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广西南宁市调查的171株古树名木中,抽取80多株榕树,作为样本,通过其直径和年龄的成对数据的观测值作散点图,选择了三种曲线方程进行拟合:(1)多项式:y=a0+a1x+a2X^2,(2)S型经验曲经y=k/1+ae^-bx;(3)指数曲线:y=ca^x。均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标准树高曲线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uchumacher式:H=1.3+αe^-b/D为基础,分析了模型参数a、b与林分因子(优势高Hd,断面积平均直径Dg等)的关系,结果表明:a与优势高Hd的最为密切,b与林分因子间的相关不紧密。确立了a=a1Hd^b1关系式,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模型:H=1.3+a1Hd^b1e^-b/D(简记为smk式)。分析表明:a1、b2无地区显著差异,b地区差异显著;作为近似,同一树种各地区间都取统一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褐锈病对林木当年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第二年生长影响显著。连年发病损失量剧增;不同病情指数(X)每公顷材积生长损失量为Y=194/1+e549337-006893X;该病为害指标———病情指数为36。立木林价、防治效果和成本分别为C、Q、E时,防治指标方程为:194C[1/1+e549337-006893X-1/1+e549337-006893(1-Q)X]-E=0;前一年9月份降水量(X3)、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X1)和8月份相对湿度(X2)为测报因子。预测区域平均病情指数Y=5185+32596X1-042105X2+008627X3±69。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树高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失拟检验的理论和方法检验了树高曲线模型的适度,应用全模型和选模型的检验理论 方法对3参数模型的某个参数取定值作了检验,结果表明2参数模型描述树高曲线已经足够,比较了6个2参数树高模型,常用的幂函数式H=aD^k和双曲线式H=aD/(D+b)以及本文提出的Richards式的特例即H=a(1-e^-0.05D)^c均表现推荐作为基本的树高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以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采用H优1.3+b1SIb2(1-e-b3At)b4SIb5+ε、SI=b1H优b2(1-e-b3At)b4H优-b5+ε和增加密度指标的Y=b1SIb2(1-e-b3Nb4t)b5;收获预估采用布伦德和科拉特的logCV=b1+b2SI+b3(1/A2)+b4(1-A1/A2)+b5(logB)(A1/A2),建立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精度验证该组模型基本满足要求。同时又据辽宁省栽培的日本落叶松早期生长受冻干危害的特点,引入了胸高年龄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毛竹林丰产年龄结构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郑郁善  洪伟 《林业科学》1998,34(3):32-39
从南岭山脉以南的各毛竹产区中收集1330块高产林标准地,分别调查各度竹株数、胸径等测树因子与林分、环境因子,以用材林的竹秆产量,笋用林的笋产量为因变量,建立了产量模型:材用林Y1=-62695.245+6.5413N+7012.5195D+8.4548X1+11.0870X2+14.1520X3+8.9969X4+14.5156X5笋用林Y2=697.5569+0.2052N+1.8514D-0.6414X1+1.2493X2+0.7636X3+0.3790X4-0.8833X5(R1=0.98,R2=0.96)并结合生产要求,提出约束条件八组。应用该模型研究毛竹林最优化年龄结构,可以得到不同竹林质量、立竹量、立地条件、经营水平下最适宜年龄结构。能显著地提高林分的竹材和笋产量。  相似文献   

7.
核桃,板栗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国内外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影响核桃、板栗市场需求的因素为:(1)经济状况;(2)人口状况,(3)消费偏好,(4)市场环境,建立了胸购买力的需求模型Y-11.3+0.674X1+0.293X2+0.303X3。经显著性及拟合度检验,证明预测模型合理,为决策经营者在云南发展核桃、板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志国  王国增 《林业科技》1993,18(6):14-16,28
本文叙述了红松不同生长期的特性,红松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生长缓慢期,速生期,衰退期。红松各生长期生长量相关不显著,但速生期早晚生长量显著,尤其是在速生期30-70年生长量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r=0.87,其径生长量方程为:y=73.83/1+e^3.569-0.034x红松天然林最佳的早期选择年龄为80-110年。  相似文献   

9.
油麦吊云杉,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主要优质用材造林树种之一,28年生人工林主要林分因子胸径13.4cm、树高12.5m、蓄积285.79m^3/hm^2,其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48cm、0.45cm和10.2m^3/m^2.28年生人工林林分养木层生物量为174.96t/hm^2,平均净生产量达7880.8kg/hm^2,year。这表明该树种人工林具有较高生产 在适生地区大力  相似文献   

10.
高淳水杉速生丰产林胸径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杉适应性强,生长快,树干直,在高淳县圩区速生丰产林胸径净生长量最大是在第10a;胸径生长速生期开始年是第6a,终止期是第14a,胸径速生期为8a。速生丰产林的速生生长量是Vgc=bk·aa+bx1+ea+bx(X2-X1),当X=-ab时,Vgc=bk4,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228cm。  相似文献   

