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池塘是养殖鱼类生活和生长发育的场所,俗话说:“管好了了一池水,就养好了一塘鱼”,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池塘鱼产量的高低,了解池塘环境及其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十分重要。池塘环境条件很复杂,它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许多因子,这些因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而直接或间接地对鱼类发生作用。因此,只有了解池塘各个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和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它们对养殖鱼类的影响以及鱼类对水质各因子的要求,才能调节和控制水质,使之符合鱼类生长发育的需求,以提高池塘鱼产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池塘养殖生产的发展和产量提高,鱼病越来越成为制约生产进步的因素之一。为此,养鱼生产必须从养殖环境着手,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一)改善养殖环境 1.彻底清塘:生产了一年或一个养殖周期的池塘,残渣杂质、鱼粪排泄物等大量沉积,若不清除,必然成为某些病原菌的培养基和滋生场所;由于底质营养物的作用,病菌危害力增大。从生产实践中可以看到,经过彻底清塘的水面,养殖鱼类发病都较低。再者,通过彻底清塘,还能减缓池塘老化,保持载鱼量,提高鱼生产力。 2.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良好的水质鱼不易得病。良好的水质应具备水…  相似文献   

3.
利用沼气肥养鱼好处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肥是养鱼的优质饵料,利用沼气肥养鱼,能节约大量精饵料,减少环境污染,一是能使池塘水质变肥,水质能经常保持有利于鱼类生长发育的水平,二是能保持池水处于中性状态,三是有利于预防鱼病,大大提高鱼类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4.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鱼离不开水,鱼在水中进行生活、生长、繁殖等活动。池塘的水质对鱼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养殖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水质管理在池塘养鱼管理中极为重要。1水质1.1水质指标的含义水质指标是用以评价一般淡水水域、海水水域特性的重要参数。可以根据这些参数对水质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5.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技术之一,是指在池塘收获的鱼产量80%是由市场经济价值较高的主养鱼组成,20%的产量由配养鱼类组成,如有助于净化水质的滤食性鱼类和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的掠食性鱼类。为探讨武汉地区池塘主养团头鲂最佳模式,我们总结了各地的养殖经验,制订了池塘主养团头鲂80∶20模式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鱼鳖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在自然养殖的条件下,鳖要养殖2.0~3.0 a才能达到商品鳖规格,而普通鱼类养殖0.5~1.0 a就可以出售,因此,可以实施鱼鳖混养,提高产出,缩短资金的周转期。混养的过程中,鱼、鳖之间互惠互利,鳖的残饵和粪便不仅可以起到培肥水质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浮游生物和池塘底栖生物繁殖,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鱼和杂食性的鲤鱼、鲫鱼、罗非鱼等的快速生长提供饵料条件;大量的鱼类粪便也可以繁殖浮游生物和池塘底栖生物,为鳖的天然饵料——螺蛳、蚌、小鱼、小虾等提供食物,如此一来形成了自然的饵料供应循环,有利于鱼、鳖的生长发育。而且鱼鳖混养,鳖会吃掉行动迟缓的病  相似文献   

7.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技术之一,是指在池塘收获的鱼产量80%是由市场经济价值较高的主养鱼组成,20%的产量由配养鱼类组成,如有助于净化水质的滤食性鱼类和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的掠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8.
“8 0∶2 0”池塘养殖技术是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 ,美国大豆协会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适用技术。它是一种以投喂颗粒饵料为基础、结合了中国传统混养技术和现代单养技术的池塘养殖技术模式。其概念是 :在池塘中放养一种摄食颗粒饵料、具有较高价值、受消费者欢迎的、规格一致的主体鱼 ,收获时主体鱼约占总重的 80 % (也可以是 90 % ) ,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摄食颗粒饵料的“服务性鱼” ,如滤食性鱼类 (有利于净化水质 )和肉食性鱼类 (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他竞争对象 )占 2 0 %。传统的中国混养技术以其高产量和高生产效率著称于世 ,但是这…  相似文献   

