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六年(1986—1991)的研究表明:灭幼脲类对菜粉蝶卵、幼虫、蛹及成虫均有很高生物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定虫隆>除虫脲>三氯脲>灭幼脲。对菜粉蝶生殖系统解剖表明,天幼脲类对卵巢、卵巢小管及交配囊均有明显影响,有较强的不育作用,且对天敌安全;灭幼脲类防治菜青虫最佳适期为成虫产卵盛期至孵化盛期。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幼脲为苯甲酰基类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灭幼脲对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灭幼脲可由雌虫摄入并传递给卵,影响胚胎发育期间几丁质的代谢,进而抑制卵的孵化。介绍了灭幼脲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其农林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情况,以期为灭幼脲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一、灭幼脲类杀虫剂的特点灭幼脲类杀虫剂可大面积应用于防治桃树潜叶蛾、茶黑毒蛾、茶尺蠖、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黏虫、玉米螟及毒蛾类、夜蛾类等鳞翅目类害虫。实践表明,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对防治大多数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有特效,其灭杀桃小食心虫卵的效果不亚于1605。同时,用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浇灌葱、蒜等蔬菜根部,可有效地杀死地蛆。此外,25%灭幼脲3号对灭杀厕所的蝇蛆、死水湾的蚊子幼虫还有特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我国北方地区大白菜和土壤中进行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在大白菜上消解50%所需的时间为13.2~14.0d;在土壤中为8.8~27.0d.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释稀2500倍,每亩施药10或20g(有效成份),喷药2或3次,距最后1次施药14d时,灭幼脲Ⅲ号在大白菜上的最大残留量为1.07ppm;在土壤中为0.09ppm.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灭幼脲对粘虫中肠围食膜的影响以及与粘虫核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方法】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及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正常围食膜和灭幼脲处理围食膜的表面形态结构以及灭幼脲和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对粘虫2龄以上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正常幼虫的围食膜富有弹性,表面光滑、无间隙;但经灭幼脲处理的幼虫围食膜明显变薄,表面粗糙,易产生裂隙;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灭幼脲与PsNVP的混剂对东方粘虫的各龄幼虫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对3~5龄幼虫增效作用比较明显,并降低了其半致死浓度,缩短了半致死时间。【结论】灭幼脲对粘虫围食膜结构具有一定破坏作用而且对其病毒的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经灭幼脲处理后的中毒症象及灭幼脲对粘虫的毒力,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含水量和温度对灭幼脲微胶囊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对灭幼脲微胶囊的降解起主导作用,在未灭菌的土壤中,包埋1、3、5个双层灭幼脲微胶囊的降解速率常数均为灭菌土壤中的7倍以上。土壤温度和湿度均可影响灭幼脲微胶囊降解,包埋1、3、5个双层灭幼脲微胶囊的降解速率常数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含水率从40%上升到80%时,包埋1、3、5个双层灭幼脲微胶囊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增长了1.81、1.82、1.82倍。当温度从15℃上升到35℃时,包埋1、3、5个双层灭幼脲微胶囊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增长了2.07、2.06、2.07倍。灭幼脲微胶囊最适降解土壤温度为25~35℃,最适土壤含水量为6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灭幼脲在茶树菇及其菌棒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方法]以25%灭幼脲悬浮剂为供药试剂开展田间试验,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检测分析方法,对茶树菇及其菌棒上灭幼脲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0.010~0.500和0.004~0.200 mg/L,灭幼脲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灭幼脲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7%,其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2.39 d。以25%灭幼脲悬浮剂300、450 g/hm2间隔7 d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3 d,初步推荐灭幼脲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2 mg/kg。[结论]根据试验中灭幼脲最高残留量(HR)计算出普通人群灭幼脲每日摄入量占日允许摄入量的4.7%左右,认为该农药残留对一般人群健康的风险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9.
灭幼脲以其独特的杀虫方式 ,及其广谱、高效、低毒、低成本、残效期长等优点 ,被誉为“绿色农药”。目前 ,灭幼脲已被用于防治农林、果树、蔬菜、贮粮、畜牧、卫生等 90多种害虫。灭幼脲对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 ,灭幼脲对成虫的不育作用 ,实质上是对子代卵孵化的抑制。研究表明 ,灭幼脲可由雌性成虫摄入并传递给卵 ,进而影响胚胎发育期间几丁质的代谢 ,抑制卵的孵化  相似文献   

