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杂交成功率是大豆人工有性杂交时所获得的真杂交荚数占所做杂交花数的百分数(大豆杂交成功率=大豆杂交成活率×真杂交率).在大豆人工杂交试验中发现:花蕾大小、去雄和授粉间隔时间等因素对杂交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花蕾大的杂交成功率高,而当天下午去雄次日早晨授粉与早晨去雄授粉同时进行对比,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前者真杂交率高且杂交荚生长速度稍快.  相似文献   

2.
大豆杂交方法受不同生态区影响较大,为摸索适合黑河生态条件的大豆有性杂交方法,选择大豆杂交过程中花大小、去雄与授粉的时间设计不同的杂交方法,研究杂交方案对杂交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的成活率、伪杂种率与选花的大小呈显著的正相关。黑河生态条件下方案3A的方法最优,杂交成功率极高。4∶00-5∶00时选择中、大花进行去雄,8∶00时进行授粉,既提高了杂交的成活率,同时也很好地控制了伪杂种的发生。个别伪杂种的出现也是可控的,根据实际杂交操作的经验,极少数伪杂种的发生也是在5∶00左右,光照增强,空气中的温度升高,迅速促进发育促使散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大豆杂交成功率,研究去除大豆植株非杂交节位上的花荚对杂交荚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非杂交节位上的花荚可以有效减少杂交荚脱落的数量,提高杂交荚的保荚率,去除花荚的节位越多,保荚率越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当去除3个节位的花荚时,保荚率达到92.9%。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豆杂交成活率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杂交育种是目前大豆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多年的育种实践,通过对不同大豆杂交方法、杂交成活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杂交技术。该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大豆杂交成活率,缩短杂交时间,减轻育种者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索提高福建气候条件下杂交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加快我省菜用大豆育种效率,为菜用大豆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在福建秋季非雨天配制杂交组合试验,选择不同时间的花蕾、萼片保留方法、不同授粉时间段等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组合,研究对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和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选择始花期的前3 d花蕾去雄授粉,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分别比第5 d提高了11.34%、12.00%、8.67%,同时真杂种率在90%以上;保留萼片有效地保护了雌蕊柱头及幼荚,使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提高了5.34%,真杂种率达97.92%;去雄后次日授粉有利于提高杂交的成活率,比上午去雄即授粉提高了21.34%。【结论】福建气候条件下提高菜用大豆杂交成功率的综合技术方法是:秋季高畦双行播种,父母本相邻播种并连续播种7 d,其中父本提前5 d开始播种;非雨天配制杂交组合;选择始花期的前3 d的花蕾,去除2个萼片保留3个萼片,去除全部花瓣和雄蕊,下午进行花蕾处理,次日上午6∶00~8∶00授粉;整个生长期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6.
大豆整体去雄杂交技术及其利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大豆整体去雄杂交技术,并探讨了利用该技术进行大豆组合配制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大豆整体去雄杂交技术在成活荚数、成活率、真杂种数、真杂种率等方面均优于常规去雄杂交技术,杂交成功率较常规去雄杂交技术提高28.3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番茄正反交组合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排列,对38个番茄正反交杂交组合F1早熟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并用DPSv7.05统计软件的配对t检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番茄正、反交组合间首花节位、开花至果实成熟时间的双尾检验概率值分别为0.716,0.907,每序花数、每序果数、单果重和产量的双尾检验概率值分别为0.390,0.087,0.942,0.090。【结论】番茄首花节位、开花到果实成熟时间等早熟性状,以及每序花数、每序果数、单果重和产量等产量性状的正反交组合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细胞质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豆杂交成活率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早春温室内大豆人工杂交试验中发现:花蕾大小、授粉时间、去雄和授粉间隔时间等因素对杂交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花蕾大小、授粉时间的影响为主。一般花蕾大的(未自花授粉之前)、授粉时间在上午7~8时,杂交成活率高,而去雄后次日早晨授粉与同时授粉对成活率影响较小,但前者杂交荚生长速度稍快。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豆杂交组合成功率是大豆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选用近年来通过审定的优良大豆品种或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共33份试材,以夏播为对照,在春季分2期播种,研究了分期春播对大豆有性杂交育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播可以使大豆杂交期错过高温、高湿季节;春季分期播种在延长大豆花期的同时,还可使熟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花期相遇,大豆杂交组合成功率较夏播大豆提高5.5个百分点。大豆春季分期播种能够组配出更多优秀的亲本组合,增加杂交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两个大豆杂交组合F2代中选出的各18个F3有限结荚型株系的初花期和成熟期主要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估算,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力大小依次为:成熟期株高〉生育日数,〉成熟期主茎节数〉初花期株高〉初花期主茎节数〉出苗至初花日数〉初花期初花节位〉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出苗至初花日数、初花期初花节位、初花期主茎节数、初花期株高间彼此相关极显著,这些性状与生育日数、成熟期主茎节数,成熟期株高之间关  相似文献   

