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日本对虾亲虾越冬及性腺促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静涛 《齐鲁渔业》1997,14(4):27-28
利用当地养殖的日本对虾作亲虾,进行了越冬增减和性腺促熟技术研究。从入池越冬水温13℃开始,每天升温0.5℃,至20-23℃时,恒温2天,对24℃停止升温,取出交尾雌虾放入温水池,每天按0.5℃升温至26℃待产。性腺发育快,产卵效果好。用镊烫法处理雌虾眼柄,比未处理眼柄的亲虾能提前7天产卵。处理过的亲虾死亡率为3.62%,结果:497尾越冬亲虾产下6980万粒受精卵,孵化率平均为77.08%。  相似文献   

2.
东沟县水产科研所承担的“中国对虾在黄海北部越冬”试验课题,于1985年10月至1986年5月在椅圈乡海水养殖场进行。越冬池面积267平方米(约400立方米),放养越冬亲虾5,040尾(雌雄4∶1)。越冬虾的成活率达50%。3月29日,温度达15.5 C,开始产卵。雌虾产卵率为45%,平均产卵量8.6万粒/只。至5月中旬,几十万苗平均体长已达2厘米。  相似文献   

3.
把5cm以上海湾扇贝亲贝按43-50个/m^3密度吊养于水泥沉淀池,利用附近井水调温:使池水温度达4℃以上。越冬两个半月,成活率84%以上,而自然海区越冬贝成活率仅70%.升温促熟后.亲贝产卵孵化率60%以上,而自然海区越冬贝仅为15.1%。地下海水越冬贝的单位水体出苗量为505万粒/m^3和544万粒/m^3,而自然海区越冬贝出苗量仅有209万粒/m^3.证明利用地下海水调温,在沉淀池进行海湾扇贝亲贝越冬,效果明显,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三亚产斑节对虾亲虾产卵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亚产斑节对虾亲虾产卵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市亲虾质量好,个体大。成熟雌性亲虾的体长大多在210 ̄270mm之间,体重在150 ̄270g之间,交配率为90% ̄95%,成熟度高,催熟效果好,重复产卵周期为4 ̄6天;成熟雌性亲虾的体长大多在195 ̄235mm之间,体重在110 ̄200g之间;亲虾体长和体重成正比例关系。雌性亲虾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产卵量多在50 ̄80万粒之间。  相似文献   

5.
日本囊对虾亲虾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18日~2004年6月18日期间,采用人工养殖的日本囊对虾,经过越冬培养和室外培育(性腺促熟、交尾),人工控制光线、饵料、温度和培育密度等手段,亲虾性腺均可发育成熟。在越冬培养中光线为500~800lx之间、温度为9~10℃、饵料为沙蚕及杂色蛤,亲虾培育密度为12~30尾/m^2,越冬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10.9%,存活率为93.2%。在室外培育中温度为13.6℃、养殖密度为1.3尾/m^2,饵料以蜾赢蜚、藻钩虾和低值贝类为主。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5.1%、存活率为90.5%、交尾率为100%。2004年6月24日~7月10日利用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进行苗种生产实验。实验结果,每尾亲虾产卵量为20~25万粒/尾、孵化率为82.96%、出苗率为62.8%。实验表明,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可用于正常的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育自繁亲虾,用温泉水高温,人工育苗18.59万尾(0.8-1.0cm),最高育苗密度10.3万尾/m^3,成活率84.5%;外购亲虾用锅炉提温,人工育苗7.79万尾(1.65cm),育苗密度5.53万尾/m^3,成活率64.98%,孵化育苗水温26.0-30.0℃、PH7-8.5、盐度12-14‰、溶氟4-6.5mg/l,氨氮0.3-0.8mg/l。本试验表明,罗氏沼虾人工孵化育苗,在辽宁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罗氏沼虾新虾亲在江西越冬及产前培育技术。在江西气候条件下,面积为100m^2的越冬池,亲是越冬密度为21~24尾/m^2或0.3~0.5kg/m^2,越冬时水温控制在19.0~21.0℃之间,经4个月左右时间,越冬成活率在70%以上。产前强化培育后亲虾抱卵率最高时可为31.7%~36.8%。从池塘养殖的成虾中挑选亲虾可不辨雌雄。  相似文献   

8.
诱导池养斑节对虾的性腺发育与产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室内条件下,采用切除、烫灼眼柄及蓝、绿色光源光照,可有效诱导池养斑节对虾的卵巢获得不同程度发育或成熟产卵,有效率分别为64.8%和15.5%,总有效率达80.3%。亲虾个体大小及水温与卵巢发育或产卵的关系密切。体重70克以上的亲虾卵巢易催熟,性腺发育成熟大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 5—9月份(平均水温 25.0—29.5℃),尤其产卵仅在这些月份发生。亲虾产卵量较少(每尾 3—11万个/次)。室内环境下亲虾无自然交配,卵子不能孵化,仅其中一次产卵中,进行了人工交配孵化出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的性腺发育、交配、交卵和受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池养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亲虾进行人工促熟,并使之交尾、产卵、受精。实验在上海金山区抗州湾河口低盐地区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中进行,育苗用水通过兑配使盐度为27-28。育苗期间基本不换水和移动亲虾。亲虾205尾,雌雄比约1:1。雌虾切除眼柄后3-4d,性腺即开始发育,6-7d产卵,但未受精。手术后约30d,亲虾出现追尾现象、随之发生交配并出现受精卵。实验进行了约60d,共收集虾卵456.7万粒,其中受精卵出现后所产卵为137万粒,通过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内的集卵网袋,可收集到95%以上的卵,共获受精卵61万粒,平均日受精率为44.5%,无节幼体25.1万尾,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41.2%,最高达87.5%。文中还重点讨论了雌雄亲虾性腺发育的特点,产卵交配规律,以及亲虾规格大小、饵料种类、水质状况对南美白对虾交配和受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螯螯虾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体重24.5-85.2g,产卵量185-594粒,其相对产卵量为每克体重7-8粒。整个孵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20-3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20-40d,其最适孵化水温为28-30℃。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措施措施,提高罗氏沼虾越冬成活率及亲虾抱卵量,从而提高产苗量,平均每立方水体产苗量达到7万尾以上,显著高于一般3-5万尾的水平。其主要技术措施是:严格筛选越冬亲虾,合理放差,适时升温,严格控温以及后期通过增喂螺肉,蛏肉等鲜活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进亲虾性腺发育,增加抱卵次数。  相似文献   

