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类型苗床肥处理,研究黑龙江省目前生产中常用苗床肥及新型微量元素液体肥料对水稻秧苗素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比较,适当用量的新型微量元素液体肥料更有利于提高水稻根系发育、秧苗充实度和促进秧苗干物质积累,适合作为苗床壮秧剂应用。  相似文献   

2.
“牡丰牌”水稻育苗壮秧剂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研制并生产 ,近年在我市试验、示范、推广 ,育苗效果明显。应用壮秧剂育苗 ,能一次完成床土消毒、调酸、施肥、化控等多项环节 ,避免了常规育苗中出现的药害、肥害、酸害、病害 ,可满足秧苗整个生育过程中所需的养分。并且具有壮秧、抗病、增产、省工、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1 水稻壮秧剂的特点1 1 提高秧苗素质通过调查 ,应用壮秧剂的秧苗素质明显好于调制剂和常规法培育秧苗的素质。应用壮秧剂的水稻秧苗与对照比叶片多 0 3~ 0 5片 ,茎宽增加 0 3~ 0 6mm ,根数多1 4…  相似文献   

3.
针对鞍山地区水稻普通调酸旱育苗和床土调制剂(901)育苗易发生肥、药、酸、病害,稻农难于掌握的生产实际,引进推广壮秧营养剂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壮秧营养剂可提高秧苗素质,且使用方便、省钱、防病。同时分析了壮秧营养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壮秧营养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鞍山地区水稻普通调酸旱育苗和床土调制剂(901)育苗易发生肥、药、酸、病害,稻农难于掌握的生产实际,引进推广壮秧营养剂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壮秧营养剂可提高秧苗素质,且使用方便、省钱、防病。同时分析了壮秧营养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壮秧营养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1996~1999年,选用湘早籼19号等供试材料,在湖南安化等地进行了软盘育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壮秧营养剂培育水稻秧苗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干物质增加,苗期病害减少,成秧率增加,抛栽大田后能早生快发,提高水稻的产量,施用壮秧营养剂是水稻抛秧、旱育秧、水育秧培育壮秧、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辽菱牌壮秧剂在水稻育苗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辽菱牌壮秧剂1号和辽菱牌壮秧剂3号均使水稻秧苗的叶数、白根数、茎基粗增加,地上百株干重和充实度等也有所提高,秧苗生长更健壮,并且使用辽菱牌壮秧剂1号的效果强于3号,但辽菱牌壮秧剂1号用量较大,可视情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北方稻区水稻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单产水平明显提高,每年推广应用面积达3千多万亩.但由于一些稻农尚未掌握此项技术的实质,影响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潜力的发挥。1存在的问题1.1秧田地的选择不合理。多数秧田设在本田或低洼处,由于本田或低洼处地势低洼冷凉,通气性差,水分过大,失去了旱育基础,造成秧苗素质差。1.2苗床管理不当.播量过大。由于苗床不平,易发生药害、肥害和病害.影响培育壮秧.苗床肥力不足,不能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造成过早脱肥,秧苗素质下降;播量过大,群体结构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辽菱牌壮秧剂在水稻育苗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辽菱牌壮秧剂1号和辽菱牌壮秧剂3号均使水稻秧苗的叶数、白根数、茎基粗增加,地上百株千重和充实度等也有所提高,秧苗生长更健壮,并且使用辽菱牌壮秧剂1号的效果强于3号,但辽菱牌壮秧刘1号用量较大,可视情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江 《中国稻米》2014,(2):98-99,102
壮苗培育对于水稻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在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下,由于苗床土取土量大、取土困难等,使苗床营养基质的研究成为旱育壮秧技术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碳化稻壳+牛粪+营养土"作为苗床基质,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充实度和促进秧苗干物质积累,比"秸秆+牛粪+营养土"配方更适合作为苗床基质。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水稻品种吉农大858为材料,选择不同用量聚谷氨酸原粉与水稻壮秧剂配比组合共5个处理,测定水稻播种后25 d秧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底土2500 g与“稻小孩”壮秧剂12 g混合,秧苗根条数、根长均高于其他配比,株高小于其他配比,根系活力较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壮秧剂适量施用有利于培育壮秧,聚谷氨酸有促进秧苗徒长的作用,不宜加入育秧底土。  相似文献   