9.
池塘高密度养殖黄颡鱼的生长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鲿科和黄颡鱼属.作为一种肉味鲜美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鱼类,近年在全国各地广泛养殖,也取得较为显著的养殖经济效益.黄颡鱼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不同地区黄颡鱼的池塘养殖主要在放养密度、商品鱼上市规格和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也导致养殖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能否健康存活和快速生长,还可以通过影响池塘中的物质循环和鱼类的饵料生物的繁殖而间接地影响到鱼类。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与鱼类之间构成一对矛盾,越是在高产高密度放养的鱼池中,鱼——水之间的矛盾越突出。池塘养殖为了获得高产,往往大量施肥、投饵,水中的有机负荷很大,很容易污染水质;鱼的密度越大,鱼类自身的代谢产物也越多,反过来又  相似文献   

11.
<正>1水质对于养鱼的重要性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鱼、虾、蟹等水生生物终生生活于水中,池塘水体不仅作为养鱼的场所,同时也是培育鱼类天然饵料的场所,鱼的养殖密度、饲料的投喂量,水质变化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三个重要因素,这种关系决定了养殖池塘水质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水质对养殖品种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水质的指标主要有:p 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另外,藻类在水质中也起着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健康养殖的水质管理常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养殖动物 (鱼、虾、蟹、贝等 )的生存、生活环境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 ,从而关系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倡导健康养殖观念 ,推行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的今天 ,对养殖水质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1 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就生物学而  相似文献   

13.
观塘识鱼病     
在塘鱼饲养中,坚持经常细心巡塘观塘,可以详细地了解到池塘中鱼的分布、运动、吃食、体态、水质等具体情况,及时掌握池塘鱼类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水质状况。1看分布正常的鱼游在水中,活动自如,反应灵敏,不易看到鱼的身影;病鱼常离群独游,散乱浮头,成团打转,并分布塘边、排水口及下  相似文献   

14.
"四大家鱼"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鱼类,本文主要探讨"四大家鱼"的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在养殖"四大家鱼"时,要从池塘环境整理、池塘的合理布局与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做好"四大家鱼"的无公害养殖工作,有效地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绿色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池塘是饲养鱼生存的基础环境,不仅影响鱼的生存与生长,而且还关系着养鱼者的经济利益。本文从水源选择与新水注入、鱼塘规划与布局、池底清理和池塘周围环境对池塘条件进行介绍,并从水温与溶氧量、二氧化碳和pH值、浮游生物和饵料、硬度等因素对养鱼水质进行分析,以期使广大养殖者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条件,提高鱼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是一种适温性很强的鱼类品种,但因为其本身是无鳞的,容易受到水体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水质、肥料、饲料等进行科学配置,认真做好池塘消毒、肥料投施、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黄颡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17.
位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清江库区水质优良,气候宜人,是驰名中外“清江鲴鱼”的主产区。目前,清江鲴鱼多采用网箱养殖,颗粒鲴鱼饲料是当地鲴鱼养殖的主要饲料类型。网箱养殖不同于池塘养殖,除了要求对鲴鱼有良好的训食外,饲料的沉降速率也是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如果饲料的沉降速率过快,就可能出现鱼类尚未完全摄食,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为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北方地区俗称嘎牙子,是一种适温性很广的鱼类。该鱼属底栖杂食性、小型淡水经济鱼类,肉质鲜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目前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为了提高池塘养殖黄颡鱼产量,我们2009年在铁岭县范家屯鱼种场进行了养殖黄颡鱼高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塘虱鱼又名革胡子鲶,属热带、亚热带性鱼类。该鱼耐低氧,抗病力强,远高于一般鱼类的适应能力。池塘单养时,放养密度大,成长快,产量高,每亩单产500~1000公斤,现将我场通过多年的试验,总结出塘虱鱼池塘中养殖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渔业,是指既要保持或增加水产养殖产量,又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现有的渔业生产技术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无论是网箱、流水养鱼,还是池塘精养,均是以投喂饲料来获取一定的鱼产量,在现有生产方式下既污染了养殖水域环境,也易使鱼类出现病害,影响鱼类生长.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水产饲料配制、加工以及投喂的不科学.为此,联系渔业环境的保护来分析水产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重要意义在于:①提出水产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②需要进一步研究渔业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③可持续渔业对水产配合饲料质量的要求;④生态养殖与病害的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