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要阐述了电磁、电液驱动无凸轮可变配气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相应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改善发动机性能方面的优势,另外还介绍了旋转阀配气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相对于传统配气机构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液压随动系统主配电气中位未整定准确和温漂作用是调速器系统出现主配频繁调节的主要原因之一。技术人员对调速器液压随动系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静态平衡理论和主配中位纠偏原理,探索出了主配电气中位自适应方法,进而通过调速器电气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功能软件开发,实现了主配电气中位自动诊断及智能纠偏功能,并通过真机测试验证其功能效果,完美解决了液压随动系统主配电气中位未整定准确或由于温漂作用导致的调速器系统主配频繁调节问题,保证了机组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马铃薯辊式联合收获机清洁除杂装置中的压力继电器不能及时控制电磁阀阀芯移动而造成液压马达等执行装置损坏的问题,以4UL-2型收获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全新的伺服阀控液压马达调速换向系统,给出了相关元器件的传递函数;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阀控液压马达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根据系统稳定性要求及波德图中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计算了相关控制参数,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和优化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4.
组合机床是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按工件特定外形和加工工艺设计的专用部件和夹具,组成的半自动或自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兼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用以组成自动生产线。本文主要对组合机床液压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剖析,并对组合机床液压控制回路的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传统阀控液压系统由于其采用一根阀芯同时控制着进、出口油路,而造成的能耗大、效率低,出现了负载口独立液压系统。在负载口独立液压系统运动控制的研究中,大多采用电液压差补偿方法,此种方法具有计算量大、方法复杂、成本高等缺点,为此,本文分析了机液压差补偿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根据机液压差补偿方法的原理,采用5个二位二通比例阀作为主控制阀,选用压力补偿器对进口控制阀两端的压差进行补偿,配以梭阀、换向阀、过载补油阀等辅助元件,设计了基于机液压差补偿的负载口独立控制阀,以及挖掘机工作机构负载口独立液压系统,并搭建了实物试验平台,从而为后续负载口独立液压系统的控制特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盘配流和轴配流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配流副存在的磨损和泄漏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阀配流结构的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柱塞配流通过配流凸轮控制配流阀的通断实现。研究柱塞运动学规律和马达输出扭矩形成,揭示配流阀推杆位移、阀芯通断、柱塞进回液间的对应关系,分析马达角排量波动随转角、结构设计参数K的变化规律,当结构设计参数K为0.13时,马达输出扭矩波动率为6.59%。在AMESim中建立了配流阀及单柱塞配流过程的仿真模型,分析配流阀的工作特性及单柱塞动态配流性能,工作中配流阀产生最大压降为0.08MPa,进/回液配流阀无高低压串液。为验证阀配流结构在水液压马达中的工作性能,建立阀配流单柱塞试验台,并研究不同工况下的配流工作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配流阀在马达转速0~60r/min、压力0~21MPa的工况下稳定配流,进液阀口压力在柱塞腔进回液转换时存在瞬间小幅压力波动,但对配流过程基本无影响,阀配流结构能够满足曲轴摆缸式马达柱塞的配流需求,为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的配流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配气相即进、排气门从打开到关闭所经过的曲轴转角,是发动机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它告诉我们,发动机工作时进、排气门打开和关闭的最佳时刻,可往往被我们忽视。多年来,我们只能以检查正时齿轮记号的方法验证配气相位,误认为正时齿轮记号就是配气相位。其实它仅仅是保证配气相位的一个方面。正时齿轮的正位安装,并不能完全保证发动机的配气相位的要求,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也就受到影响。现对4125系列柴油机配气相位做一阐述和介绍。1 配气相位的影响因素 气门的打开与关闭是靠凸轮的转动来实现的,所以,凸轮的技术状况是影响配气相…  相似文献   

8.
