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根据我国森林鼠害防治实际,主要提出了营林措施控制鼠害的方法,从长远防治和生态保护及生态平衡观点出发,在生态脆弱鼠害啃食树木严重的地区,森林鼠害的防治应建立在森林生态的恢复层面上,建立抗鼠害和具有驱除林鼠作用的营林体系和环境防御体系,减少林鼠繁殖密度数量,极大地恢复鼠害天敌种群,从根本上根除鼠患。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地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是掌握鼠情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森林鼠害防治工作贯穿于营林生产全过程;坚持无公害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对环境安全的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实现对森林害鼠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3.
浅谈互助县退耕还林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鼠害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大敌,具有易爆发成灾,危害严重,防治困难以及具有毁灭性等显著特点,近年来退耕还林地上各种鼠害数量骤增,危害日益加剧,对退耕还林地上同时发生的不同防治对象,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防治。因此,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以地下鼢鼠治理为重点,进行全面调查与重点监测相结合,以营林措施和天敌控制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等各种措施,降低鼠害种群密度,使退耕地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鼠类天敌的栖息、繁衍创造有利的条件,形成可持续控制和发展的生态林业,有效防治退耕还林地上的森林鼠害。  相似文献   

4.
我国森林鼠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对于森林鼠害历经40多年的防治研究。提出了以营林生态防鼠为基础、保护天敌、科学使用鼠药、人工和机械防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因鼠、因地、因进地开展防治工作。营啉生态防鼠包括选择抗鼠害树种、适地适树、混交造林、营造驱鼠林、增另造林密度、改善林地环境、利用抚育“剩余物”防御鼠害等;生物防治包括捕食性天敌、生物制剂、植物毒鼠剂、植物不育剂等;化学药剂毒杀防治包括应用毒鼠磷、磷化锌等急性毒杀剂和溴敌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阳城县红脂大小蠹发生原因,介绍了红脂大小蠹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为害树种和为害症状、虫情监测方法,提出了红脂大小蠹防治的营林、化学、生物、天敌等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荣 《新疆林业》2007,(5):43-44
近年来林木鼠害的发生一直呈上升趋势,鼠害防治已成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对象,奇台县林木鼠害的发生从2000年以来一直呈时重时轻的状态。为有效控制鼠害的发生,奇台县在鼠害防治中坚持以"综合治理"为主,以生物、物理防治方法为重点,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通过保护和增加害鼠天敌种群数量达到生物种类的动态平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森林害鼠的主要种类是棕背鼠平,鼠害分布面积841 hm2,发生面积287 hm2。采取营林措施、生物措施、仿生制剂和化学药剂进行综合治理,防治效果达到了85%以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森林鼠害发生环境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鼠害发生的地理区域、山副产品的丰欠、天敌、气象因子、森林的多次开发等方面论述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森林鼠害发生的环境因子;从预测预报、生物防治、营林技术、化学防治等方面给出了今后鼠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陕西榆林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榆林市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和危害情况,同时分析了森林鼠害发生之原因,即环境恶化、天敌数量稀少、气候变暧等异常现象,以及害鼠食源丰富和重防治轻预防等因素。同时提出主要通过天敌来实现长久有效控制鼠害“生物防治、综合治理”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大板林场14万余亩松林为基地,以森林的自然环境及营林措施为基础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充分发挥和利用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各种因素,划分林分及发生类型,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为害,而利于森林健康生长和天敌栖息繁殖的环境和采取科学的防虫承包管理体系,保证防虫计划的完成和防治质量。经过5年综合治理,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丰富了生物种群,使天敌数量明显增加,增强了森林对松毛虫的控制能力,发生区虫口密度下降6.9%,自控区扩大3.7倍。绝大部分松林达到了有虫不成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林业害鼠(兔)是我国4大类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严重危害,探讨其分布范围、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论述了我国林业害鼠(兔)的主要种类、发生现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并简要回顾了不同防治措施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取得的防治效果及近年来涌现出的新技术、新药剂,指出了当前在我国林业鼠(兔)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将来林业鼠(兔)害防治研究设想,以期为我国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的后续研究和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对林木、农作物危害严重的害虫。本文针对山东省2008~2009年度出现的大面积的美国白蛾危害,从其分布特征、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美国白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防治措施,以期对美国白蛾防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格尔木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格尔木市林业有害生物现状,满足科学防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对本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发生的消长规律,为制定今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杨树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可持续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湖南省洞庭湖区杨树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危害特点,系统地分析了生物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发生面积大、世代重叠、多种害虫同时发生、暴发周期短等特点,制定了以生物和物理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可持续控制技术,用生态调控的方法指导生产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僵菌在贵阳城市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白僵菌防治机理的基础上,讨论施放白僵菌防治应掌握的几个环节,提出贵阳市的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主导思路,总结贵阳市施放白僵菌防治情况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兰州市3县5区的荒山造林地及退耕还林地的林业鼠(兔)害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系统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鼠(兔)害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清楚油松毛虫生物特性的基础上,以黄龙山林区为例,分析了该林区油松毛虫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应重视松毛虫的监测与预报,积极采用航天遥感与航空遥感技术作为监测松毛虫发生的手段,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加强松树的抗性机制与分子机理、抗性品种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松林对松毛虫为害的抵抗力;综合采取营林防治、生物防治、人工物理防治以及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将松毛虫的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评价天然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对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及其可控性,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文中重点阐述了建设项目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物种(种群)、主要保护对象和生物安全的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拟建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并针对项目建设实际提出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培训,聘请生态监理,施工结束后恢复当地原有森林植被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5%溴氰菊酯乳油、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白僵菌粉剂等几种药剂开展了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防治试验,比较了各药剂的防治效果、林间其他生物的安全性及防控效果的持续性等,结果表明:5%溴氰菊酯乳油可以快速发挥出灭杀松毛虫的效果,而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白僵菌粉剂2种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迟效性,施药后24 h防控效果不明显,3周后生物药剂杀灭松毛虫的效果高于化学药剂;生物药剂防治处理的林间生物没有大量死亡现象,而化学药剂处理林间大量昆虫死亡;生物药剂防控的持续性明显,施药后若干年还可发挥较好的防控效果,有利于形成有虫不成灾的良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的掌握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啮齿动物种类、构成与分布,为林业部门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啮齿动物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于2007年3月~2011年2月通过实地调查,利用夹日法结合以前采集到的标本以及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结果表明:黑龙江东南部林区共有啮齿动物21种,隶属3目8科16属,占黑龙江省啮齿动物的70%,其中古北界17种(占80.95%),广布种4种(占19.05%),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在捕获的数量上看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为优势种。鼠类的密度与林龄有密切关系,林龄较长的林地鼠类密度较低,居民点的密度大于林地。不同种类的鼠的分布也与林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