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储藏陈化过程中,六堡茶中的生化成分在湿热及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及口感。为研究六堡茶储藏时间与品质的关系,以2012、2009和2006年生产的六堡茶为材料,对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储藏,六堡茶的品质及口感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六堡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茶多酚和灰分含量呈减少趋势;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成上升趋势。因此,可以通过这两种途径对六堡茶贮存时间进行初步判定,为科学评判六堡茶的价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化县茶叶气候品质等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化县国家气象站和部分区域自动站的气象数据,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通过分析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生化指标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同时考虑气象灾害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确定茶叶品质的气候指标,然后利用加权求和法,综合茶叶滋味评分、气候品质评分和茶叶的外观评分,建立茶叶的气候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新化县天鹏茶业2018年春季茶叶综合得分为87.2分,综合评定为优,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相关技术人员确定及顾客的客观反映一致,说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茶叶的品质,可用于其他茶园茶叶品质的评价,为茶叶品质的提高和合理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茶叶气候品质的第三方机构评价,具有客观科学性,可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加速白叶1号品种推广,开展对茶叶不同种植区、生产基地朝向、采摘茶叶等级等因素的试验,测定对茶叶内含成分、感官审评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叶1号茶叶品质与氨基酸含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儿茶素含量、酯型儿茶素含量呈正相关性;不同茶叶等级、不同产地、生产基地的朝向影响白叶1号的细嫩度及理化成分,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阳毛尖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毛尖是我国名优绿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从茶树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措施、采制技术、冲泡条件等方面对影响信阳毛尖茶叶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各品种茶叶的内含物含量存在差异;信阳地区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热和光照条件,土壤条件不同,茶叶品质也不同;合理间作和茶园覆盖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不同的采摘时间、采摘标准、加工工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不同;冲泡条件不同,茶叶的感官品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控制连续杀青的次数,探索能够使杀青叶存放一定时间,同时又不影响其后续加工和干茶品质的杀青方法。结果表明,1次、2次杀青处理后的杀青叶,在存放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红变现象,3次杀青处理后的杀青叶,对干茶品质会造成一定影响。说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控制1次杀青、2次杀青时杀青机的温度和杀青时间,以达到使杀青叶存放一定时间,又不影响后续加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原料级别和储藏时间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不同原料级别、不同贮藏时间的9个普洱茶样品,分别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对色度值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贮藏时间与普洱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成负相关,与没食子酸等含量成正相关,对咖啡碱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原料等级与氨基酸含量、干茶红度、茶汤亮度和红度、叶底亮度以及茶叶品质成正相关,且原料等级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大于储藏时间。  相似文献   

8.
阮惠瑾  余会康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88-1790
海拔与气候条件对不同季节茶叶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采集2016—2018年周宁县站和玛坑乡站主要气候要素和茶叶生长的主要农业气候指标,通过气候指标判别法对周宁县高、中海拔的茶叶生长气候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对周宁县高、中海拔茶叶生长影响最大,早春3月平均气温>10 ℃有利于幼梢生长,但受春季冷空气影响,高海拔仍有冻害发生,中海拔有寒害发生,对早茬春茶生长不利。降水、日照条件有利于春、夏、秋季茶叶生长、产量与品质形成。中海拔地区主要气候指标均适宜茶叶生长,而高海拔地区除了≥10 ℃年活动积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外,其他主要气候指标均适宜茶叶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嫩度的信阳毛尖夏茶为原料,在45℃~50℃的炭火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分析,探索炭火低温长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火低温长焙能够提高茶叶的香气,降低茶叶的涩味,但不同嫩度最佳品质的烘焙时间不一致;在烘焙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氨基酸含量变化不规律,咖啡碱含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6—2018年保靖县黄金村不同海拔高度气象站资料,对保靖县不同海拔高度黄金茶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影响春茶品质形成的主要生化因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山谷地带随海拔高度递增,温度递减0.3℃/100 m,年降水量递增106.2 mm/100 m,年日照时数递增47 h/100 m;≥5℃有效积温对春茶开采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位于海拔360 m的保靖黄金茶主要生化因子含量最优,且优于其他知名茶叶;茶多酚含量与海拔高度、≥5℃有效积温和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8;酚氨比与上半年总降水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咖啡因含量与海拔、年日照时数和≥5℃有效积温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6、-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