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湖州市是全国蚕桑重点产区。为控制近几年猖獗回升的水稻三化螟和保障蚕桑生产安全,1987年起引进5%杀虫双颗粒剂作治螟效果试验并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1988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5%杀虫双颗粒剂1kg,于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连晚秧田二代三化螟,保苗效果89.92%;而50%甲胺磷乳油100ml只有49.62%;杀虫双防治连晚大田三代三化螟的保苗效果93.75%,兼治稻纵卷叶螟效果100%。50%甲胺磷乳油100ml用药2次的保苗效果75%,用药1次的40.63%。大田示范每亩用5%杀虫双颗粒剂1kg,孵化高峰期防治对早稻一代三化螟的保苗效果98.13%,50%甲胺磷乳油100ml42.06%;5%杀虫双颗粒剂1.5kg,孵化高峰期防治连晚三代三化螟枯心效果96.79%,防治白穗效果95%,殘效期长达15天以上,而用50%甲胺磷乳油100ml 2次的防枯心效果58.57%,防白穗效果46%。  相似文献   

2.
杀虫双是一种内吸性的高效低毒新杀虫剂。1981年笔者在赣县茅店公社用25%杀虫双水剂对三化螟、稻蓟马、粘虫等稻虫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方法(一)不同施药量试验:防治三化螟分别在三代发生期(防晚稻枯心)和四代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施药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等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第3代造成的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常规喷雾和泼浇的效果较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4.
三化螟是铜仁市低海拔地区为害最重的螟虫种类,主害代第3代发生为害时,常因防治不力,造成白穗、枯心,直接威胁水稻生产,损失惨重。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三化螟的为害,本文对3代三化螟发生期进行预测,并验证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水稻大螟药剂防治协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杀虫双防治二代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三代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手动喷雾和泼浇的效果最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6.
潘启英  孙锡莨 《植物保护》1965,3(4):128-128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种植单季晚稻和双季连作晚稻面积有很大扩展。单、双晚稻由于陆续插秧,有于三化螟繁殖为害。迟栽晚稻的分蘖期常与第三代三化螟盛孵期相遇,枯心最为严重。稻苗主茎受害后,再生的分蘖常常莠而不突,产量损失很大。自1955年开始,我所用6%可湿性六六六对晚稻枯心进行多次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技术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安义县历年三化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的发生数量近年来在我县呈上升趋势 ,尤其水稻混栽区、双季稻地区发生数量大 ,为害严重。一些地方虽然花了大量劳力、农药 ,却收效不大 ,产量损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对三化螟发生为害特点认识不足 ,有效防治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本文仅就我县三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谈一点初浅看法。1 三经螟历年发生特点及影响因 素分析1 .1 三化螟历年发生特点三化螟在我县常年发生四代 ,通常年份一、三代为害造成枯心 ,四代造成白穗 ,根据历年资料分析 ,我县三化螟发生为害较严重的年份有1 959年、1 963年、1 964年。到 1 965年 ,第四代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为害水稻較重的螟虫已知有6种,以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lk.)最为重要,分布于我国中南部稻区。本文阐述了气候、食料、水稻栽培制度和生物等因素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指出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及其栽培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証明,三化螟的产卵、侵入、成活、繁殖和为害都与水稻的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分蘖期及孕穗期,都是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在这两个时期被害,会造成枯心或白穗;而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圓稈期和成熟期都对螟虫不利。螟虫的发生基数和生活环境条件,密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而这些都受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发生基数决定于春季螟虫的有效虫源,其数量的大小对当年的螟虫,尤其对第一、二代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螟害程度主要决定于:(1)种群数量和(2)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配合程度的综合作用。为了加強防治,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一方面尽可能消灭虫源、压低发生基数、控制以后各代螟虫的发生;另一方面力求改进栽培技术、調节水稻生育期,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避免或減輕螟害。化学防治也是治螟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广泛应用的药剂是6%丙体六六六,每亩用量在防治枯心时为1.5斤,防治白穗为2斤。主要的施药方法为泼浇和撒毒土,两者对防治枯心的效果都很好;撒毒土防治白穗的效果虽稍差,但操作簡便易行。在螟虫发生期內,适值分蘖和孕穗的水稻田一般都要施药;但預测螟害低于1%的田块,可不防治。防治枯心的施药适期一般在孵化高峯前1—2天天开始,如虫量很大,要提前到盛孵始期用药。防治白穗的施药适期是:在蚁螟盛孵前孕穗的水稻,普通在盛孵始期开始施药;蚁螟盛孵后孕穗的水稻,在孕穗始期开始用药。稻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严重害虫,解放前因螟害常年損失稻谷10%以上。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領导下,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治螟工作貫彻了“防治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針,“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药剂綜合防治”的策略;采用了准确的預测預报;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活动,基本上控制了螟虫的危害,1663年的螟害率已压低到2%左右,不少地区已降低到1%以下。这都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結合所取得的成果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药剂防治研究的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等农药防治二化螟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3代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手动喷雾和泼浇的效果最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我市迅速回升,据1988年调查,连作晚稻三代三化螟为害率平均3%左右,单季晚稻5.5%左右、严重田块达20%以上,为分析三化螟回升原因,明确春花作物免耕栽培在三化螟回升中的作用,1988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与步骤1988年11月,选一块三化螟为害严重(白穗率4.80%)全田枯心、白穗团分布均匀的连作稻大田作试验观察田,设 a、免耕大麦(俗称稻板麦)b、免耕油菜(稻板油菜)c、翻耕大  相似文献   

