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杂棉13号     
该品种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2007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棉2007008)。适宜在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的南部地区种植。特征特性湘杂棉13号是典型的大籽,大铃,高衣分,高品质的棉花品种。子指达11.3克,表现出苗好、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粮棉轮作的棉花品种,以6个生产上应用较广的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粮棉轮作模式下种植,调查棉花株高、果枝、三桃比例、单铃质量、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生育期偏长的棉花品种由于后期部分棉铃不能正常吐絮而产量相对较低,不宜在粮棉轮作模式下种植;中棉所89和冀228生育期偏短,籽棉产量分别达到4 923 kg·hm~(-2)和4 850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是粮棉轮作模式下的适宜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1.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所在省(市、区)审定的适宜当地种植的丰产、优质、抗逆、吐絮畅的中早熟或早熟棉花品种。在江西省,中早熟棉花品种可选择赣棉杂109、中棉所63等,早熟棉花品种可选择中棉所50、夏早3号等。2.播前除草。冬闲地于4月初除草,前作是油菜的地块收获清场后除草,分别抢晴天每15公斤水加33%草甘膦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7,(12):24
湘杂棉3号全生育期126天,株高128厘米,株型较松散,结铃性强,内围铃及中批花单铃重6.3克,衣分42%左右,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年推广面积达6.7万公顷,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棉区的主推品种。该品种由湖南亚华棉花种子有限公司(原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棉花种子分公司)独家开发。湘杂棉8号(GKz17,国审棉2005018)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全生育期126天~129天,植株较高大,茎杆粗壮,叶色深绿,结铃性强,单株成铃达到40个以上。铃卵圆型,铃大,抗病。单铃重6.3克,衣分41.8%-42.36%。适宜长江中下游棉区种植。该品种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亚华棉花…  相似文献   

5.
早熟耐旱油菜新品种展示筛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云南省冬春季半干旱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选择云南省近年来育成的代表性油菜品种13个,在旱地油菜产区罗平县进行品种展示鉴定和产量、生育期、抗病抗逆性、经济性状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油杂30号、18JD003、18JD141、云油杂29号、云油杂12号和云油33号6个品种生育期适中,耐旱性和耐寒性强,抗倒伏,中抗菌核病,产量高,适合在罗平旱地及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标杂抗虫棉     
标杂棉是著名棉花育种专家赵敬霞、王忠义历经 20年用自育的棉花标记自交系 Y2- 2与抗虫棉杂交配制选育而成。标杂棉为大株型、鸡爪叶,株高 1.5米左右,叶枝发达,株型呈扇形,通风透光性能好,生育期 125天左右。生育进程较快,表现大棵而早发,结铃快而集中 (10天左右可结 30- 40个棉铃 ),高产而不晚熟,既可麦棉套种,也可大麦、小麦、油菜茬后移栽,霜前花率 95%。该品种结铃性特强,平均单株成铃 40- 60个,最多达 200个以上,单铃重 5.2- 5.5克,衣分率高达 42%,适宜各地棉区种植。标杂棉有以下显著特点。 产量高。标杂棉比常规棉增产 30%以上。 1999年在河北省杂交棉花种植区域试验中,标杂棉的籽棉、皮棉产量和霜前棉产量均居第一位。籽棉平均亩产 354.5公斤,皮棉平均 128.7公斤,霜前皮棉亩产 108.7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 12、皖杂 40等品种的籽、皮棉增产 23.2%和 36.6%。 1999年在河南禹州三亩高产田试种每亩产皮棉 172.9公斤。 2000年在浙江省余姚市高产地试种亩产近 180公斤皮棉, 2000年在安徽蒙城县柳林高效农业协会试验基地试种,也出现了不少亩产皮棉 130公斤以上的产量。 2000年 9月 22日,全国标杂棉联合开发研究协作组现场会期间,到威县的标杂棉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前赵村 100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皮棉 130公斤,高产田亩产皮棉 162公斤,每个田块都套种花生,亩增收入 300元左右。 品质好。标杂棉僵瓣、烂铃少,吐絮快而畅,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测中心测试,标杂棉纤维品质优良,绒长 30.4毫米,麦克隆值 4.8,气纱品质 1874,达到优质棉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湘杂棉6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2005年1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几年在长江流域棉区的示范、推广种植,湘杂棉6号表现出综合抗性好、吐絮畅、铃壳薄、产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9.
