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保证幼苗幼树的林下更新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了解和确定幼树幼苗的更新株数标准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了解林分从幼树幼苗到大径阶林木完整的林分结构.用1988年调查的4块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皆伐标准地的幼树幼苗数据和大于检尺径阶林木数据,对林分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只用大于检尺林木数据建立的年龄分布与所有林木数据建立的年龄分布之间的区别,并用负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和幂函数对年龄结构进行了拟合.用胸径≥7 cm的林木数据得到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年龄结构呈偏左正态分布,用所有林木数据得到的年龄结构呈反J型分布,龄级35 a以后两者的分布形状相似.通过拟合时的R2和预估值的x2检验结果发现,Weibull分布对林分结构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幂函数,负指数分布最差.但Weibull分布也不是最理想的分布函数,虽然R2达到了0.996,但x2=297.24大于xo.05 =42.557,这可能和数据数量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林直径结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林直径结构规律,在陕西省黄龙山林区蔡家川林场的油松天然林示范区设置4块0.2hm2的标准地。实测各项因子后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迈耶负指数分布函数对其进行直径结构模拟,分析了研究区林分的树种组成和直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长白山过伐林区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林4个局级固定样地连续12年的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样地内主要针叶树种红松、冷杉和云杉,从1978年到1984年6年内的胸径与定期平均生长量对应值数据,建立林木径阶生长转移概率模型,预估林木径阶平均生长量,并利用1990年观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概率模型实际应用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同时还分析了1978年至1990年12年间云冷杉林的枯损林木株数分布特征,通过模型模拟和检验,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适用于异龄混交林的枯损株数分布模拟。  相似文献   

4.
云冷杉过伐林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云冷杉过伐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在垂直层次上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探索云冷杉过伐林的生长过程、演替规律,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认识云冷杉过伐林的状态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合理地制定和调整针对过伐林的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2块面积1hm~2的标准地数据,首先,采用定量的树冠光竞争高法划分林层,将林分从垂直层次上划分为上林层、中林层和下林层;其次,在垂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包括各林层的直径分布、树种组成、树种隔离程度、竞争以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以树冠光竞争高度法划分的林层分层效果较好,各林层树冠光竞争高、平均胸径和蓄积量均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2)随林层高度的增加直径分布由反"J"形分布转变为左偏单峰状分布,中林层和上林层峰值差别较大;(3)各林层树种构成差异不大,但下林层中针叶树种蓄积比重偏低;(4)上林层更有可能出现较高的混交度,不同树种随林层高度的增加其混交度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5)随林层高度的增加,林分平均竞争压力逐渐减小,各树种竞争压力随林层的变化趋势与各林层总体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不同林层,不同生长习性的树种竞争差异明显;(6)各林层多呈聚集和随机分布,上林层更有可能出现随机分布,而下林层更有可能出现聚集分布。[结论]综合分析可知研究区的林分结构相对稳定,处于由过伐林向原始林恢复演替的进程中。垂直结构定量化的方法能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描述过伐林的结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为长白山地区过伐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沟岭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小陇山林区4种典型森林类型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直径结构反映了各径级木的株树分布,是预测标准木生长最为合适的变量,林分直径分布模型,则是经营模型中的核心模型。由于不同立地条件、森林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直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以小陇山林区4种主要林分类型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了6种直径分布函数模型,即负指数分布函数、限定线分布函数、倒J形对数分布函数、威布尔分布函数、幂指数分布函数、逻辑斯谛分布函数,对林分直径分布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中,逻辑斯谛分布函数模拟精度最高,其决定系数分别为栎类林0.985、栎类阔叶混交林0.904 9、人工落叶松林0.999 7,人工油松林中幂指数函数的模拟精度最高,决定系数为0.983,逻辑斯谛分布函数的决定系数为0.901 2,由于逻辑斯谛分布函数可以模拟不同的林分类型,其精度较高,对不同的林分和区域都有良好的适应性,为小陇山不同林分类型直径分布模型的首选模型,其次为威布尔分布函数和幂指数分布函数。而其它三种负指数分布函数、限定线分布函数、倒J形对数分布函数只适应于天然林,对人工林模拟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г分布、Weibull分布、β分布及负指数分布对8~14年生短伐期阔叶林直径分布进行研究,并建立了β分布参数的预估方程。  相似文献   

