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的裸颈(Naked Neck)属于一种遗传性状,常受染色体上的1对基因所控制,其中裸颈基因(Na)对非裸颈基因(na)为不完全显性。Na 基因位于鸡第1染色体上,同 P(豆冠)和 O(青壳蛋)基因连锁,然而,这种连锁是松散的(Bitgood 等,1980)。  相似文献   

2.
裸颈鸡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赤道地区,尤其是高温潮湿气候地区。羽毛覆盖率比常羽鸡低,具有明显的抗热应激特性。基因定位研究表明,裸颈基因(Na)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770 kb的一个区段内,基因功能研究确定为一73 kb插入导致BMP12表达量上调而产生。裸颈是胚胎期羽毛发育调节的结果,羽毛发育通过反馈-扩散的行为模式进行自组织,激活因子-抑制因子的相互作用强弱最终确定了羽毛分布的密度,WNT/β-catenin和FGF为激活因子,BMP基因家族为羽毛发育的抑制因子,但这两大通路上下游起作用的相关基因并不清晰,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文章对裸颈鸡的性状特征、裸颈基因的定位以及裸颈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裸颈鸡的开发和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313采食量与机体代谢和各器官系统功能密切相关,饮水量在热调节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rad(1982)报道,不同品种鸡耐热力的不同与其饮水量不同有关。刘春燕等(1996)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鸡耐热力与采食量和饮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耐热力与采食量相关较明显,常温时采食量多的较耐热。耐热鸡在高温时采食量下降多,与饮水量的相关不明显。国外已鉴定了几个重要的基因,这就是裸颈基因(Na)、翻毛基因(F)和伴性矮小基因(dw)。裸颈基因纯合子中减少羽毛40%,杂合子中减少30%,减少羽毛就会加强耐热…  相似文献   

4.
湿热地带家禽三个重要基因的开发利用D.C.Johari和D.P.Singh印度中央家禽研究所最近,家禽育种研究已鉴定了几个重要的基因,利用它们提高鸡在热带气候和管理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这就是裸颈基因(Na)、翻毛基因(F)和伴性矮小基因(dw)。裸颈基...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家禽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可在增加选择强度、提高选择准确性、利用遗传变异及扩大有效群体大小方面发挥作用.鸡的快慢羽基因、矮小型基因及裸颈基因等作为标记基因在鸡的遗传育种中已逐步得到应用,但由于还存在理论、统计学及成本上的局限性,MAS还不能在家禽育种中广泛应用,随着分子遗传、数量遗传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MAS在家禽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家禽主基因(Major Genes)之一的裸颈基因(Naked-neck gene),是家禽育种者感兴趣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能提高鸡在热应激(Heat Seress)下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家禽是遗传上了解得最清楚的动物之一。有关主基因及其副效应(Side effects)的研究对将来家禽育种工作也许是很重要的。改善热消耗的基因现代育种系统已经注意到与经济效益有关  相似文献   

7.
繁殖性状是用于衡量家禽生产性能高低的最主要经济性状之一。但由于家禽繁殖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营养、环境、疾病等,遗传力较低,常规的育种方案已经使家禽的生产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遗传进展缓慢,现行的育种措施又很难有突破性进展。近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侯选基因及有关遗传标记,一开始就引起了广大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研究人员分离了大量与繁殖性状相关的侯选基因,并对其结构、功能、表达及控制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报道得较多影响家禽繁殖性状的侯选基因有:矮小基因(dw)、裸颈基因(Na)、催乳素(PR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基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基因等。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影响家禽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可能的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为今后家禽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1矮小基因(dw)鸡性连锁矮小基因(sex-linked dwarf gene,简称dw基因),来源于自然鸡群中的突变个体。至今,在鸡中已发现8种矮小基因,其中dw基因是已知的唯一对鸡体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  相似文献   

8.
列入“广东省畜禽品种志”的地方肉用鸡、有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中山沙栏鸡、阳山鸡和怀乡鸡六个品种。这些品种的公鸡大多数表现为早期裸背,其中以三黄胡须鸡、阳山鸡为甚,杏花鸡的裸背鸡较少。近年来,有不少养鸡生产者反映,裸背公鸡达到上市体重(1.5公斤左右)背部还未全羽,消费者不大愿意购买,尤其是送礼,就更加忌讳裸背鸡,所以裸背鸡的价格较低,直接影响了养鸡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引起的、以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幼龄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病毒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CIAV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部分鸡群中。该病在商业鸡群中的存在,是造成中国许多鸡群生产性能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家禽生产者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兴义矮脚鸡属于贵州省兴义市的地方特色品种,具有生产性能好,肉质鲜美,耐粗饲,抗病性能良好的特点。基因控制兴义矮脚鸡矮脚的性状,基因在矮脚鸡胚胎发育时具有致死作用,这较大地影响了兴义矮脚鸡的繁殖性能。本文就兴义矮脚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分析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为进一步研究兴义矮脚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已构建的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表面抗原pMD-Mzp5-7基因片段定向亚克隆到核酸疫苗载体pVAX1上,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VAX-Mzp5-7,酶切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转染Hela细胞,进行了体外表达;并用裸DNA质粒经肌肉接种鸡体内表达。经Western-blotting及RT-PCR鉴定,表明该基因在Hela细胞及鸡体内均获得表达,并有一定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2.
鸡性连锁矮小基因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桂苹 《中国家禽》1998,20(11):30-32
鸡性连锁矮小基因(sex-linkeddwarfgene,简称dw基因),来自于自然鸡群中的突变个体,它是鸡已知8种矮小型基因中的一种,被认为是唯一对鸡本身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变基因(李东,1990)。自1935年前苏联学者вентамк发...  相似文献   