11.
水稻褐变穗病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主要穗部病害之一,近年来在佳木斯地区水稻褐变穗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感染水稻褐变穗的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都会下降。水稻褐变穗的主要致病病原菌是稻链格孢(A.alternara(Fr.)Keissler),试验主要选择了3种药剂在水稻开花期进行喷雾防治水稻褐变穗,确定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的防治效果,为该病害防治提供依据。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调查不同药剂处理后褐变穗的病情指数来确定试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开花期施药防治水稻褐变穗,强盛的防效为80.9%~92.2%,金力士的防效为81.0%~90.9%,稻秧安的防效为48.4%~55.0%。  相似文献   

12.
绥粳28是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优质、抗逆、香型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对该品种未来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今后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任淑娟  柴楠  焉山 《北方水稻》2019,49(3):23-26
采用随机区组法,以三江6号和绥粳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肥与密度互作对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基肥与密度处理间在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上均存在互作关系,A3B3(20 kg/667 m^2基肥,30cm×12 cm)组合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A1B1(12 kg/667 m^2基肥,30 cm×16 cm)组合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近20年水稻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1999—2018年水稻领域已发表的文献。结果表明,1999—2018年水稻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共计136384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发表文章数量位居世界前5位,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是发表文章数量位居世界前5的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数量居前3位的期刊是《PLo SONE》《Pland and Cell Phys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这些论文主要研究学科是农业、植物学、食品科技等,研究热点集中于水稻基因组学、抗性、品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方法,对来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160份稻瘟病标样中的98个纯菌株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三环唑对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平均抑制中浓度(EC50)有很大差异。敏感菌株的平均抑制中浓度,哈尔滨菌株为10~20 mg/kg,牡丹江菌株为20~40 mg/kg,佳木斯和绥化菌株均接近50 mg/kg,国营农场的菌株接近40 mg/kg,抗性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均大于50 mg/kg。本试验结果说明,黑龙江省大部分稻区的稻瘟病菌对三环唑已产生一定的抗性。抗性菌株抑制中浓度大约是敏感菌株的1.25~5倍。  相似文献   

16.
王守聪 《中国稻米》2021,27(4):101-103
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稻主产区,在黑龙江省乃至国家水稻生产中作用和地位显著,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本文综述了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对策,为“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西部直播水稻适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具有省工、节本、节水、增效等优点,近年来在黑龙江东部地区大面积应用,但在黑龙江西部的半干旱地区应用面积相对较小。通过小区试验,拟筛选出适宜黑龙江西部地区直播的水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1、龙粳21等品种丰产性及抗逆性表现较好,适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作直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旱直播的出现和发展为水稻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黑龙江西部地区降水少、灌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围绕旱直播配套品种、机械播种、除草、节水灌溉等技术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水稻旱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与农民传统插秧淹灌栽培模式相比,轻简化栽培模式下可节水2435.0m3/hm2,节水率达19.78%。同时,它能明显减少人工操作环节,轻简省力,有利于大面积作业。该模式可节省成本3237.0元/hm2,经济效益增加3974.1元/hm2,增效33.20%。  相似文献   

19.
李一丹  孙磊 《中国稻米》2019,(1):70-73,79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N2)、减施氮肥+纳米碳粉(N1+C)和常规施肥+纳米碳粉(N2+C)4个处理,研究了纳米碳配施氮肥对东北黑土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纳米碳的处理土壤pH值和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纳米碳的处理,较N2处理土壤pH值平均高2.89%、土壤含水量平均高16.99%;添加纳米碳的处理土壤有机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纳米碳的处理,分别高8.49%、7.49%和23.41%,且养分含量均以N1+C处理最高;土壤总PLFA含量表现为N2+C>N1+C>N2>CK,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细菌摩尔百分比表现为N1+C>N2+C>N2>CK,真菌和放线菌摩尔百分比表现为CK>N2>N1+C>N2+C。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N2+C处理的影响最显著。可见,在农业生产中,纳米碳与氮肥配施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北三省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2-2007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试材,统一取样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的省份间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水稻碾磨品质普遍较高,其中吉林省参试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辽宁省参试品种整精米率最高;对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辽宁省与吉林省相差不大,但都显著高于黑龙江省;长宽比吉林辽宁黑龙江;蛋白质含量辽宁吉林黑龙江,直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辽宁与吉林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胶稠度辽宁黑龙江吉林。近年来黑龙江和吉林水稻整精米率、黑龙江糙米率有所降低。粒长、长宽比与糙米率、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水稻育种和栽培中,辽宁和吉林应主攻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黑龙江和吉林应注意防止整精米率降低,黑龙江还要注重提高糙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