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湖州地区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的地衣芽孢杆菌DSY0002—2011进行氨氮、亚硝酸盐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DSY0002—2011在温度28℃、盐度0.85%、pH值7.0、氨氮初始浓度为100mg/L时,24h内的氨氮降解率达到35.5%,对亚硝酸盐无降解效果。菌株DSY002—201l菌株具有较好的氨氮降解能力,在水产养殖上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是养殖水体恶化的主要成分。从对虾养殖水体中,分离筛选出2株分别对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耐盐芽孢杆菌菌株T905和T301。在模拟淡水和海水条件下,当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44 mg/L和20 mg/L时,3 d后菌株T905对亚硝酸盐氮降解率分别达到72.10%和92.10%,T301对氨氮降解率分别达到55.18%和52.0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2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碱度及Do对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赛军  颜智勇  郑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40-13342,13349
[目的】研究碱度和DO浓度对亚硝酸盐积累及半硝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立方形SBR反应器,反应器温度控制在28~33℃,进水氨氮浓度控制在80~110mg/L,研究碱度和DO2个因素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水体中适当的碱度有益于亚硝酸盐的形成。低DO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但不利于氨氮的转化。当DO〈0.5mg/L时,氨氮去除率不高,仅50%左右,适合于半硝化反应,但亚硝酸盐积累率很高,最高可达99%;当DO〉1.5mg/L时,亚硝酸盐的积累率逐渐降低;DO在0.5~1.5mg/L时,氨氮的去除率和亚硝酸盐积累率都很高,适合于进行亚硝化反应。[结论]在温度为28~33℃和进水氨氮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控制碱度和DO能使亚硝酸盐在反应器内得到很好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上海崇明警备区富民养猪场污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菌株(代号CM3),对其氨氮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表明,CM3菌株降解氨氮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8.0,在氨氮初始浓度为300mg/L时,4d内其氨氮降解率可达40%以上,并可利用多种含碳化合物作为碳源生长。因此,CM3菌株具有一定的降解氨氮能力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套由氧化沟、生物膜池、上下行滤池、蓄水池、紫外消毒器五部分组成的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并直接应用于鳗鲡养殖生产.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浊度、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2%、52.2%、46.1%、77.4%和52.6%;处理后的出水,上述各指标的量依次为0.471mg/L、0.039mg/L、0.270mg/L、3.6NTU、6.25mg/L;经紫外消毒后的出水,细菌总数从2.87×10^3CFU/mL减少到5.63×10^2CFU/mL,弧菌去除率达100%.养殖实验期间鳗鲡生长良好,本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改良完善后可应用于鳗鲡等水产动物的循环水养殖.  相似文献   

6.
杜军  张旭  黄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20-17322
[目的]研究微生物对萘的降解和转化规律。[方法]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萘降解活性较高的细菌菌株并研究其生长特性和萘降解能力。[结果]从土样A中分离出一株活性较高的萘降解细菌,命名为TN-01,初步鉴定表明其属于短小杆菌属。菌株TN-01有明显的迟滞期,0~15h内生长缓慢,16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2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120h后TN-01对萘的降解率达到80.5%。菌株TN-01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对萘的降解效果较好,当pH值为7.0时,萘的降解率最高;在萘的浓度为1200mg/L时,萘的降解率最高。当接种量为1%时,菌株TN-01生长最好。120h后菌株TN-01对甲苯和蒽的降解率分别为76.8%和79.4%,略低于对萘的降解率。I结论1该研究为治理工业萘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高铁酸钾(K2FeO4)对养殖废水中菌落总数、化学需氧量(COD)、浊度、硫化物、亚硝酸盐和氨氮总量的去除效果,以探明K2FeO4作为净化剂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K2FeO4对养殖水体中菌落总数、COD、浊度和硫化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当K2FeO4使用量为8 mg/L时,菌落总数的去除率为98.80%、COD去除率为92.16%、硫化物去除率为98.78%、浊度的去除率为98.42%;对亚硝酸盐和氨氮总量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亚硝酸盐在K2FeO4使用量为12 mg/L时的去除率最大,为44.61%,氨氮总量在K2FeO4使用量为16 mg/L时的去除率最大,为24.87%.  相似文献   

8.
