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如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会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立足于两规合一,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拟探索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在考虑两规、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从自然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和区位条件三方面选取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耕地连片性、斑块形状指数、耕地到农村道路的距离、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5个指标,建立耕地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法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分值确定,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分值来判断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优先程度,同时遵循最大相似性原理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适宜调入型、重点调控型和缩减退出型4种类型耕地,从而确定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将城市周边和道路沿线应划入却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达到上级下达指标,做到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且布局更优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周边耕地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协同量化耕地自然质量特征以及周边立地条件的关系,融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要求,在土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LESA)理论基础上构建基于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特征的综合评价系统,建立鞍山市主城区周边耕地利用与保护分区,提出耕地保护分区管控措施。结果表明:鞍山市域主城区耕地可分为4类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区占80.70%,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占10.15%,城镇开发边界弹性用地区占3.98%,生态保育区占5.17%。评价结果综合反映城市主城区周边耕地质量的差异性及立地环境的稳定性,同时融合国土空间中三线划定的政策要求,对城市主城区周边耕地布局进行有效探索,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开发边界弹性发展空间用地需求和生态红线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与综合质量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思路及建议。[方法]基于GIS平台,以吉安县作为研究区,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耕地综合质量得分,进一步叠加上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于生态安全、城市建设发展的约束条件下,对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布局优化结果。[结果]基于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按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得到适宜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一般耕地面积为44 560.89 hm2,考虑原有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协调城市发展,分为保留、调入、调出3种情况,得到最终永久基本农田优化面积为43 097.52 hm2。[结论]研究结果遵循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质、聚集和稳定的思路,以及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布局优化要求,可为吉安县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有量、质量和布局形态的合理性,并限制城市的过快发展,将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现有耕地的数量、质量等别、分布等进行分析评估后,以Arc GIS为软件平台对该区域的现有耕地进行核实举证。最终确保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为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下一轮土地规划调整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用地面积较大,与优质耕地重叠度相对较高,城市周边优质耕地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且被建设占用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如此,地方耕地保护工作实施力度不足也会使基本农田质量不断下降。针对此种情况,国家下达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规划要求标准,其内容中明确要求对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和交通沿线周围优质耕地永久划定为基本农田规划。文章针对当前我国耕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对保护优质耕进而永久划定基本农田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合理评价耕地质量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夷陵区为例,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及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从耕地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生态条件3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将综合质量分≧80的划为高度适宜区,占比为18.13%,集中分布在东南平原地区;综合质量分在70-80之间的划为中度适宜区,占比21.82%,重要分布在东中部丘陵地区,优先将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的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本研究通过将评价结果与现有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叠加分析,按照保留、调出、调入三个部分进行调整优化,为"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2015,(8):40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对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现有耕地分布、面积、质量等别等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并下发了这些重点城市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步任务,并细化、明确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对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现有耕地分布、面积、质量等别等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并下发了这些重点城市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步任务,并细化、明确了推进划定工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的重叠度较高,大中城市周边还有不少优质耕地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发展占用优质耕地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同时,一些地方仍存在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的现象。为此,国土资源部、农业部11月初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10.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农田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基本农田质量、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基本农田区位条件、基本农田区位设施状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基于GIS技术,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研究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以期为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通过建立科学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方法,在考虑到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划定长久稳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采用LESA (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以县级耕地分等成果为依托,以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分析为主要影响因素,科学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LESA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标分值,通过对比,最终确定周至县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4672.21hm~2,建立了符合周至县特点的指标评价体系。LESA评价体系是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充分利用的结果,可为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10-112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既关系到城市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也关系到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十三五"期间城市发展的布局。本文以新疆阿图什市为例,重点讨论本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当前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初步数据为底图,在"多规合一"和"生态保护"的视角下,结合阿克苏市实际划定需求,构建了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指标体系,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以实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弹性"需要。以中心城区范围线为界线,选取了4个因子构建了中心城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指标体系;从土地质量条件、耕地区位条件、耕地基础设施、地块空间形态等方面选取8个因子构建了中心城区外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指标体系,两者都选用综合得分最优法,逐图斑外业核查通过后,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该研究衔接各项规划成果,采用的划定方式既考虑到了城市周边,又考虑到了全域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划,使储备区更具有实用性、稳定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点,从耕地的自然质量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角度,建立东营市东营区永久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Arc GIS分析获得相关数据,通过TOPSIS法对耕地的综合质量进行排序,最终使用制图输出功能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可视化,将结果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对比。结果表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在空间格局上大致呈现出"西南部、北部密集,其他地区稀疏"的态势,和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存在一定差异;质量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更好地反映出耕地农业配套设施完善、耕地连片性好、区位条件有利的特性。通过相关资料查阅以及实地踏勘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可以快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范围。同时,本次研究成果也为东营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整治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将生态条件好、设施配套齐全、粮食产量高的耕地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防治水土流失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耕地自然质量、耕地生产能力、生产便利条件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数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新疆阿勒泰市现有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将耕地综合得分进行分级排序。依据综合评价法可将该市的耕地划分为5级,各级耕地所占比例分别为一级耕地25.76%、二级耕地36.11%、三级耕地19.38%、四级耕地14.01%、五级耕地4.74%,将一级和二级的耕地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能够满足上级下达指标。将本研究结果与上一轮基本农田划定结果比较分析,质量有所提高,更加集中连片。该研究结果为阿勒泰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方法路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将城市周边、平原地区的优质良田占用搞建设,而将区位、立地条件较差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甚至出现基本农田"上山下滩",这种情况今后将受到严格限制。从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了解到,山东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占补平衡必须有新的思路。对此,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俭朴介  相似文献   

17.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本报讯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强化用途管制,进一步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根据《通知》规定,各地要重点将标准农田建设等建成的优质耕地,以及城市(镇)周边、交通沿线易被建设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并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  相似文献   

19.
政法快讯     
《当代农业》2014,(24):52-52
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推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两部强调,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先从5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开始,要与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协同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工作相衔接。这意味着三条红线“三位一体”,城市“大饼”决不能再摊下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