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北地区奶牛夏季热应激对其行为和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研究奶牛夏季热应激对其行为和产奶量的影响,该文选取了东北地区典型的舍饲散养奶牛场,通过对整个夏季牛舍环境指标以及奶牛阴道温度、行为参数和产奶性能的连续监测,探究了东北地区奶牛热应激状况及其对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该场奶牛经历轻度和中度热应激的时间分别占40.9%和17.9%,每天12:00—20:00是中度热应激高发时段。从轻度到中度热应激,奶牛的核心体温(core body temperature,CBT)从38.8℃上升到39.3℃,且其体温变化滞后于环境参数的变化。由无热应激到中度热应激,奶牛躺卧时间比例从51.3%下降至42.3%,站立时间则相应增加。当日均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大于75时,奶牛产奶量显著降低9.2%(P0.05)。东北地区夜间开放运动场,有利于奶牛缓解白天热应激的影响,降低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气候变化对奶牛热冷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对奶牛养殖的影响日益凸显,一些地区奶牛养殖的热应激或冷应激外部环境有所加剧。该文采用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和风寒温度(wind chill temperature,WCT)2个指标,分析了北京地区1951-2012年逐日的THI和WCT的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奶牛养殖应激环境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 a来北京地区温度提升了1.93℃,气候变暖特征明显快于全国,气候变化加剧了北京地区热应激温度环境,降低了冷应激温度环境,综合考虑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气候变化对北京地区热应激综合环境影响小,对冷应激综合环境影响大。但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以来,北京地区热冷应激环境呈现"双升"态势,尤其冷应激环境明显增强,2012年冷应激天数为近10 a来最高,对北京地区的奶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对以开放或半开放式牛舍养殖为主的北京地区的牛舍改造和应激设施设备改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呼吸频率是评估环境造成的奶牛热应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提出了适用于生产条件下的奶牛个体呼吸频率准确预测模型,为了平衡模型精度与计算效率问题,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并与网格搜索(grid search,GS)下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极限梯度提升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融合环境参数的修正温湿指数(adjusted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ATHI)、时间区域、奶牛产奶量、泌乳天数、身体姿势以及胎次作为输入特征时,基准RF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在此基础上,4种智能优化算法下的RF模型性能优于GS-ANN和GS-XGBoost,其中BO-RF的综合性能最优,其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14、7.723、14.4%、9.737,超参数优化耗时约为DE-RF的1/220。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输入因子对奶牛呼吸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ATHI是影响力最高的因子,相对重要性(relative importance,RI)为0.71,其次是时间区域(RI=0.09)和奶牛产奶量(RI=0.07)。研究为奶牛生产、健康评价及牛舍环境精准调控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奶牛热应激,该研究基于奶牛胸颈部热敏感区产热及散热理论,开发了一套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该研究在自然通风牛舍,通过水管壁温与试验组卧床表面温度变化测试了系统性能,并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核心体温、呼吸频率、产奶量及躺卧行为的差异分析了系统的应用效果。试验期间,系统水管壁温的变化范围为18~22 ℃,进出水温差1.7 ℃;试验组卧床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21~23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1 ℃(P<0.01)。结果表明,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水管壁温与距进水口的管道长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达到72时,试验组奶牛核心体温比对照组降低0.3 ℃(P<0.01),呼吸频率降低9次/min(P<0.01),证明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可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该研究为牛舍环境局部降温及缓解奶牛热应激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环境是影响蛋鸡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对蛋鸡舍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舒适度评价,该研究将除湿热环境之外的空气环境质量也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了重要环境参数在规模化蛋鸡舍环境舒适度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对舍内温度、湿度、CO_2浓度、氨气(NH3)浓度、风速等关键环境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了基于多元环境参数的鸡舍综合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Index, CEI),并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一套评价系统,可将上述环境参数在雷达图中进行可视化展示,以及对单因素环境参数和环境舒适度进行预警。