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估云南省某猪场猪群的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及免疫状况,试验随机采集该猪场的不同日龄猪的血清80份,采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PRV-gE)抗体检测试剂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B(PRV-gB)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进行猪的狂犬病抗体检测,以掌握不同日龄猪伪狂犬病毒野毒的感染情况并制订适合该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结果表明:该场不同日龄猪PRV-gE抗体全部为阴性,无野毒感染; PRV-gB抗体阳性率均为100%,PRV-gB抗体水平相对较稳定。说明该猪场的免疫程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抗体水平以及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研究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该场307份血清进行了CSFV、PRRSV抗体检测,63份血清进行了PRV-gB、PRV-gE蛋白抗体检测,猪群总体CSFV抗体阳性率为81.11%;PRRSV抗体阳性率为90.23%;PRV-gB蛋白抗体阳性率为95.24%;PRV-gE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9.84%,并对不同类别猪群的抗体水平做出具体分析。该结果为了解该猪场3种常见传染病的整体免疫水平,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2020年1—12月北疆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株(PRV-gE)感染情况,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从北疆4个地区采集的657份猪血样进行PRV-gE蛋白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4个地区PRV-gE抗体阳性率为29.83%(196/657),乌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P<0.05);各猪场中A场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3.78%(62/74);D场和H场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0.00%;不同类别猪群中,保育猪的PRV-gE蛋白抗体阳性率最高,为46.77%(29/62);哺乳仔猪抗体水平与其他猪群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试验表明,各个猪群均存在野毒感染情况,各养猪场之间、不同生长阶段感染情况不一。该试验可为北疆地区猪场PR防控与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疆部分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本试验于2016年6月-2017年7月共采集北疆5个不同规模的规模化猪场567份血清,采用gE-ELISA和全病毒ELISA方法进行伪狂犬野毒及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北疆地区猪伪狂犬病全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99.32%(290/292),gE抗体总阳性率为52.74%(154/292);其中B、D、E三场全病毒抗体阳性率都达到了100%,C场阳性率最低,为98.15%(53/54),D场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3.33%(20/24),B场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5%(14/40);不同猪群调查结果显示,怀孕母猪gE抗体猪阳性率最高为68.18%(30/44),公猪较高为59.38%(19/32),保育猪阳性率最低为35.14%(26/74);A场在2016年6月-2017年7月3次检测中,gE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生产母猪和怀孕母猪下降明显,其他猪群阳性率波动较大。检测结果揭示,北疆地区伪狂犬野毒感染净化工作的压力依然很大,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免疫以及净化。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9,(2)
为了掌握湖北省黄冈市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免疫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情况,试验应用猪PRV-gB和PRV-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的622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gB和PRV-gE抗体的监测,并对3次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母猪群PRV-gE抗体从20.2%降至7.0%,仔猪及育成猪群PRV-gE抗体从21.8%降至5.0%;母猪群、仔猪和育成猪群PRV-gB抗体阳性率则分别从70.8%、57.3%升至93.0%、96.0%。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某规模化猪场几种主要传染病的抗体水平,便于及时发现猪场潜在的疾病风险。本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某规模化猪场各阶段猪群进行猪瘟病毒(CSFV)抗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O)抗体,及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与gE蛋白抗体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场的CSFV、PRRSV、PCV-2、FMDV-O、PRV-gB蛋白、PRV-gE蛋白的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57%、90.56%、90.29%、71.86%、82.84%、18.29%;不同类别猪群间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种猪群的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52.63%,保育猪群的CSFV抗体阳性率仅为44.12%,育肥猪群的PRV-gB抗体阳性率为30.00%,种公猪的PRV-gE抗体阳性率为30.00%,育肥猪群的FMDV-O抗体阳性率为6.25%,基于以上试验结果,为该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达到有效控制及逐渐净化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试验为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2型猪圆环病毒(PCV-2)、O型口蹄疫病毒(FMDV-O)、猪伪狂犬病毒gB蛋白(PRV-gB)、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PRV-gE)的抗体水平以及猪伪狂犬野毒(PRV)感染情况,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随机采集的血样进行了PRRSV、CSFV、PCV-2、FMDV-O、PRV-gB蛋白、PRV-gE蛋白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RSV抗体阳性率为93.84%;CSFV抗体阳性率为78.32%;PCV-2抗体阳性率为70.32%;FMDV-O抗体阳性率为12.50%;PRV-gB蛋白抗体阳性率为89.10%;PRV-gE蛋白抗体阳性率为10.90%。试验结果提供该猪场5种主要常见传染病的整体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防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建明 《养猪》2020,(2):105-106
