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艳兰  何如  覃卫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9-11301,11430
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降水量、干旱指数和广西干旱受灾面积等资料,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干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9年广西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年代际变化大,各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春、秋季减少,冬、夏季增加。广西干旱指数、干旱受灾面积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秋旱更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重干旱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多。降水时间分布更加不均匀,少雨年的频率增多是干旱加重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则加剧了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正勇  刘琳  曾令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74-7975,8015
以1961~2006年石河子垦区的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分析得出该地区降水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区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增加缓慢,90年代以后增加显著。以1961~1996年的年降水量数据为建模数据,1997~2006年的数据为检验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各分区的灾变预测模型GM(1,1),重点对石河子市和下野地未来发生干旱的年份进行了预测,得出石河子、下野地未来可能发生干旱的年份分别为2012、2010年。  相似文献   

3.
韩倩  邱林  陈海涛  荆燕燕 《农业与技术》2014,(1):187-187,197
利用河南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资料,分别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和Z指数,对河南省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干旱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河南省干旱主要集中在冬季,年际间干旱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北部地区发生干旱,特别是较为严重干旱事件的频率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
2019年春季气象干旱灾害对特色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贵州西部地区出现较重的气象干旱灾害天气,对特色作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为了全面分析此次气象干旱灾害对猕猴桃、刺梨、茶叶、蔬菜等特色作物生产造成的影响,利用贵州西部21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水城、盘州、六枝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选用积温干燥度指数作为气象干旱指标,分析气象干旱灾害对特色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贵州西部各乡镇累积降水量大多在25~100 mm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少40%~85%,且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各乡镇平均气温大多在17~21℃之间,较常年同期偏高0.5~4.5℃,且以六枝牂牁镇25.0℃为最高。盘州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85%,其积温干燥度指数高达9.032℃·d/mm;水城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70%,其积温干燥度指数为4.493℃·d/mm;六枝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69%,其积温干燥度指数为3.477℃·d/mm。盘州干旱最重,其次是水城,再次是六枝。积温干燥度指数真实体现了贵州西部2019年春季气象干旱程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分平衡原理,利用陇水15个站1970~1997年共28年的蒸发量、降水量资料,计算秋季的干旱指数,制定干旱标准,并按干旱指数对陇东的秋旱进行气候类型划分,分析秋旱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建立秋旱的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6.
祝新建  张心令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28-7730,7758
根据豫北新乡市1971~2009年的气象资料,从降水量、蒸发量方面,对水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找出干旱的成因。研究表明,豫北降水量和年蒸发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干旱趋势增加;农田干旱由大气降水不平衡所造成,但其表现在土壤水的失调上;调控旱作制度,大力发展防旱抗旱的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旱品种,制定节约用水的各项政策,可有效防御干旱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乡市属严重缺水地域,近年来干旱的加剧使水资源 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该地区进行降水序列的分析 以及干旱的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新乡市1953—2010年的年降水量资料,采用一元 线性回归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新乡市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近60年 来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以1953—2000年的年降水量资料为 建模数据,2001—2010年的年降水量资料为检验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的灰色预测方法,建立 新乡市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经检 验该预测模型精度高,检验结果与实际相符,故可用该模型对新乡市未来的干旱年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显示,新乡市将在2012—2013、2020—2021、2028—2029年期间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8.
应用盘锦地区1960~2019年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累计距平、干旱指数划分的方法,分析了盘锦地区春季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盘锦春季平均降水量整体呈略有增加趋势,未发生气候突变,空间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特点.(2)2000年以后,发生降水量显著偏少的异常年份明显增多,易发生严重干旱极端事件.(3...  相似文献   

