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2年在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莽山烙铁头蛇的孵化和饲养试验。2012年7月1—2日从7枚蛇卵中成功孵化获得3条幼蛇,测量和记录幼蛇体长和比重的变化以了解其生长情况。3条幼蛇于2012年11月23日死亡,通过解剖和细菌分离培养发现,人工灌食和细菌感染是幼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016 年7 月,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饲养的一条雌性莽山烙铁头蛇(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产下26 枚蛇卵,随后将蛇卵移至室内,用干净沙土进行控温孵化,在室温25~28 ℃,湿 度60% 环境下,莽山烙铁头蛇的蛇卵孵化期为29~34 d。成功孵出16 条幼蛇,成活6 条,孵化率61.5%, 对幼蛇进行了开食和食物种类试验。因幼蛇不主动采食,采用PPC 管固定蛇身,采取人工灌喂乳鼠、牛 肉等食物和恒温越冬措施,形成用PPC 管控制蛇身、防止被蛇咬伤的定身防伤害人工育幼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8年初,持续近一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使地处亚热带的南岭山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笔者分别于2月18-21日、3月16-21日和4月7-9日对广东南岭(含乳阳、大东山、秤架和龙潭角等四片区域)、车八岭、湖南莽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广东大瑶山、罗坑及粤北华南虎保护区(含沙坪片和长江片)等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3次考察.  相似文献   

4.
从昏迷中醒了过来,虽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我心中清楚,在生与死的较量中,生的希望突然增大了。这是我第9次被毒蛇咬伤,而且是最严重、最危险的一次。谁能想到这次差点夺去我生命的毒蛇,竟然是我想方设法对它加以保护的国宝———莽山烙铁头蛇。一岁小蛇十年一遇这是一条1岁龄的莽山烙铁头蛇,它是我从郴州市宜章县莽山国家森林公园鬼子寨景区的小路旁抓获的,这是我研究莽山烙铁头蛇20年来第一次发现1岁龄的莽山烙铁头蛇,也是我10年进出鬼子寨景区500余次中对莽山烙铁头蛇从成长过程、活动规律及生存环境的演变等多项研究最有价值的一次。…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莽山国有林场位于郴州市宜章县境内,总面积19833平方公里,是全省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全省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中国3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莽山有维管束植物2404种,包括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莼菜等3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和16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莽山还是莽山烙铁头、莽山后棱蛇、莽山角  相似文献   

6.
摘 要: 2017年5月3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村(30°4′38.86″N,110°36′45.94″E,海拔1089 m)的一个农户庭院中采集到1条蛇类幼体标本。正式报道了山烙铁头蛇在湖北省的分布信息,该种确定为湖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对于毒蛇,人们畏惧十分,避之唯恐不及;可他却终生追求与蛇为伍,成了毒蛇的“保护神”。请看:   陈远辉,现任湖南省郴州市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办公室副主任。他祖藉广东罗定,学历卫校中专毕业,不恋郴州进莽山,爱蛇如痴入迷,在湘粤边境苍苍茫茫的莽山林区,远近皆知,是唯一能治多种剧毒蛇咬伤的“圣手”大夫,其学识和人品深受当地百姓敬重,有“博士”之称。是他的惊人发现——找到了世界上罕 见的第 50种毒蛇。故以“奇人”冠之。   莽山烙铁头蛇,长期隐居莽山,又称“罕蛇”,唯莽山所特有,总量已不足千条,为稀世之珍宝,堪…  相似文献   

8.
2012-2015年,先后采集6条莽山烙铁头蛇(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在韶关市进行人工饲养.重点从人工饲养环境、饲养技术、疾病防治、食物种类和越冬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在人工仿生饲养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安全越冬;该蛇种对食物有选择性,只采食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f. domestic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沼蛙(Hylarana guentheri)、白鼠(Mus musculus)、豚鼠(Cavia porcellus)和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均不采食;食物10 d投放1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蛇体重的3%左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该蛇在11月份气温低于12 ℃时开始进入冬眠,次年3月气温达到20 ℃左右开始苏醒,冬眠期长达4个月.  相似文献   