研究旨在了解酒泉市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数据参考,于2018年3—10月应用ELISA法对该市部分地区16个猪场共742份血清样品进行PRVgE蛋白抗体检测。结果发现:该地区伪狂犬病野毒场阳性率为43.75%(7/16),129份样品检测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7.39%;其中散养场较规模化猪场阳性率高,分别为25.29%和10.55%;不同类别猪群阳性率存在差异,以保育猪最高(21.81%),种公猪最低(9.38%)。结果表明,酒泉市猪伪狂犬病野毒在部分猪场流行情况较严重,相应猪场负责人需提高对该病防控的警惕性,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疆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采用ELISA对2016年4月-2017年12月来自67个不同规模化猪场的2 516份血清进行了PRV-gE抗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血清总阳性率为34.02%,2016年和2017年阳性率分别为17.77%和39.52%;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公猪总阳性率分别为26.07%、22.35%、35.38%、32.70%、33.13%、31.06%和31.71%;猪场总阳性率为82.09%,北疆、南疆和东疆猪场阳性率分别为78.57%、100.00%和100.00%。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新疆地区猪群中PRV感染率明显上升,南疆与东疆地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北疆地区,各个阶段猪群阳性率均显著升高,母猪与公猪感染加重是伪狂犬病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防控与净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四川省部分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和疫苗免疫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四川省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川中5个片区的17个规模猪场进行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采集的1 388份血清样品中,PRV-gB抗体总阳性率为84.51%,PRV-gE抗体总阳性率为15.63%;17个规模猪场中,PRV-g B抗体场阳性率为100%,PRV-g E抗体阳性猪场10个,场阳性率为58.82%;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猪PRV-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52%、71.98%、77.58%、94.29%、88.33%、86.27%,PRV-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12%、13.74%、21.71%、15.53%、1.67%、10.78%。结果表明,四川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总体免疫效果较好,但部分猪场免疫抗体水平不高,野毒感染情况也较严重,尤其是哺乳仔猪、育肥猪和经产母猪群。结果提示,四川省猪伪狂犬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需要继续加强猪伪狂犬病的系统性防控,有计划开展猪群PRV净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四川省猪伪狂犬病野毒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gE-ELISA对采自四川省简阳、邛崃、遂宁等9个地区的2 639份血样进行了伪狂犬病病毒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阳性率为0~17.00%,平均阳性率为3.15%;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资阳、南充两地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较为严重,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50%和17.00%;不同类别猪群中以妊娠的母猪gE抗体阳性率最高(4.81%),其次是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种公猪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57%)。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在非洲猪瘟背景下山东聊城附近规模化养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流行性腹泻(PED)、猪瘟(CSF)、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和猪伪狂犬病(PR)等重要疫病感染情况及其免疫抗体保护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聊城附近的6个规模化养猪场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PCV-2、PRRSV、CSFV、PRV-gB、PRV-gE的总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64%、87.76%、74.17%、87.10%、77.04%。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PCV-2、PRRSV、CSFV、PRV-gB的抗体阳性率与往年相比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猪场已经开始重视疫苗防疫。但PRV-gE阳性率达到70%以上,PRV野毒感染仍存在较大隐患,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采集衡阳某猪场119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gBELISA抗体检测。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所检测猪群除公猪外都有伪狂犬病野毒阳性,是伪狂犬病阳性场,总阳性率为47%。公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公猪暂时还没有感染伪狂犬病野毒,属于阴性猪;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阳性率达50%~60%;30~40日龄及60日龄阶段猪群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和55%,加上可疑的数量达到40%~65%,这阶段野毒抗体阳性估计主要受母源gE抗体的影响,且与母猪阳性背景基本一致,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仔猪阳性抗体来自病毒感染;90~120日龄阶段gE阳性率不降反升,达到100%,说明90~120日龄阶段猪群是在保育转至肥育舍后被伪狂犬病野毒再次感染,gE抗体S/N值显著下降,抗体水平较高。gB抗体结果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98%,公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100%,且公猪的gE抗体阴性,说明公猪gB抗体来源于疫苗免疫;母猪群伪狂犬病gB抗体水平高且整齐,可能是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综合作用的结果;30~4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整齐,这是由于母猪群gB抗体水平高且均匀整齐,其仔猪母源抗体相应较好;6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不整齐,这与母源抗体消退有关;90~12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显著提升,这可能是后期野毒感染所致,因为其gE抗体不降反升。