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以江苏省句容市某人工景观湖为对象,选用浮床栽培的香蒲、黄菖蒲、鸢尾、再力花和花叶芦竹进行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透明度也有所增加。其中再力花的长势最为明显,各植物对受污染景观水体溶解氧(DO)含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3-N)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TP净化效果最好的是再力花,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3%;对NH3-N净化效果较好的是黄菖蒲和再力花,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8%和92.2%;各植物对COD的净化能力相对于对TP和NH3-N的净化能力弱,对COD的净化能力相对较强的是香蒲和花叶芦竹,去除率分别为40.2%和38.4%。  相似文献   

2.
凤眼莲修复农村微污染小型水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凤眼莲对农村微污染小型水域的修复效果,以流经郑州郊区农村的十八里河河水作为对照(A组),向其添加有机质、氮磷营养物质的B、C 2组为微污染水样,采用凤眼莲静态培养,通过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及氨氮(NH3-N)含量,监测凤眼莲对污染水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凤眼莲对水样中COD、TP、NH3-N的去除率增幅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在最初6d都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且各指标的初始质量浓度越高,去除率亦越大;对TN的去除率增幅随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TN的去除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在18d内凤眼莲对水样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介于69.27%~74.15%、69.20%~83.61%、71.86%~75.01%和64.26%~94.50%。可见,凤眼莲对微污染水域中COD、TP、NH3-N、TN均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用于修复该类水体。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天河区城中村典型的富营养化小型水体—渔沙坦街道蓝屋村村塘为例,探讨城乡过渡区村塘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其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与综合治理方案.通过采用底泥清理与化学处理、引水净化、增氧、生物浮床、岸线绿化等综合治理措施,污染水体修复与周边景观改善效果明显.CODCr、NH4-N、BOD5、TP指标均达地表水体水质Ⅲ类标准,净化率分别达57.6%、95.1%、65.1%和77.7%.该工程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水环境治理效果,可为解决城市化地区郊区村塘等地表小型水体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逐步完善截污、清淤及生态护坡等工程的同时,综合运用底泥矿化、微生物净化技术,结合构建人工浮岛、生物栅、定点增氧推流、复合滤床循环、人工湿地等净水措施,对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水系进行探索性生态修复试验.治理后NH3-N、TN、TP及COD等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网家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湿地公园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邕江(河流养殖水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半封闭、微流水养殖水域)的水质情况,为合理利用开发大水域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定期定点采集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样本,测定采样点水深、透明度(SD)、水温、pH值、流速及水样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态氨(NH4+-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等主要理化因子.[结果]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体COD、TP、TN、NH4+-N、NO2--N的季节变化特点均是: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而DO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根据Kaiser正交旋转因子荷载矩阵分析,得知邕江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应为水温、pH值、TP和TN,西津水库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应为水温、COD、NH+4-N、NO2--N、TP和TN.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邕江养鱼江段水质为中度富营养化,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处在轻度营养化与中度富营养化之间.[结论]网箱养殖对河流水域和半封闭微流水域水质主要理化因子均有明显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一.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域若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则应降低养殖密度以避免水体高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曲阳公园中心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污染成因、污染状况和湖体水质,结合水质改善及景观功能定位,确定中心湖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对湖底的生境营造及对水生植物系统、水生动物系统及微生态系统的修复,使水体具备自我净化能力,并维持水中湖生态系统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态系统建成1年后,中心湖水体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均较构建前有显著改善。该研究结果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生态建设和后期管理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916-920
【目的】明确不同生态浮床改善亚热带地区景观水质的效果,为我国南方地区应用生态浮床技术修复生态水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去除能力及浮床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美人蕉、鸢尾、花叶芦竹均能适应较高有机物及氮、磷浓度的水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水体COD、TP、TN及NH4+-N也表现出良好的去除能力,但以美人蕉的净化效果最佳。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美人蕉生态浮床、组合填料浮床对水体COD、TP、TN及NH4+-N的去除能力分别为33.75~48.98、0.23~0.93、3.71~10.26和4.12~8.44 mg/m2,3种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COD、TP、TN和NH4+-N的去除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去除能力排序为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美人蕉生态浮床>组合填料浮床。【结论】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对水体COD、TP、TN及NH4+-N的去除效果最佳,较单一使用美人蕉生态浮床和组合填料浮床的净化效果更具优势,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修复生态水环境的首选生态浮床。  相似文献   

