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1及时人工哺乳仔鹿产下后应迅速将仔鹿身上的粘液擦干净,若鹿舍内温度低,最好生火取暖,烤干仔鹿身上的水分,使仔鹿能早站立行走,仔鹿生后10~30分钟内即可站立,同时尽快吃上初乳。若母鹿产后因病死亡或产后无乳,乳汁不足等,应及时对仔鹿进行人工哺乳,或用牛乳或山羊乳直接喂给仔鹿。人工哺乳的时间、次数、哺乳量应根据仔鹿的日龄、初生重和发育情况来决定。人工哺乳要耐心细致,饲料员与仔鹿亲近,建立感情,消除仔鹿  相似文献   

2.
句容养鹿场共饲养梅花鹿 10 7头 ,其中种公鹿 48头 ,成年母鹿 3 1头 ,仔鹿 2 8头。 2 0 0 0年 8月 10日晨 ,发现 1头母鹿和 1头仔鹿突然死亡 ,同日下午有 5头母鹿死亡 ,11日有 2头母鹿和 1头仔鹿死亡 ,12日有 2头母鹿和 2头仔鹿死亡。 10日下午 ,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 ,微生物学检查 ,诊断为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经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将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鹿群发病急 ,病程短。个别鹿从出现症状到死亡 ,不足 2h。大多数鹿病程在 12~ 2 4h。开始鹿表现为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 ,怕动 ,反应迟钝 ,鼻镜干…  相似文献   

3.
1.产后精心管理: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守护,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确保鹿的母仔健康。仔鹿产下后,迅速将仔鹿身上的黏液擦干净,若鹿舍内温度低,最好生火取暖,烤干仔鹿身上的水分,使仔鹿能早站立行走,同时尽快吃上初乳,然后编剪耳号,定时送回母鹿群喂乳。在哺乳期,要保持仔鹿的清洁卫生,避免造成仔鹿身上有异味。  2.及时人工哺乳:若母鹿产后因病死亡或产后无乳,乳汁不足等,应及时对仔鹿进行人工哺乳,用牛乳或山羊乳直接喂给仔鹿。人工哺乳的时间、次数、哺乳量应根据仔鹿的日龄、初生重和发育情况来决定。人工哺乳要耐心细致,饲养员…  相似文献   

4.
1产后饲管要精心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守。仔鹿产下后,应将仔鹿身上的黏液擦干,让其尽快吃上初乳,然后编剪耳号,定时放回母鹿群喂乳。仔鹿哺乳期,应避免有异味之物,如酒精、香皂等触及仔鹿,而使母鹿拒绝哺乳。2人工哺乳要及时如果分娩后母鹿死亡或因病不能哺乳及乳汁不足时必须采取人工哺乳。通常用新鲜的牛乳或山羊乳代替母乳,若用奶粉,须将浓度略微提高,以适应仔鹿生长发育的需要。人工哺乳的时间、次数和哺乳量应根据仔鹿的日龄、初生重和发育情况决定。在无标准的情况下,仔鹿人工哺乳量可参照犊牛的人工哺乳量而定。并坚持乳汁、乳具…  相似文献   

5.
天山仔鹿人工哺乳方法与管理黄仙璞(新疆伊宁县墩麻扎为民兽医诊所,835112)伊犁地区所养的天山马鹿主要由农户饲养,但绝大多数是捕捉3~5月龄野生仔鹿进行人工哺乳而成,由于各养鹿户和养鹿场人工哺乳没有科学的方法与管理,往往造成仔鹿死亡。人工哺乳是整个...  相似文献   

6.
仔鹿白痢病是危害新生仔鹿的最大敌人之一,据我场1972—1976年的统计,在1033头仔鹿中,发生仔鹿白痢病256例,发病率为24.78%,死亡97头,占发病数的37.84%,给养鹿事业造成很大损失。我们从1973年以来做了预防试验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介于后,供参考。一、流行情况:仔鹿白痢病发生于5—7月份的产伃季节中,6月份发病最多,特别是在圈舍潮湿、清洁卫生很差和连续阴雨天后最易发生此病。本病主要发生在仔鹿出生后3—20日龄以  相似文献   

7.
1仔鹿发病情况仔鹿顽固性下痢多发于体质较弱的20日龄以内的仔鹿,其病情较缓,不易好转;7日龄以内的仔鹿很快死亡,症状不明显;30日龄的仔鹿也发生下痢,呈周而复始状,最后因各器官病理变化导致仔鹿死亡。2009年,塔城市某鹿场47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先后用止泻药、抗菌药、解毒药等药物治疗均不见痊愈,并且复发后下痢更严重,死亡36头,死亡率达76%。2010年,32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改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一、仔鹿死亡的主要原因 1、因难产造成仔鹿死亡,多因耽误助产时间或助产技术不良使仔鹿死亡。约占产仔数4%,占仔鹿死亡的22%左右。 2、因管理不善或技术水平差,死因不明,难以判定。约占产仔数3.5%,占仔鹿死亡的21%左右。 3、母鹿妊娠期营养不良,患病或遗传因素造成弱胎、畸型,仔鹿几乎全部死亡。占产仔数3%,占仔鹿死亡的17%左右。 4、因母鹿对仔鹿扒、咬、舔或拒绝哺乳等恶癖造成仔鹿死亡。占产仔数3%,占仔鹿死亡的16%左右。 5、仔鹿患脐带炎、肺炎、肠炎治疗无效而死亡。占产仔数2%,占仔鹿死亡的12%左右。 6、仔鹿被踩、夹、撞、淹等意外事故而死亡。占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梅花鹿仔鹿人工哺乳技术程序,本文着重从梅花鹿出生到成年过程中,对梅花鹿仔鹿哺乳舍的建立、哺乳前的准备、哺乳方法、该如何人工哺乳仔鹿以及人工哺乳技术优点等方面,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方面对梅花鹿仔鹿人工哺乳技术管理要点进行了探讨,望为临床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仔鹿早期补饲与自由采乳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6头15日龄哺乳仔鹿随机分为2组(自由采乳组32头,早期补饲组34头)。通过哺乳期仔鹿早期补饲与自由采乳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早期补饲的仔鹿比自由采乳的仔鹿有明显的生长发育优势,便于人工驯养,可提高鹿场次年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2 0 0 2年 5 ,7,9月 ,对东北农牧交错带内某草甸土壤、小尾寒羊主食的 2种牧草、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铁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交错带草甸土壤中铁的总平均含量为 0 .96 % ,小尾寒羊主食的 2种牧草中铁的总平均含量为 75 9.85 μg/g ;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铁的总平均含量为 2 33.30 μg/g。据此认为 ,该交错带放牧小尾寒羊不会发生铁缺乏症和铁中毒病  相似文献   

