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包头市昆区园林绿地服务半径为500m时,缓冲区人口密度为47.5m2/人,服务盲区人口密度为18.7m2/人;服务半径为2000m时,缓冲区人口密度为46.9 m2/人,服务盲区面积人口密度为12.5 m2/人。昆区园林绿地以500m服务半径分析得出的服务盲区高达1/3,以2000m的服务半径分析得出的服务盲区为17%,说明服务盲区所占比例较高。昆区可作为中心防灾的公园只有植物园一处,作为固定避难的公园,只有3处,还远达不到防灾要求,今后应加大一些面积较大的公园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林业》2022,(1):56-61
文章以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社区尺度与城市尺度下的老年群体人均公园绿地资源量进行计算,并借鉴区位熵方法对公园绿地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评价老年群体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1)中心圈层—内缘圈层—外缘圈层的老年群体人均绿地资源量呈现低—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中心圈层属于老年群体绿地空间公平性最低的区域,绿地处于高需低供水平;内缘圈层和外缘圈层的老年群体绿地空间公平性较高,绿地处于供需平衡或供大于需水平。3)老年群体的绿地空间公平性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而有所提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建议,为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乡村公园服务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乡村居民-乡村公园的游憩发生空间视为小型区域旅游系统,采用农户问卷和现场调查方法,研究分析了浙江省18个典型村庄,39个乡村公园游访量、服务半径及其与公园属性的定量关系,揭示出了公园游憩服务效能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聚会点距离、公同周围50 m人口、300 m 人口、1 000 m人口、公园面积、建设投入、公园数量配置等,也是绿化规划建设中进行公同游憩服务效能调控应予重点考虑的相关因子;同时建立起公园游访量、服务半径的统计预测模型,分析研究了公园服务的投入效率,给出了村庄公园建设土地与资金有效投入的参考标准,单个公园大小在2 000m2以下,投资在万元之内有最佳服务效率;村庄整体人均公园面积在3~10m2,人均累积建设投入(4.85 a)在500元之内,总累积投入在75万元以内具有最佳整体服务效率,多公园配置比单公园具有更高整体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效,以邹城市为例,采用遥感测算、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构建园林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探讨了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前后10年城市环境与居民福祉的变化。结果表明:(1)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使邹城市绿地规模得到大幅提升:十年间邹城市公园数量与面积及人均公园面积剧增、绿化达标道路长度跃增、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增加;(2)园林城市创建提升了邹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民生效率:10年间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较减少了22.8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分布均好度、社区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均有显著提升,邹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公共绿地的调查,对全市公共绿地需求及布局进行了进一步量化研究,对公共绿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市民对公共绿地有多样化的要求;人均3.86 m2的公园绿地、3.92m2的游园绿地、21.6 m2的近郊风景点绿地、677.33 m2的远郊风景区绿地,基本符合市民当前对公共绿地的需求;综合性大公园及小游园的服务半径分别以2.5 km和0.75 km为宜;对市内综合性大公园需求为11个,游园的近期需求为119个左右。呼和浩特市尚存在公园分布不合理及游园严重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绿地夏季降温增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分析公园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有助于优化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文章以苏州金鸡湖中央商务区的8个公园绿地为例,在对其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进行实地观测的基础上,研究公园面积及形状、乔木覆盖率和水体面积占比等因素对公园绿地降温增湿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各公园绿地在测量时段(6∶00—18∶00)内的降温增湿效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波动情况,其中方洲公园表现出最大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南施公园表现出最小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2)公园绿地面积与降温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体面积占比与公园绿地的增湿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在保持绿地面积规模的同时适当增加水体面积占比对公园绿地夏季温湿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建设公园绿地的历史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省会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当时叫人民公园)。解放后,石家庄市政府新建、改造了一批公园绿地。至2008年,石家庄市共建成公园绿地44座,其中园林局局属公园28座,区管公园14座,民政局所属公园1座,市文化局所属文物公园1座。这些公园绿地分布于石家庄市各区的集中居住区,为石家庄市达到500m服务半径,方便市民就近游憩、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8.
