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吉林省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土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吉林省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集中分布的13个县(市)设置标准地,调查林带土壤特征和林带生长情况。通过林带土壤与农田土壤的对比研究,发现林带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农田,土壤容重偏大,盐碱地分布地区林带土壤pH值上升。  相似文献   

2.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标尺法对杨树和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网内不同水平距离地表风蚀状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对于表层土壤具有保育作用。这2种农田防护林网在防护距离、防护效能上有一定差别,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网内表层土壤风蚀量小于杨树农田防护林网,杨树防护林网内风蚀最严重点出现在林带南侧20 m处,风蚀深度3.1m;樟子松防护林网内风蚀严重点出现在林带南侧100 m处,风蚀深度为4.17 m。  相似文献   

4.
运用土壤—植物—大气水分传输理论,建立农林复合模式的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主要公式有:土壤蒸发与植被蒸腾、林木与小麦根系吸水、土壤层次间的水分交换及植被冠层截留量等水分要素的计算。模型的求解采用数值计算法,并利用0~200cm土壤容积含水量的实测值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林带与小麦根系吸水量、林带与农田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农田周围营造防护林带,是改善农田水分循环、防止风沙干旱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措施,防护林带会使农田小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一般来说,在辐射型天气条件下,防护林带减弱了近地空气层的乱流交换作用,白天比旷野温度低,夜间则稍高。林带内白天虽然土壤蒸发比旷野小些,但农作物蒸腾量比旷野大,总的蒸散量比旷野大,可使温度降低。夜间,林带內蒸发量比较小,相旷野的热量差异不大。此外,林带与农田的空气交換,促使田间白天降温,夜间升温。早上和傍晚由于林带的遮阴,还可降低靠近林带农田的温  相似文献   

6.
民勤绿洲防护林带作用下作物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 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 51 4% ,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 38 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 4 2 %~ 13 0 %。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 ,实现枣粮间作 ,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是直接影响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因素。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影响也就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因而,研究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农田防护林土壤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林带、单一林网的  相似文献   

9.
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的控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地区是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加重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水质污染。本研究选择以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为轮作方式的两片农田为农田生态系统,5年生的杨树林带和8年生的水杉林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水体、作物、林地下的氮和磷的样本,对农田生态系统中 N、P等(主要水污染物)迁移和淋失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带作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 N、P等迁移、淋失状况随轮作方式、作物种类及施肥状况而变化;农田与沟渠间的缓冲林带具有截留和净化土壤径流中的N、P等物质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表明:当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为100∶40时,在油菜-水稻轮作方式下,50.05%流失N和29.3% 的流失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 在小麦-水稻的轮作方式下,30.98 %流失N和86.73% 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当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为150∶40,在油菜-水稻轮作方式下, 33.7%流失N和19.58%P可以被林带吸收,在小麦-水稻的轮作方式下,20.65%流失N和57.82% 流失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因而,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100∶40或150∶40较为合理,这种模型既能少占耕地,又能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杨树生长快、用途广,适于太湖地区营造水环境保护林带。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作物留茬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对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留量对农田土壤风蚀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仅留茬措施不能根本性遏制农田土壤风蚀;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均高于平沙地农田,其中〉10m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分别为2.9cm和289.5t/hm2;农田防护林带内的平均风蚀深度和平均土壤风蚀量分别为0.38cm和38.85t/hm2,仅为林带外的18.10%和18.49%,说明在该区建立农田防风林(网)是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网对农田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分别于无叶期、半叶期、全叶期,分3次对商都县西井子镇农田防护林带林网内外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农田土壤水份、调节小气候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无断根沟的17 a生一路双行毛白杨农田防护林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在距林带5.0m范围和100 cm深农田内的单位土体细根特征值为:根重92.20g/m3,根长641.01m/m3,根表面积1.058 8m2/m3,根体积103.7 cm3/m3,根尖数301 481个/m3。农田内的各细根特征值都随距林带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先增加后降低,较高值出现在距林带1.5m范围内的20~40 cm或40~60 cm土层,在1.5m到3.0m的区间迅速或明显降低,在3.0m或5.0m以外则缓慢降低并且细根特征的最大值上升到10~20 cm土层。由此可见,根系胁地最强的范围应在距林带3m以内。  相似文献   