8.
金沟岭林场阔叶红松林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沟岭林场阔叶红松过伐林直径结构、重要值、分布格局以及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林分直径结构呈反"J"型,表现出了异龄林的特征,经不同分布函数拟合结果显示,对数函数、逆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复合函数、幂函数、生长函数、指数函数、逻辑函数都符合直径分布规律,R2>0.922、显著性水平P≈0,其中逆函数和三次函数的R2达到了0.976和0.971;②主要树种中,红松的重要值最大,其次为椴树、色木和杂木,冷杉的重要值最小;③林分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不同树种分布格局有所不同,红松、杂木和色木为聚集分布,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极显著,其它树种为随机分布;④主要树种存活曲线经线性回归,红松和色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椴树、云杉、冷杉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距离方法(T-square)研究金沟岭林场云冷杉过伐林的空间分布格局,经T形指数C和Z1值检验,2块云冷杉林分别为集聚分布和随机分布。其中52林班在2002年择伐,其林分状况还没有得到恢复,因此呈集聚分布;而65林班在1988年择伐,林分已逐步恢复了天然林的特征,其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由调查的更新数据还可以清晰看出,该林分更新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兴安落叶松的3个不同森林类型的混交林中各设置1个样地进行调查,对其径阶株数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负指数分布函数表达其直径结构,并采用q值理论检验直径分布是否合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异龄林直径分布模拟的为2号样地,其q值为1. 486,拟合效果较好; 1号和3号样地不适于异龄林直径分布模拟,q值分别为1. 622和1. 892,拟合效果不理想。3种森林类型的直径结构呈倒"J"型曲线分布,即小径阶的林木数量较多,随直径的增加,林木数量逐渐减少,到达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八达岭林场元宝枫人工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分析了北京八达岭林场元宝枫人工林林分的直径分布;然后利用Weibull分布进行直径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X2检验;最后用角尺度方法分析林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林分直径分布呈现不对称的双峰山状曲线,且不符合Weibull分布,林分内林木的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8年青海省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对次生林区的天然云杉林进行直径分布研究,按照林分单位蓄积量分为A类、B类、C类和D类4种类型;选用Weibull分布、Beta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各类型林分直径分布进行拟合。结果得出:A类和D类直径分布服从Beta分布,B类服从Weibull分布,C类服从负指数分布;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4以上,各类型林分q值在1.18~1.98之间,次生林区的林分q均值为1.41。  相似文献   

13.
青石冈林场木荷直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青石冈林场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木荷直径结构规律。运用威布尔分布(Weibull)、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Gamma)分布进行直径拟合,并结合X2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木荷林分平均胸径为10.4cm,在5.1~37.1cm之间变动,全距32.0cm,径阶分布范围不大;小径阶的林木数量居多(6~12cm),累计百分比已达到83.7%;4种分布函数中,威布尔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对数正态分布,但两者的差异不大,均可用于预测木荷林直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林场1987—2005年间41块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计算了相邻径级的立木株数比q值,分析了其直径结构变化。研究表明:1)林分小径阶q值逐年下降。18年来,I-1和I-3小区的q值分别从1.39和1.52下降到1.14和1.06,表明小径阶林木的直径结构已趋于不合理。2)6 cm径阶以下的幼树更新较差。3)林分q值的均值不能真实地表达林分的直径结构,而按小径木、中径木和大径木来分别计算林分的q值,能够较真实地表达林分直径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黄丰桥林场为研究对象,以Visual Basic和Access数据库为开发平台,通过模拟生成一个与现实林分相似的虚拟林分,应用Weibull分布、Monte Carlo方法和随机分布方法对林分直径结构进行模拟;利用数学分析和统计方法计算林分经营决策因子;根据林分经营决策因子的决策准则,建立森林经营决策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检验.由此设计并实现了森林经营决策模拟系统.该系统可以动态地模拟林分直径结构,模拟结果非常稳定;能动态地模拟林木的地面位置;实现了模拟数据结果的实时浏览查看、图表图像显示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山油松人工林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山试验林场近自然经营试点区建立的11块中龄油松人工林样地为依据,对油松林分的结构特点、表达模型和树种多样性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林分平均密度为1069株/hm^2,平均胸径为13.7cm,平均高为8.6m,蓄积量为86.36m3/hm^2。应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和Beta分布拟合直径和树高结构,发现正态分布拟合直径分布和树高分布效果最好,也符合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规律;油松人工林层次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55、0.726、0.160和0.372、0.651、0.266;幼苗更新各高度级均以构树和栾树为主,他们分别占总体更新树种的72.2%和10.2%。  相似文献   

17.
森林直径结构对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丰林场的15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利用Weibull分布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进行研究,并对Weibull分布结果进行卡方(x2)检验。结果表明:66.7%符合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反应了调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不太合理,林分密度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及更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距离方法(T-square)研究金沟岭林场主要森林类型云冷杉林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检验,2个云冷杉林分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分别为集聚分布和随机分布.其中2002年择伐的林分还没有得到恢复,因此呈集聚分布;而1988年择伐的林分已恢复了原始林的特征,其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由调查的更新数据可以清晰看出,研究林分更新状况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