10.
绿色农药灭幼脲不育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凤 《南京农专学报》2002,18(2):1-5,12
灭幼脲以其独特的杀虫方式,及其广谱、高效、低毒、低成本、残效期长等优点,被誉为“绿色农药”。目前,灭幼脲已被用于防治农林、果树、蔬菜、贮粮、畜牧、卫生等90多种害虫。灭幼脲对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灭幼脲对成虫的不育作用,实质上是对子代卵孵化的抑制。研究表明,灭幼脲可由雌性成虫摄入并传递给卵,进而影响胚胎发育期间几丁质的代谢,抑制卵的孵化。  相似文献   

11.
何进义  徐光余 《农技服务》2008,25(10):86-87
利用不同浓度灭幼脲对榆兰叶甲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0mg/L和200mg/L的15%灭幼脲Ⅰ号和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对榆兰叶甲越冬成虫的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均具有显著的持续抑制效应,且对天敌异色瓢虫安全、无药害。考虑到成本核算,生产上大面积防治榆兰叶甲时,选用100mg/L的25%灭幼脲Ⅲ号喷洒为佳。  相似文献   

12.
研究林间喷雾灭幼脲对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成虫的不育效应,采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对栗山天牛成虫进行模拟林间喷雾处理.结果表明:灭幼脲对栗山天牛不仅具有明显的不育性,而且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对于栗山天牛,灭幼脲是一种兼有杀虫作用的不育剂,5 000倍液作为不育剂喷雾使用经济有效,若要在喷雾时即时杀死较多天牛可首选3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地区灭幼脲在4种叶类蔬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的差异,为将灭幼脲用于高海拔地区叶类蔬菜虫害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西藏拉萨市和四川彭州市开展大白菜、小白菜、生菜、芹菜和土壤中灭幼脲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的测定。【结果】灭幼脲在芹菜、生菜、大白菜和小白菜植株中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7.0 d (西藏)和11.6 d (四川)、3.0 d (西藏)和4.4 d (四川)、3.4 d (西藏)和6.2 d (四川)、2.0 d (西藏)和2.0 d (四川);其在土壤中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11.0 d(西藏)和21.0 d(四川)。灭幼脲在拉萨市4种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均短于彭州市4种相应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但灭幼脲半衰期的长短在不同海拔地区的4种叶类蔬菜中呈现相同的趋势,即小白菜生菜大白菜芹菜。灭幼脲施药量为114 mL(a.i)/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施药7 d后拉萨市和彭州市所有蔬菜中的灭幼脲残留量均符合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灭幼脲在4种叶类蔬菜中的安全风险较小。【结论】4种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灭幼脲的半衰期在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缩短,蔬菜品种和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与农药的半衰期有密切关联,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为灭幼脲残留的低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96年地苯酰基脲类杀虫剂防治金纹细蛾的试验研究,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氟虫脲对金纹细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灭幼脲1000 ̄2000倍,除虫脲3000倍,杀铃脲和氟虫脲各5000倍在防治后1个月内对叶片的保护作用均能达90%以上,人药效和成本综合考虑,生产上首选药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 ̄3000倍。  相似文献   