综合该猪场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在种猪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比较稳定,但种猪带毒且散毒,肥育猪的感染压力加大,造成病毒不断循环,肥育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控制成了稳定伪狂犬病阳性场的关键。目前,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应定时监测gE和gB抗体,根据猪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免疫程序,以便稳定生产和预防伪狂犬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情况,采用阻断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采集自北疆巴州、石河子、克拉玛依、伊犁地区18个生猪养殖场共1 788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平均感染率为68.23%(1 220/1 788),各养殖场感染程度不一,感染率最高达100.00%,最低为28.89%。表明北疆地区普遍存在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且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掌握现有防疫体系下福建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采用HerdChek PRV gE—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09年10月送检的8个市40个规模化猪场1214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猪场有25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62.5%;各猪场血清样品中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3.56%;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群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2.46%,其中阳性率最高为55.83%;不同胎次母猪群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其中以莆田和南平地区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云南省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2016—2017年分别采用ELISA和PCR检测技术,对从云南省9个地区54个猪场采集的6 555份全血和381份疑似病料进行了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样品的gB抗体阳性率为88.7%,gE抗体阳性率为13.5%;楚雄市的gB抗体阳性率最低(78.5%),但gE抗体阳性率(野毒感染率)最高(21.8%);大理市的gB抗体阳性率最高(95.1%),但野毒感染率最低(6.0%);第2季度野毒感染率最高,为20.3%。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疑似病料病原检测平均阳性率为23.1%,其中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分别为28.8%、23.4%和20.4%,公猪精液为25.0%,流产胎儿和仔猪为22.3%;玉溪市的病原检出率最高(52.6%),德宏市最低(16.4%);各季度的病原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云南省仍有流行,部分地区较为严重,尤其是玉溪、宣威和西双版纳等地区;应重点加强对母猪、保育猪、仔猪以及公猪精液的防控;加强伪狂犬病免疫,提高gB抗体阳性率,有助于预防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猪伪狂犬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在我国一些大型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该病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15年)重点优先防制和净化的疫病。本研究是在应用猪伪狂犬病gE/gB-ELISA监测方法(GB/T 18641-2002)进行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抗体监测区分PRV野毒与疫苗毒感染的基础上,配合猪场从PRV病原学检测区分PRV野毒与疫苗毒的多重PCR(mPCR)方法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建立,对贵州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进行净化方案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先后开展了对安顺某规模化猪场血液进行了4次PRV-gB/gE ELISA抗体监测及PRV抗原检测,共监测样品为1 837份,检测结果表明,安顺某规模化猪场在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工作之后猪PRV-gB抗体水平均达到90%,PRV-gE抗体阳性率及PRV抗原阳性率均降为0,表明所开展的净化方案对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有明显的效果,该研究可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福建省规模猪场猪瘟(CSF)和猪伪狂犬病(PR)的免疫状况,本研究应用ELISA抗体检测技术对2019-2022年福建省222场次的3 08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2022年CSF、PRV-gB和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2.57%、85.83%、26.88%。2022年福建地区猪场CSF、PRV-gB免疫抗体水平及保护率均比2021年提高,但PRV野毒感染率有所升高,应加强对PRV野毒的抗体监测及猪群感染的防控。该结果为了解猪场的实时免疫情况及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西某猪场猪瘟(CSF)、口蹄疫(FMD)、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猪细小病毒病(PPI)及猪乙型脑炎(JE)7种主要病毒性疫病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本研究采集155份商品猪和种猪的血清,利用阻断ELISA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猪群猪瘟病毒(CSFV)、O型口蹄疫病毒(FMDV-O)、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PRV-gB)、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PRV-g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3%、81.3%、96.8%、0%、52.3%、76.1%、84.5%、69.7%,表明该猪场CSFV、FMDV-O、PRV、PCV2、PPV免疫效果较好,达到了农业农村部规定的标准(70%);PRV-gE抗体阳性个体总数为0,表明无伪狂犬野毒感染。从各阶段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分析,商品猪存在PRRSV、PPV、JEV野毒感染,其中PPV野毒感染较为严重,提示该猪场应加强商品猪PRRSV、PPV和J...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市昌平区6个养猪场的132头母猪进行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调查监测,结果发现,此次抽样的6个猪群伪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在75%~100%之间,132头猪只平均阳性率为93.18%。免疫抗体阳性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检测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