13.
农田木麻黄防护林网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海沙地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木麻黄更新试验,结果认为:福建沿海农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迹地的沙壤都比较贫瘠且普遍存在P元素的缺乏;补充元素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更新林带的生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利用能提高更新林带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农田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配套技术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更新效果,防护效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试验示范区布设试验,采集数据,对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胁地对棉田的影响范围为10~12m;在棉花耕作层范围内,随着测点由靠近林带向棉田中部延伸,土壤含水率逐步增高;东、西、南、北4个方向林带对棉花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减产幅度在28.0%~68.2%,减产幅度最大的为南侧林带。提出了胁地解决对策:(1)解决农田防护林灌溉问题;(2)开挖断根沟;(3)机械深翻;(4)胁地范围内适宜作物搭配。林带虽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在胁地范围内种植苜蓿等耐阴饲草及作物,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5.
白蚁是危害武汉市农田林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全市立木、农作物、建筑和木材谷物等造成很大损失。本研究调查了武汉市主要农田林网地区白蚁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活动生存环境,并分析了种群与土壤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项目研究地农田林网树木白蚁主要为黑翅土白蚁,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在粘壤土中,主巢入土深度在150 cm以内的占总数80.2%。通过毒饵诱杀法和药物阻隔法,市售的三种药剂均对黑翅土白蚁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0.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防风阻沙规律及防护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绿洲边缘及内部营造农田防护林最重要的作用是降低风速、控制农田土壤风蚀、防止或减轻地表起沙和风沙入侵,为农业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绿洲农田防护林是绿洲防风阻沙、控制风蚀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定位观测实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结构类型的防护林防风阻沙的基本规律及防护效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At present, the most researches on the protected effect of shelterbelt are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scales of forest belts and networks.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regional climate effect of shelterbelt. In present study, we analyzed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f the shelterbelt at regional scale by using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data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at Yushu, Nong’an, Dehui, and Fuyu in Jilin Province of China from March to October in 2008.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lterbelt can increase the soil temperature of the protected farmland as compared with no shelterbelt zone, with the increment of 0.57oC per day in fine shelterbelt and 0.38oC per day in the normal shelterbelt. Moreover,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the soil type and the shelterbelt effect shows that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helterbelt effects, that is, the more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the less the effect produced. While the impact of the soil types on the shelterbelt’s effect is not very obvious as a whole. This paper draws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the shelterbelt on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regional scale utilizing the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GI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选择及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和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新品种的引种上筛选出适于河西走廊发展的农田防护林树种为三倍体毛白杨B10 0 8和BT85 ,并能在瘠薄和盐碱化土壤上良好生长 ;经抗寒性分析得出垂柳、云杉、白榆、柽柳、沙枣抗冻性较强 ;为减缓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 ,在林网配置模式上引入了云杉、侧柏、樟子松、垂柳、小叶白蜡、国槐等耐瘠薄抗寒性强的树种 ,营造多树种林带 ,组成混交林网结构 ,使林网中感虫杨树的比例占 2 0 %左右 ,增加了林网结构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9.
蒋静慧 《广东园林》2020,42(3):15-21
筏子溪位于我国台湾地区台中市区城市与乡镇结合的位置,有大面积的农田,常年多风害,农业生产环境不稳定。通过对农田林网的研究梳理及案例研究,归纳出林网的布局、林带的构成、树种的选择和作物的种植方式4个构建农田林网的要素。对筏子溪流域的农地从树种选择、林网构建、时序设计3个方面进行设计实践,完善农田林网景观的设计体系。最后,讨论了农田林网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文化服务3种景观服务功能。农田林网景观设计是农业生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流域丰产型农防林防护和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干旱、半干旱区伊犁河流域察布查尔县境内新垦地丰产型小网格农防林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农田和对照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地相比,农防林表现出强大的调节功能,林网内农田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各测点风速明显减小,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土壤温度日变化平缓等,只是距林缘不同距离的水平测点间,同一测点不同垂直高度间、一天中不同时段内各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差异均较大。另外,到目前为止,农防林对林内作物的增产效益也较明显,有防护林的油葵经济纯收益为对照地的1.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