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不同育苗期试验分析,最佳育苗期苗龄50~60d,叶片数达8~11片,育苗期所需积温为940℃左右。如冬小麦茬移栽玉米,5月10~20日育苗,7月10~15日移栽为最佳。5月1日前后移栽,3月初育苗为宜。  相似文献   

2.
棉花裸苗移栽技术,定义为将采用基质育苗等技术获得的裸苗移栽到大田并获得成活的一种技术。它是一项省工、节本、省力、简捷的新技术,分为人工移栽和机械化移栽两种。人工裸苗移栽技术具有起苗方便,运苗快捷,栽苗简单,人员机动灵活,方式多样等特点;机械化裸苗移栽更进一步省工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移栽效率。  相似文献   

3.
棉花裸苗移栽技术,定义为将采用基质育苗等技术获得的裸苗移栽到大田并获得成活的一种技术。它是一项省工、节本、省力、简捷的新技术,分为人工移栽和机械化移栽两种。人工裸苗移栽技术具有起苗方便,运苗快捷,栽苗简单,人员机动灵活,方式多样等特点;机械化裸苗移栽更进一步省工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移栽效率。  相似文献   

4.
棉花三种育苗移栽新方法缓苗期棉苗若干生理生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9年春秋2次试验旨在比较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水浮育苗带基质移栽和无土育苗无钵移栽3种方法缓苗期棉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2次试验育苗均在温室进行,春季试验幼苗移栽大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秋季采用微区设计,均为3次重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法2次试验均因移栽时产生的逆境胁迫而使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在缓苗期内呈现先急剧升高而后迅速下降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缓苗期内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再稳定于某个水平,且三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基质苗从缓苗后期开始,新根生长迅速且在取样结束前总长高于无钵苗,低于水浮苗,但三者无显著性差异。基质苗的干重和叶面积介于水浮苗与无钵苗之间。  相似文献   

5.
甘蔗组培裸根苗小拱棚大田移栽技术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甘蔗组培裸根苗在不同季节的大田移栽成活率,通过搭建小拱棚对‘新台糖22号’甘蔗脱毒组培裸根苗进行栽培。比较不同增殖苗处理方式和小拱棚顶部不同透气孔的设置、不同假植天数及不同季节对甘蔗组培裸根苗大田移栽成活生长的影响。研究缩短甘蔗组培苗育苗周期的同时又能提高甘蔗组培苗的大田移栽成活率及生长速度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增殖苗处理方式之间的成活生长差异不显著;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设置直径1~2 cm的透气孔,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可高达93.5%,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假植天数为20~40天,每年的2月至10月均适合运用小拱棚进行甘蔗组培裸根苗的大田移栽。从根本上达到了缩短育苗周期,减少中间生产环节,降低育苗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棉花无载体裸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无载体裸苗移栽是由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资助研究形成的新技术。该技术要求使用无土基质育苗,用促根剂稀释液浇灌苗床棉苗和移栽前的浸根。其特点是取苗方便,运苗省力,栽苗简化,缓苗期缩短,移栽成苗率高,增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棉花基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基质育苗技术,需育苗基质、促根剂和保叶剂等产品联合使用,具有育苗方式灵活多样,管理简化,劳动强度轻,省种、省工和节本等诸多优点,而且具备苗床成苗率高达95%,移栽带走的根系多,裸苗移栽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等符合生产要求的特点。其操作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8.
加工番茄几种播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红色产业在新疆的蓬勃发展,加工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栽培技术的不完善,特别是播种技术不完善,导致加工番茄产量不稳定,且病害严重。笔者根据近几年生产管理经验,对加工番茄目前采取的几种播种方式作以下探讨,供参考。1 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是利用冬前准备好的塑料大棚,3月初开始育苗,每平方米用种量1 3g。4月中上旬苗龄达40天,幼苗2叶1心时分苗,4月底5月初地温稳定在1 0℃以上时定植,7月2 0日左右即可上市。1 .1 存在的问题育苗移栽普遍存在着病害严重、产量不高、早衰、成本大(主要指种苗成本和水费)等问题。分苗不及时,…  相似文献   

9.
牟志勇  滕树川 《耕作与栽培》2002,(4):34-34,F004
玉米育苗移栽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应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摸索蠡玉6号育苗移栽最佳适期,试验结果表明,3叶1心以前的乳苗移栽最为适宜,比3叶1心以后的大苗移栽提早成熟1-4d,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膜上移栽可以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躲避灾害性天气,使农产品提前上市,增加经济价值,还可以保墒、消除杂草,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主要采用钵体苗移栽。棉花移栽现阶段在内地棉区已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新疆兵团正在积极引进和试验这项技术,为降低成本,棉苗裸根移栽为方向之一,该项技术能否得到推广的关键是能否开发出实用的棉花移栽机械。而打孔机构为移栽机的关键部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棉花基质育苗的本土化应用技术问题,通过以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与河沙、草炭不同配比的配方,在田间和室内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按棉籽壳料渣、河沙和草炭的体积比为6︰3︰1的配方3,其三叶期单株干物质质量和单株叶面积分别比江西高安生产商品基质增加48.4%和73.5%;其育苗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和实收籽棉产量与其他基质育苗移栽无明显差异;育苗后的基质可还田作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棉副产品的综合和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是一种取材方便、节本省工和环保的棉花育苗基质材料,在棉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粉型棉花种衣剂对棉苗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微粉型种衣剂包衣棉花种子,通过大田育苗试验,研究了超微粉棉花种衣剂对棉苗生长和苗期病虫害的影响,并与进口种衣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微粉棉花种衣剂具有促控棉苗生长、提高棉苗综合素质与成苗率、有效防治病虫害等作用。与对照相比,包衣处理成苗率提高14.5%,根系活力提高16.4%;对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效达82.0%-90.7%;其综合作用效果优于对比试验所用的二种进口种衣剂。  相似文献   