11.
银杏人工授粉最佳期的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最佳人工授粉期表现为全枝有1/2~2/3的雌授粉孔分泌约为孔径2倍液珠,利用银杏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活动积温(X1)、日照对数(X2)、降水量(X3),预测预报人工授粉最佳期(Y)的理论方程为Y=20.1947+0.0039632X1+0.0247408X2+0.0028649X3,多年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实践后,银杏产量以每年8.23%的递增率上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频次比较及回归分析方法对粗鞘双条杉天牛在杉木人工要的为害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鞘双条杉天牛在人工杉木林中为害分布属受密度制的聚集型分布, 临界密度为mo=2.5961株样方;受害株的分布以植株群为基本单元,其形成是由于该天放散活动能力弱,产卵范围比较集中所致。根据回归式m=0.6280+0.7905m,可确定随机抽样的理论抽样数θ,θ=t^2/D^2(a+1/X+β+21  相似文献   

13.
用对鳞翅目比较敏感的4种苏云金杆菌菌液浸渍马尾松针叶,喂食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5天后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1=1.0635+0.4515x,Y2=-1.4470+0.8130x,Y3=0.2059+0.615x,Y4=3.0026+0.1179x;半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5.2368x108、8.5171x107、6.2374x107和8.7648x1015cell/ml。以3x108cell/ml浓度感染4龄幼虫,其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7473、3.5572、4.8177、16.0862天。结果表明:Bt(2)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次于Bt(3),但致死中时间最短,可供生产上应用于林间防治。  相似文献   

14.
大叶相思种源选择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昆士兰引进的5个大叶相思种源及1个本地种源,在琼海试点和花都试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种源在前者的生长表现均比后者好,不同种源在同一试验点比较,以15697和15483种源生长快,产量高,年平均生长琼海试点和花都试点分别为胸径2.0cm和1.3树高,树高2.3m和1.3m,生物量25.36t/hm^2和13.63t/hm^2以上,明显地优于其余各种源。花都试点5个引进种源树高,胸径生长量及生  相似文献   

15.
应用正交旋转设计确定银中杨最佳施肥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旋转设计进行田间配方施肥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银中杨施肥效应回归方程:Y=5.2516+0.2310X1+0.2513X2-0.2188X1X2-0.1362X21+0.1397X22,确定在本地区,磷肥是林木生长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增施磷肥补施氮肥,并注意其配比是该区促进林木丰产的重要措施。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362g/株,P2O5174g/株,氮和磷的最佳配比为N:P2O5=1∶0.4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点系统观察,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Thekopsora areolata Magnus.担孢子5月中旬开始飞散,侵入期为5月下旬,病害初期下状出现在6月下旬,锈隐子在7月下旬前后形成,8月中旬锈子器成熟。病情变化与气象有一定相关性,其回归预测模型为Y=-242.68-5.73X1-1.03X2+4.02X3-1.93X4-2.57X5+542.84X6+268.62X7+0.92X8复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17.
1植物名称:四季海棠(Begoniafibrous)。2材料类别:刚展平的嫩叶。3培养条件培养基:(单位:mg/L)(1)MS+BA3+2.4-D1,(2)MS+BA2+NAA0.2,(3)MS+BA1+NAA0.5,(4)MS+BA1+NAA0.1,(5)MS+BA1+2.4-D0.05,(6)MS+BA2+2.4-D0.05,(7)MS+BA0.4+NAA0.1,(8)1/2MS+NAA0.5,(9)1/2MS+BA0.01。其中蔗糖浓度除培养(8)为2%,其余均为3%,琼脂为0.8%~1.0%,pH值为5.7~5.8,培养温度为20±4…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的苏云金杆菌菌株Bt1.Bt2、Bt3及白僵菌菌株5SO3、LS、GD,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悬浮液,饲喂感染3龄云南松毛虫幼虫。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活性较强的菌株有Bt2及5SO3,其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Bt2)=-3.8162+1.1665x;Y(5SO3)=-2.3274+1.0062x。致死中浓度LO_(50)为3.614×10 ̄7细菌/ml和1.917×10 ̄7孢子/ml;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2.641天和7.619天。  相似文献   

19.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森林生长量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以芜湖市1990—1996年森林生长量为时间数据序列,建立GM(1,1)预测生长量模型为:x′t=94.99931331e0.090257348(t-1)-86.8731331回测的最大误差为4%,平均误差仅为1.57%,回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农牧防护林网区域性防风效应及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廷曜  周广胜 《林业科学》1993,29(6):509-514
提出了农牧防护林网区域防风效应的新概念,同时,根据风洞实验资料和野外系留气球观测资料提出了新的防风效应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农牧防护林体系区域性防风效应E的模式为:E=1-U*/U*0{1-1nA/ 1n(z/z0)}; A=z0/z0=3.341(u*/u*0)^4-2.3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