15.
赵婷婷  朱宇珂  马成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191-193,195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灭幼脲在山药和山药豆中的分析方法,通过一年六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得到灭幼脲在可食部位中的残留量,结合我国膳食结构进行风险评估,评价灭幼脲在山药种植中使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0.01~2.00 mg/L,灭幼脲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1、0.10和1.00 mg/kg的添加水平下,灭幼脲在山药和山药豆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102%和88%~9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3.4%和2.0%~3.1%,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采收间隔期为21、28和35 d时灭幼脲在山药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在山药豆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9~0.24、0.085~0.21、<0.01~0.16 mg/kg,结合灭幼脲登记作物、居民的膳食结构进行评估,风险商值(RQ)为4.92%,表明对一般人群健康的影响在可接受风险水平,试验结果为特色小宗作物山药和山药豆的用药安全性和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灭幼脲与白僵菌的相容性及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灭幼脲Ⅲ号原粉和25%的胶悬剂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证明适当稀释浓度的灭幼脲Ⅲ号原粉可作为白僵菌粉剂的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添加2.5%比例的灭幼脲原粉组,在30d之内,对白僵菌孢子粉的增效作用为5%;5%比例组增效可达27.3%,且LT50值分别比孢子粉组提前5d和8d。  相似文献   

17.
灭幼脲类杀虫剂对非目标生物的毒性及天敌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前有关灭幼脲类杀虫剂的毒性、副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包括灭幼脲对森林中非目标昆虫以及对哺乳动物、鸟类、家禽、水生动物和蜜蜂的影响。总的说来,除了对甲壳类有较大毒性外,与其它化学农药相比,灭幼脲是一类对人类和环境中其它生物比较安全,对保护环境有利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灭幼脲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止幼虫蜕皮,导致幼虫死亡.在茶园中的应用已有报道,用灭幼脲Ⅰ、Ⅲ号和氟幼灵(杀铃脲)防治茶黑毒蛾、茶尺蠖卵和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防治效果[1,2].但是,灭幼脲类对茶园昆虫群落产生的作用,目前未见报道.因此,作者于1995~1996年在贵州松桃铜仁地区茶场用灭幼脲I号防治茶黑毒蛾及茶尺蠖,调查研究了其对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其在茶树害虫综合治理和群落多样性保护策略方面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阿维灭幼脲对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阿维灭幼脲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研究了阿维灭幼脲对阑北丘陵区马尾松林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灭幼脲对林内昆虫群落的物质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只是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水平和在整个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均下降。有益类群虽然丰富度下降。但其多样性水平和在整个群落中所占比例均上升。施用阿雏灭幼脲可降低植食类群的优势度。提高有益类群与植食类群的比值。加强有益类群的自然控制作用.而且能避免昆虫群落的均一化和简单化。但是。阿维灭幼脲也会导致林内昆虫群落在一定时间内(1年)多样性水平下降。而且多样性波动幅度增大。从而导致昆虫群落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6种低毒药剂对核桃楸大蚕蛾的毒力测定与林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核桃楸大蚕蛾幼虫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对6种低毒、无公害的植物源和生物杀虫剂开展室内毒力测试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出更适合杀灭核桃楸大蚕蛾幼虫的药剂。结果表明,室内48 h毒力测试时不同药剂对核桃楸大蚕蛾2龄幼虫的毒力依次为:阿维菌素>甲维盐>阿维·灭幼脲>烟碱·苦参碱>阿维·杀铃脲>灭幼脲。用药后的1、2 d,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最好;用药后3 d,阿维菌素、烟碱·苦参碱、阿维·杀铃脲的防效都达到100.00%,阿维·灭幼脲防效为99.69%,甲维盐防效为98.50%,这5种药剂的防效均无显著差异,且都显著大于灭幼脲的防效28.08%。阿维菌素、烟碱·苦参碱和阿维·杀铃脲都能作为林间防治核桃楸大蚕蛾2龄幼虫的药剂,防治时可以根据不同药剂的市场售价和稀释倍数择优选择。灭幼脲对核桃楸大蚕蛾幼虫的林间防效较差,用药后7 d防效达到77.29%,不可单独使用作为防治药剂。林间打药防治核桃楸大蚕蛾幼虫应在幼虫3龄以前集中时进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