付蓉  段晓梅 《绿色科技》2015,(2):123-125
指出了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为市民提供游憩、休息的场所。经过对瑞丽市现状公园绿地的调查,采用Quick Bird卫星影像图为数据源,运用Auto CAD绘制现状调查图,量取面积,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瑞丽市现有各类公园绿地117.93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09m2/人,绿地率为17.93%,绿化覆盖率为18.7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56.11%。调查结果表明:现状公园绿地类型不全,布局不合理,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绿地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江苏省东台市市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模型,结合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缓冲区分析法,依据人口与公园绿地的空间匹配程度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内人口与公园绿地分布不平衡:59.61%的人口集中在市区西南部,56.36%的公园绿地分布在城东地区。2)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西南部较低、东部较高的特征。西南部与中部主城区可达性等级偏低,可达性指数为0.25~1;城东地区等级高,可达性指数在1.33~5之间;北部开发区绿地可达性适中,可达性指数为1。  相似文献   

10.
选取山东西部的聊城市为研究区,以Sentinel-2和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多尺度影像分割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聊城市城区不同绿地,并选取计算了景观聚散性、景观多样性、斑块密度及差异性、邻近度等多个评价指数,分析聊城市城区绿地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多尺度影像分割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效率、处理速度及结果精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绿地信息提取方法;(2)基于Sentinel-2的绿地提取总体精度为96.48%,Kappa系数为0.95,均显著高于Landsat-8的结果,尤其在城市道路绿地提取方面优势明显;(3)Sentinel-2的结果显示,除去耕地后的城市绿地面积为81.08 km2,占城区面积的40.92%,其中林草地占比最高为52.47%,道路绿地为47.53%。绿地的景观连通性较强,破碎度不高;(4)总体上聊城市城区绿地空间分布较合理,但面积占比较小,建议继续加强公园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1996—2019年我国586个建制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整体、不同类型城市的尺度,运用VAR模型及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探测公园绿地面积与城市人口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态势。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尺度看,二者由初期相互抑制转向"正向循环反馈"的良性互动,其中,城市人口对公园绿地面积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从城市尺度看,大、中城市和高暂住城市二者呈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低暂住和低密度城市二者互动作用较弱,无显著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可揭示公园绿地面积与城市人口的互动影响及作用特征,为响应"公园城市"理念、制定公园绿地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层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公园体系研究十分必要。该文以辽宁省朝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为例,归纳朝阳市公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基于服务半径的公园体系构建方法和途径,解决现有问题。根据不同层级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功能,提出不同层级公园的服务半径范围和不同层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范围的要求。旨在建设结构完整、层级清晰、规模适中、数量合理、分布均衡的朝阳市公园体系,为今后同类项目更好地确定公园绿地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规划提供参考,为建立起便民、快捷、均衡的多层级公园体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林业》2022,(1):43-48
探究空气温湿度与环境影响因子间的空间尺度相关关系,界定关键影响尺度范围,可为合理规划城市公共开敞活动空间建成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武汉市8块城市广场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夏季空气温湿度值、广场-行道树温湿度差值、日较差值与测试点周边25~3 000 m缓冲区内地表温度、硬质下垫面面积、绿地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交通道路长度和人口密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与测试点周边50 m缓冲区地表温度变量相关性最显著;相对湿度与测试点周边100 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变量和硬质下垫面面积变量、250 m缓冲区NDVI变量、500 m缓冲区地表温度变量相关性最显著。2)广场-行道树温度、相对湿度差值分别与测试点周边2 000 m、3 000 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变量最显著相关。3)温度、相对湿度日较差分别与测试点周边500 m、1 000 m缓冲区内交通道路长度变量最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夏季城市广场空气温湿度与周边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增加广场建成环境周边绿地面积、减少硬质下垫面面积、提高NDVI、减少交通道路长度可有效改善城市开敞空间的温湿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凤翔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景观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依据公园空间类型将其划分为园路空间、地形空间和广场空间三种类型.抽样选取12块(20×20 m2)包含空间类型的标准样方,计算了样方绿地的均匀性指数、优势性指数及多样性指数等量化指标.结果表明:①凤翔湿地公园的绿地空间植物景观多样性相对较低,园内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5.
