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用β-CD对白蔹挥发油进行包合的超声法最佳工艺。方法:以包合物收率、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含油率的综合作用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超声包合工艺中的挥发油和β-CD的比例、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考察。结果:确定了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比为1:7(ml:g),在60℃下超声40min。优选工艺的包合物收率为72.13%,油利用率为53.26%,含油率为7.58%。结论:超声法制备白蔹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艾纳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考察包合物的包合效果及包合后的质量。本研究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艾纳香挥发油-HP-β-CD包合物,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分别考察艾纳香挥发油包合物的产率、油利用率、含油率3个指标,并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其综合评分,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最后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紫外扫描(UV)等方法对包合前后艾纳香挥发油的性质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显示,HP-β-CD将艾纳香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温度50℃、HP-β-CD与艾纳香油的比例8∶1(g∶ml)、包合时间3 h。最佳包合工艺所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为83%,综合评分为72.33。TLC和UV等表征结果证明了包合物的生成。本实验研究表明:优选出的艾纳香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合理、可行,这为艾纳香挥发油进一步的制剂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藿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爱娜  沈敏  吴丹丹  杨群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18-2321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广藿香油(Oleum Pogostemonis)-β-环糊精包合物,并进一步制备胶囊.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广藿香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包合物指标的影响,优化包合条件.结果表明,广藿香油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1∶7、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3h时,包合物收率为90.84%、包合物含油率为14.93%、广藿香油收率为92.63%,综合评分结果最高.对包合物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验证,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每50g包合物中添加0.5 g硬脂酸镁,所得胶囊休止角最小,水分、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广藿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对光、热、湿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广藿香油与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萃取率为指标,对当归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_2)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包结率为指标,对研磨法制备当归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当归油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MPa,解析温度50℃,解析压力8MPa;β-CD包合当归油的最佳工艺为β-CD与当归油质量比14:1,2倍量水,研磨时间1h。在此条件下2项工艺均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丁香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证明丁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成功。结果表明,获得丁香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丁香药物过2号筛,加8倍量水,提取5h,浸泡过夜;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为1∶10,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5h。由实验可知:丁香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较其他方法得到优化,且使用研究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得到了更高的收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金银花精油及其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金银花精油,用GC-MS分析金银花精油的主体呈香成分及含量;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金银花精油的包合率为指标,考察金银花精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和烘干温度对金银花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金银花精油的得率为0.12%,经GC-MS分析,金银花精油的主体呈香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占金银花精油含量的75.30%,其中,金银花精油中芳樟醇及其衍生物含量大于25.60%;最佳金银花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为金银花精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例1∶10(m L∶g)、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3 h、烘干温度45℃,在此最优条件下,金银花精油的包合率为68.95%。[结论]水蒸气蒸馏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可分别用于金银花精油及其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黄腐酚-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改善黄腐酚水溶性。[方法]采用研磨法,比较黄腐酚与7种环糊精的包合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元素试验考察主客体分子比、研磨时间、温度和纯度对黄腐酚-HP-β-CD包合物包合效果的影响,以随机质心优化设计试验优化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黄腐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效果最好,即在主客分子比50∶1,包合温度42℃,研磨时间37 min的条件下,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达99%以上。[结论]黄腐酚-HP-β-CD包合物改善黄腐酚的水溶性,拓宽黄腐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薰衣草挥发油超声包合工艺,为薰衣草挥发油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前溶解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过程中各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薰衣草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用85%乙醇按1∶25的比例溶解,油∶β-CD值为1∶10,β-CD浓度为12%,包合温度为55℃,超声包结时间为2.0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薰衣草挥发油的利用率达到87.63%。[结论]该试验得到的包合工艺挥发油利用率高,操作简便,为薰衣草挥发油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吴萍  黄洁芳  容元平  梁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84-18585
[目的]确定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包合物得率与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优选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条件。[结果]降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和挥发油的包合比例为6 g:1 ml,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 h。[结论]此包合工艺简单可行,包合物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高,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探讨应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二氢吡啶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方法.以二氢吡啶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处方工艺.经普通光学显微镜,紫外光谱鉴定,确证为包合物并测定对比其溶解度.制备包合物的最佳主客分子质量比为5:1,最佳包合温度为75℃,最佳包合时间为4 h.9批包合物包合率在31.8%~48.2%之间.二氢吡啶经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约为原料药的4.6倍,在光照条件下,包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约为原料药的4.5倍.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刘闫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98-200