泮健  施光林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0):203-208
研究一种采用高速电磁开关阀组实现数字式配流的液压马达。首先分析该数字配流式液压马达的运行机理与结构特点;接着在柱塞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配流过程分区间建立了其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两个方向旋转模型之间的差异。针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数字配流式液压马达转向切换过程的特性。初步讨论了高速开关阀的开关频率对液压马达性能的影响,并将该马达与传统液压马达进行了对比。通过样机试验,证明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乡镇农机修理厂发动机检修中,对配气相位的检查和调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竣修的发动机没有进行配气相位的检查调整,发动机修理后动力性能、经济性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修理质量差.要提高发动机的修理质量,对解体大修的发动机都应进行配气相位的检查调整.现就S195型柴油机配气相位的简易检查调整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拖拉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原有的配气相位值会发生改变。配气相位的改变将导致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经济性变坏及排放恶化。本文通过对拖拉机配气相位影响因素的分析,及配气相位的检查与调整方法的论述,旨在提高拖拉机的使用性能及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11.
减压气门运行参数对发动机缓速器制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动机缓速器工作循环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发动机缓速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某型号柴油机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缓速器减压气门开启提前角、最大开启升程等不同运行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有一对应的最佳减压气门开启提前角,当减压气门最大升程越大、开启速度越快时,获得的每循环制动功则越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了东方红-150拖拉机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是:排气噪声、活塞-正时齿轮噪声和配气机构噪声,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对原机消声器作了性能评价。为小四轮拖拉机发动机的降噪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4105防爆柴油机性能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105防爆柴油机的结构参数及其性能实验结果,建立了工作模型,分析了压缩比、供油提前角和配气相位对燃油消耗率、充气效率、残余废气系数以及动力性能的影响,并对压缩比、供油提前角和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压缩比、调整合适的供油提前角和配气相位可提高动力性,降低防爆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单体泵喷射控制EPS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柴油机单体泵喷射系统高实时性要求,通过对单体泵控制原理的分析,采用位置同步、角度时钟驱动概念,设计了发动机位置同步系统硬件和喷射系统软件,最高喷射精度达到0.023 4℃A,电磁阀峰值和保持电流分别为12 A和8 A,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快速精确控制喷油,而且具有冗余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492汽油机模型,在此基础上更换燃料,对甲醇裂解气发动机性能作出预测,分析了压缩比与点火提前角对其影响。最后,用ISIGHT软件对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改变气门重叠角实现发动机内部EGR。内部EGR对NOX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负气门重叠角加大,缸压和温度逐渐下降,缸内放热量也随着减少;另外,进入气缸的氧浓度也减少,导致NOX浓度减小。因此负气门重叠角最大20℃A(20NVO)时,缸内NOX浓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比例调节溢流阀的ECU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程序基于PID控制理论,优化比例阀控制方法,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将环境温度作为一个主要控制参数,通过和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比较来控制电磁比例溢流阀,从而达到调节冷却液水泵和风扇转速的目的。此系统改进了冷却方式,提高了冷却强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等温温度对奥贝球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奥贝球铁加工硬化对冷加工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奥贝球铁齿轮代替40Cr调质钢齿轮进行装机试验,对降噪声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奥贝球铁齿轮机械性能高于40Cr调质钢,柴油机整机噪声降低1.92dB(A),齿轮侧噪声下降5.3dB(A)。奥贝球铁齿轮经过45h磨合后,在标定工况下连续运转1000h,齿轮无异常磨损。齿轮间隙与极限间隙还有0.13mm的余量,其摩擦磨损性能合格。  相似文献   

19.
刘云 《农机化研究》2005,(4):275-277,280
配气机构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柴油机的高功率、高速化,人们对其配气机构的性能也提山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采用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WD618.44柴油机原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学计算,深入分析了原机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新的排气凸轮,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确的气门间隙对发动机正常运转、保持良好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发动机的各气缸分布不同,做功的间隔角不同,使其气门间隙的调整各有差异。为此,结合多缸V型发动机曲轴配角、做功间隔角以及发火顺序等基本工况和原理,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二次调整法在多缸V型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