12.
七彩山鸡肌肉及肝脏中12种矿物元素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七彩山鸡体内矿物元素的含量 ,开发安全的绿色营养食品 ,以及为其人工饲养的饲料添加剂配方与微量元素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分析了七彩山鸡胸肌、腿肌以及肝脏中Ca、Cu、Fe、Zn、Mn、Mo、Se、Co、Cd、Cr、Pb、Ag 1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肝脏中Ca、Cu、Fe、Zn、Mn、Cd和Cr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和腿肌 (P <0 .0 1) ,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 (P >0 .0 5 )。Cu、Zn在胸肌与腿肌中的含量差异显著 (P <0 .0 5 ) ,其他元素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 1~ 3月龄 (n =15 )和 4~ 6月龄 (n =15 )绿头鸭的 17项生化参数。结果表明 ,1~ 3月龄绿头鸭的血清中CK、TG、UA含量极显著 (P <0 .0 1)高于 4~ 6月龄绿头鸭血清中的含量 ;1~ 3月龄绿头鸭的血清LDL -C含量显著 (P <0 .0 5 )高于 4~ 6月龄绿头鸭血清中的含量 ;其他指标 2组间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说明 ,不同月龄绿头鸭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东北虎胃与小肠组织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东北虎主要消化管 (胃与小肠 )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 ,东北虎胃的黏膜中均有胃腺分布 ,没有无腺区。胃的主要部位胃底腺区的胃底腺主要由主细胞和壁细胞组成 ,主细胞较多 ,通常呈小簇存在 ,主要分布在管状腺边缘 ,且越靠近黏膜肌 ,主细胞越多 ,而壁细胞越少。小肠中的十二指肠段 ,黏膜下腺呈棉花团样结构 ,由黏液性高柱状细胞构成 ,肌层呈规则的波浪型 ,内环肌较厚 ;空肠皱襞不明显 ,肠腺单管状 ,苏木素染色深 ,肌层呈规则的“W”型 ,靠近回肠处的空肠段 ,外纵行肌排列较紧密 ,且厚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探讨非洲鸵鸟早期血清抗体免疫球蛋白 (IgG)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 7~15 0日龄鸵鸟的血清抗体IgG水平。结果表明 ,30日龄前 ,雏鸵鸟血清抗体IgG水平持续呈极显著性下降(P <0 0 1) ;30日龄后 ,显著性上升趋势一直保持到 6 0日龄 (P <0 0 5 ) ,然后上升缓慢 (P >0 0 5 ) ,75日龄达最大值 ,之后缓慢下降 (P >0 0 5 ) ,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俄罗斯鲟 (Acipensergueldenstaedtii)在越冬期间的实际营养需求和生长规律。该试验选用常用的鲟鱼饲料对流水养殖的俄罗斯鲟进行精确投喂 ,根据实际摄食情况和测量结果来分析研究俄罗斯鲟鱼的日饵率变化和鱼体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规格的俄罗斯鲟鱼在越冬期的日饵率差异较大 ,其营养需求和生长速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东北梅花鹿茸不同部位牛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 10支东北梅花鹿茸作了不同部位牛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东北梅花鹿茸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各部位之间牛磺酸含量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18.
驯鹿同期发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IDR和PMSG对 11只健康的成年驯鹿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结果表明 ,经CIDR处理 10d ,取出CIDR 2 4h后注射PMSG能够使驯鹿较为一致的进入正常的发情周期  相似文献   

19.
Reveiws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CONTROLLING FERTILITY BY MEANS OF HORMONIC INTERFERENCE
RESEARCHES IN POLYNESIA AND MELANESIA.
FURTHER STUDIES IN THE ÆTIOLOGY OF MILK FEVER.
THE TRUTH AT LAST  相似文献   

20.
Book Reviews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ALLERGIC SKIN DISEASES OF DOGS AND CATS. Lloyd M. Reedy and William H. Miller, Jr.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3rd Edition. Thomas B. Fitzpatrick, Arthur Z. Eisen, Klaus Wolff, Erwin M. Freedberg, K. Frank Austen (eds).
OMEGA-6 ESSENTIAL FATTY ACIDS: PATHOPHYSIOLOGY AND ROLES IN CLINICAL MEDICINE. David F. Horrobin (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