12.
亲虾越冬需历经5个多月时间,稍有疏忽或不慎,就会造成育苗工作的被动,影响当年生产效益。笔者于2001~2002年度在日照市涛雒镇从事亲虾越冬及育苗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10多家亲虾越冬单位作了深入调查和探讨,发现许多因技术措施不当而导致亲虾越冬成活率低和亲虾怀卵量少、产卵不集中、产卵孵化率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下面介绍亲虾越冬需采取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罗氏沼虾亲虾培育,人工半咸水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水温28.5±0.5℃时,罗氏沼虾相邻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为30-40天,从产卵到第一期蚤状幼体孵出需14—16天,水温29.5±0.5℃时,从第一期蚤状幼体卵出到虾苗淡化需26天。水簇箱中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取得了淡化虾苗产量为81尾/升和94尾/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种质因近亲繁殖而退化,养殖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易发病、生长、产量低等现象,制约着对虾养殖生产的健康发展。2002年4月10日,唐山市滦南县从美国夏威夷引进SPF(无特定病原)南美对虾原种亲虾200对,在滦南县水产养殖总公司育苗场繁育成功。现已有三批亲虾产卵,采集受精卵1700万粒,孵化出无节幼体1600万尾。目前,幼体发育变态正常,亲虾培育状况良好。尚有亲虾315尾,其中雌虾159尾,雄虾156尾。预计产卵总数可达2亿粒以上,可培育出SPF虾苗1亿尾以上。唐山市南美白对虾原种引进繁…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A、B两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亲虾形态特征及其产卵量和孵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B群体的体型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体重、体长、头胸甲长、第二腹节高和尾节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形态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群体亲虾产卵量分别为(0.65±0.20)×104、(0.64±0.18)×104粒/体重(g),差异不显著(P0.05),但无节幼体量和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A群体产卵量与体型不显著相关(P0.05),亲虾产卵量(Y,×104粒)与体重(W,g)的回归方程:Y=0.010 3W1.0878(R2=0.410 3);B群体凡纳滨对虾亲虾体重与产卵量显著相关(P0.05),亲虾产卵量(Y,×104粒)与体重(W,g)的回归方程:Y=0.054 5W0.677 8(R2=0.522 8)。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连续三年的亲虾越冬实验,我们认为搞好亲虾越冬培育的主要技术有4个方面:1.种虾专养技术;2.种虾室内交尾技术;3.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的技术;4.控制卵巢发育速度,适时产卵孵化。这四项技术缺一不可必须认真实施,方能取得亲虾越冬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节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志迁 《内陆水产》1994,(11):17-17
为保证越冬亲虾的质量,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对留用越冬的亲虾,一般采取初选和复选两道程序.初选是在起捕虾的现场进行,根据选择亲虾的质量要求,挑选数量较多的亲虾,放在室内水池暂养一段时间,并在暂养过程中逐渐淘汰不合格的亲虾,在放入越冬池之前再进行一次复选。选择亲虾可参照下列标准。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的性腺发育、交配、产卵和受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池养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亲虾进行人工促熟 ,并使之交尾、产卵、受精。实验在上海金山区杭州湾河口低盐地区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中进行 ,育苗用水通过兑配使盐度为 2 7~ 2 8。育苗期间基本不换水和移动亲虾。亲虾 2 0 5尾 ,雌雄比约 1∶1。雌虾切除眼柄后 3~ 4d ,性腺即开始发育 ,6~ 7d产卵 ,但未受精。手术后约 30d ,亲虾出现追尾现象、随之发生交配并出现受精卵。实验进行了约 6 0d ,共收集虾卵 4 5 6 .7万粒 ,其中受精卵出现后所产卵为 137万粒 ,通过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内的集卵网袋 ,可收集到 95 %以上的卵 ,共获受精卵 6 1万粒 ,平均日受精率为 4 4 .5 % ,无节幼体 2 5 .1万尾 ,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 4 1.2 % ,最高达 87.5 %。文中还重点讨论了雌雄亲虾性腺发育的特点 ,产卵交配规律 ,以及亲虾规格大小、饵料种类、水质状况对南美白对虾交配和受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人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对罗氏沼虾亲虾的选留及越冬培育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亲好的选留用于人工繁殖的亲虾,一般来源于成虾养殖池中,其选留标准为:(1)个体要大。雌虾要求10厘米以上,体重25~30克以上,雄虾的体长及体重均要大于雌虾。我们发现个体小的亲虾产卵量少,孵出幼体质量差,且易引起性状退化。为确保虾卵和幼体有较高的质量,在选留亲虾时原则上以个体越大越好。(2)健康无病。亲虾必须挑选身体肥壮、体色鲜艳、活动正常、健康无病的虾。(3)附肢完整。亲虾必须触角、附肢完整,特别是步足和腹足要完好。所以在选捕亲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