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在旅游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感知强烈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旅游业快速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武汉市黄陂区为案例,通过对黄陂区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调查实证分析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强化城镇辐射功能,推动村落变化。而其消极影响则体现在不同区位条件的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不均且居民的部分旅游收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缺乏长期稳定收入;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乡村环境及景观的破碎化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依据社会交换理论,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了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的直接影响以及政治信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包含旅游经济获益感知、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旅游环境获益感知3个维度,呈现出"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旅游环境获益感知→旅游经济获益感知"逐步递减规律;②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的影响力最强,表现出"长板效应";③政治信任能显著正向调节特色小镇旅游环境获益感知-居民参与间关系,但对旅游经济获益感知-居民参与、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居民参与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金华珍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79-181,207
旅游业不仅能促进旅游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旅游地居民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该研究以旅游地居民视角,通过实地访谈,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方面探讨金达莱村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正面感知效果更大,但有些负面感知也不可避免.结合和龙市金达莱村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和居民参与度等方面的负面感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金达莱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余湾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是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村,是近远闻名的"柑桔之乡"。通过对该地居民旅游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为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变化和作用持乐观积极态度,居民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对旅游发展产生的经济影响正面感知要明显强于负面,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持消极态度。总体而言,余湾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的,其旅游态度正面影响感知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5.
李巍  张雅琴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15-119,122
分析研究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旅游发展政策,更好地发展高寒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以郎木村4个社区为案列研究区,选用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模型,通过问卷分析法获取实验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案例地旅游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定量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高寒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实际生活与愿景间的差距.结果表明:①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模型适用于高寒民族旅游社区,且模型拟合程度高.②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旅游获益及利益分配和正面旅游影响感知均对居民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积极影响.③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对负面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呈现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对正面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性.④藏族居民满意度最高,其次为回族,汉族居民满意度最低;通过对案例地的分析,居住时长这一因素对居民满意度产生的影响很小;吉科河、卡哇、仁贡玛和加科社区居民满意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漳州古城为例,采用Q方法,通过居民对Q命题的排序对古城旅游的感知进行主观评价,分析了居民的旅游感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古城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感知;具体感知维度可以分为:"环境意识增加与经济如故型""社会失序与原真性削弱型""发展不均与经济获益型""文化传承与思想更新型"和"地方认同与成本增加型";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由地方旅游引起的负面感知不断增强,因此,根据社会表征理论,分别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方面来探究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以龙山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当地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利用 SPSS 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居民与旅游业的密切程度是影响居民个体旅游感知态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是旅游地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态度、满意度等极其重要。喀什伯什克然木乡历史悠久,拥有文物古迹,果品种类、品质名列全疆之冠,是一个以林果业为主的园艺大乡,近些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居民们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实地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旅游目的地居民的针对经济利益、社会环境、政府政策、村容村貌四个方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餐饮服务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建议,以期助力新疆南疆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汉中城固桔园为例,着眼于微观视角,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影响当地居民旅游感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乡村居民感知的视角,分析了乡村居民感知下的旅游经济效应和旅游环境效应,进一步提出了重视差异化经营,开发多元化营销渠道并优化居民利益分配的建议,为当地居民与旅游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冯红英  赵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74-6677
[目的]调查“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提出“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开发对策,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健康发展。[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建立居民旅游感知,包括旅游经济感知10项,旅游社会文化感知11项,旅游环境感知7项,旅游总体感知5项,共4类33项指标。采用5分制来定量测定,分别用1代表极力反对,2代表反对,3代表不知道,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结果]①村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②村民对经济影响的关注强于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③村民对旅游业整体发展持支持态度。[结论]根据此分析结果和村民对本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提出如下开发对策:①关注村民利益,参与旅游规划;②重视村民教育,提高参与力度;③加强接待管理,规范行业标准;④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旅游规模。  相似文献   

11.
未来乡村是浙江省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未来乡村的规范名称。辨明居民对于未来乡村低碳场景的感知度和支持度,有利于精准进行未来乡村的高质量建设。以“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余村为研究区域,对未来乡村生态建设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余村居民对社区低碳发展的感知与支持度为研究对象,突出该区多类型居民主体特征,构建假设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该区居民由地方感、参与度构成的自变量,引起低碳感知与支持度的关键性因素和低碳发展支持度,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假设检验与模型修正。研究结果显示:居民地方感、低碳参与度、居民低碳感知是提高居民对未来乡村低碳发展支持度的重要因素。地方感对低碳生活感知、低碳获益感知和低碳成本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低碳参与度将直接和间接通过中介效应影响低碳发展的支持度,参与度对低碳生活感知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低碳获益感知和低碳成本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低碳生活感知对低碳发展支持度具有负向影响;低碳获益感知和低碳成本感知对低碳发展支持度具有正向影响。通过提升居民低碳发展支持度,推进建设居民能直接感受到的“有温度、可感知、地方感...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程度是决定其对旅游扶贫的态度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黄水镇居民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水平,结果发现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积极影响和消极经济影响的感知强烈,对消极自然环境影响的感知比较明显.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扶贫利大于弊,对旅游扶贫现状表示满意,认为当地政府在旅游扶贫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当地居民的人口学统计特征、与旅游业的联系程度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水平与态度倾向.  相似文献   

13.
李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65-666,669
通过对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比较研究,发现景区内旅游参与程度高的村落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较为强烈,对当地发展旅游业也持积极支持态度;反之,旅游参与程度不高的村落由于承担了旅游业发展的大量社会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微弱,对当地发展旅游业表现出不支持或漠然的态度。对环境消极影响的感知则表现为旅游参与程度越低的村落越强烈。发挥政府干预作用,降低旅游企业社会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分担者予以一定的补偿,是促使目的地社区居民积极支持旅游业,实现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意愿和利益分享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近82%的居民有参与意愿,参与旅游后家庭年收入平均增长43.45%,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烈,总体均值达4.2。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文献回顾提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概念模型。以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为案例地发放调查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一阶和高阶因子分析验证概念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质效感知模型包含地方依恋感知、社区参与感知、经济影响感知、社会环境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5个维度;文化影响感知对居民旅游质效感知价值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6.
首先重新审视了农业旅游和居民幸福感的定义,接着分析了农业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旅游的综合效应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农业旅游的侧重点逐步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转变到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上来。最后从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的视角,提出了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强调发展农业旅游不仅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更要关注乡村居民的幸福诉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了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较高,市场因素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最后,提出创新旅游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式、依靠科技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乡村旅游的"软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嵩口古镇的实地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分析当地居民扶贫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居民就业、居民收入、思想素质、传统文化、休闲娱乐、自然环境和保护意识均产生较大影响。居民的性别、年龄、户籍、职业、文化程度和旅游收入与经济绩效感知呈显著相关;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旅游收入与社会绩效感知呈显著相关;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旅游收入与生态绩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小岗村为例,着眼于微观视角,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影响当地居民旅游感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当地居民感知的视角,分析乡村居民感知下的旅游综合效应,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研究其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显得格外重要。基于乡村社区居民视角,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认为,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参与度、建立成人学校及乡镇图书馆,游客要自觉保护环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社区居民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