8.
采用增氧曝气技术及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对内蒙古某城镇旁天然湖泊的黑臭现象进行治理。结果表明,通过增氧曝气及投加微生物菌剂,消除了水体的黑臭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约74%,氨氮(NH3-N)的去除率为65%。由于水体中藻类的繁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由0.5 mg/L上升至2.7 mg/L,pH值也由6.3上升并稳定在7.9左右,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2010年三峡水库175m蓄水完成后重庆主城江段水质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采用《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规定的方法,于2011年1—12月逐月采集表层水样,初步研究了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和总磷(TP)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与2009年相比,2011年水体中DO、CODMn和NH4+-N的含量无明显变化,TP的含量出现下降。重庆主城江段水质整体污染较轻,TP的含量高于富营养化的限值,DO的含量在3—8月较低,NH4+-N的含量在1—2月较高,CODMn和TP的含量在5—10月较高。DO、CODMn、NH4+-N和TP的含量在不同水期均有显著性差异;在调查时空内,NH4+-N和DO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2,P<0.01),TP和CODMn的含量相关性由2009年的弱负相关(R=-0.036)转变为2011年的显著正相关(R=0.673,P<0.01)。  相似文献   

10.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生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年来浅水湖泊沉水植物修复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生态机理,分析了影响沉水植物恢复的主要因子(藻类影响、鱼类摄食及扰动等),综合探讨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   总被引:105,自引:45,他引:60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等,对每种技术的基本修复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国内外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黑河市张地营子乡土壤为研究对象,先主要对当地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因素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黑河市张地营子乡土壤中重金属汞和砷超标的原因是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在此对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药污染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及农药污染防治对策.建议黑河市加强对当地农地的环境监测,坚决取缔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剧毒农药,净化农药市场,为建立一批农药减量控制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乐果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从长年施用乐果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在高浓度乐果中生长且能以乐果为惟一碳源的细菌菌株L-39。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乐果的平均降解量为1 306.33 mg.L-.160h-1。经鉴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即绿脓杆菌。该菌株能耐受浓度达10 000 mg.L-1的乐果农药,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在(18 ̄42)℃的广泛温度范围内仍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值为7.0左右,同样具有广泛的pH值生长范围(pH6.0 ̄9.0)。初步确定菌株L-39具有广谱的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因其在基础培养基摇瓶培养中可降解辛硫磷446 mg.L-.15d-1,乙酰甲胺磷31 mg.L-.15d-1。田间小区试验表明,菌株L-d的液体摇瓶发酵菌制剂在土壤中有明显的有机磷农药降解效果(15.0 mg.kg-.17d-1),即乐果去除率为63.6%。  相似文献   

14.
铅污染土壤的动电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修复时间和不同含水率试验,分别考察了动电修复技术在不同修复时间和不同含水率情况下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过程中监测两极电极池中的pH值以及土样中电流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测定铅在土壤中的迁移分布和土壤的含水率,并计算了每组试验中铅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修复时间增加,污染物的去除率也相应提高,并最终趋于一个极值;含水率对去除率也有重要影响,含水率越大修复效果越显著.并对动电技术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杨雪  陈素兰  穆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40-10642
五氯酚曾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主要是作为一种高效的杀菌剂、木材防腐剂和甘蔗、稻田等的除草剂.特别是在我国,水体和土壤的五氯酚污染现象较严重.同时,因其对生物体的广谱毒性和诱突变性,也被认为是环境中的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对于五氯酚污染的土壤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近年来五氯酚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样品,经过驯化、富集培养,从中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对这2株菌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3方面进行鉴定,确认2株菌分别为褶皱裸胞壳(Emericella rugul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对膨松剂、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氮源、磷源等影响混合菌株石油烃降解能力主要因素的研究,以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各因素的施用种类以及使用量.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加入占污染土壤质量1.2%的3%的H2O2,营养物n(C):n(N):n(P)=100:6:1,加入体积分数为1%混合菌液,1.25%膨松剂(樟子松松针),在该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而添加0.05%的SDS与PE-23的混合物,0.02%的Zn2+,避免重金属元素Hg2+,Pb2+的混入,可进一步提高石油降解率.  相似文献   

17.
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认为利用活的生物体对农药污染土壤环境进行修复是一种被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综述分析微生物、植物对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进行预测和展望,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小麦秸秆为原材料,在300℃下缺氧裂解3、6、8 h制备生物炭,比较了3种生物炭的产率、pH值、灰分以及C、H、N元素含量,表征了300℃、6 h生物炭的表面形态,并用其作为修复材料,对大港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结果表明,随裂解时间的延长,生物炭产率下降,pH值升高,灰分含量增加,H/C值下降,但产率、pH值、灰分和H/C值都是从3 h到6 h差异显著,6 h到8 h差异不显著。C元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石油污染土壤经生物炭修复14 d和28d后,总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5.48%和46.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修复14 d后土壤中的萘、苊、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苯并[a]芘含量下降幅度达98.18%,其他几种PAH的降解率也都高于对照组,28 d后这些PAH的含量又有上升趋势。这说明小麦秸秆裂解时间对生物炭的性质有影响;300℃、6h生物炭可以用来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土壤铅污染的特点及现状,并分析评论了铅污染防治的三种主流技术,即:物理控制法、化学控制法和生物修复法,指出了各自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