从养殖鲈鱼尾水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菌株,16S rRNA测序鉴定分离的菌株为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利用5种菌以及5种菌的混合物对鲈鱼尾水进行处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硫化物和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5株菌株(同上述顺序)以及5株菌混合液(EM菌)的氨氮去除率达到97.1%、20.0%、16.9%、79.0%、45.1%、66.1%;硫化物的去除率达到14.3%、0.00%、40.0%、0.00%、33.3%、50.0%;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6.0%、67.5%、17.5%、96.7%、93.1%、98.4%。因此,筛选出的5株菌及5株菌的混合菌液能够降低鲈鱼养殖尾水中的氨氮、硫化物和亚硝酸盐含量,对鲈鱼尾水的净化具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阿维菌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试验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经16S rDNA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该菌株最高可以降解500 mg/L左右的阿维菌素,降解阿维菌素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5℃和7.0,最适底物浓度为100 mg/L。实验还表明金属离子H^2 对该菌株生长和降解阿维菌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PAN纳米纤维毡负载TiO2处理废水中苯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PAN纳米纤维毡处理模拟废水中的苯酚。结果表明:纺丝液浓度聚丙烯腈(PAN)质量分数为5%的TiO2/PAN纤维毡对苯酚的降解率最高,对浓度100、50、20和10mg/L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51.1%、87.5%、99.6%和100.0%。光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纤维毡循环使用5次后对于浓度20mg/L苯酚的降解率保持在87.4%。  相似文献   

11.
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含量逐渐增大,9月23日时达到最大值,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在11月1日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均显著下降,水体总磷含量持续升高,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大值。〖JP2〗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含量在整个养殖期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92mg/L,0.03~0.13mg/L,0.08~0.75mg/L,2.24~3.92mg/L,29.33~90.67mg/L,0.19~0.63mg/L,养殖结束时含量比养殖前含量分别升高104%~114%,74%~122%,687%~694%,48%~52%,121%~131%和215%~238%。池塘中以鱼体形式产出的氮、磷分别占投入总氮、总磷的354%~37.9%和18.9%~20.2%。  相似文献   

12.
多因子对凡纳滨对虾仔虾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的处理,研究凡纳滨对虾(L.vannanei)仔虾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在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仔虾磷、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上升,30℃时,氮、磷释放率最大;盐度在5~35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仔虾氮、磷的释放率提高,但盐度为30时,仔虾氮、磷释放率最低,其中对氨氮的释放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pH值在6.5~9.0的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磷的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硝酸氮和氨氮释放率极显著增加(P〈0.01),pH值8.5时,氨氮释放率达到最大,亚硝酸氮释放率无明显变化;摄食状态对仔虾代谢有明显的影响,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氨氮的释放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76.2%,50.0%,60.0%,94.7%,表明仔虾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不同季节纳帕海农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选取代表性农田于干季和湿季采用梅花点法选取上(0~20cm)、下(20~40cm)两层土壤,结合环境因子探讨其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提取土壤总DNA,对amoA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冗余分析法分析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丰度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硝态氮含量在湿季上层土壤中均最高,分别为70.79g/kg、2.90g/kg、389.04mg/kg、78.84mg/kg、768.92mg/kg和49.04mg/kg;干季上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33g/kg和15.13g/kg。经高通量测序,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为农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的优势菌属,Nitrosospira-sp.-Nsp2和uncultured-Nitrosospira-sp.为主要优势氨氧化细菌,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表现为干季上层湿季上层湿季下层干季下层。结合冗余分析,影响干季农田上层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影响程度分别为速效磷全氮亚硝态氮,对于干季下层土壤则是铵态氮亚硝态氮全钾硝态氮全磷;湿季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受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太忠  付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67-6670
[目的]为了揭示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在褐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方法]以河北平原的褐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的淋滤实验,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其迁移规律。[结果]在施氮周期内,氨氮浓度最高为15.86 mg/L,最低为0.09 mg/L,平均为2.02 mg/L,超标10.1倍;亚硝酸盐氮最高浓度为37.456 mg/L,最低浓度为0.002 mg/L,平均浓度为4.854 mg/L,超标242.7倍;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6.35 mg/L,最低浓度为2.12 mg/L,平均浓度为6.51 mg/L的未超标,占标率为32.57%。[结论]在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和氨氮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2种氮素存在形态。