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彩黄1号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合作育成的1对强健性夏秋用四元杂交天然黄色茧家蚕品种。介绍了湘彩黄1号的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特性、饲育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多省实验室联合鉴定试验、农村比较饲养试验、蚕种繁育试验以及茧丝色牢度检测结果表明:湘彩黄1号为强健性夏秋用四元杂交天然黄色茧家蚕品种,其双交原种强健好养,蚕种繁育容易;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稳产性好;蚕茧解舒丝长长,洁净优,茧丝色牢度达到国家纺织品色牢度检验标准,适合于缫制高品位特色生丝。湘彩黄1号适宜在湖南省及中国南方蚕区夏秋季推广。  相似文献   

2.
《广西蚕业》2021,58(3)
为进一步了解经复壮改良后形成的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性能,对两广二号新品系进行一代杂交种繁育试验,比较新品系的发育经过、种茧调查成绩及繁育成绩。结果显示,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发育比较快,日系7532×湘晖(新)的龄期经过比7532×湘晖缩短2 h,中系932×芙蓉(新)的龄期经过比932×芙蓉缩短3 h。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体质强健,日系7532×湘晖(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82个百分点,中系932×芙蓉(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22个百分点,经配对样本t值检验,差异显著。两广二号新品系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与对照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杂交种繁育性能优良,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系数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42%和5.41%,正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4%和7.02%,经配对样本t值检验,反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及正交种的克蚁制种量差异显著。因此复壮改良后的两广二号新品系一代杂交种良繁性能优异,适宜亚热带地区蚕种繁育单位开展蚕种繁育。  相似文献   

3.
"锦·绣×潇·湘"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合作育成的一对四元杂交斑纹全限性夏秋用新蚕品种,具有强健好养、高产稳产、丝质优良的特点。目前,在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表现出了良好的推广势头。为了在春季繁育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该品种在夏秋季的繁育性能,作者于2019年连续开展了一代杂交种的夏、秋季繁育。在繁育过程中采用1日3回育的定量蚁量育,结果表明新品种中、日系原蚕小蚕发育整齐,大蚕个体开差小,抗逆性强,种茧茧形匀整,繁育系数高,原蚕斑纹限性,可节省传统的鉴蛹工序,是一对好养易繁的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区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养原蚕的克蚁产茧量是较高的,但斤茧制种量低.据调查,生产“桂夏二号”蚕种,养原蚕7532、932一般克蚁产茧量都有2至3公斤,但有的蚕种场斤茧制种量不到1.5张,甚至有的蚕种场的个别批次不到一张,与0.5公斤茧制种量达2.5至2.8张的蚕种场比较,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5.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的繁育与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原种的繁育和一代杂交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野三元原种繁育系数高,克蚁制种量达到17张以上;野三元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和对照种云蚕7×云蚕8相比差异极显著;野三元的全茧量、克蚁产茧量、万蚕产茧量以及出丝率、解舒率等指标均略高于对照,说明野三元具有容易饲养、抗逆性强、食桑旺盛、产茧量高、丝质成绩好的优点,能够满足现代蚕业对家蚕品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春季我场第一次繁育新品种陕蚕二号一代杂交种,饲养蚁量400克,共制一代杂交种4376.5张,平均克蚁制种10.94张。随着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这对品种在我场生产中已占一定比例。这里想就我们饲养这对品种的情况谈点体会。一、饲养情况: 1.原种催青:本品种是二化性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正反交孵化率都高  相似文献   

7.