13.
取成年鸡身体不同部位的正常皮肤(胸裸区皮肤、肩胛裸区皮肤、耳后裸区皮肤、胸羽区皮肤、小腿羽区皮肤和颈羽区皮肤),HE染色和地衣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研究鸡不同部位正常皮肤的结构。鸡正常皮肤表皮很薄,细胞层数少,其中棘层细胞很少,棘细胞散在分布于基底层和移行层之间;胸部羽区、胸部裸区和耳后裸区的真皮浅层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羽区的致密层未见到平滑肌,裸区和羽区的疏松层内均见到平滑肌;真皮深层的疏松层发达,较致密层厚;颈部羽区未观察到弹性纤维层。  相似文献   

14.
脂质体介导鸡新城疫病毒核酸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天然磷脂脂质体包囊鸡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胺酸酶(H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HNM DNA,免疫5周龄雏鸡,1周免疫鸡血清中的特异性HI抗体开始升高,至第6周空白对照组抗体为2.30log2,裸DNA免疫组为4.09log2,脂质体DNA免疫组为4.75log2;用新城疫强毒F48E9攻击后,未免疫组鸡的存活率为27.28%,裸DNA免疫组存活率为81.82%,脂质体DNA免疫组存活率为90.0  相似文献   

15.
鸡矮小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到目前为止,在鸡体中已经发现了8种矮小基因,它们分别位于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其中隐性伴性矮小基因简称“dw”基因(dwarf gene)是已知的唯一对鸡体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变基因,因而也是最受注目、研究最广的矮小基因,它存在于群体中。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dw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dw基因已被引入到家禽的育  相似文献   

16.
冬季和春季是容易诱发鸡疾病的时期.在冬春时期气候多变并且鸡的抵抗力在冬春时期是非常弱的,从而导致了鸡在冬春季节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鸡病,导致鸡肉的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益.因此,相关家禽饲养者除重视家禽育种外,还应在冬春时期对于鸡病的防控加以重视,以此来保障鸡的健康、鸡肉的质量以及鸡养殖者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采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对鸡脂肪、生长屠体和繁殖等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和关联分析,当关联被确定为富有成效的标记时,其潜在的可能性被直接用于育种方案。笔者对鸡经济性状重要功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加以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最后1个内含子2个突变的多样性,并运用资源参考家系研究了这2个突变对鸡体重、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色原鸡Hae-PCR-RFLP位点B基因频率为最高(0.85),泰和鸡及余干乌黑鸡为最低(0.21),品种间差异较大,但未发现肉用与蛋用鸡种间的差异;在PstⅠ-PCR—RFLP位点上,A基因频率在崇仁麻鸡中表现为最高(0.5),在裸颈鸡为最低(0.19),品种间差异较小。(2)HaeⅢ—PCR-RFLP位点表现为CC型个体体重最小,大部分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PstⅠ-PCRRFLP位点表现为差异不显著。2位点合并基因型中,以BC/GG体重为最高,大部分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3)HaeⅢ—PCR-RFLP位点表现为BB型比其它基因型有更强的脂肪沉积能力(P〈0.05),而PstⅠ-PCR—RFLP位点不同基因型间未表现出脂肪沉积能力的差异,合并基因型中以BB/GG脂肪沉积能力最强(P〈0.05)。(4)2位点在脂肪沉积和体重上均表现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9.
皮下注射是鸡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养鸡生产中,皮下注射多选择在鸡颈背部,但对中大鸡,实施颈部皮下注射,不仅操作困难,鸡的应激反应也大,笔者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鸡翅内侧羽膜下注射法,对鸡进行多种疫苗的注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河山 《中国家禽》2005,27(21):5-8
1 矮小型基因 1.1 矮小型基因的遗传特点 dw是存在于鸡的性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基因,对其研究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研究表明该基因(dw)是已知的八种矮小型基因中,唯一对鸡生活力和繁殖力无显性影响,而对人类有利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