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2年8月13日 ,银川市郊区掌政乡洼路村7队养殖户王某饲养的奶牛发生急性猝死 ,至8月16日共死亡奶牛5头。接到疫情报告后 ,我们立即赶赴现场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概况该场饲养奶牛29头 ,其中成母牛19头、育成牛5头、犊牛5头。从8月13~16日共发病死亡5头 ,发病率为20.7% ,死亡率为100 %。13日两头奶牛先后在两小时内突然倒地死亡 ,病程急速。另外两头病牛精神萎靡、拒食 ,畜主进行了补充体液、抗菌消炎等治疗 ,但没有效果 ,于8月15日死亡 ;16日一头奶牛又猝死。2临床症状死亡5头奶牛中 ,3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外来良种奶牛引进的增多,牛只交易流动的频繁,规模奶牛饲养专业户奶牛的双芽焦虫病临床病例有所增加,已成为本地区奶牛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镇专业户陈某饲养奶牛12头,1999年患双芽焦虫病,因自己误诊或治疗不当,死亡5头。魏某饲养奶牛5头,2000年患焦虫病死亡2头。焦虫病给当地奶牛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几年来笔者根据双芽焦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确诊后,采用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阐述如下:1 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奶牛双芽焦虫病病原是双芽巴贝西虫,为双联巴贝西虫…  相似文献   

3.
某奶牛场有23头奶牛突然发病,死亡2头。经临床诊断结合病理剖检变化和PH值测试确诊为奶牛瘤胃酸中毒。经过一周治疗,死亡1头,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谷根林 《中国兽医杂志》1992,18(10):18-18,20
1989年5月下旬,杭州市郊某奶牛场有17头奶牛突然患病,8头死亡。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检查、尸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夹竹桃中毒。  相似文献   

5.
养奶牛专业户陶某所饲养的42头育成奶牛突然发病,起初死亡2头,由于未来得及抢救,又死亡4头。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实验室诊断和动物实验等综合诊断为奶牛苍耳种子中毒,并采取了相应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14日夜,郑州市东郊某奶牛养殖场的奶牛突然发病,至5月15日上午,10头奶牛已死亡4头,经现场调查,临床诊断为有机氟中毒,其余奶牛经治疗逐渐好转,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该奶牛场为奶牛养殖小区中的一位农户所有,饲养模式为圈养,共10头奶牛,分2排饲养,每排5头奶牛,每排各用1列饲槽.5月14日以前奶牛均健康无病,当日下午畜主将从附近高速公路旁的草坪上割下的青草带回场中喂牛,主要喂给了北边的一排奶牛,夜间北边的奶牛有3头突然倒地死亡,其余2头奶牛表现不安等症状,而南边的一排奶牛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作者5月15日上午到达该场,此前小区兽医已采取过措施,但仍又有1头死亡.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初,农九师辖区某奶牛场有3头奶牛发病死亡,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菌体检查确诊为奶牛炭疽病。现将诊断与处理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牛泰勒焦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在红细胞内的泰勒焦虫及其产生的毒素,导致脏器损伤、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县宁姜乡黄花村和好心村,已经连续3年发生牛的泰勒焦虫病。现将本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这两个村共饲养黄牛500头左右、奶牛200头左右。2003年7月份,有25头黄牛、12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黄牛6头、奶牛2头;2004年6月份,有18头黄牛、8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黄牛4头、奶牛1头;2005年7 ̄8月份,又有黄牛12头、奶牛3头发病。2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达40 ̄42℃,呈稽留热;精神…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天津市某奶牛饲养小区的一个饲养户的奶牛发生了一起急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10d内先后有5头2岁龄育成奶牛发病,死亡2头。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断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江淮之间夏季天气异常炎热,持续高温,使得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的奶牛热射病及其它疾病大大增加。1988年七、八月份,淮南乳品公司的奶牛一场780头奶牛中死亡11头,其中成母牛死亡9头;奶牛二场740头奶牛中死亡3头,主要是热射病致死。而该公司奶牛三场在搞好夏季奶牛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对热射病及其它疾病及时治疗,因而634头奶牛在七、八月份无一死亡。由此可见,夏季对奶牛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市奶牛场 2000年6~7月份突然死亡成年奶牛8头,后将病料送省畜牧兽医站化验室诊断,再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饲养管理等确诊为奶牛猝死症,现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该场存栏成年母牛356头,猝死症死亡8头,其中分娩后4天内死亡7头,临产前2天死亡 1头。其特点均为成年怀孕奶牛分娩前后发病,犊牛、育成牛不发病;发病牛与胎次无关,最小的为第2胎,最大的为第7胎;呈散发式,病年零星出现,集中在6~7月份。产后发病的7头,有5头发生产后瘫痪,经补钙后站立,2头体温稍高,用抗生素后体…  相似文献   