9.
对华北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率、年降水量和干旱现状进行分析,表明华北地区水资源非常短缺;再对华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进行分析,根据CWR-PEP法,评估得出华北地区进行人工增雨的作业开发潜力;最后,收集并整理了华北地区2004~2013年5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估计,得出经济效益与降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并通过估算得出华北地区人工增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9~2008年张家口市坝上地区4县逐月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年际降水变化、月际降水变化和干旱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中:尚义>沽源>张北>康保;年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连续6~9月的降水量为2 183.5 mm,其中7月份多年平均降水为3 223 mm; 30年发生干旱15次,频率为50%,发生轻旱2次,中旱2次,重旱6次,特旱5次。研究结果可对张家口市坝上地区进行干旱监测与评估,对指导农业生产抗旱减灾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岭地区近53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杨艳萍  庞丽英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85-15386
[目的]分析铁岭地区降水变化趋势,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气候依据。[方法]在假定降水量为连续因子的状态下,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依托Excel程序绘制趋势线和渐近线。[结果]铁岭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总量及生长季减少了60~70mm,春季减少13mm,夏季减少40mm,秋季减少20mm,冬季增加约3mm;1999年之后减少最明显。[结论]铁岭地区降水量比较充沛,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变率的增大,致使阶段性干旱有所增加,为适应气候的变化应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松原地区是吉林省内严重的缺水地区,降水是影响旱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了解降水的演变特征及趋势,准确预测降水量,可为松原地区防旱、抗旱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松原地区4个气象站从1956年~2015年共60年的降水资料,对其干旱特征及降水量预测等进行研究,运用Z指数分析松原地区干旱特征,1982年~2007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极端干旱年份主要集中在1958年、1982年、2001年、2007年。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松原地区年降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蒙特卡洛程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对降水序列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咸阳“旱腰带”地区13个气象站2010—2019年气象监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该地区降水、气温及干旱的特征,结合1960年以来县气象站资料,模拟“旱腰带”地区近60年降水量,构建“旱腰带”地区降水量数据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以历史降水量数据为输入对“旱腰带”地区的降水量进行预测;根据地区干旱分级标准,由预测得到的降水量结果计算得到不同地区的干旱级别,从而实现对干旱发展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降水量预测数据得到的干旱分级与真实情况相比,精度达到85%以上,能够为“旱腰带”地区环境乃至旱区改善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鹏  张升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64-11466
2010~2011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持续干旱,部分地区干旱程度达到了特大干旱。资料显示,至今旱情仍来得到有效缓解。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干旱发生过程中气温的异常、降水量的明显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等原因。结果表明,2010—2011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低、降水量明显减少、大气环流场异常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是造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并揭示了温度、降水量、大气环流等原因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说明“拉尼娜”现象间接地造成此次旱灾。  相似文献   

15.
2007年额尔古纳市夏季异常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额尔古纳市1968~2007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以及土壤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了额尔古纳市2007年夏季异常干旱成因。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平均气温为近40年来最高值,而降水量为近40年来低值。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特少是形成额尔古纳地区夏季异常干旱的直接原因。高温少雨天气使蒸发量加大、土壤相对湿度偏低,进一步加剧了旱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要素。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富川县40年气温和降雨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富川县年平均气温18.2~20.3℃,平均值为19.4℃,气温的年际变化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呈波浪式递增趋势。②年降雨量1075.1~2361.7 mm,平均值为1695.5mm,年降雨量及季节变率较大。③高温少雨引起的干旱以及连续暴雨引发的洪涝对富川县的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唐鹏  何锦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126-128
为了探索湖北省荆门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运用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人口、GDP、固定资产投入、水资源总量、总供水量、生产用水量、耗水率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4~2013年荆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4~2013年荆门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较大的波动,2012、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急剧下降.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地区内的人口、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情况等.荆门市目前可以通过扩展水利工程、加强节水措施等来缓解水资源承载力的压力,促进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博克图地区1971 ~2010年的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博克图近40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和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1 ~2010年博克图地区降水量是持续减少的,递减率为16.5 mm/10a,夏季、秋季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为26.2、9.3 mm/10a,与年降水量递减趋势相同,春季和冬季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2.8、1.6 mm/10a;博克图地区40年来轻旱出现在1974、1979、1992、1995、2000~2001年,中旱出现在1999、2004年,特旱出现在2007年,其他年无旱灾,1999 ~ 2001年连续3年出现不同程度干旱.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初江苏省干旱过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干旱过程可能对小麦产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潜在蒸散量分析江苏省各站的年降水趋势及干旱相似年份的蒸散情况。[结果]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7日,降水最少的是徐州、连云港、宿迁和淮安市,徐州市部分站点的降水量不足20mm。1961~2008年,江苏省东北部的降水量逐渐减少,西南部降水略有增长。淮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的年降水倾向率为负值,其中最显著的地区是邳州和盐城。江苏省历史上灾情严重的5次干旱过程分别出现在1973年10月~1974年1月上旬、1978年3月~1979年6月、1983年12月~1984年4月、1987年12月~1988年7月上旬、1995年10月~1996年3月。2008年11月~2009年2月上中旬,江苏省淮北地区的逐月蒸散量不大。[结论]预计2009年初的干旱过程对小麦产量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北票市1989年~2018年逐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北票市的干旱情况。结果表明:北票市近30年来的降水量呈波动性递减趋势,极易发生干旱,其中,春旱、秋旱、冬旱发生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3.3%、40%、43.3%。研究结果对北票市进行干旱监测与评估,对指导农业生产抗旱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