9.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1—3月,采用雪地足迹计数法和样带法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8条样带中有13条样带发现有华南梅花鹿,这13条样带构成一个狭长地带;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梅花鹿种群最低密度为0.90头/km^2,最高密度为2.79头/km^2,平均密度为1.84头/km^2,种群数量为104(51~156)头。研究揭示,华南梅花鹿主要在海拔800-1200m的范围内活动,栖息地植被类型以草甸和灌丛为主。  相似文献   

10.
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属国家II级保护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地海拔900 m以上的阳坡地带,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本次研究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研究了湖南莽山鬼子寨华南五针松群落的外貌、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科属区系地理成分以及群落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在3 000 m2的样方中,有维管植物96种,隶属于36科63属;群落外貌体现为典型的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群落乔木层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51 0和3.116 0。从年龄结构表明,华南五针松幼苗数量稀少,在以后的发展演替过程中很可能被阔叶树种取代。通过对比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杨东山十二渡水自然保护区华南五针松群落特征,莽山地区华南五针松种群的衰退程度较其他四地强烈,亟需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野生种子植物1021种(含亚种),隶属133科513属;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泛热带分布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58%,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共有344属,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71.07%;中国特有属7属(占1.45%);该保护区与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南岭自然保护区、梅县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和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互为近缘区系,其中与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本研究于2011年3~10月对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两栖爬行动物共52种,隶属于3目13科.其中两栖纲1目4科14种,爬行纲2目9科38种.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属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达41种(占总物种数的78.85%).调查发现1种广东省两栖类动物新记录——长肢林蛙,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红耳龟、牛蛙和孟加拉巨蜥.并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6 年 7 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栖息地和网捕法对当地蝙蝠进 行实地调查,共调查到 3 科 8 属 13 种,其中,菊头蝠科 1 属 4 种,占比 30.8%,蹄蝠科 2 属 2 种,占比 15.4%,蝙蝠科 5 属 7 种,占比 53.8%; 13 种蝙蝠的区系组成以东洋型为主(7 种),其次分别为南中国型 (3 种)、季风型(2 种)和地中海型(1 种)。小流坑—青嶂山保护区蝙蝠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保护区 内蝙蝠的栖息地相对较少,且人为干扰较大,需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且有必要增加调查强度、使用竖 琴网等方法深入调查保护区的蝙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于2014-2019年每年的4-10月、2020年4-8月,对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Sphingidae昆虫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128号,经鉴定分别隶属于3亚科、20属、32种(含亚种).依据我国动物地理区系,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与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青藏区、华北区共有种较多,属...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保护区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保护区及其周边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生态旅游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0.49分,达到一级标准,具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良好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楚雄市紫溪山原生云南山茶分布广、数量多,且其环境适应山茶生长,山茶栽培历史悠久。紫溪山山茶栽培多采用传统的靠接繁殖方式,本文从靠接时间选择、砧木和接穗的选择、靠接技术操作、嫁接后管护4方面介绍水插接穗靠接繁殖技术,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水插接穗靠接技术的山茶成活率与传统靠接方式相近,但其在嫁接劳动成本、管护方便程度、母树树体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应推广应用于紫溪山山茶繁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楚雄市紫溪山樱桃栽培历史悠久,近几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随着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经济收入之一,但樱桃冠瘿病害也随之发生。2016—2018年连续3年对紫溪山樱桃冠瘿病危害及其传播途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冠瘿病主要危害樱桃的树干和枝条,危害特征明显,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且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土壤和病株冠瘿病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近距离传播和修剪扩散传播,此外,冠瘿病的病菌还通过红颈天牛等蛀干昆虫进行远距离传播。文中提出土壤消毒、苗木处理、病株除治、红颈天牛防治等樱桃冠瘿病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蓝靛果忍冬不同品种杂交组合果实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别列里、格尔达、伊利亚特、落火炭等6个蓝靛果忍冬品种进行杂交授粉试验,并对果实性状特征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格尔达×落火炭"、"伊利亚特×别列里"的果实平均单果质量较重,表现较好,果实横纵径比居中,果实呈椭圆形,易于采摘。  相似文献   

19.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在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发展主题的当今,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谐依存的特殊区域的重要属性,以及今后的发展和利用价值,对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