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源县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了主要耕地地力的调查任务。通过对桃源县主要耕地地力评价分级结果统计、不同土壤类型耕地地力分级结果统计,掌握了各级耕地在全县的面积与分布,对各级耕地的基本属性、土壤肥力障碍因素等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合理的耕地地力改良利用措施,旨在合理利用桃源县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就是为了查清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土壤障碍因素、土壤质量状况等,并结耕地进行合理评价,为粮食安全发展规划、农业结构整规划、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学施肥以及生态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力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年以来对都昌县耕地地力定点系统长期监测,对全县耕地地力头部进行全面分析,作出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下的莆田县耕地基础地力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莆田县耕地地力实测资料,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分别对莆田县水田和旱地的地力状况及限制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莆田县耕地以中、低产田为主,总体基础地力不高,二、三等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7.31%.耕地限制类型主要是旱限制型、酸限制型和缺K限制型,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9.78%、60.26%和52.00%.在耕地地力及限制因素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莆田县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云县为评价对象,基于ArcGIS软件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云县没有1级耕地分布,2~4级耕地有少量分布,占全县耕地8.23%;5~10级耕地分布较广,占全县耕地91.77%,云县耕地质量在国家标准地力等级体系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巴马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大量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析化验等数据资料和开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巴马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巴马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巴马县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6个等级,一、二级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5.17%,是高产稳产耕地,全县耕地地力等级以三至六级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9.99%、30.02%、19.94%、14.88%。  相似文献   

6.
张丽英 《河南农业》2013,(21):24-24,28
根据鄢陵县耕地地力评价专家组制定的鄢陵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将鄢陵县基本农田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12 951.16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9.31%;二等地面积为29 010.86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3.25%;三等地面积为17 211.55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5.66%;四等地面积为7 898.29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1.78%。一等、二等属高产农用地,面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以凤山县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六个等级,一、二级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15%,是高产稳产耕地;全县耕地地力等级以三至六级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86.85%,是凤山县粮食、水果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主要的中低产耕地。  相似文献   

8.
一、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 (一)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综合因素是指对耕地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质、障碍因素和土壤管理水平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与评价.以全面了解耕地地力状况.主导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县域范围内对耕地地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评价中要着重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把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既着眼于全县范围内的所有耕地类型,也关注对耕地地力影响大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9.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可以准确掌握全县的耕地生产潜力,从而能够因地制宜的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通过土壤养分状况的评价,为各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平山县地域面积2648km^2,其中耕地面积30133.33hm^2。2009年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选取了10个对耕地地力影响较大、区域变化明显、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县耕地资源进行了质量评价,初步摸清了平山耕地地力等级、属性,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得的数据,筛选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值、土壤质地、成土母质、耕层厚度、障碍因素、农田建设、灌溉能力等10个评价因子,组成昭平县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将昭平县14 173.9 hm~2耕地地力分为7个等级。实践表明,以"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评价能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状况,对耕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及《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化验,依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和《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了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了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种植业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为通州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地力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开展,耕地地力长期监测的重要性越发明显。10年来,安阳县对耕地地力监测取土点设置不断完善,目前共设置固定取土点10个,基本覆盖了全县所有耕地利用类型。2018年,全县耕地地力监测工作在固定取土点的数据采集与土样监测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了汇总分析和比较,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商丘市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耕地地力进行了分等定级,对中低产田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中低产田的改良建议,以达到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持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经过4年调查,镇平县耕地地力共分5个等级,进行了不同地力等级的属性分析,在不同地貌类型上、不同质地上的分布情况,对指导全县农业生产,实施科学种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运用GIS手段实现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空间制图.[结果]和硕县耕地总面积为30 073.32 hm2,根据地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地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47;、34.91;、38.18;和16.43;.[结论]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和硕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微肥改良利用区、耕地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和耕地土壤不良质地构型的空间分布.和硕县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改良分区的空间表达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8):177-178
迁西县耕地面积18517.4hm2。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分析,全县耕地地力水平分为6级,其中三级以下占了近80%,这些中低产田存在土壤侵蚀严重、干旱严重、土层瘠薄、土壤质地较粗、土壤板结、底砾漏砂等问题。应采取加强水土保持、建设高标准粮田、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改良利用滦河滩涂等措施对这些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阳信县地处鲁北黄泛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2.6℃,平均年降水量543.8 mm。全县耕地总面积71.6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粮棉作物。阳信县农业局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耕地地力状况和施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评价,并针对当前的粮田施肥问题和土壤有机质状况,在充分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地  相似文献   

19.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转移矩阵分析和拟合分析,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叠加与处理,分析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的关系,得出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实现成果的衔接和转换。结果表明:(1)耕地地力等级和农用地自然等别之间的"级""等"变化差异程度不同,水田区和旱地区同一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等级多数低于农用地自然等别;(2)水田区的"等""级"差异程度远低于旱地区;(3)建立了水田区和旱地区耕地地力评价综合指数与农用地自然等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水田区衔接模型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旱地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进行转换,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