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牛瘟(rinderpest,RP)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黏膜坏死等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达95%以上.从牛瘟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瘟是最严重的世界性动物传染病之一 ,OIE将牛瘟规定为A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之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鉴于该病的毁灭性危害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协同OIE正在实施全球消灭牛瘟计划。我国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消灭了牛瘟 ,但受着从周边国家传入的威胁。为了本国的安全和国际贸易的需要 ,推动全球消灭牛瘟计划的实施 ,我国还需作很多工作 ,以巩固消灭牛瘟的伟大业绩 ,为世界作出贡献。1全球消灭牛瘟的计划正在大力实施据历史考证 ,五六千年前就有牛瘟 ,在漫长的畜牧业发展史上 ,多次造成严重危害 ,其病死率常达90 %以上。17世纪中该病曾致使欧…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2 0 0 3年 2月 18日称 ,巴基斯坦宣布消灭牛瘟 ,使全亚洲千年来第一次进入无牛瘟状态。根据国际兽疫局的规则 ,一个国家宣布无牛瘟状态 ,必须是在至少 2年内无暴发 ,而且已经停止免疫并有有效的监测机制 ,而巴基斯坦的最近一次牛瘟暴发是在 2 0 0 0年 10月。根据 FAO的全球消灭牛瘟计划 (GREP,Global Rinderpest Eradication Programme)负责人称 ,全球力争在 2 0 10年消灭牛瘟 ,而亚洲消灭牛瘟的胜利 ,增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 (现在仅非洲的部分地区还有牛瘟流行 )。该负责人还指出 ,亚洲各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个可以识别牛瘟病毒亚洲株的PCR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牛瘟病毒 7个毒株的F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对扩增跨幅为 43 6bp的引物 ,这对引物对日本之中村 系兔化牛瘟病毒感染的 Vero细胞毒和日本之中村 IV系兔化牛瘟病毒感染的兔血毒、组织毒进行 RT-PCR扩增 ,结果该方法对该牛瘟病毒 RNA的扩增取得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 RT-PCR产物 ,而对照样品的扩增全为阴性 ,说明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 0 .1 6ng的牛瘟病毒RN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2011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联合宣布根除牛瘟。这是历史上首个消灭的动物疫病,也是继天花之后全球第二个被消灭的传染病,自此,世界进入“后牛瘟时代”。牛瘟再暴发风险依然存在,维持全球牛瘟无疫状态意义重大。就维持全球牛瘟无疫状态的框架性文件、牛瘟病毒保藏机构以及宣布消灭牛瘟后所发表的实验性研究等进行了综述,为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应对牛瘟再暴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3流行病学分析(图11个,略———编者)2.3.1周期性分析。据资料记载,过去在欧洲牛瘟流行周期为40~50年,在中国解放前某些地区牛瘟的流行周期为3~5年或10年左右。以下是对一些省份及一些亚太国家过去牛瘟流行情况的分析。2.3.1.1中国历史上的牛瘟流行周期分析。1949~1956年青海省牛瘟发病率出现了2个明显的周期,1949~1954年出现1次大流行,其持续时间为5年,1954~1956年再次出现发病率的上升,其持续时间为3年。由此可推测在青海省,过去其牛瘟流行的周期为3~5年。1955年发病率虽然达到最高峰,其致死率(78.92%)却最低,这可能是由于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4.1.3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随着世界性贸易的扩大,各国之间的贸易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各种商品之间的贸易,包括动物产品的贸易都会大幅度地提高,牛瘟传播的风险性也将被扩大。在这种国际性贸易中牛瘟主要是通过病畜及其畜产品特别是肉而传播的(冻肉甚至可以将病毒带到很远的地方),而有些病畜症状非常轻微,却能排出病毒,同样能作为健康动物运入他国而将此病传播出去。4.2中国周边国家牛瘟发生情况由于中国的陆地边界线很长,与中国陆路相邻的国家也就很多,其中还包括许多目前仍存在牛瘟的国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巴基斯坦在1996~1999年都…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遗传工程技术研制成一种新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治牛瘟。这种疫苗不需要冷藏保存,生产和注射都比较简单。新疫苗是把牛瘟病毒的两种基因注射到一种天花疫苗中而研制成功的,经在美国试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牛瘟是一种病毒性、热性、急性的传染病,也被称为烂肠瘟。本文就牛瘟病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牛瘟的防控建议,希望能够为牛瘟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1牛瘟的流行特点牛瘟流行病学的分析探讨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动物群体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牛瘟最大的传染源就是病牛,患病无明显症状处于潜伏阶段的牛与病牛的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中含有许多牛瘟病毒,特别是鼻液的分泌中牛瘟病毒含量特别高,可以经过牛消化道系统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除病牛外,带有牛瘟病毒的家禽、犬类、猫科类、饮水、饲料等均可间接传染牛瘟,不过受牛瘟病毒自身较低的抵抗力影响,这些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世界粮农组织(FAO)的全球牛瘟消灭计划,宣布我国为无牛瘟国家需要,对申报的《国家牛瘟诊断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中牛瘟血清学中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进行了复核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进行检验用牛瘟抗体c—ELISA诊断试剂标准对照均在技术规程规定范围内;同时对13份健康未感染牛瘟的牛采集的血清进行了牛瘟抗体的测定,结果均为阴性。试验结果达到技术规程规定的技术标准。本文对牛瘟抗体血清学检查方法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我国历史上及世界上牛瘟的流行情况及特征作了具体阐述,并对其流行病学及风险分析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牛瘟潜伏期最长为21d,流行周期在中国历史上为3~10年,在欧洲历史上为30~40年,在印度、巴基斯坦的流行周期为4~5年,在亚太地区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流行季节多为4~5月份。为能全面掌握世界各地牛瘟的流行分布情况,进行了牛瘟的周期性、季节性两方面的分析,并对各个国家针对牛瘟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四川畜牧兽医》2014,(4):46-46
<正>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病原学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2流行病学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本病,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  相似文献   