11.
刘焱 《植物保护》1965,3(4):127-127
湖北京山县宋河区,每年都有6、7千亩麦茬田插植中稻,这些田往往由于插秧过迟,中稻的抽穗期延迟到8月上旬,遇上第三代三化螟的发生,造成白穗。近两年来通过调查、总结,和1964年的示范,找出了三条避螟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朱绍先 《植物保护》1965,3(6):215-216
广东省的防治三化螟虫策略,过去重点是放在早、晚两造受害最重的第二代和第四代的防治上。但是由于第二、四代螟虫发生数量大、受害面积大,防治时机又紧迫,虽然大搞,用了很多农药,不一定受到如期效果,例如花县1963年第二代三化螟的防治运动称是空前的,但螟害白穗率仍达  相似文献   

13.
7、8月,是我省中、晚稻生产的“黄金”季节,也是水稻病虫害的多发时期,必须加强病虫调查和测报,适时防治,确保中、晚稻增产丰收。 1 防治螟虫 混栽稻区,7月上旬迟熟早稻将会受二代三化螟为害成白穗。当查到未齐穗的迟熟早稻田,每平方丈有卵1块以上,定为施药对象田;当有  相似文献   

14.
波阳湖区(以下简称湖区)包括25个县市,稻田面积1046万亩,三化螟在湖区一年发生四代,一、三代为害造成枯心苗,二、四代造成白穗。解放后至1986年大发生的年份有19561959、1963—1965、1969—1974年,其中尤以1964年和1974年为特大发生年。1975年螟害开始下降,1980年后,连续七年螟害十分轻微,其根本原因是早、晚二季水稻品种早熟化;春耕灌田和夏耕灭茬进度的加快,以及稻区耕作栽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恶化了此虫乃以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使各代三化螟处于逆境状态。此外,药剂治螟技术的提高亦对控制螟害起了一定的作用。预计今后五年乃至十年内,上述抑制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的基本因素将会有进  相似文献   

15.
余乾能 《植物保护》1965,3(4):126-126
药剂治螟,是当前防治螟害的重要措施之一。药剂治螟应以毒杀蚁螟为主,结合苗情进行施药,并应“狠抓一、三代,挑治二、四代”的防治策略,抚州平原地区的资料表明:近年来由于狠抓了第三代的三化螟防治,不但大大减轻了当代的为害,而且使第四代的发生量直线下降(其下降的幅度与第三代防治好坏有关)。第四代发生量减少了,防治面积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化学除草剂在果园应用的效果,探寻适宜的化学除草剂.为进一步防除果园草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经过及方法 1.试验在本院进行。每小区为0.1亩,随机排列。在梨园中耕除草后,于6月7日下午施药,每小区喷药液量为20斤。当对照区杂草完全复盖后,于7月12日进行效果检查,每处理区调查一平方米。调查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进一步观察研究湘北地区三代三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提出和实施了在湘北三代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开展"两查两定”,科学用药的具体措施.提出查水稻生育期定防治对象田及其方法,试验指出防治三化螟使用单剂比复配制剂效果好,认为粗水喷雾或泼浇是水稻后期施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石广智 《广西植保》2001,14(4):27-28
水稻三化螟是以幼虫钻蛀到稻株体内为害 ,造成枯心或白穗 ,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天等 2 0 0 0年三化螟在水稻上大发生 ,发生面积 0 .98万 hm2 ,占种植面积的 61 .6% ,比 1 999年多 0 .37万 hm2 ,是 1 985年以来发生程度最重 ,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虽经防治后 ,仍损失粮食 2 5 .31万 kg,相当于 80 hm2 的粮田颗粒无收。现将其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1 三化螟大发生情况及特点1 .1 发生期推迟 测灯下成虫始见日为 4月 7日 ,比1 999年推迟 32 d,始盛日 4月 1 3日比 1 999年推迟 1 1 d。各代灯下成虫盛发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 3~ 1 9日…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3代三化螟的最佳用药适期,2001年我们在金湖县吕良镇和武警农场进行不同用药时期防治3代三化螟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水稻破口期前7d用药;水稻破口期前3d用药(约10%左右破口吐穗);水稻破口期用药(破口吐穗占40%~50%);水稻破口期后3d用药(约抽穗50%以上):空白对照(不施药)。  相似文献   

20.
詹金庭  李耀华 《植物保护》1965,3(4):129-131
六六六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已经肯定。对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效果如何?目前资料还较少。1964年江西省农业厅拨给丰城县6%六六六颗粒剂(系北京农药厂产品)100市斤,在丰城县段潭公社红星大队排前一、二生产队和段潭一、二生产队,于第三、四代三化螟为害一、二季晚稻时,进行度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