以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局部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空间分辨率为5m和30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ArcGIS软件提取其海拔、坡度、地表粗糙度和太阳辐射4个地形因子,结合SPSS中的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缓冲半径R为100~5 000m)5m和30m分辨率的DEM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尺度变化,5m和30m分辨率DEM中提取的地形因子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当R≥500m,30m分辨率的DEM的海拔显著大于5m分辨率的海拔;当R≥1 500m,30m分辨率DEM的坡度显著大于5m的坡度;当R≥2 500m,30m分辨率DEM的地表粗糙度显著大于5m的地表粗糙度;但R≥1 000m时,30m分辨率DEM的太阳辐射显著小于5m分辨率的太阳辐射。其中坡度与太阳辐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区,选择高分辨率的DEM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形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利用GIS软件和网络分析法原理,结合山地城市特征及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道路和人口分布状况,在优化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承德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各行政区及各街道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优化依据。研究发现:(1)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分别为61.68%和60.71%,公园绿地总体服务水平不理想;(2)研究区小型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区缺乏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地;(4)新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仍需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1)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水平;(2)增加小型公园绿地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3)加强山地公园建设,弥补综合公园绿地建设的不足;(4)新城区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兼顾绿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森林负离子在吸收尘埃、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天水市麦积城郊2013年实测绿地负离子数据为据,应用偏相关分析、空间变异分析、克里格插值、重分类、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麦积城郊绿地负离子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温度、NOx浓度、SO2浓度、大气悬浮物浓度和海拔对麦积城郊负离子浓度有很大影响,且与温度、NOx浓度、SO_2浓度、大气悬浮物浓度呈负相关,与海拔呈正相关;(2)不同绿地类型和覆盖率下,负离子浓度是不同的,在绿地覆盖率达到68%的天然林区和距离天然林较近的地域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在2 000个/cm~3以上,最高值达到5 000个/cm~3;(3)负离子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对周边的影响矢距是284.49m。麦积城郊负离子净化空气、吸收尘埃的功效非常显著,且与绿地结构、温度、NOx浓度、SO_2浓度、大气悬浮物浓度和海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京香山公园主要植被类型的夏季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香山公园典型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相关影响因子分析评价,以期为游客选择香山公园最佳游览时间及公园绿地管理和景观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季连续10天在北京香山公园5处不同植物类型的游憩点进行测定,选择园外广场为对照,分析6处监测点微气候、PM_(10)和PM_(2.5)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噪音情况,研究各因子日变化规律,并统计比较不同游憩点间差异和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香山公园日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呈单峰型变化,平均降低空气温度1.7℃,增加空气相对湿度6%;人体舒适度达到Ⅱ级标准的时间最长可达8.5 h;PM_(10)和PM_(2.5)浓度均呈早晚高、午后低的双峰型变化特征,各游憩点对PM_(2.5)日均净化率达27.6%,对PM_(10)日均净化率达25.9%,2种颗粒物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种颗粒物浓度与温度、湿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负离子浓度呈波峰波谷交替变化,早、中、晚出现3个高峰,园内日均值为795个·cm~(-3),为园外的2.43倍,与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得出各游憩点均在6:00前后和20:00—21:00达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噪音呈现出早晚2个高峰,园内噪音平均值为40.3 d B,平均降噪率达21.8%,与植物郁闭度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郁闭度与负离子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香山公园绿地内不同植被类型间增湿、降温、抗污染、降噪等能力存在差别,黄栌混交林的生态效应最高,草坪最低;香山公园夏季合理的游憩时段为7:00—11:00和17:00—20:00。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已成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满足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新需求的重要举措。当前,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已在各地迅速展开,但相关理论研究尚少,对实践也缺乏梳理。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地方工作实践进行梳理,对持续有效地推动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银杏在城市园林何种绿地上生长最佳,试验对合肥市生产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4种绿地上的银杏,进行光合作用生理特性日变化的测定。比较了这4种绿地上银杏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上银杏的净光合速率均值最大4.265μmolCO2/m2.s;其次是附属绿地上为2.6907μmol CO2/m2.s和生产绿地上为2.6507μmol CO2/m2.s;防护绿地上银杏的净光合速率均值最低为1.9317μmol CO2/m2.s;各个绿地上银杏水分利用效率特性有同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从光合作用角度得出,银杏在公园绿地上应用为最佳,其次是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上应用的,较差的是防护绿地上应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