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旗榆为白榆的一个地理生态变种,在锡盟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南缘的镶黄旗、正镶白旗、正兰旗等地区生长表现突出。该树种较之其它的白榆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抗风沙,物候期早,所需积温低以及生长迅速等优良特性,对我区北部干旱草原气候生态条件适应能力强,在草原造林中有着其它树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白榆是新疆平原地区主要用材林、防护林、及绿化树种之一,也是南北疆绿洲广为栽培的乡土树种。在长期生长栽培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特点的种内变异植株。对这些变异及时发现,恰当分析,进行选择繁育,对提高白榆品质,提高造林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新疆林业厅林木种子公司,八一农学院林学系、自治区林科所等单位,曾协作进行白榆  相似文献   

3.
王鹏飞 《农业科技通讯》2023,(1):164-166+172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8个平原生态林常用树种的密度、胸径、树高、冠幅、林地郁闭度、林下地被覆盖度、立木分化程度等林分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环境下,以相同的养护措施养护9年后,8个树种中龙须柳密度减少最多,其次为元宝枫,其他树种密度变化不大;银白杨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龙须柳和国槐,白榆、白蜡、栾树生长速度一般,银杏、元宝枫生长最慢;林地郁闭度0.7以下可以确保林下地被覆盖,且应适当补植灌木;白榆、龙须柳、国槐、白蜡立木分化程度较高,分别采用28.2%、42.9%、42.2%、33.3%移伐强度为宜。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市新增造林的树种选择搭配和原有平原生态林的林分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榆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榆为榆科榆属落叶乔木,亦称榆树或家榆。白榆树体高,寿命长,是沙地和荒山营建生态林,平原区营建防护林及城乡绿化营造绿篱的主要树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带,可营造速生丰产林。与杨、柳、松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还可减少病虫危害,促使林木健康生长。白榆木质坚硬,纹理清晰通直,是上好的建筑材料,也是家俱或家庭装修的首选木材。现将白榆育苗造林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往研究表明,固体水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特别在困难立地造林应用中已取得较好效果。为进一步选择应用固体水效果较好的树种,为今后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于2004年4月在北京市延庆县龙庆峡荒滩进行固体水多树种造林应用试验。通过分析树种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对比研究固体水多树种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荒滩造林绿化中,固体水能够提高各供试树种成活率和生长指标;银杏、旱柳、国槐、新疆杨、白榆、侧柏、刺槐、毛白杨和樟子松等9个树种应用固体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00,(2)
1.适地适树是指应该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如刺槐、马尾松、臭椿等树种耐干燥,适宜栽在瘠薄的土壤上;柳树、枫杨等适宜在低湿的地方生长;泡桐、杨树、白榆等树种适于平原生长,在山地则生育不良。因此,造林应选择“乡土树种”,即在本地区分布普遍、生长旺、群众有栽培经验的树种。2.造林时间春季造林宜早,在土壤化冻后就可以进行。因为早春,苗木地上部分还未生长,而根系已开始复苏。所以,  相似文献   

7.
26种园林树种光照及水分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北部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最多的26种园林树的光合作用、水分生理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及对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白榆和紫穗槐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出其它24种树木;榆叶梅和夏橡在光能利用效率方面与其它树种相比显得非常显著;紫穗槐的蒸腾速率远高于其它树种;白柳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部分园林树种的净光合速率与光能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蒸腾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对平安县退耕还林选择树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浅山地区选择的沙棘、白榆、柽柳、山杏、杨树、沙枣、油松、柠条和樟子松中,油松和樟子松不宜作为退耕地造林树种;脑山地区选择的云杉、红桦、白榆、沙棘和杨树中,白榆不宜作为退耕地造林树种;其他树种均可用作平安县退耕还林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科技》2006,(3):21-21
目前常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嫁接和扦插两种,以嫁接为主。中华金叶榆是我国乡土树种白榆的变异品种,和白榆亲合力最好,因此在培育中华金叶榆苗木时,常以白榆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可采用以大规格白榆为砧木的高枝嫁接方法直接培育工程苗,也可采取在一年生或二年生白榆实生苗上嫁接培育中华金叶榆幼苗。  相似文献   

10.
榆树广泛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各省广泛分布。由于榆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旱、抗寒、抗风,耐一定程度盐碱与瘠薄,概系发达,殖繁容昜;材质坚韧,可作农具、车辆、桥樑等多种用材;其叶又是优良饲料,因此是我国北方优良用材及护田林树种之一。新疆白榆(Ulmus pumila.L.)是我区乡土榆树树种,在生长速度,干形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优良单株,进行单株选优,建立种子园,推广良种,对提高白榆遗传品质、增加生产都具  相似文献   

11.
白榆为榆科榆属落叶乔木,也称榆树或家榆。白榆是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其抗性强,特别是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的特性以及对烟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使之成为新疆地区栽培最为普遍的当家树种。  相似文献   