目的:研究中药HD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药效研究。方法:选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中药HD的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包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制备中药HD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药HDβ-CD投料质量比1∶3,反应温度50℃,搅拌时间4h,搅拌速度1500 r/min,包合率为35.56%。结论:该法包合效果较好,掩盖了药物的苦味,改善了药物的稳定性,且其药效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利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包合物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配料比的考察,以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为3 h,配料比为1∶1(摩尔比),此时包合物平均产率为53.97%,平均包合率为52.51%。采用响应面法可优化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辣椒碱药物制剂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傅秀娟  何兵  刘艳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03-3304,3308
[目的]优化干姜(RHIZOMA ZINGIBERIS)中6姜-辣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提高干姜产品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法优化包合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以包合率(0.6)、包合物收率(0.2)及包合物含6姜-辣素的百分数(0.2)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的包合条件为:干姜提取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25℃),加入2倍量水研磨1.0 h,干姜醇提液∶β-环糊精为1.5∶10.0(W/W)。[结论]该包合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包合效果好,可指导6姜-辣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选疡必愈止痛片中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木香提油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出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油转移率为指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研磨法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过60目筛,加4倍量水,提取6h;研磨法优于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g)与挥发油(1 mL)投料比为10:1,加水量3.6倍,研磨时间1h。结论 优选的提取和包合工艺操作方便、合理稳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试产品进行质量评价,验证中试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波-离心喷雾干燥中试生产工艺,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包合物,通过薄层色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采用超声波-离心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产物为β-环糊精包合物,收率为98.2%,包合率为95.1%。[结论]采用该生产工艺制备的β-环糊精包合物收率和包合率较高,工艺可行性高,可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法制备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以姜油树脂中姜酚的包合率和包合物的产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姜油树脂/β-环糊精投料质量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对于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影响,得到最佳的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主客体投料比为1∶10(g/g)、超声温度为55℃、超声时间为21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得到其平均包合率为54.64%,平均包合物产率为39.07%,平均综合评价值为48.4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冬青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工艺条件及包合物制剂对菊小长管蚜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包合物的收率和油转化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冬青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16(45)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冬青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包合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冬青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冬青油的质量比为10∶1,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2.0h。冬青油包合物制剂250倍稀释、常量喷雾对菊小长管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包合物制剂的速效性略低于乳油制剂,但持效期较乳油制剂长,具有一定的缓释性。【结论】冬青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包合物制剂对菊小长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一定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γ-亚麻酸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优选包合的最佳工艺,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对包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β-环糊精包合γ-亚麻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γ-亚麻酸的物质的量比6.47∶1、温度51.15℃、包合时间2.03h,在该条件下包合率达91.51%。定性分析表明γ-亚麻酸与β-环糊精确实形成了包合物,其包合物的结构与简单混合物的结构有明显不同,已构成新的固体相。[结论]该研究可有效地减少工艺操作的盲目性,为进一步的放大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技术,提高肉桂醛原料药的稳定性并增加其水溶性。通过溶剂-旋转蒸发法,以包合率(CE)为筛选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以及正交设计,筛选得到制备肉桂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处方。优选包合条件下,肉桂醛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质量比例为1∶15;质量浓度比例为1∶8;超声包合时间为15 min。使用该优选处方工艺,在极短的包合时间内即可使肉桂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率达到90%以上,4℃条件下可稳定保存3个月。该研究为肉桂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后期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乌连止泻颗粒剂中白术、木香、干姜含有挥发油成分,甘草有助于挥发油溶出,采用共水回流法提取,以挥发油溶出率为指标,对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粉碎程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利用β-CD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结果表明,经试验确定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将白术、干姜、木香、甘草粉碎成粗粉,不浸泡,加8倍量水,共水回流提取6 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β-CD:挥发油为4:1;β-CD:水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