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钓端螺旋体引起的多种家畜和人的共患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人和多种动物可共患,其中,犬钩端螺旋体病较为常见,该病主要由犬型钩端螺旋体和出血黄疸型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易感于各类犬,不仅可引发病犬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疼痛、呕吐、精神沉郁、疸、口唇部出现血性疱疹,口腔黏膜及齿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还易导致其死亡。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对犬钩端螺旋体病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控,才能保障犬类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强  徐德军 《兽医导刊》2012,(Z1):80-81
一、病原特点犬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主要为犬钩端螺旋体和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表明,还有其他多种钩端螺旋体能引起犬钩端螺旋体病。这些钩端螺旋体均有相似的外膜抗原决定簇。钩端螺旋体菌体纤细,螺旋紧密缠绕,一端或两端有特征性的小钩。在旋转时两端柔软而中间僵硬。钩端螺旋  相似文献   

4.
<正>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中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发病,临床症状差异较大,从温和型、亚临床型,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本文阐释了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宿主、流行、传播、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多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方法。本病属人畜共患病,密接人员需做好防控工作。1病原钩端螺旋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呈螺旋状,该菌对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5.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是由猪感染钩端螺旋体而引起的传染病,可感染人。临床上病猪表现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出血性素质、水肿等症状。钩端细螺旋体对人、畜和野生动物都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很多血清群和血清型,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体有25个血清群,至少有190个不同的血清型。因此,要科学的了解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主要症状,病理变化,科学的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犬和多种动物均可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犬在感染后引起急性肾炎并常伴有肝衰竭或凝血不良[1~2]。在感染人后引起螺旋体性黄疸,称为Weil氏病。犬较易感染本病,猫的钩端螺旋体病少见。我国从犬分离到的钩端螺旋体主要是犬群和流感黄疸出血群。1病原犬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主要为犬钩端螺旋体和出血黄疸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菌体纤细,螺旋紧密缠绕,一端或两端有特征性的小钩。在旋转时两端柔软而中间僵硬。钩端螺旋体为严格需氧菌,对pH6.2~8.0以外的酸碱敏感。加热到50℃10分钟、60℃10秒以及常用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7.
一、钩端螺旋体与犬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属有2个种,引起人和犬发病的是问号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就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犬共患传染病。该病原菌菌型复杂,目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犬类与多种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引发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是具备致病性的问号钩端螺旋体。犬类被感染后,由于感染的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两类不同的症状:一类是急性、致死性黄疸,体温上升、精神萎靡不振、呕吐、肌肉发痛、黄疸、口唇出现血性疱疹,牙龈与口腔黏膜出血,严重时病犬还会发生死亡;另一类是亚急性或慢性肾病,临床多体现为肾病症状,其他的内脏器官也易受到侵犯。人体在被钩端螺旋体感染后会出现螺旋体性黄疸,被叫作Weil氏病。当犬只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时,应立即进行诊断,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防范控制该病的扩散,保障犬只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病 ,是由一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本文所介绍的是蓝狐 (北极狐 )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情况。1 990年初 ,莒县外贸公司良种场蓝狐正值春季发情配种季节 ,突发以短期发热后出现出血性黄疸、血尿、贫血、出血性素质、迅速消瘦衰竭而  相似文献   

10.
母猪五体病通常是指由支原体、附红细胞体、衣原体、弓形体以及钩端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猪支原体肺炎、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病、弓形体病以及钩端螺旋体病。其中,支原体肺炎会导致母猪出现咳嗽以及气喘等症状,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母猪场的生产成绩;而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病、弓形体病以及钩端螺旋体病则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母猪的繁殖能力受到影响,进而降低母猪场的生产成绩。因而,在母猪场内加强对五体病的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是钩端螺旋体。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有发生,多种动物有感受性,其中啮齿目的鼠类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12.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不仅能够引起猪发病,还能够感染人。猪在感染后表现为严重的黄疸、流产以及全身症状,甚至引起病猪的死亡,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猪群定期驱虫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1钩端螺旋体病 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狐的钩端螺旋体病主要是由出血性钩端螺旋体引起,本病特点是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90%。100%),主要侵害3-6个月的幼狐,成狐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可经鼠类感染毛皮动物或人,发病快,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笔者以乐亭县1例狐狸感染该病的诊治情况为例,介绍了该病的治疗与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人、畜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特别是鼠类)的共患传染病。2005年春节,广东省湛江市郊某个体户猪场爆发了一起急性黄疸型的猪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猪共182头,治愈144头,死亡38头,治愈率79.1%。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位于湛江市郊区,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是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的病原体。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病)在世界多数国家均有发现,多种动物有感受性。1880年拉利(Larrey)在法国殖民军中发现钩病患者,同年发现于犬,1935年在牛,1938年在狐、山羊和猪中检出。1923—1934年,钩病在我国河南、山东、山西等地人群中流行。解放后广西、广东、河南、河北、山东以及其他若干省份均有发生,东北地区也有本病存在。钩病的主要特征是短时间发热,具有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  相似文献   

17.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以及人共患的传染病。多呈隐性感染,也可表现出临床症状。仔猪可表现为发热、脑炎、黄疸、皮肤与黏膜坏死、水肿和死亡,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本文对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等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诊断要点,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情况以及人群对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意识,采用犬钩端螺旋体抗体ELISA试剂盒对遵义市320份犬血清样品进行钩端螺旋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对遵义市646名大学生开展有关钩端螺旋体病的社会调查。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犬钩端螺旋体的总阳性率为5.00%(16/320),犬钩端螺旋体病感染在来源、年龄与性别上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中33.13%(214/646)的受访者认为钩端螺旋体病能通过动物传染给人,有45.67%(295/646)的受访者曾经被犬抓伤或者咬伤过,56.35%(364/646)的受访者认为被犬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采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研究表明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阳性率较高,并且人群对钩端螺旋体病防范意识不足,存在较大的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俗称"打谷黄"、"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热带和亚热带为著。我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此病,并以盛产水稻的中南、西南、华东等地区流行较重。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6~10月)水稻收割期间,常以8~9月为高峰,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终年可见其散发病例。二、钩端螺旋体病病原揭秘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又称韦乐氏病。它是由多种血清型的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出血素质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水肿等为特征。1病原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纤细、细密而规则呈螺旋状结构的革兰氏阴性生物,长6~20μm,宽0.1~0.3μm,两端或一端弯曲呈钩状,无鞭毛,能运动,常沿菌体中轴转动。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菌体呈淡紫红色,普通染料不易着色。钩端螺旋体为需氧菌,对培养基成分要求并不苛刻。生长最适pH值为7.2~7.4,最适温度为28℃~30℃。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