12.
2007年9月初新疆兵团农九师辖区某奶牛场有2头奶牛发病死亡,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菌体检查确诊为奶牛炭疽病.现将诊断与处理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汪红琴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6):126-126,127
2010年2月4日,麦积区某养殖小区饲养的3头奶牛突然发病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确诊为奶牛真胃阻塞。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市某奶牛场存栏500余头,2004年7月中旬,该场32头奶牛发病,我们到现场时,已死亡3头,其余的29头奶牛病情还在恶化。经我们临床诊断,结合病理剖检变化和pH值测试确诊为奶牛瘤胃酸中毒。经过7天的治疗死亡4头、治愈25头,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常年以青贮饲料为粗饲料的主要来源,经现场观察发现,该场的青贮饲料已2年之久,色泽为黑绿色,甚至腐烂变为黑色,有明显的酸败味,手感发粘。由于该场经济效益不好,在没有足够优质饲料的情况下,一直饲喂已酸败的青贮饲料,并且饲养员搅拌饲料不均,使个别奶牛采食量过多,造成瘤胃内的乳酸蓄积…  相似文献   

15.
流行在丹东地区的奶牛焦虫病,给养牛户造成了大的经济损失。1996年夏季,九道沟村周某投资3万余元,从黑龙江省购奶牛10头,几个月内因患此病死亡7头;1998年6月金场村陈某引进奶牛8头,两个月内6头患病、治疗无效死亡5头;很多本地饲养的奶牛死亡也时有...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月我场一养牛户因饲喂已经霉败的草木樨引起8头奶牛中毒发病,死亡1头,7头经治疗痊愈,报告如下。一、临床症状轻症奶牛多出现鼻孔滴血,其中有5头是左侧鼻孔出血,每分钟滴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8月 ,武汉市市郊某奶牛专业户所养奶牛发生一种以出血性顽固性拉稀、贫血消瘦、死亡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发病情况、粪检、剖检虫检诊断为奶牛前后盘吸虫病。1 临床发病情况该奶牛专业户养黑白花奶牛 48头 ,主要采取常年江边自由放牧方式饲养。 2 0 0 2年 3月开始有几头拉稀 ,精神不佳 ,接着越来越多的奶牛拉稀 ,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牛体温不升高 ,食欲减退 ,渐进性消瘦 ,后拉血便 ,粪便稀薄呈粥样或水样 ,腥臭带血 ,有的发黑 ,消化不良。病程拖长后 ,病牛高度贫血 ,粘膜苍白 ,最后衰竭死亡 ,截止送检已死亡 6头。2 粪检将粪便…  相似文献   

18.
<正> 河北省衡水市某奶牛场于2006年6月2日~3日相继死亡奶牛4头,病程呈急性经过。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菌鉴定,最后确诊为 C 型魏氏梭菌病。1 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畜别、品种、畜龄、流行特点:死亡的4头奶牛均为黑白花奶牛,死亡牛中年龄最大的一头为二胎牛,其余三头为青年牛;死亡时间:有三头是晚上,一头是下午;同栏饲养的奶牛,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2 临床症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多数病例突然倒地,急性者几分钟或半小时,慢性者1~3小时死亡。发病前无明显症状。在上槽时才表现出厌食,进食少,精神沉郁,口流清诞,死前角弓反张,体温一般都正常,在38℃~39℃左右,死亡率非常高。3 病理变化剖检3头死亡奶牛,发现黏膜发绀,胸腔积液(有的呈肉冻样),心包内膜出血,心肌出血,心冠脂肪严重出血;肺水肿,有部分坏死;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有大量白色泡沫状黏液;肝边缘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养殖技术》2004,(3):25-25
奶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 2003年10月,天津市某奶牛饲养小区的一个饲养场发生了一起急性、死亡率高的奶牛传染病,10日内先后有5头奶牛发病,死亡2头。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调查、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现将该病过程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该奶牛饲养小区共计存栏奶牛1 260头,有饲养户63个。该奶牛饲养户为新养户,2003年4月从河北省选购引进大龄育成牛。全场共有奶牛56头,引进前饲喂干玉米秸、豆饼、玉米面,引进后主要饲喂配合精饲料,每日5公斤/头;青贮玉米每日20~30公…  相似文献   

20.
我场1985年从西德进口良种奶牛192头,回场后陆续发病,其中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152头,发病率为79.16%,死亡28头,死亡率为18.4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