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解说系统是一个旅游景区不可或缺的方面,它是联系游客和景区之间的重要纽带。作者在多次对颐和园景区内的解说系统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大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向导式和自导式两方面分析了颐和园景区内解说系统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丹霞山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游客、当地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丹霞山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5个方面探讨其可持续发展对策。认为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力争通过生态旅游产品认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丹霞山生态旅游区环境建设;加大“三Z”投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发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CBE),重视当地居民的利益;建立旅游解说系统,加强对游客的生态环境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态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进而提出了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5条原则,最后在生态旅游景区的功能分区、产品、基础设施、解说教育系统、人才聘用培训、社区参与等6项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浅谈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策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重要性已引起学者及管理者的关注。笔者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旅游解说系统的策划原则及要素,并提出了一套策划程序。  相似文献   

5.
旅游标识系统是旅游景区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运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森林公园内旅游标识系统、游客对标识满意度和需求进行调查,阐述了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标识系统构成及功能现状。调查发现森林公园的旅游标识系统存在维护管理薄弱,解说材质与环境融合度差等问题,并对标识牌设计、内容、标识评价反馈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管理与运营。  相似文献   

6.
通过七星景区观赏植物解说台历的设计与制作,将景区观赏植物的解说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便携式旅游解说媒介,让游客在游玩七星景区各大景点的同时,认识和观赏七星景区内的花草树木,从而让更多的游客朋友来了解植物、喜欢植物、保护植物。文章介绍了运用Photoshop软件设计和制作景区观赏植物解说台历的方法和过程,希望对促进桂林旅游解说系统的完善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生态旅游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保护区内独特的以及丰富的物种资源成为旅游者青睐的对象。然而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又面临着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亲近自然、学习自然、保护自然,平衡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建设一套完整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起着关键性作用。该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有关国内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进展的文献,得出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进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发现,为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模式的创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谈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旅游解说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森林公园的向导式旅游解说和自导式旅游解说。为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系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科学与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长白山属于"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统一体,作为旅游景区,其地文科学的文化内涵是核心旅游资源。长白山休闲旅游景区开展科普旅游和生态旅游是科学介入休闲旅游的基本途径。科学融入旅游有益于彰显景区的科学特色,有益于满足游客的科学需求,有益于提升景区旅游产品的品位,有益于提升旅游信任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生态旅游是科学融入休闲旅游的保障。只有生态旅游,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延续长白山景区的旅游生命,才能保证长白山景区永远成为科学知识的殿堂。导游服务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渠道。吉林省和长白山景区必须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特点,培养具有景区特色的熟知长白山景区自然科学知识的导游人员。  相似文献   

11.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2 490人次,年环境容量为90.9万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59.5万人次为好;生态旅游开发必须根据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控制建没与发展规模,确保旅游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旅游解说牌示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对旅游解说牌示的价值、规划方法与技术认识不深的现实,在旅游解说规划中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下,结合景区旅游解说资源的特性与游客特征,分析出旅游解说牌示规划与设计应包括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评估与保持等4个阶段和组建解说队伍、清查解说资源、决定解说目标、选择牌示类型、选择牌示材料、连接对象与文本、确定牌示文本、确定牌示尺度、选择印刷方式、评估解说牌示与保持解说牌示等11个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楼观台百竹园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现状出发,在深入分析了目前该景区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自导式和向导式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以宣传和提高了百竹园游览品质,丰富广大游客的文化需求,推动竹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旅游已是人们喜爱的旅游方式,到风景优美的生态旅游区去体验,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为满足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要,做好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是当前旅游业重要的课题.而在整个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中,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广西融水县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项目规划与开发中,根据生态旅游规划技术方法,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的旅游规划法律法规,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规划理念,构建老子山生态旅游景区的原则,使景区生态旅游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竹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蜀南竹海竹林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以生态学和旅游学有关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景区生态系统,建立科学规范的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太白山保护区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成立太白山旅游联盟、编制太白山旅游总体规划,建立鳌山国家公园,加强解说系统、旅游步道、景观道路建设,开展宗教文化游和明星物种评选等措施,来发展太白山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安康市南宫山、瀛湖2个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旅游景区科普旅游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在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安康科普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普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利用已有的旅游景区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科普素质,完善科普旅游解说系统,形成全方位的科普旅游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践行,生态旅游空间布局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以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界定生态旅游空间范围、划定生态旅游功能分区、搭建生态旅游空间结构,从打造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加强建设旅游解说餐饮住宿设施、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等3个方面提出生态旅游提质升级建议,旨在为该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提质升级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东安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素有"湘南门户"之称。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共生共赢,让生态旅游的红利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以舜皇山为代表的"景区带村"模式舜皇山自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广大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景区所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发展生态旅游条件优越,日益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意义(一) 有利于旅游景区优势和潜力的发挥。河北省现有旅游景区(点)450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十大风景名胜2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家、4A级景区30个,秀美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亟待通过生态旅游提升品位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