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五种灌木种源试验与苗期生长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对沙拐枣等5种灌木11个种源区的苗期生长进行了种源定点试验。同时对5个树种苗期生长的差异也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在92、94年进行两个重复观测,通过对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t检验的结果表明:各树种最佳种源分别是:花棒、(磴口、民勤);羊柴:(榆林);柠条:(民勤、凉城);梭梭:(磴口);沙拐枣:(民勤)。各树种高生长的种间排序为:花棒>沙拐枣>羊柴>梭梭>柠条。地径生长排序为:沙拐枣>花棒>羊柴>梭梭>柠条。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西部五种沙生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西部5种沙生植物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花棒、羊柴、柠条、沙拐枣和梭梭等5种植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呈线性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粗纤维、粗灰分、Ca、P及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在不同植物种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五种沙生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西部5种沙生植物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花棒,羊柴,柠条,沙拐枣和梭梭等5种植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呈线性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粗纤维,粗灰分,Ca,P及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在不同植物种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银杏营养特性及其专用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7年在江苏省泰兴市进行了银杏植株养分分析,施肥现状调研,肥料配方筛选和有机复合肥效果验证。结果显示(1)银杏叶片生长高峰期出现在5月20日至6月19日,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2)果实干重增长率的高峰期出现在6月19日至7月20日,果实中氮素、磷素在8月下旬出现一次低峰,钾素在7月中,下旬出现一次低峰;(3)银杏中氮素和钾素施放量与收获得带走量相比仍显不足,其中氮素亏  相似文献   

5.
梨芽和茎尖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研究了梨五个品种3-9月芽和茎尖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鸭梨、苹果梨和南果梨的PPO活性在3-9月间呈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4月和5月;苍溪梨和日面红的PPO活性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五个梨品种PPO活性最大峰值大小依次是南果梨>鸭梨>日面红>苹果梨>苍溪梨。在3-9月中五个梨品种总酚含量均以9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在3月、4月、6月和8月中,苍溪梨的总酚含量均为五个品种中最低者,而在5月、7月和9月则以日面红的总酚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以关中气候因素中的温、光资源为依据,提出中早熟型棉花品种是该地区的最适宜品种。这类品种的特点是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5月底、6月初现蕾,发棵大;现蕾数多;7月中旬前开花,伏前桃1-2个,结铃高峰期为8月上旬;9月下旬吐絮,10月15日前收花量在80%以上,早熟、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7.
以关中气候因素中的温、光资源为依据,提出中早熟型棉花品种是该地区的最适宜品种。这类品种的特点是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5月底、6月初现蕾,发棵大、现蕾数多;7月中旬前开花,伏前桃1~2个,结铃高峰期为8月上旬19月下旬吐絮,10月15日前收花量在80%以上,早熟、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疆立地条件下对黑叶杏、胡安娜杏、木克亚力克杏、赛买提杏4个品系14个品种的短枝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素a b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叶绿素a b的研究中,黑叶杏较特殊,展叶后2个多月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余3个品系呈上升趋势;6月下旬至7月上旬4个品系均处于低谷值;叶片衰老期,4个品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开始下降的时间不同,木克亚力克杏与赛买提杏在9月下旬,黑叶杏、胡安娜杏在10月初。叶绿素a/b值起点均在2.3左右,黑叶杏变化幅度较大,其余3个品系基本都在2.3以下变动。  相似文献   

9.
郑素月 《农业与技术》2000,20(1):55-55,58
本文对麦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月下旬一呈稳定上升趋势,从5月1日起百株蚜量呈直线上升趋势。5月17日百株蚜量达到高峰日,以后又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经过11年的调查研究,得出了白背飞虱,褐飞虱两个种群在黔北一季中稻上的消长动态。两飞虱的迁入有同步突增的现象,发生量与和过入量关系密切;白背飞虱的主迁入时间比褐飞虱早,主要集中在5月底至6月中旬和7月上中旬,田间种群高峰出现2次或1交,分别为6月中下旬和(或)7月中下旬,且年度间没有差异;褐飞虱主迁入迟,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种群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至下旬。稻飞虱在中稻上的种群消长表现出7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苜蓿饲草生产基地的虫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该地区苜蓿田危害较严重的害虫有6种,分别是苜蓿蓟马、豆无网长管蚜、牧草盲蝽、潜叶蝇、草地螟、苜蓿叶象甲.依据这些虫害的发生规律看,主要危害高峰期在6月和8月中下旬,应在这两个时期进行重点防治,以减少虫害对苜蓿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1992- 1994 年连续3 年对腾格里沙漠东缘飞播区飞播植物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籽蒿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状况差异很大,迎风坡生长最好,覆沙地次之,丘间地最差。在不同年份籽蒿生长状况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三种固沙植物的生物量,沙拐枣最高为191.4g 株- 1- 1,籽蒿次之为186.1g 株- 1年- 1,花棒最少为59.9g株- 1- 1。  相似文献   