优良的蚕品种是提供优质原料茧的基础,近年来,大量推行了多丝量蚕品种,其杂种优势强,产茧量高、茧层厚、丝长长、解舒好、出丝率高。一般茧丝质优良的蚕品种,原蚕体弱,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繁育系数低。我省引进的菁松×皓月公斤茧制种2.14—3张;青蕾×镇珠公斤茧制种3张;八字号种公斤茧制种2张;苏花×春晖公斤茧制种1.5—2张。日_3×中_(5.6)制种也较困难,公斤茧制种2.66—3.47张.无论春用品种和夏秋用品种,蚕种场都要求具有较满意的制种性能,制种能力薄弱即使一代杂交种表现再好也难于推广,特别是在大量蚕种依赖农村原蚕区繁殖的地区,制种性能的高低,已成了审定合格种能否快速扩大的一决定因素,从而影响到育成品种的推广。这就要求育种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对蚕品种的制种性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掌握品种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是可以提高和稳定繁育系数的。如菁松×皓月,浙江省有的种场公斤茧制种春5.26张,克蚁制种20.18张;秋5张/公斤茧,15张/克蚁。同样的品种,山东省有的种场克蚁制种21—22张。四川西昌黑沙河种场菁松×皓月,八字号品种也能制4—4.5株/公斤茧。为此,我们1991年秋季就日_3、中_(5.6)原蚕的制种性能再一次进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公斤茧制种4.10张,克蚁制种12.8张,现将繁育试验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原蚕区繁育雄蚕品种如何选择原蚕户,秋·华和平30的原种性状、饲养标准、发育经过和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杭州蚕种场在燕上原蚕区繁育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的生产实践证明,雄蚕品种可以在原蚕区繁育,结果显示,2012—2015年共繁育5个批次的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40 644盒,平均公斤茧制种量2.33盒,平均克蚁制种量11.63盒,雄蚕杂交种母蛾检验平均无毒率达到84%;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成品卵的平均良卵率99.07%,平均实用孵化率61.35%,达到了专业蚕种场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9.
家蚕天然彩色茧是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特色原料茧。以目前推广量最大的家蚕杂交组合932·芙蓉×7532·湘晖的2个中系品种与2个日系品种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2次回交、1次自交为一轮循环的轮回回交育成法,分别从供体亲本M2中导入天然黄茧色性状控制基因,其间以丝质优良及丝长长的夏芳M、秋白M进行杂交改良。经过高温多湿环境定向培育与活蛹缫丝选择获得的育种新材料,不仅具有天然黄茧色的特性,而且综合经济性状得到改良。将这些遗传性状稳定的育种材料与其他新选育的材料进行杂交组配,经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实用经济性状优良,具有天然黄色茧特性的家蚕新品种四元杂交组合湘彩黄1号(932XM·芙蓉XM×7532QM·湘晖QM)。实验室联合鉴定、农村饲养、种场繁育试验及茧丝色牢度检验的结果表明,天然黄色茧新品种杂交组合具有茧色稳定、体质强健、产茧量高、丝质优良、蚕种易繁育等特点,在实验室联合鉴定中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932·芙蓉×7532·湘晖高8.4%、11.0%,一粒茧丝长为1 124.6 m,解舒丝长871.6 m,洁净94.89分。湘彩黄1号适合在湖南省等南方蚕区的夏秋季推广饲养,已于201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原蚕区是蚕种场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第一车间",原蚕区冬消冬管工作是原蚕区生产重要一环,对稳定原蚕基地、提高蚕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原蚕区坚持扎实开展冬消冬管工作,蚕种合格率99%以上,克蚁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均较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1.
"雄蚕1号"、"雄蚕2号"是我站新育成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三元杂交雄蚕品种,为进一步探讨雄蚕品种的良繁技术,了解良繁效果,在实验室开展小批量繁育试验。结果显示:"雄蚕1号"、"雄蚕2号"一代杂交种正交的克蚁制种量分别为11.67张、12.20张,公斤茧制种量分别达3.72张、3.64张,达现行常规品种两广二号的良繁效果。但因反交不制种,种茧的总体斤茧制种量只有2.5张,较常规品种的明显偏低,有待探索有效的途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两广二号的原蚕1~2龄蚕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蚕1~2龄颗粒人工饲料料育、3~5龄桑叶育,其一代杂交种的单蛾产卵量增加,对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无不良影响,但对杂交后代的强健性有一定的影响;两广二号正交(9·芙×7·湘)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有所降低,两广二号反交(7·湘×9·芙)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贵蚕5号"是以贵蚕3号(57A、渝1、92A、24)为育种基础材料导入家蚕黑蛾基因后育成的带黑色蛾标记新品种。为了掌握"贵蚕5号"原蚕性状,为品种的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奠定技术基础,开展了"贵蚕5号"原蚕饲养技术、老熟结茧、营茧习性、发蛾速度、集中发蛾时间、交配性能、产卵、卵质的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黔.