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呼玛县光、温、水等气象因素与小麦生育期适宜气象指标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指导农民朋友针对性地加强田间管理,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确保小麦高产、丰产。  相似文献   

2.
李春华 《北京农业》2013,(12):153-154
根据小麦生育期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利用河南省柘城县近30a气候资料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柘城县光、热、水资源适宜小麦生产,其中干旱、冻害、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是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因素,应加强科学防御。  相似文献   

3.
根据泰兴市的气候特点和棚式茄子的种植特点,分析"春提前""秋延后"茬茄子各生育期的适宜生长气象条件和易发生的气象灾害,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总结出泰兴市大棚茄子的气象灾害防御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红霞  吕丽 《农业与技术》2023,(15):120-125
2010年平谷金海湖地区、2013年平谷大华山地区和镇罗营地区、2018年平谷大华山和镇罗营地区、2020年平谷峪口地区、2021年平谷大华山和金海湖地区出现低温气象灾害,给平谷当地的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实地调查的冻害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上述地区主要生育期的冻害指标,确定导致平谷部分地区大桃受冻害的各主要生育期的温度阈值。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平谷地区低温大桃气象灾害研究,更好地提升平谷气象局的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湄潭县有“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茶叶是湄潭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利用湄潭县茶叶生育期资料和1951年-2016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湄潭茶叶生产的农业气象指标,主要气象灾害出现的频率,分析茶叶种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生育期制作茶叶专题气象服务产品,为茶叶生产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6.
利用现有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阳谷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周边县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回归方程模拟计算阳谷县各乡镇30 a日气象要素资料,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阳谷县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农业气象参数的分布;根据小麦气候区划的要求统计计算了阳谷县各乡镇生育期≥0℃积温、灌浆期日较差等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结果表明,阳谷县全县处于冬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冬小麦的适播时间为10月3—16日;从南向北小麦适合弱春性向半冬性品种播种,一般年份不会出现冻害,个别年份可能会出现晚霜冻害,并有干热风等高温灾害存在;小麦灌浆期从东向西日较差增大,成熟小麦的含糖量增多,高庙王镇品质最好;小麦光照阶段的日照时数短,小麦品种应选择感光性弱或中等类型;降水量占需水量的30%左右,缺水量比较大,需要很好的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7.
海口市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口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6年水稻生育期、产量和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水稻生育期呈现不同程度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各生育期内气温总体升高,其中最高气温升高最显著,日照时数总体减少。影响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殖阶段的最高气温,故应重点关注对早稻生殖阶段的高温防范;晚稻生育期气温和日照时数与产量关系不显著,台风暴雨气象灾害可能是造成晚稻产量波动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超过900万亩。小麦生育期较长,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气象灾害时有发生。近几年全市冬小麦上的冻害频发,致使小麦生长发育受害受阻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偃师市气候概况,对当地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冬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旱作小麦高产技术对策,以期提高偃师市小麦生产效率,加强不利气候条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南方小麦积温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预测小麦的生育速度与生育期进程,对夺取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的生育速度和各生育期进程,虽受多方面外界条件的影响,但是以温度的作用最大.年际间的冷暖差异,往往引起小麦生育期或收获期的大幅度波动,并导致小麦一系列病虫害或天气性灾害的发生,影响夏熟产量和后作的季节.在育种工作中,对早熟选系的准确判断,也很大程度受着各年温度变动的干扰.因而,小麦与温度的关系,尤其是小麦的积温特性,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近,我们根据江苏农学院1972年秋至1975年夏连续三年小麦分期播种试验的生育期记载,用当地相应三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积温特性的初步分析.分析的材料包括春性品种6个(内乡5号、安徽11号、台湾小麦、扬麦1号、万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光能利用率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郑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4年小麦生育期、叶面积、干物质等观测资料,结合郑州地面气象基准站所观测的逐日辐射、降水、温度、日照等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办法,通过计算得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光能利用率,并给出了各阶段光能利用率与阶段内大于零度的积温、降水、干物质、叶面积等的相关关系,定量描述了小麦在利用气候资源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提高光能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泊头鸭梨各生育期常见的气象灾害和现有气象服务设施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现有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气象服务发展趋势提出新时期针对鸭梨产业的气象服务对策,以更好地满足鸭梨产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油菜生育期气象指数等级及灾害预警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4—2012年金坛市气象局油菜试验田观测的生育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方式的不同导致油菜全生育期、播种期、苗期持续天数和气象要素出现较大差异,但对蕾薹期、开花期、成熟期影响较小;气象灾害对各生育期影响不同。(1)连阴雨主要影响苗期、蕾薹期、开花期;(2)寒潮主要影响苗期、蕾薹期;(3)暴雨在苗期和开花期偶有发生;(4)暴雪对苗期影响越来越大;(5)苗期低温冻害趋于严重,开花期低温影响趋小;(6)高温逼熟显著加重。利用SPSS软件中位数聚类法、专家调查法等,结合农业气象条件普查等,提出油菜生长需要的气象要素适宜与否区间及各生育期综合气象指数等级;通过气象灾害分析、灾情普查、专家指导等,得到不同气象灾害在各生育期的预警指标及综合预警等级。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生产也不例外。一季稻生产全程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不断变化的农业气象要素,如适当的积温、充足的阳光、合适的雨水尤其重要。合肥市一季稻年种植面积平均在20万hm~2左右,每年生育期内农业气象灾害出现的频次,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该文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对产量可能影响作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玉米气象灾害预警与监测需要详细的生育期数据支持。目前,黄淮海地区玉米生育期记录少,大部分数据记录不全,仅包括播种期与成熟期在内的4个生育期,导致依据现有生育期数据的空间插值结果的准确性较差,无法准确反映黄淮海地区玉米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发育进程,当发生气象灾害时无法根据生育期的不同进行准确的灾情监测与评估。基于已有的2套不同来源的玉米生育期资料以及收集自2010年后发表的论文中所记载的玉米生育期数据,结合黄淮海地区玉米生长发育规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残差校正分析了各生育期与前一生育期、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影响因子的关系,补齐缺失生育期,并极大地改善了玉米生育期的空间分布规律,获得了一套包含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及成熟期8个生育期在内的共145条记录的黄淮海地区玉米生育期数据集及生育期图谱。各生育期日序范围分别为142~178、148~185、156~192、173~218、197~235、199~237、200~238、236~285 d。将本研究所获得的各生育期进程与上一代际相比,时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经插值验证,所构建的生育期数...  相似文献   