在深层地下水中,氮素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所建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地预测氮在包气带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大型海藻碎屑是海藻场海域生产力循环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海域环境因素例如溶解氧含量差异,对海藻碎屑分解释放营养盐效率产生影响,由此探究不同溶解氧环境对海藻碎屑分解及营养盐贡献度。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探究低氧(1~4 mg/L)和好氧(5~9 mg/L)条件下瓦氏马尾藻碎屑分解速率(用分解系数k表征)以及碎屑分解释放无机营养盐氮、磷、硅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海藻碎屑剩余物质干重最小,实验结束海藻碎屑失重率为84.699%,在实验初期瓦氏马尾藻碎屑(简称海藻碎屑)分解速率较高(0.110/d);而低氧条件下海藻碎屑实验初期分解速率(0.041/d)与好氧条件下实验末期分解速率(0.049/d)相当;海藻碎屑在好氧条件下易于分解释放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且两者释放趋势一致,氨氮释放量在低氧条件下较高,且氨氮在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溶解无机氮中占主导作用,使得低氧条件下单位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溶解无机氮的累积贡献量(3.811 mg/g)比富氧条件下累积贡献量(1.511 mg/g)高出近一倍;海藻碎屑在不同溶解氧环境下对活性磷酸盐贡献量最大,富氧条件下单位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活性磷酸盐对水体累积贡献量达到10.143mg/g,无机硅酸盐在低氧条件下累积贡献量为1.091~4.777 mg/g;海藻碎屑受海域溶解氧差异影响,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海域的能流循环和海域氮、磷、硅等营养盐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斑节对虾在不同温度、盐度、pH和摄食状态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pH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随体重的增加,斑节对虾磷、硝酸氮的释放率下降,而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上升。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斑节对虾磷的释放率降低,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有所提高,硝酸氮的释放率在25℃时最高。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斑节对虾(6.723±0.035 g)磷、亚硝酸氮的释放率提高,而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降低。在7.5~9.0的pH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斑节对虾(6.730±0.032 g)磷的释放率明显下降,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在pH为8.5时达到最大,硝酸氮的释放率在pH为8.0时达到最小。斑节对虾(6.719±0.033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143.07%、420.0%、78.55%、71.74%,表明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种新型负压式光生物反应器对常用饵料微藻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的培养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培养过程中藻密度、异养菌与弧菌(Vibrios)数量及氨氮与亚硝酸氮质量浓度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下威氏海链藻的生长速度快,培养第4天达到平台期,藻密度最大值可达到1.5×10~6个/mL,最大比生长率可达1.37;弧菌与异养菌数量两者变化趋势相同,分别为(0.19~2.70)×10~4 cfu/mL和(0.071~0.93)×10~6 cfu/mL,藻与细菌表现出相互竞争抑制的效果,在指数增长期藻对细菌抑制较强,特别是对弧菌的抑制,在平台期与衰败期藻对弧菌与异养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藻液中氨氮与亚硝酸氮质量浓度随藻密度增加而上升,最高值分别达到0.24 mg/L和0.37 mg/L,指数增长期藻密度与氨氮和亚硝酸氮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采用负压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威氏海链藻,可以大大缩短培养周期,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培养效率和藻液质量,但需要在投喂幼体前对藻液进行充分曝气来降低氨氮与亚硝酸氮质量浓度。该反应器是一种适合饵料微藻培养的系统。研究结果为负压光生物反应器作为微藻生物饵料培养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二者等比例混合剂的应用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质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在试验池塘分别施用1 mg/L枯草芽孢杆菌、1 mg/L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0.5 mg/L)和植物乳杆菌(0.5 mg/L)的混合剂,研究其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pH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施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及pH没有明显影响.混合剂对养殖水体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42.37%和45.56%.其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可使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4.60%、31.63%和14.54%、15.59%.混合剂、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和对照组的总异养细菌数量分别为3.02×105、3.09×105、3.13 × 105、3.45 × 105 cfu/ml,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混合剂不仅能有效地改良水质,而且水体总异养细菌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氮磷代谢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 H、摄食状态和光照条件都对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代谢影响显著。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墨吉明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均显著升高;硝酸氮代谢率在25℃条件下最大;磷、亚硝酸氮、硝酸氮代谢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减慢,氨氮代谢加快;盐度在10~3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磷、亚硝酸氮代谢率提高,硝酸氮、氨氮代谢率下降;p H在7.5~9.0范围内,随p H值升高,磷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氨氮代谢率显著升高,亚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5时出现最大值(0.451±0.039)μg/(g·h);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0时有最小值(1.364±0.028)μg/(g·h);饱食状态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饥饿组分别提高了33.85%、68.07%、233.81%、72.22%;正常光照条件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遮光组分别提高了130.79%、37.58%、120.23%、103.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