通过实际使用中鸡舍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CEI能够体现舍内整体环境舒适度的变化,对各个时段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做出应答,尤其是温度降低导致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上升的时段。该研究对于综合评价蛋鸡舍环境条件并进行精准控制,提高环境舒适度,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
矿山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卞正富  张国良 《土壤学报》2000,37(1):124-130
分析了土壤生产的PI与FPI模型的缺陷,建立垦土壤生产力机理模型的基础上,担子同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MPI,MPI考虑了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因子间的相关性和时空变异性,通过实验说明了MPI的优越性,并提出了MPI评价复垦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热应激对绵羊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目前对羊热应激的发生程度尚无评价标准。为有效预防绵羊热应激,该研究基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断奶羔羊生理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变化,对热应激发生的温湿度阈值进行了预测。试验采用环控舱将12只健康状况、体质量相近的断奶羔羊(小尾寒羊×杜泊羊,2月龄,(18±2.1)kg)分为两组,分别饲养于相对湿度60%和80%的舱内,舱内温度采用梯度爬坡法逐渐升高(21.5~35.5℃),试验期24 d。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根据不同温湿度条件下(60%和80%,21.5~35.5℃)断奶羔羊生理指标(体表温度(body surface temperature,BT)、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直肠温度(rectal temperature,RT))及生长性能指标(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和饮水量(average daily water intake,ADW))的变化,预测各项指标发生拐点(inflection point,I)的温度和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运动场的热湿环境,减少太阳辐射给舍饲小尾寒羊造成的热应激,该文作者于2004年夏季在内蒙古赤峰市某规模化羊场,采用了运动场架设遮阳棚的方式。该试验着重对遮阳棚(试验组)和露天运动场(对照组)的温热环境,以及小尾寒羊的行为和生理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架设遮阳棚后,可以明显地改善舍饲运动场的热湿环境,遮阳棚内的温湿指数(THI)、辐照度和地面温度均显著小于露天运动场;遮阳棚可以使小尾寒羊比较稳定地休息与反刍,同时随着外界环境THI值的增大,选择遮阳棚的羊的数量以及羊在遮阳棚内的活动时间都随之增加;运动场遮阳有利于减缓小尾寒羊的生理应激,可以使小尾寒羊在高温时段保持正常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MPI模型在矸石山复垦土壤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PI模型(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对阜新矿区矸石山复垦土地生产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PI模型在评价矸石山土壤复垦质量时,考虑了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因子间相关性和时空变异性,适用于矸石山复垦土壤生产力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引入能够综合考虑不确定性因子的模糊集和贝叶斯理论,构建客观、真实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构建水环境质量贝叶斯-三角模糊数评价模型。选取总磷、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辽河干流段5个断面的水质评价因子,综合评价辽河干流段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表明:辽河干流福德店、法库、新民、盘锦、六间房断面的水质区间分别为[3.316,3.365]、[3.122,3.180]、[3.277,3.195]、[3.430,3.426]、[3.405,3.471],均为[3,4]区间的Ⅲ类水质;断面水质优劣排序为法库<新民<福德店<盘锦<六间房;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贝叶斯-三角模糊数模型的断面水质优劣排序情况基本保持一致,除法库河段外,其它断面水质评价结果保持一致;综合考虑先验信息的评价模型,能够更加系统、客观的表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1.
