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中的重中之重。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要人类世代相传。那么,在我们的下一代人心目中是如何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呢?我们在这里选发了三篇小学生的文章,让读者从中去感受稚嫩心灵对自然界的认识,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基,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明确人类社会必须在尊重生态的基础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人类社会要想实现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就得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时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虽然在人类历史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探讨早已出现,但是,对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却毫无头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也越发地关注,因此,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要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生态文明,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  相似文献   

5.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更高级文明形态,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核心内容是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主要渠道。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1 什么是生态文明 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生态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通俗说,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是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现代表述。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