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特色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对林果机械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建设并完善林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更利于加快发展林果业机械化,实现林果业标准化管理与作业,以促进林果业成为阿克苏地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特色林果业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新疆林果独特的品质和风味。最近随着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林果业是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高效产业,但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喀什实际,从分析喀什林果业发展现状入手,探索林果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以使林果业名副其实地成为喀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积极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特色林果业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新疆林果独特的品质和风味。最近随着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林果业是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高效产业,但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喀什实际,从分析喀什林果业发展现状入手,探索林果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以使林果业名副其实地成为喀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积极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温室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壁产业”是以戈壁荒滩、河床为主要依托,以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这“三业”为主要内容,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截止目前,克州戈壁设施农业建设了近5000座温室大棚。主要种植辣子、茄子等蔬菜以及无花果、油桃等水果。本文通过试验总结出适合克州番茄种植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阿克苏市特色林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按照"上规模、抓管理、增效益、树品牌"的原则,落实阿克苏地区关于"林果业管理增效年"活动的各项管理工作要点,我市加大林果机械化推广力度,集中整合一切技术力量,切实促进林果增效,农民增收,使林果业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面解决我市林果业技术服务方面存在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疆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讲座(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新疆具有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和种质资源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自治区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产品竞争力上,将林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培育,使林果业建设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核桃是新疆林果业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  相似文献   

7.
林果业是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关乎新疆特别是南疆农民的生产生活。新疆特色林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作为研究新疆特色林果业的专门机构,其良好发展将对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描述新疆特色林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该中心近年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志勇 《农村科技》2013,(10):59-60
克州平原地区和半农半牧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适宜发展林果业。尤其是既可鲜食又可制干的巴仁杏,作为地方特色林果业倍受重视,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杏园的标准建设和前期的维护决定了杏园是否能够保持长期丰产、稳产和节省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一、园地选择园地土壤类型选择壤土、沙壤土或沙土,要求pH值〈8.0,硫酸盐含量〈0.4%,氯化物含量〈0.13%,混合盐含量〈0.2%,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不宜选  相似文献   

9.
徐雅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05-11207
特色林果业是阿克苏地区支柱产业之一,在林果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林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调研,笔者对阿克苏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适应性的特色林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特色林果业区域适应性分析,将特色林果配置在最适宜的自然生态区域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以特色优异品质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发挥特色产业的比较与竞争优势.[方法]以新疆特色林果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林果产品,从生物品种适应性、规模适应性、环境适应性三个方面分析特色林果业区域适应性问题.[结果]新疆具有发展特色林果业的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适宜的生物条件保证了林果品质的优异性和稳定性.[结论]发展特色林果业,依据其生物品种适应性所形成的潜力规模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合理规模的约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满足特色林果业的区域适应性,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关注和扶持的重点,财政支农资金也因此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通过对1981-2012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农业产值增加的格兰杰意义上的原因,财政支农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其他几个主要因素,也是农业产值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其支农绩效小于财政支农.为提高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乔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04-21407
生态环境良好地区一般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开发非过度的山区、湖泊等地区。以生态环境良好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为研究对象,将该区可能存在的两种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比较。从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方面考虑,认为生态环境良好地区选择低碳发展方式是有必要的,应将发展清洁能源、旅游业以及转变传统观念等作为发展低碳经济方式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谢倩罗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64-10166,10168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阐述相关概念界定及校地关系,论述高等农业院校的职能作用,总结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的需求、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结合国内外文献,认为高等农业院校应深入了解并结合地方情况,在教学培养、人才输送、技术支撑、文化支撑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更全面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农业经济效益、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社会保障角度,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现实中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综合经济发展、环境支撑、资源承载、科技提升和社会保障5方面,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全省及各地市近20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经历了较差、中等、较高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1994年的0.3526增长至2012年的0.6616;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各准则层障碍度降序依次为社会保障力、环境支撑力、科技提升力、经济发展力、资源承载力;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最高的是唐山市,最差的是秦皇岛市.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兼顾新农村建设提出促进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很多理论和实证分析均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只有解决了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才能较好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的矛盾,进而才能促进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该文对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安徽省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的现状与不足,并为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市场体系建设;合理规划绿色农业发展;培育绿色农业经济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中外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对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保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30-17032,17035
概述了国内外农业保险模式,并对中外农业保险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外农业保险模式对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保险模式构建的经验启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农业保险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保险应定性为政策性保险;政府应对农业保险给予全面支持;加快完善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结合对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入手,阐述了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振兴,产业和产品结杓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和稳定保障作用,提出了坚持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原则,积极推进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转变增长方式以及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等措施,以促进福建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71-3772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落实好农村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要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打造中原经济区职业教育的服务特色,以期促进中原经济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