11.
<正> 为提高大豆有性杂交成活率和真杂种率,我们对影响大豆杂交授粉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试验,报道如下。一、调解花期大豆人工授粉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花期是否相遇。在杂交亲本的生育期差异较大时,发生花期不遇。解决的办法是错期播种、遮光处理或两者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2.
大豆的生产成本是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美国大豆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大豆的生产成本为分析对象,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现状;根据时间序列趋势,估计2020年中国和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变化情况;围绕生产成本结构组成情况,以提高中国大豆生产成本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中国大豆生产的技术创新及成果应用的需求,以期对大豆生产的农业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杂交大豆和常规大豆的育种技术存在较大差异,与常规大豆相比,杂交大豆的育种防控技术更为严格,其不仅是对育种期间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还需要进行选种、去杂、隔离等工作,以保证育种纯度。除此之外,昆虫传粉阶段需要防止不同品种出现混杂情况,收获阶段需要对父本、母本进行单收单脱,机械参与时要做好设备清理工作。文中从杂交大豆育种全阶段入手,对其育种全过程的相关防控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对杂交大豆育种的质量控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大豆强恢复系材料和探索培育育性稳定大豆杂交种的方法,采用14个代表性材料包括6个三系大豆杂交组合、2个不育系、2个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设置苗期短光照(SL)和正常光照(NL)处理,分析在2个光照处理下杂交大豆及亲本育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育性都高度稳定,不受苗期短光照的影响。不同杂交组合的育性出现显著差异,以'SXTH 3'、'SXTH 5'和'SXTH 21'恢复系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育性受苗期SL处理的影响较大,SL处理后植株几乎不结荚,表现出不育,杂交组合育性不稳定,'SXTH 3'、'SXTH 5'和'SXTH 21'为弱恢复系;以'SXTH 40'恢复系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育性受苗期SL处理的影响较小,SL处理后植株仍能正常结实,表现可育,杂交组合育性稳定,'SXTH 40'为强恢复系。花粉可育率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短光照处理与花粉可育率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选育出强恢复系及育性稳定的大豆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是人类的主要食用蛋白和工业原料的来源。大豆生产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产量很不稳定,常规育种技术由于受物种杂交不亲和性及不良基因性状连锁等因素的影响,在引进其他物种优良基因的同时也带入了许多不需要的不良基因,因而较难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这一方面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豆田受阔叶杂草的危害,近年来已成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筛选出有效、经济的大豆田阔叶杂草除草剂品种,抑制草害,提高单产,我站在全椒县荒草圩农场进行豆田除草剂试验. 1.概况试验地选在全椒县荒草圩农场一队,小区田块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播种时间为6月15日,大豆品种为杂交豆,播种方式为机播.试验区属圩区,阔叶杂草优势种为苍耳、青箱、蓼、苋、藜、麻等.  相似文献   

17.
影响杂交大豆制种的几个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玲  刘博  周安定 《农学学报》2014,4(11):15-18
为了探索不同因素对大豆杂交制种产量影响,设计了播期、行距、父母本行数比例三因素裂区试验和播期、母本与油葵距离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制种产量影响显著,行距、父母本行数比例,三因素之间两两互作、三者互作均对制种产量影响不显著。播期5 月10 日、行距50 cm、父本:母本=1:2 处理时制种产量最高。母本与油葵距离对大豆制种产量影响极显著。母本距油葵90 cm 处理下产量最高。结论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较早播期、较短母本与油葵距离,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大豆整体去雄杂交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育种是目前大豆育种的主要手段,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经过多年的育种实践,通过对传统杂交技术的改良,形成大豆整体去雄杂交技术。该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杂交效率,缩短杂交时间,减轻育种者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气候条件对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采用大豆亲本材料北丰9和Freeborn及其杂交后衍生的23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2年3地种植的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和生长发育阶段气象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对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年际间气候条件差异极显著影响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受自身生物学特性影响,杂交大豆从品种选育、审定、制种、到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难于其他任何作物。目前,杂交大豆品种程序化选育与产业化推广相比较,后者明显处在滞后阶段,有更多的技术正在探讨和摸索中,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就杂交大豆的产业化分工、种子生产、队伍建设、销售策略等进行论述,以推进杂交夫豆卢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