12.
几个抗旱树种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选取加杨、刺槐、白榆、沙棘和榛木5个树种,测定一年生小枝的导水率和水势,绘制出各树种的脆弱曲线。结果表明,这几个树种一年生枝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加杨和沙棘最为脆弱,其次为刺槐、白榆和榛木。这种种间差异可能与导管壁的厚度和导管间纹孔膜上纹孔口的长径有关。耐旱树种并非对木质部空穴或栓塞的抵抗能力就强;植物遭遇水分胁迫时,在一定水势范围内,木质部栓塞降低导水率从而可减少水分丧失,这可能是树种适应干旱条件的方式之一。脆弱曲线可以提供有关植物生理生态行为的信息,文中对树种脆弱性和耐旱性的关系以及脆弱曲线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白榆为榆科榆属落叶乔木,也称榆树或家榆。白榆是东北、华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其抗性强,特别是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的特性,曾使之成为东北、华北和淮北平原栽培最为普遍的当家树种。此外,白榆对烟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也较强。一、白榆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白榆(Ulmus pumila L),别名家榆、榆树、钱榆,是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m,胸径可达1~1.5m,在干旱贫瘠地方长成灌木状。枝条开展,树冠近圆形或卵圆形。小枝灰色。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缘具不规则复锯齿或单锯齿,无毛或叶下面脉腋有  相似文献   

14.
选择新疆乌拉泊库区沙枣、银白杨、大果榆、白榆和火炬等5种乔木树种,于2009年5月份和8月份对树干液流和气象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沙枣、银白杨和火炬树干液流表现为单峰曲线;大果榆和白榆树干液流则为双峰曲线;5月份平均液流流速为火炬>银白杨>沙枣>大果榆>白榆;8月份树干液流平均流速为沙枣>白榆>大果榆>火炬=银白杨。(2)5种树种的树干液流流速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除大果榆树干液流与风速呈显著相关外,其余树种树干液流流速与风速关系不密切。(3)沙枣、大果榆和白榆8月份树干液流流速比5月份高;火炬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银白杨变化不明显;5种树种的日耗水量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各树种5月份日耗水量为大果榆>白榆>火炬>银白杨>沙枣;8月份的日耗水量为大果榆>白榆>沙枣>银白杨>火炬。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混交造林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上的长期应用效果,调查了3个不同混交林和4个树种纯林的生长现况,对比研究了混交林中各树种与相应纯林之间在生长状况、叶片营养和生理生化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的长期影响造成该地区人工混交林的总体生长状况较差,27 a后的保存率处于43.3%~70.4%之间。与刺槐纯林相比,刺槐与白蜡、白榆和臭椿混交后其胸径、树高和保存率均显著降低,叶片中的氮、磷、钾、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减少,抗逆性能明显下降。与刺槐混交后,白蜡的生长状况和叶片特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而白榆和臭椿的胸径、树高、叶片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各自纯林;白榆和臭椿在与刺槐混交后其抗逆性能较纯林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而叶片中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7个树种的地理生态值、温度生态值、雨量生态值和干燥生态值。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它们的综合生态值,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树种可分为7类:樟子松和南亚松是一类,其生态值最低,对环境要求最为严格。白榆是一类,生态值最高,其生态幅度宽,适应性广;胡杨、梭梭是一类,是一组生态幅度宽的旱生树种;其它树种生态值中等。  相似文献   

17.
<正>榆树,也叫家榆、白榆,是四旁绿化的速生乡土树种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的要求逐步提高,园林绿化中为追求原生态也多是采用乡土树种,在河南榆树属于土生土长的本地树种,笔者结合多年的栽培经验,对榆树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白榆习性白榆适应性强,喜光,抗旱,耐寒力强,耐瘠薄,耐盐碱,但不耐水涝。主侧根均发达,有很强的保持水土能力和抗风能力。寿命长,一般20~30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白榆的经济价值、林学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原州区白榆分布、生长现状,从种子的采收、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原州区荒山白榆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野外自然生长的白榆天然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榆天然下种更新的分布特征是距离母树越远,更新植株分布越少,白榆天然下种更新的有效距离为60m。白榆天然下种更新幼树分枝数量、各级枝平均长度、各部分生物量也随地径的增大而增多。白榆适应性较强,在瘠薄环境下也能生长,光照不足或过于潮湿的环境不利于白榆的天然下种更新。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盐胁迫条件下银新杨、沙枣、胡杨、沙棘、白腊、白榆6种新疆主栽造林树种对盐胁迫的反应敏感性、耐盐能力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各浓度盐胁迫下,各树种对盐敏感的程度从大到小为白腊〉白榆〉胡杨〉沙枣〉银新杨〉沙棘;对盐的忍耐时间长短排序为:银新杨〉沙棘〉沙枣〉白腊〉白榆〉胡杨,银新杨对高浓度盐胁迫忍耐时间最长。综合各树种的死亡率和最低致死盐浓度,其耐盐能力大小依次为:胡杨〉沙棘〉沙枣〉银新杨〉白榆〉白腊。根据盐胁迫后试验树种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将其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沙棘为下降型,即苗木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均比对照明显下降;第2种类型白蜡、白榆为中间型,在〈0.276%盐胁迫后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净光舍速率减小;第3种类型为上升型,在〈0.414%盐胁迫时,银新杨、胡杨、沙枣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上升,并在一定时间、一定盐浓度的胁迫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不低于对照。0.138%浓度盐胁迫下第4天,6个树种的光合能力为银新杨〉沙棘〉胡杨〉沙枣〉白榆〉白腊。盐胁迫下各树种的光合作用较对照有明显的下降,光合能力下降的顺序依次为:沙棘〉银新杨〉沙枣〉胡杨〉白腊〉白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