13.
棉花钾吸收动力学的初步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研究了影响棉花钾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因素,初步确定了钾吸收动力学方法在棉花上应用的条件,比较了转基因抗虫棉新棉99B和常规棉中棉所35苗期的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棉花钾吸收动力学参数受到苗龄、耗竭液中起始钾浓度及培养液中钾浓度的显著影响,在苗龄较小(3~4叶苗与4~5叶苗相比)、耗竭液中起始钾浓度较高(0.35与0.2mmol·L1相比)、培养液中钾浓度较高(2.0与0.5mmol·L1相比)的情况下,Km、Cmin均比较高,而Imax在前两种条件下较高、在后一种条件下较低。在5~6叶期,新棉99B的Imax显著降低于中棉所35,而Km、Cmin显著高于后者(培养液中K 为0.5mmol·L1),耗竭液中起始K 为0.2mmol·L1),说明新棉99B吸收有限钾的能力低于中棉所35。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棉花种子发芽过程中,子叶内储藏物质代谢及外源赤霉素的调节。结果表明,赤霉素促进了脂肪的降解,子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同时影响了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显著地促进了天门冬氨酸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了谷氨酸的含量。赤霉素影响了棉苗干物质的分配,对子叶的发育有促进作用,而对胚根(24h后)和下胚轴(48h)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从整体上讲,赤霉素可以促进棉花种子胚根突破种皮和迅速均匀出苗。但是由于赤霉素后期(48h)抑制了下胚轴和胚根的发育,不利于棉花立苗,降低了棉苗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从而不利于棉花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决新疆北疆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低温冷害问题,【方法】利用人工气候室,对种子低温胁迫设计不同温度进行播种出苗试验,并结合近20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播种至出苗的适宜播种温度指标、积温指标、确定棉花适宜播种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种子的萌芽率、萌芽天数、萌芽长度、萌芽鲜重及出苗率等各项参数随温度呈非线性有规律变化。棉花种子低温胁迫时间越长出苗越滞后,所需的积温较多。北疆地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出苗下限温度为12℃,需要活动积温在160℃.d以上,≥12℃有效积温在55℃.d以上。【结论】通过人工气候室试验结合大田实际监测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稳定通过12℃应作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的初始期;播种期确定在4月下旬,出苗期可免受春季低温冷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灭菌盆栽试验,以转双价棉品种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品种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对4个生长时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根际土壤养分(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及某些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与同源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棉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在同一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期差异明显,根际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酶活性在一些时期则明显不同,其变化随棉花品种、生育期不同而不同。转双价棉蕾期根际土壤全氮含量和苗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苗期、蕾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棉(P<0.05),而蕾期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苗期、花铃期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以及苗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常规棉(P< 0.05)。聚类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转双价棉种植对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小阈值法的棉花幼苗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纯机械式分苗机构经常出现的漏分和多分的问题,本文提出使用基于最小阈值法的图像识别技术对棉花幼苗进行识别和分离。使用了HSV颜色空间内与光照条件无关的H值将RGB真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以提高图像处理的实时性。基于最小值阈值法,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地将处于复杂背景下的棉花幼苗茎部图像提取的方法,使用棉花幼苗茎部图像的面积和长宽比等几何信息能有效识别棉花幼苗,并得到棉花幼苗茎部的重心坐标。本文的研究证明了用图像处理中的最小阈值法识别棉花幼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OTSU最佳阈值法在棉花幼苗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幼苗的识别与分离是实现自动化移栽的关键步骤,本文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对棉花幼苗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对于用摄像头获取的棉花幼苗图像,在分析棉花幼苗及背景颜色的基础上,采用了OTSU法将表征在RGB颜色空间内的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并使用非线性滤波法对灰度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选取了最佳分割阈值,将灰度图像转化为二值化图像。为了更好地提取并识别棉花幼苗特征,又细化处理了二值化图像,设计了去骨刺处理,消除了细化后图像骨刺对特征识别的影响,并且使用了加权模板匹配法,设计了防误判匹配法则。应用这些方法,实现了棉花幼苗的识别,说明用图像处理方法识别棉花幼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棉花轻简化栽培是适应中国国情、提高棉花竞争力水平和棉花持续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回顾了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简化整枝、合理密植、简化施肥、植保、灌溉、到采收诸环节轻简化的关键技术;并对轻简化栽培的熟性和株型调控理论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轻简化植棉技术,促进棉花持续生产的技术与理论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衣剂和温度处理对棉花出苗率和苗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由于气候原因,河南省棉区棉花出苗和苗病问题严重。通过研究温度和种衣剂对棉种的作用,找出解决棉花出苗问题的途径。在适和温度条件下,用卫福,华农,多菌灵,适时乐四种种衣剂对棉种的毛籽和硫酸脱绒籽进行处理。通过各处理的出苗率、病苗率、死苗率和出苗时间的调查,找出最佳处理。结果表明,用卫福种衣剂在温度为27℃时处理棉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