13.
经过5a的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樱桃品种埃温斯在吉林地区4月中旬芽萌动,4月下旬完全展叶。5月上旬开始高生长,7月下旬结束,生长期92d,速生期5月中、下旬及6月下旬—7月上旬。地径生长期5月上旬至9月中旬,生长期143d,速生期6—8月份。8月上旬形成顶芽,10月上旬叶变色,10月下旬落叶。在吉林地区定植,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及适应性,生长良好。5年生植株开花结果率达60%以上,平均单果质量4.7g,比甜樱桃略小,比毛樱桃大3.6倍,与草原樱桃单果质量基本相近。每公顷产量与原产地加拿大基本相同。果实7月中旬成熟,比甜樱桃、毛樱桃晚,可弥补东北地区淡季水果市场水果供应的不足。埃温斯可以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推广栽培,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少量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内蒙古赤峰市选定适宜的沙障类型,选用黄柳、踏郎设置沙障,利用5 a连续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黄柳、黄柳-踏郎、踏郎3种植物沙障植被覆盖度、沙丘移动距离、投入与产出比例。结果表明,黄柳、黄柳-踏郎、踏郎3种植物沙障设置后第5年平均植被盖度分别为44.9%、80.7%、79.7%。3种植物沙障设置后3 a间,仅第1年沙丘移动0.50~0.54 m,自第2年起沙丘基本被固定,3种植物沙障沙丘移动距离分别为0.54、0.51、0.50 m。3种植物沙障设置时种条用量不同,分别为7 000、6 400、6 000 kg·hm~(-2)。3种植物沙障种子(除黄柳外)和种条产量较高,5 a后种子和种条总产量分别为0、174.5、203.3 kg·hm~(-2),62 350、62 870、62 650 kg·hm~(-2)。随着治理时间推移,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产出比逐年减小,自第3年起产出均高于投入。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5 a总产出比为0.20、0.15、0.14,投入与5 a平均产出比为1.02、0.76、0.71。从植被恢复速度、投入成本、种子和种条产量、投入与产出比等方面综合分析,踏郎沙障最好、黄柳-踏郎沙障次之、黄柳沙障最差。  相似文献   

15.
用草原3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v.CaoYuanNo.3)在直播和催芽条件下对受体牧草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 L.)、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的化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原3号杂花苜蓿不同发芽条件下对3种牧草存在化感效应。直播条件下对3种牧草的化感效应大小顺序为新麦草>缘毛雀麦>蒙古冰草,催芽条件下对3种牧草的化感效应大小顺序为缘毛雀麦>新麦草>蒙古冰草;草原3号杂花苜蓿发芽期和发芽后生长期对3种牧草的化感效应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饲用高粱品种群体光合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饲用高粱的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变化,以蒙农青饲1号叶面积指数最高。饲用高粱的光合势呈“单峰”曲线变化,拔节前增长缓慢,拔节后光合势呈直线上升。各品种按光合势峰值大小排序为蒙农青饲1号〉牧特利〉标兵〉苏波丹〉乐食。在全生育期牧特利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余各品种净同化率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各品种在出苗后31~44 d达到第一个峰值后开始下降。在全生育期牧特利的净同化率与群体生长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余品种的净同化率与群体生长率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各品种间乐食净同化率平均值最高,蒙农青饲1号群体生长率最高。单产之间比较,蒙农青饲1号单产最高,标兵和健宝次之,乐食产量最低。在呼和浩特地区及气候相似地区,蒙农青饲1号、健宝、标兵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3年时间对3种岩黄芪属(Hedysarum L.)和3种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的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家畜采食的幼嫩枝条比例、冠层结构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岩黄芪属植物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锦鸡儿属植物,生长2年的岩黄芪属植物的生长速率为0.70 cm/d,锦鸡儿属植物为0.27 cm/d,岩黄芪属植物较锦鸡儿属植物能更早、更好地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岩黄芪属植物生物量积累迅速,生长2年的岩黄芪属植物单株干重平均为41.17 g,产量干重为2 158.52 kg/hm2,锦鸡儿属植物单株干重为7.09 g,产量干重351.87 kg/hm2;生长3年的岩黄芪属植物单株干重平均为104.38 g,产量干重为3 132.63 kg/hm2,锦鸡儿属植物单株干重为14.23 g,产量干重703.88 kg/hm2,两属植物差异显著(P<0.05)。岩黄芪属植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供家畜采食的幼嫩枝条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生长2年的岩黄芪属植物8月份木质化枝条占总生物量干重的53.82%,生长3年的木质化枝条占总生物量的78.77%。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连续10 a的资料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生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2和5月的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6、7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8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295 3和0.493 8。三代棉铃虫发生最适宜的月平均气温为25.8~26.7℃;8~9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75 9和0.4798;10~12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53 3、-0.151 8和-0.301 0。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均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上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8月和9月上中旬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依次呈负相关和正相关。8月中旬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逐日≥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10月下旬和11月中下旬逐日最低气温≤0.0℃的日数均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之间≤0.0℃的天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的日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逐旬日最低气温≤-10.0℃的总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其中2月中旬最低气温≤-10.0℃的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建立了4个气温因子与棉铃虫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