16.
蔚县烤烟种植气候分析及气象服务保障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烤烟种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分析蔚县烤烟种植区光、温、水气象因子及气象灾害对烟草各生育期的影响,提出趋利避害的措施,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根据烟草种植生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服务,通过建立各种保障措施,为烤烟生产提供专业化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乐山市茶叶生产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因子,总结了乐山市茶叶各生育期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和服务重点,提出了趋利避害的为农服务对策,以期为乐山茶叶生产制定科学合理的气象服务方案,规范市县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3-2014年勉县气象观测资料和水稻生长发育资料,统计勉县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勉县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连阴雨、干旱、暴雨和寒潮(每年在4月出现,俗名倒春寒)。连阴雨平均5次·a~(-1),且呈逐年增多趋势;干旱平均1.8次·a~(-1);暴雨主要出现在每年7月;寒潮每年发生在4月,出现几率较低。寒潮在每年4月育秧期间影响秧苗的生长发育,是育秧期间的主要气象灾害。秧苗移栽大田后,连阴雨、干旱、暴雨主要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是水稻大田移栽后的主要气象灾害。水稻在各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不同,对水稻的影响也各异,要及时结合当时受害状况,采取积极的防御对策,以减轻主要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麦应变栽培技术是针对小麦生产上由于气象灾害等原因引起的小麦减产,在栽培管理上采取积极主动应变的管理措施,以减少灾害引起的损失。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小麦应变栽培技术主要有:晚播小麦"四补一促"栽培技术,旺长小麦应变栽培技术,倒春寒应变栽培技术,干热风预防技术等。一、健身栽培,提高小麦自身抗灾能力小麦生育期内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是较大的,只有加强健身栽培,增强小麦自身抗性,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对小麦的危害。(一)改善土壤条件,奠定应变基础在合理营造农田林网,兴修水利的同时,通过采用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稳氮补磷增钾,施用微肥等调控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培育壮苗壮株,增强  相似文献   

20.
气象灾害与小麦抗逆性健身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50来年的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原因,提出了小麦抗逆性健身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