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作用最好,其次是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化学药剂丙森锌的防治作用较差。试验结果表明,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院引进筛选出的生物复合菌1和生物复合菌2防治辣椒疫病的防效均比化学药剂好。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是辣椒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辣椒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而且大多为多年连作,病害发生越来越重,使辣椒产量、品质大幅下降。为了寻找防治辣椒疫病有效药剂,我们引进英国先正达公司生产的25%嘧菌酯SC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庆辣椒疫病发生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辣椒疫病的为害逐年加重。重庆市辣椒疫病的田间调查显示:该市辣椒疫病发生较普遍,病害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常见药剂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68.75%银法利1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陇南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陇南白龙江沿岸属北亚热带干热河谷区,具有日照充足、气候温暖的特点,特别是日光温室种植辣椒具有上市早、效益高的优势。但由于多年重茬,栽培技术不规范和防病措施单一等原因,近年来辣椒疫病严重发生,枯死株率一般5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针对这一病害,我们借鉴全国各地防治辣椒疫病的经验,结合我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试验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国庆  宋梅远 《蔬菜》1999,(3):22-23
辣椒疫病是山辣椒疫霉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在辣椒苗期易造成幼苗种倒,在成株期易造成根茎腐烂和叶叶果青枯.近年来在山东苍山一带,随着辣椒保护地协积的个断扩人,辣椒疫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人少产地该病一巳发生,轻则严改减产,重则完全绝收,极人地影响厂椒农的经济不’1益。根据我们几年的i)5]A研究,现将辣椒疫病发牛11趋严重的原冈及其防治对策分述如卜:一、辣椒疫病日趋严重的原因1连作重茬连作是辣椒疫病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辣椒疫霉菌寄生范围广,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还能在豆类、葱、芹菜的离体茎叶_[生K。…  相似文献   

6.
板栗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板栗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游春平,唐祥宁(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南昌330045)近年来,随着板栗生产的迅速发展,板栗疫病的危害也日趋明显。对板栗疫病的防治,一方面要加强植物检疫,另一方面要进行药剂防治,过去人们对药剂防治曾作过研究,但在实施时,遇到一些具...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蔬菜病害,使用微生态生物制剂AR156合剂、百菌清、四霉素、代森锰锌、植丰宁5种药剂对辣椒疫病进行防治试验。微生物生态制剂预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园区辣椒上有疫病发生,对照处理的病情指数由6.10%增到15.69%,而菌剂处理的病情指数由2.02%增到7.88%,菌剂处理的病害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区,增长速度也慢于对照处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在800倍液浓度时防治效果达到71.0%,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申承环 《北方园艺》2011,(15):184-185
针对海东地区冬春季黄瓜疫病发生严重的现状,对生产中目前防治疫病应用较多的5种药剂进行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较为理想的防治药剂及方法.结果表明:防治黄瓜疫病的理想药剂为52.5%抑快净、66.5%普力克水剂、75%百菌清;方法以药液涂抹效果最好,药液灌根其次,喷雾防治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酒泉市日光温室面积不断扩大,辣椒疫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该病一旦发生,轻则导致严重减产,重则绝收,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因此,有效防治辣椒疫病是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常常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毁灭性损失.目前,针对该病的防治所作的研究已不少,其中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如98%硫酸铜300倍液(任光弛,1990)[1]、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克露(杨君丽,1999)[2]以及杀毒矾、代森锰锌等等.还采用综合农业种植措施防治,如吕和平等研究发现采用起垄覆膜栽培、轮作倒茬、合理套作、浅灌控水等措施在重病区可使病株率降低73.9%,产量提高13%[3]等等.以及采用拮抗微生物来防治辣椒疫病,如朱宗源等筛选出的防疫1号和防疫2号对辣椒疫病的相对防效分别可达到80%和60%[4]等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6种药剂对基质穴盘育苗的辣椒疫病进行防效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分苗或直播的辣椒,防效表现较好的为甲霜灵与甲霜灵锰锌,其次是杀毒钒与克露。  相似文献   

12.
施用复合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heffe单形重心试验设计方法,对辣椒疫病防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复配药剂中,有5种药剂都超过了对照药剂(克露),防治效果超过50%以上的有5种,超过70%以上有3种,12、13、14号药剂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辣椒花蕾期开始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10 d,500 g/L咪唑菌酮悬浮剂(SC)15 g/667 m~2、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2 m L/667 m2和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 100~133 g/667 m~2,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安全。  相似文献   

14.
陈仁 《福建果树》1995,(1):30-31
甜瓜疫病药剂防治试验及农业措施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陈仁一、甜瓜疫病发生概况甜瓜疫病由PhytophoraParasitica引起,在甜瓜整个生育期中,地上部的茎、叶和瓜均可受害,茎和叶柄受害时初呈湿润状病斑,病部缢缩,其上茎叶萎蔫全株枯死。叶片病斑初...  相似文献   

15.
露根栽培技术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兴市辣椒疫病相当严重,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仅不佳,而且还带农药残留问题。通过对在日本推广的、对辣椒疫病有良好防效的露根栽培技术的应用,发现其对辣椒疫病确实有良效,但也存在工作量大、药剂洗根成本较高等问题,其防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遵义辣椒疫病的发病条件及发病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卫  杨红  姜虹  牟玉梅  刘崇政 《蔬菜》2016,(7):69-71
通过2013-2015年共3年对遵义辣椒主产区遵义县枫香、鸭溪、三岔、龙坪、虾子、团溪等镇辣椒产区疫病调查和取样研究,并针对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耕茬条件、辣椒品种与辣椒疫病发病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辣椒疫病病害发生的首要条件,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雨日与发病成正相关;辣椒品种抗性是诱发感染疫病病害的内因,土质和栽培技术是导致辣椒疫病发生的先决条件。但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水旱轮作,高垄窄畦,地膜覆盖,选用抗病品种,搞好苗床,种子消毒,做好苗期、定植期至挂果期的生防菌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在我国的发生为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采取高效的方法防治辣椒疫病、减轻其为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方面的主要成就,为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上海蔬菜》2008,(5):76-78
辣椒病毒病(Sweet pepper and Pepper mosaic)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灾害性病害,易造成辣椒落叶、落花、落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市辣椒病毒病不断加重,减产幅度达30%~70%,重者甚至绝收,极大地影响了辣椒的生产。我市青浦区黄码乡的辣椒生产规模大,不少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常因辣椒病毒病而导致经济损失。为摸清该病在淮安地区的发生规律,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作者于2006-2007年调查该病的发生规律,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现将2年来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军 《西北园艺》2010,(5):38-38
辣椒疫病在保护地及大田中均可发生,是近年来日趋严重的一种辣椒病害。该病有辣椒"癌症"之称,是影响辣椒产业发展的顽疾。现将该病的发生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以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是辣椒生产上一种世界性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严重制约着辣椒生产。辣椒疫病首先于1918 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中国最早于1940 年报道此病在江苏发生,此后陆续有相关报道,且表现为逐年加重的趋势。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的温室、大棚和露地普遍发生,弄清其初侵染来源、传播途径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