山"、"贵.遵"原蚕饲养容易,品种性状稳定,抗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发蛾早、对交蛾为一白交一黑或一黑交一白;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不受精卵和不良卵少,产卵量接近常规品种,克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贵蚕5号"(黔.山×贵.遵)是一对抗性较强、产量性能好、又带有黑色蛾标记的四元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蚕种繁育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蚕种生产单位经营效益及饲养农户的经济效益。影响繁育系数的因素,除了蚕品种固有性状和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是重要因子。前些年,我所在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在栽桑、养蚕、制种各技术环节未将原蚕户的利益与制种成绩紧密挂钩,存在重蚕轻桑、桑叶营养物质少、产茧量低、卵粒不充实;重养蚕轻种茧保护,在蔟中管理、采茧、运茧售茧、削茧、鉴蛹及制种等系列操作中方法不当、动作粗暴造成蚕蛹人为创伤致病;也有计划不周、全程监控不到位等人为因素,造成g蚁收茧量和制种量都达不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并组配了一对适合华南蚕区饲养的抗逆性强、耐高温多湿、丰产性能好的家蚕四元杂交种,定名为粤蚕8号。新品种具有优良的实用经济性状:4龄起蚕结茧率99.26%,虫蛹统一生命率97.81%,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全茧量1.656 g,茧层量0.362 g,茧层率21.90%,万蚕收茧量16.511 kg、公斤桑产茧量53.37 g,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81%、8.38%、3.89%、3.57%和4.24%;一粒茧丝长1 007 m,解舒丝长761.5 m,解舒率75.76%,洁净93.06分,清洁99.38分,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8.6%、28.24%、17.99%、1.84%和0.38%;50 kg茧制种量149.8张,比对照品种提高3.52%。新品种在农村生产试养性状稳定,张种产茧量41.70kg,张种产值620.59元,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10.70%和11.5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服务市场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引进了新品种“金秋×初日”并经二年四期繁育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易繁的特点,通过不同年度、不同季节、中日系之间繁育情况调查,其健蛹率、kg茧颗数、全茧量、茧层率、g蚁收茧量、g蚁制种量、kg茧制种量等成绩都能达到或超过现行品种,且适应性广、均衡性好,是一对适合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天然彩色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华·康×湘·泰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选育成的1对具有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突出特点的家蚕新品种。为了鉴定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的原原种、杂交原种与一代杂交种(包括正反交)等各种级家蚕对BmNPV的抵抗能力,以洞·庭×碧·波的各种级家蚕为对照蚕品种,利用BmNPV多角体悬浮液对各供试蚕品种的各级蚕种2龄起蚕开展经口添毒试验。结果表明,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的各种级家蚕对BmNPV多角体的半致死浓度(LC_(50))值均在1×10~9个/mL以上,而对照蚕品种洞·庭×碧·波的各种级家蚕对BmNPV多角体的LC_(50)值均只在10~6~10~7个/mL水平之间,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表现出了很强的抗BmNPV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任长征 《中国蚕业》2005,26(3):39-40
黄·海、苏·春是目前江苏省推广的更新换代品种之一.一代杂交种是春用多丝量品种,茧形大,产茧量高和茧丝质量优良.该对品种199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本场于2002年开始繁育,通过两年的饲养,黄·海春期10g蚁收茧量48kg左右,克蚁单产19张左右;苏·春春期10g蚁收茧量40kg左右,克蚁单产15张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天然黄茧品种彩茧1号的性状及对云南地区的适应性,于2010年春蚕期和2011年春、秋蚕期以云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进行了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彩茧1号与对照品种相比,幼虫期发育快而整齐,其5龄经过与全龄经过均缩短了9~24 h;体质强健,秋季更好,虫蛹率提高2.44%;万头收茧量提高6.64%~19.67%;春季的万头茧层量低8.83% ~ 11.75%,而秋季提高4.03%;反映茧丝质的茧丝长、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少118 m、3.14%;解舒率高,达到了78.3%以上,3期平均比对照品种提高0.8%;清洁与对照品种相当,而洁净比对照品种提高0.9分.试验结果为新品种彩茧1号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场于2007年春、夏两季在宁夏平吉堡建立原蚕区基地,开展种茧育制种工作.全年共计饲养原蚕120张,生产种茧5 000 kg,制造优质桑蚕一代杂交种1.5万张.平吉堡制种的一举成功,开创了在宁夏蚕区合作制造蚕种的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