南农98-4棉花     
南农98-4由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而成,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棉花种植地区推广。 该品种植株呈塔形,株高110厘米,长势稳健,群体清秀。生育期120天。果枝21个,结铃性强,单株成铃35个以上。衣分43%,籽指10克,衣指7.2克。铃卵圆形,单铃重5.2克,铃壳薄,吐絮畅,絮色白。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87     
<正>"中棉所87"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F1),于2013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及相似棉区种植。该品种为中早熟品种,植株筒形、较紧凑;茎秆柔软,叶片中等大小,果枝平展,花冠乳白色;铃较大、卵圆形,吐絮畅,絮色洁白。该品种在2010年、2011年浙江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出苗至吐絮天数为124.9天,株高123.9厘米,单株有效铃37.5个,单铃质量5.7克,衣分  相似文献   

11.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我国宋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宋代是我国大规模植棉的分界期,宋以前主要是引进,集中于边疆种植,发展缓慢,宋以后是逐渐推广至江南、陕西等地种植,发展很快。在宋代棉业的基础上,元代及明、清棉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国普遍植棉。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棉花成为首要的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宋代棉业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山东棉花病害主要有19种,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为害特点,一般分为四大类: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部病害及叶部病害。在抗虫棉田,苗期病害、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尤为突出,选用种衣剂,可提高苗病防治效果,用抗病品种防治黄萎病是重要措施,对红叶茎枯病采取追施和喷施磷钾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棉杆生物炭对棉花根系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棉花根系不同根径形态特性及生理代谢对棉杆生物炭施用的响应,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为此,以棉花为研究对象,棉杆生物炭为试验材料,在灰漠土和风沙土两种质地土壤上,选择常规施肥、常规施肥+22.5×103 kg/hm2棉杆生物炭和常规施肥+45.0×103 kg/hm2棉杆生物炭3个处理,探讨棉杆生物炭对棉花根...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与海岛棉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试的四个陆地棉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速度和数量,从现蕾至吐絮始终高于四个海岛棉品种;陆地与棉与海岛棉的所有品种干物质累积速率最快的时间均在初期至有效花期期间。但海岛棉干物质累积最大量到8月25日止,陆地棉则持续到9月9日;不同时期干 物质分配率的特点是;苗期;叶〉茎,苗期:叶〉茎〉蕾,花苗期:叶〉茎〉铃〉蕾〉花;铃期;铃〉茎〉叶;株铃重累积的最快速率时间,陆地棉与海岛棉均在7月26日至8月25日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产卵规律及与常规棉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棉田相比 ,转Bt基因棉田 2代棉铃虫见卵迟 ,产卵期短 ,全代累计卵量低 71.3 % ,但高峰期和终见期相同 ;3、4代卵的发生期和卵量与常规棉田一致。两类棉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器官上的分布也大致相同 ,只是转Bt基因棉上产卵相对集中些 ,且繁殖器官上卵量的比例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趋势及Bt棉花的控制效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新疆南部棉花种植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棉花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棉铃虫具有在新疆南部猖獗危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本文报道了南疆棉铃虫发生趋势及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控制效率的研究结果。【结果】1993~2004年对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数量变化的监测显示,1997年后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表明南疆粮棉混作区种植制度的改革已导致棉铃虫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2002~2004年对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 和 CpTI杀虫蛋白)和对照品种棉铃虫种群动态的研究显示,二代棉铃虫是南疆地区棉花的主要危害代别,抗虫棉花对幼虫的控制效率可达75%以上。在棉铃虫发生中等年份,转基因抗虫棉花可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结论】鉴于棉铃虫的严重危害,南疆地区有必要发展基于Bt棉花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常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49-1150,1155
通过分析当前棉花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棉花进口贸易自由化对棉农、棉纺企业和棉商的影响,主张我国应加快推进棉花进口贸易自由化进程,并就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应对自由贸易带来的冲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