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倒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提高小麦抗倒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机械化收获和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为了明确倒伏原因、机理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小麦倒伏的影响因素、茎秆倒伏机理、倒伏对产量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最后,从小麦育种和栽培两个方面,指出提高小麦抗倒性的关键措施以及未来研究方...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简便快捷的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方法,以48个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小麦品系茎秆等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多试点抗倒性验证,比较4种倒伏指数法在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评价中的效果。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伏与株高、基部茎节特性等密切相关。其中,倒伏与第1至第3节茎秆长度、株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节茎秆的径长比、基部茎秆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株高越矮,基部节间越短,特别是第2茎节短且粗,茎秆基部弹性越强,小麦品种抗倒性越好。4种倒伏指数均与第2、3茎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茎节机械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与其他茎秆等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第2、3茎节长度和第2茎节的机械强度是上述4种倒伏指数法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的共性基础,同时各倒伏指数又有其特定的关联性状。4种倒伏指数均可有效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但从便利性及相关性密切程度方面比较,倒伏指数2和倒伏指数3鉴定的评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根倒伏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以抗倒性不同的11个高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力学分析和根量测定,提出了小麦根倒伏的“品种倒伏系数”概念,经应用于品种抗倒性评价,证明“品种倒伏系数”综合考虑了植株的高度,重量,茎秆机械强度和根量等因素的影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品种抗倒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秆机械强度和根量与品种缺到性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小麦生产中倒伏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品种抗倒性不强、栽培管理不当、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鲁中地区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止技术,以期为鲁中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抗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小麦品种茎秆的形态、解剖、生理等方面对影响抗倒性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和总结,综述了评价抗倒性的方法和指标。抗倒性的遗传以及抗倒育种的进展情况,并对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对比各品种田间自然倒伏情况及产量,筛选出抗倒性较高的品种,提出2种较快捷的减产率评价方法,明确小麦灌浆后期倒伏亦可导致减产10%以上。同时,研究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聚类分析,推荐了适合鲁西南地区肥力中上的水浇地块种植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倒伏是制约新疆小麦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植株茎杆形态特征与抗倒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弄清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变异,明确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性的关系,为新疆抗倒高产春小麦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0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茎秆抗到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抗倒性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第二节间充实度、第二节间干重及倒伏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重心高及第二节间粗的变异系数较小。重心高、第二节间粗、第二节间壁厚、第二节间茎秆机械强度与倒伏指数密切相关,重心高较低、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壁厚、茎秆机械强度大的品种抗倒性较强。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表明,重心高、地上部分鲜重、第二节间壁厚、第二节间机械强度是决定抗倒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新疆春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关键是协调好地上部分鲜重与第二节间机械强度之间的关系,增进茎秆机械强度,提高茎秆质量,适当增加地上部分鲜重。第二节间壁厚可作为评价茎秆机械强度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后期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倒伏分根倒和茎倒,根倒是由于耕作层浅根系下扎浅,造成灌浆后期倒伏。茎倒是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基部节间长,植株过高或病虫危害茎秆,造成茎秆强度差、韧性差,遇到大风大雨造成茎秆倒伏。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增强小麦抗倒性,降低倒伏机率。今年5月31日-6月5日笔者对农户的整地、播量、播期、施肥、浇水等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5月23日的大风大雨造成我县小麦大面积倒伏)。通  相似文献   

9.
小麦倒伏的形态生理因素及抗倒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施肥水平和小麦单产的提高,我省不少地区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麦田发生倒伏,已成为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1984~1987年进行了小麦的抗倒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以探索影响高产小麦倒伏的主要因子及防倒的综合栽培技术。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本院(南京)进行。选用大面积推广的抗倒性较差的扬麦4号、扬麦5号和抗倒性较好的半矮秆宁麦6号、新品系8026作为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倒伏的类型、原因及小麦茎秆、临界风力、木质素、化学调控剂、氮肥运筹、灌溉次数与小麦抗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