13.
1目的1验证无牛瘟国家或地区;2宣布无牛瘟。2监督的定义和目的疫情监督是提供某国或某地区无疫或无感染证据必不可少的措施。实施疫情监督应具备1通知畜主或兽医注意的疫情报告系统;2对宿主动物进行统计学采样及疫病发生、传播的临床症状及其他迹象的有效检测计划。任何疑似疫情应立即隔离检疫和检验确证,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监督是指发现疾病或感染后采取的官方行为,监测仅指数据收集活动,在田间数据的收集方面与监督相似,但属非官方行为。3宣布无牛瘟的步骤目前牛瘟控制目标是,从部分国家无疫到实现全世界无疾,最终全球根除牛…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中国消灭牛瘟50周年。牛瘟这个肆虐中国养牛业二千多年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曾给全国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牛瘟疫病的防治,积极动员组织全国兽医专家和广大兽医技术人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刻苦拼搏的奉献精神,克服新中国成立初期极度困难的条件,投入消灭牛瘟的人民战争,用了不到7年时间,在全国范围消灭了牛瘟。50多年过去了,在国内多次普查,再没有发生牛瘟疫病。为了纪念我国在兽医工作方面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缅怀兽医前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在兽医工作中作出更大的成绩,中国畜牧兽…  相似文献   

15.
一、牛瘟根除的国际合作全球牛瘟根除计划(GREP)于1992年提出,1993年进行前期准备,自1994年起正式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动物健康局跨界动植物病虫害紧急预防系统(EMPRES)在合作机制和技术指导来源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牛瘟根除计划,并且组建了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秘书处,但是,1993年该计划应被看作是促成牛瘟最终根除的所有行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6.
牛瘟病毒对许多消毒剂敏感,因为它的体积大,有液态包膜,并对酸碱都很敏感,在通常应用的消毒剂中,强碱的消毒作用最好,甘油、酚、甲醛都能很快破坏牛瘟病毒的感染力。病毒分布于全身各处体液及脏器中。在出现临床症状前1d就可以在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发现牛瘟病毒。所以,病毒可以污染畜栏和屠宰间,或者随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带毒动物的长途运输传播到外地。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的第3d病毒排出量达到最大,退热后则停止排毒。在最初发热的24h内或退热24h后不可能发生接触感染。动物免疫性及抗病力:如果不存在遗传的免疫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亚洲牛瘟控制和根除世界各国从二战中逐渐恢复后,亚洲首先开展了大规模的牛瘟根除运动。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持的牛瘟根除区域性计划得到了东南亚各国的积极支持。除了这些共同努力外,两个主要国家的牛瘟根除运动表现特别突出:一个是中国,迅速取得了成功;另一个是印度次大陆,花了近50年实现了根除目标。  相似文献   

18.
1牛瘟、炭疽和出血性败血症 牛瘟、炭疽和出血性败血症都是急性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牛瘟还伴有口腔溃烂,溃疡表面有伪膜,抹之即去,留有红色糜烂面。眼结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恶寒、战栗、腹泻等烂肠瘟症状。牛炭疽有特征性快速死亡,死后天然孔流血,瘤胃臌气,血液呈酱油色,凝固不良,血液中有炭疽杆菌,死后不能剖检。  相似文献   

19.
1伴有全身体温升高 患口蹄疫、牛瘟、牛流感的牛不仅有咀嚼、吞咽障碍,体温升高,而且是流行快、波及范围广的急性传染病。患牛口腔、蹄头、蹄叉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出现溃疡,主要在口腔、蹄头,其他消化道黏膜损伤不明显,也无血便现象。牛瘟大面积流行在我国已不存在,但周边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仍存在。牛瘟时口腔变化与口蹄疫类似,即从结节转为溃疡、糜烂,但极少有水疱现象。  相似文献   

20.
1伴有体温升高 牛流涎伴有体温升高主要见于发热性传染病,如牛瘟、恶性卡他热、口蹄疫、牛黏膜病、牛茨城病、牛暂时热等。牛瘟和口蹄疫的传染性极强,呈暴发性。牛瘟以消化道黏膜炎症、出血、糜烂和坏死为特征。患口蹄疫的成年牛以口腔黏膜及鼻、蹄和乳头等部位的皮肤出现水疱和烂斑为特征,犊牛多因心肌受损而死亡。牛黏膜病表现为黏膜炎症、糜烂、坏死和腹泻。牛暂时热主要发生于蚊、蝇滋生的季节,消化型主要表现出血性胃肠炎,呼吸型以气喘为主,瘫痪型则出现运动障碍。牛茨城病主要表现口腔黏膜坏死、溃疡,咽喉麻痹,关节肿胀,蹄部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