态环境、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莱州湾胶莱河口东岸5000m内的潮间带设置2条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并分析数据。研究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A断面潮间带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15种,其中多毛类5种,软体动物9种,甲壳动物1种;B断面潮间带共获底栖生物16种,其中多毛类4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动物3种,其它动物1种;A、B两个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优势种均为昌螺Umbonium vestiarium(Linnaeus),其密度分别占总栖息密度的70%和71.7%;胶莱河口潮间带高、中和低潮区生物种类和生物组成差别较大,但优势种类相同,造成生物群落组成简单,且生物量低的原因应与间隙水中高盐、高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intertidal benthic habitat)变化,能为河口湿地生物的保护、底栖环境质量的评价、受损生境的生态恢复提供的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本文从关注空间和时间尺度的研究出发,对河口潮间带栖息地监测、分类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论述: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的时空新特征、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参数、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获取方式、数据处理、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分类模型选择、多时空尺度分析。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的分类方式由于考虑生态过程和格局中所涉及的空间生态学问题(边界分割、尺度效应、分类精度、动态变化等),模拟底栖物种及群落分布更为便捷,最终使物种/群落栖息地分类结果更加精确、真实、全面。最后,本文提出利用SIT对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进行分类将对底栖生态系统评价及研究生态功能机制带来新的视角,同时也需注意一些问题。例如,潮间带生境特征参数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在不同的尺度上进行甄别和筛选,以期有效提高指示参数在研究尺度上的解释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矛盾的日益突出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过度捕捞造成近岸海域生物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最终导致传统经济渔业种类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群落低级化。据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和2004年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20年间分布在河北省沿海的水生生物物种急剧减少,其中潮间带生物由163种减少到140种,浅海底栖生物由206种减少到128种,并且浮游动物中的鱼类被捕获的种类数目明显减少,游泳动物由101种减少到46种,种类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调查了青岛潮间带大型海藻重金属含量并进行了富集分析。研究表明,青岛潮间带9种大型海藻生物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Cu、Zn和Cd的最高值出现在海带中,Pb、Cr和As的最高值出现在鼠尾藻中,Hg的最高值出现在珊瑚藻中;不同海藻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有差异,综合富集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鼠尾藻石花菜海带珊瑚藻鸡毛藻孔石莼裙带菜肠浒苔亮管藻,海带可以用于Cu、Cd的生态修复,鼠尾藻可以用于Pb、As和Cr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人类长期养殖活动对海州湾砂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2—2022年对其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43种,总平均生物密度为3 08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61.07 g/m2,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第一优势物种。多样性指数H’波动范围为1.27~3.67,总平均值为2.52。2017年5月生物密度最高,2012年10月、2017年5月和8月生物量较高,均是由于发现了大量的光滑河蓝蛤造成的。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消失,须鳃虫(Cirriformia tentaculata)发现频次增多,有机碳含量升高,均显示潮间带生物群落正由清洁群落向耐污群落转变,人工养殖活动对调查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东营市潮间带泥螺增养殖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9~25日,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潮间带泥螺增养殖情况及泥螺对浅海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东营市潮间带资源和泥螺增养殖现状 1.1 潮间带资源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海岸线长350 km,滩涂面积12万hm~2(180万亩)。由于黄河及其它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入海,加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使潮间带区域海水形成较高的初级生产力,黄河人海口区全年总初级生产力为1.07×10~6t 有机碳(干),水体平均日初级生产力为358mg/m~3,海洋生物多达517种,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潮间带分布的主要经济贝类有文蛤、四角蛤、蓝蛤等,潮间带已成为经济贝类苗种繁育及成贝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18.
对青岛太平角(36°02′N,120°21′E)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群落进行了为期1年(2010年5月-2011年4月)逐月的定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采集到大型海藻3门36种,其中红藻门16属19种,占52.8%;褐藻门7属10种,占27.8%;绿藻门5属7种,占19.4%。2.青岛太平角潮间带大型海藻群落的种类组成中红藻种类最多,褐藻其次,绿藻最少。3.青岛太平角潮间带群落中大型海藻的种类组成和藻总量(株)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海藻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大,秋冬季节其次,夏季海藻种类和数量最少。4.孔石莼、鼠尾藻和珊瑚藻为青岛太平角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群落的最常见种。5.青岛夏季绿潮藻种浒苔是由其他海域漂流而来,且较其他藻种更适应夏季较高水温,使其短时间内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19.
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DIP)是浮游植物生长繁衍的营养基础。由于海水中浮游植物直接吸收同化活性磷酸盐,且其体内的磷化物在全部代谢(尤其是能量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其直接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在近海及河口海水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分布和变化及化学转移机理迄今报道甚多,但对于潮间带养殖区海水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分布和变化特性报道较少。为此,本文就围头湾潮间带养殖区海水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分布和变化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潮间带水产养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水中的无机氮是浮游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是海洋生物食物链中基础的一环,其含量的变化将会对海洋生物的生态平衡和海域初级生产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研究潮间带养殖区海水中无机氮含量的分布和变化及其与物理、化学、生物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