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湿地公园不仅能发挥调节生态环境的功能,也是人们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因此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对汾河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设计原则、设计特色的分析,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营造湿地公园的游憩空间。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从多角度对游憩活动的类型进行探讨,对湿地公园的功能进行分析,结合游憩活动的分类提出了"湿地公园游憩功能的分类",将湿地公园游憩功能分为六个大类、十二个小类,并列出相应内容。  相似文献   

3.
湿地公园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休闲游乐场地,目前对湿地公园游憩空间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设计了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游客对于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体系中17个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用IPA修正模型将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建设项目分为4种类型,并确定17个指标在4种类型中的定位。最后依据IPA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游憩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核密度估算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游客的游憩行为与环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游客在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中游憩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老年游客偏好在林下空间及主要景观节点处,以舒缓的游憩方式进行游憩;中青年游客的游憩目的以游览观光为主,偏好在滨水空间及景观视线良好处进行...  相似文献   

5.
结合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公园的工程设计实例,从植物群落和动物栖息地的生态营建、游憩活动系统的统筹以及地域特征的景观表达三个方面论述了湿地的恢复与营造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贵州安顺虹山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中驳岸--"湿地人家"重点项目的方案设计、设计手法、理念、意向思路等,重点结合湿地公园的生态性、游憩性、文化性等合理设计,强调驳岸在湿地公园内部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半干旱地区稀缺的内陆湿地公园,对包头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作用。文章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和建设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即开展保护与恢复工程,打造智慧湿地系统,完善生态游憩服务,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哈拉哈河位于阿尔山市的一段河流及附近湿地为例,探讨位于城市绿心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设计基于场地现状景观和资源,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为原则,营造当地典型的植被和湿地景观,展示地域特色文化,营造完善的游憩体系,将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的绿色生态中心、地域景观文化风貌的集中展示区和市民休闲游憩的后花园,为城市的市民提供景观、游憩、生态等多样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兼具生态性和休闲性,是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探讨其游客忠诚度对湿地公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游客忠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龙湖湿地公园的游客忠诚度为3.49,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游客的推荐意愿和重游意愿均较为强烈,但游客的正面宣传次数和价格容忍度水平总体较低。基于此,提出了丰富游憩体验、创造宣传机会、科学制定价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州丹江源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高湿地保护意识,探索湿地资源保护途径等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论文依据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明确建设和设计的原则,提出设计内容和规模,使之成为以湿地保育、科学研究、湿地游憩、避暑度假、生活休闲、文化探寻等活动为主的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1.
湿地资源在自然环境中是重要资源,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是做湿地公园规划的重要目标,水环境在湿地中尤为重要。针对水资源保护,对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本文以调查研究为主,对全国湿地类型进行简要分析,对山西省湿地资源进行调查,以山西太岳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公园规划定位,结合湿地公园的特点和位置、以水资源的保护为特色,对公园进行功能区划分,突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重要性。本湿地公园以双泉眼为特色,拥有复杂、综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水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针对公园现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湿地水资源的稳定,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县可建成湿地公园的42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发出,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依据野外现场水源补给调研结果,结合湿地公园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给出了现有水资源量对不同等级湿地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并从再生水利用方面对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渗水、过境水和再生水;在所调查的42块湿地中,现有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9处,能够满足适宜生态需水量的有11处,区域现有水资源量难以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处;总体来看,北京市再生水的有效利用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并能够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基本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湿地植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吸收水中有害物质,还能形成植物景观。通过对剑湖3个入水口的现场调查后,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生态恢复为原则,利用美学原理,将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通过景区设计和植物配置,美化云南西部澜沧江流域的高原湿地剑湖的入水口的环境,为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北京北运河流域湿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规划方案,将北运河流域湿地规划为湿地保护小区、不同级别的湿地公园及开放式郊野湿地休闲区等3种类型。针对北运河流域不同湿地退化的原因,提出采取包括湿地地形重塑、湿地水分联通、湿地植被恢复、湿地岸带护坡、围栏设施建设、污水及垃圾治理等相应的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正在蓬勃发展。到2009年1月,已经建设和获得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达到68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为38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30个。但是由于对湿地公园的理解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使得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在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使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本文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以及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阐述了如何科学地理解湿地公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及目前制约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限制因子,同时提出了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的一种有效形式。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湿地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就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湿地公园的良好条件,随着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开展,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生态建设的一个主要切入点,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广东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广东省湿地公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湿地公园被誉为"城市之肾",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生态修复净化环境等功能。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对环境改善、合理利用土地以及保护湿地资源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市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利用ENVI进行监督分类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前后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白鹭湾湿地公园2012土地类型划分情况为:植被、耕地/半裸地、人造物/裸地占比分别为42%,33%,25%;2015年土地分类占比分别为42%,20%,22%,同时增加了16%的水体,湿地公园耕地、植被、水体等面积逐年增加,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通过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有利于湿地公园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对城市湿地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