Heat stress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stress limiting wheat productivity in most cereal growing areas of the worl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heat stress tolerance in durum wheat (Triticum turgidum var. durum) genotypes. For this purpose, 45 genotypes were grown during two growing seasons (2012–2013 and 2013–2014) under non-stress (normal sowing) and heat-stress (late sowing) conditions. The heat tolerance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grain yield under normal sowing (Yp) and late sowing (Ys) conditions. Results of combined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f heat stress on grain yield as well 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genotypes for grain yield and the indices. Results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stress tolerance index (STI), geometric mean productivity and mean productivity (MP) indices were the most profitabl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of heat tolerant and high yielding genotypes. Using STI, GMP and MP, the genotypes G29, G41 and G10 were found to be the best genotypes with relatively high yield and suitable for both normal and heat stressed conditions. Based on biplot analysis using Yp, Ys and the indices, it was possible to identify superior genotypes across th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前北京地区奶牛场防暑降温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较系统的探讨。文中在评价了奶牛场不同环境的暑热程度基础上,通过三种降温措施的比较,提出了以蒸发降温为主的夏季环境管理方法。并从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通风量的模拟计算、蒸发降温装置的试验设计等方面对该管理方法的实现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奶牛乳房炎的检测大多是采集奶牛乳汁进行理化性质检测,该方法对检测环境有着较高要求,且检测周期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奶牛乳房炎的自动检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根据数据的传感器类型,从视觉传感器、自动挤奶系统与其他传感器3个方面阐述了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的研究进展。基于视觉传感器的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基于乳房热红外图像和基于乳汁图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较大程度上保障了动物福利,但检测精度有待提升;基于自动挤奶系统(automatic milking systems, AMS)的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方法利用AMS获取乳汁信息,然后构建乳房炎检测模型,该方法检测误差较小,但成本较高;基于其他传感器的奶牛乳房炎检测方法采用独立研发的传感器获取乳汁数据,预测乳房炎发病情况,该方法操作简便,但使用不同传感器构建的检测模型精度差异较大。该文还探讨了目前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领域存在的精度低、实时性差、自动化不足等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开展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热红外视频的奶牛跛行运动特征提取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基于可见光视频的奶牛跛行检测系统易受光线、环境变化因素影响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视频的奶牛跛行运动特征获取与检测的方法。该研究利用深度学习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分别对热红外相机与可见光相机所拍摄的奶牛行走视频进行了奶牛跛行运动特征的提取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分析可知,相较于可见光图像,算法对于热红外图像中的奶牛跛行运动特征检测效果更好、准确率更高并且热红外图像可以有效减少光线等外界因素对特征提取的影响,利用深度学习与传统图像处理对运动特征检测的平均精度达到了90.84%与74.26%。研究利用弓背曲率分别针对热红外视频与可见光视频中的行走奶牛进行跛行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热红外视频中的奶牛跛行检测精度为90.0%,Macro-F1为0.90;针对可见光视频中的奶牛跛行检测精度为83.3%,Macro-F1为0.83。研究表明热红外相机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奶牛跛行检测系统可以更好的实现奶牛跛行运动特征获取与跛行检测,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奶牛隐性乳房炎难以防治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检测系统。通过电脑与USB摄像头采集牛奶p H测试纸图像,提出了一种融合颜色特征与形态学处理的分割方法,分割化学反应区并获取RGB值,使用Foss5000牛乳体细胞分析仪得到牛奶体细胞实测值,采取幂回归法建立RGB值与牛奶体细胞数的预测模型,并基于Android技术开发了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牛场实测20组数据试验结果显示,牛奶体细胞数估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70,估测平均相对误差为3.67%,标准差为1.88%。系统估测牛奶体细胞数较为准确,可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基于Wi-Fi无线感知技术的奶牛爬跨行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发情和爬跨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及时发现奶牛的爬跨行为是检测奶牛发情、提高养殖收益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在自然环境下可靠地检测奶牛的爬跨行为,同时避免引起应激反应,研究并提出基于Wi-Fi信号的奶牛爬跨行为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应用部署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通用的Wi-Fi设备捕获奶牛的运动状态数据;其次,通过载波聚集、移动加权平均滤波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第三,基于局部离群因子LOF算法,实现信号跳变检测并以此为基础获取包含奶牛动作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序列片段;第四,设计并提取CSI序列片段的特征,构建了包含3类奶牛动作,共计8 127个样本的数据集;最后,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构建奶牛行为识别模型。通过使用数据集中2 497个样本作为测试集检验提出的网络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可靠地捕获包含奶牛动作的CSI序列片段,并以较高的准确率识别奶牛的爬跨行为。模型在测试集上对3类样本的总体分类准确率为96.67%,其Kappa系数为0.943 1,获得了较高的性能。研究结果将基于Wi-Fi信号的无线感知技术引入农业信息化领域,扩展了动物行为监控的技术手段,为无线传感技术在农业智能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