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新技术傅翠真,徐文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有关,在大豆资源Lox同工酶缺失体的筛选与鉴定工作,应用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特异...  相似文献   

2.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等电聚焦电泳鉴定刘立军,丁安林,傅翠真,常汝镇(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大豆籽粒中影响大豆制品风味的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含量约占总蛋白质含量的1%。...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鉴定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Lox)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应用改进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900份大豆资源进行类型鉴定,发现中国大豆资源中有缺失Lox-1、缺失Lox-2、缺失Lox-3及缺失Lox-2,3的珍贵材料,其中缺失Lox-3的材料较丰富。应用电泳图谱在激光光密度计上的发描,测定酶带峰值面积,比较了同一品种及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通过脂肪氧化酶漂白胡萝卜素生  相似文献   

4.
Lox酶缺失大豆新品种耐储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个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新品种和1个正常大豆品种进行高温(40℃)耐储藏实验,实验期间对9个大豆样品的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值、粗脂肪含量、水溶性氮指数、脂肪酸成分、色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样品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比正常品种缓慢,大豆中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储藏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黔南山区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太平 《种子》1997,(5):16-17
由大豆脂肪氧化酶引起的脂质氧化过程可产生正腥味和苦涩味。通过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法对黔南山区的68份大豆地方品种的脂肪氧化酶测定,发现了17份LOX—3缺失体占25%。通过脂肪氧化酶漂白胡萝卜素试验,发现这17份材料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均较低,其中荔波二月豆等4份材料与日本、美国的同类材料水平相当,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黔西及黔南山区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南、黔西山区海拔300 ̄2010m种植大豆品种资源为材料,进行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的鉴定筛选,结果表明,海拔310 ̄2010m处均存在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异型材料,显示贵州地域蕴有丰富的大豆可用基因源。  相似文献   

7.
张太平  廖玲 《种子》1999,(3):8-10
从贵州大豆品种随机抽取138份进行脂肪氧化酶测定,豆奶加工试验和品质,农艺性状鉴定。结果发现31份脂氧酶缺失品种,占鉴定总数的22.46%,包括缺失Lox2,Lox3和Lox2.3几种类型,以缺失Lox3类型较多。脂氧酸缺失大豆的分布以南部最多,北部最少,缺失类型则以中部最丰富。  相似文献   

8.
大豆脂氧酶分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豆脂肪氧化酶分析鉴定技术是将大豆种子中分离与纯化的脂肪氧化同工酶,利用遗传分析、免疫、色谱分析、显色等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检测品种的脂氧酶缺失类型。随着无腥味大豆育种研究的深入,现已育成品种的商品化生产,食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对大豆脂肪氧化酶鉴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笔者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的生物特性、遗传学特点及其各种分析鉴定技术的优缺点、灵敏度和适应范围,并且认为,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选择有益材料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辅助育种和食品加工的鉴定为目的,使用最经济有效的检测手段是快速准确筛选缺失品种的合理策略。进一步讨论了大豆脂肪氧化酶分析鉴定技术运用于辅助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泉豆 17 是以浙 9703 为母本、南春 20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6-2017 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区域试验,2 年每 667m2 平均产量为 155.2kg ;2018 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47.1kg。泉豆 17 粗蛋白质含量 46.15%,粗脂肪含量 18.56%,蛋白含量脂肪含量之和为 64.71%,为高蛋白质品种。2020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 20200001),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 20210078),适合在福建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江西省南部、湖南省南部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三类优品质新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遗传距离远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优异材料几率大的原理及遗传学上性状互补的原理,选用国内综合性状优异的推广品种作母本,国外引进的缺失脂肪氧化酶(Lox)、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的优质种质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首次将改进的SKTI、Lox和IF生化标记检测技术与大豆品质育种相结合,准确地进行了大豆品质的多隐性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基因的跟踪和辅助选择,在国内外首次创造出一批缺失SKTI、缺失Lox、SKTI和Lox双缺及高异黄酮(IF)含量的特异优质大豆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
非变性PAGE在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脂肪氧化酶检测复杂、费用昂贵、剧毒试剂对人体影响等问题,研究出一种安全、快速而经济有效的大豆脂氧酶检测技术。以Suzuyutaka脂氧酶缺失近等基因系和非缺失类型大豆冀豆12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探索非变性PAGE分析大豆脂肪氧化酶,通过对不同样品浓度、电泳条件和分离胶浓度的比较,摸索鉴定大豆Lox缺失类型的最佳条件。通过电泳条件优化分析发现,电泳样品中预样品的浓度为30%、分离胶浓度为11%、电泳时间为6 h时,3种脂肪氧化酶分辨清晰度最高;通过重复电泳的相对迁移率分析,表明在上述电泳条件下的检测结果比较稳定且重复性好;通过3种脂肪氧化酶酶带与缺失酶带对照比较和分子量测定两方面验证了所得到的3条脂肪氧化酶酶带。非变性PAGE是一种简单、经济、快捷而安全的检测分析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的方法,因而可以用于资源分析、良种繁育以及生产、收购和加工利用中的大豆脂氧酶缺失类型鉴定。  相似文献   

12.
大豆中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是高蛋白和优质油料作物,自古以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对改善国民膳食营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但豆油的不稳定性以及豆制品具有的豆腥味,影响人们对大豆的更有效利用.大豆中存在约占总蛋白含量1%的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能催化空气中氧对不  相似文献   

13.
商豆1099是由商丘市农科所最新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在河南省、国家黄淮海区试中,产量连续夺取6个第1位。2003年通过国审,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08。蛋白质含量42.34%,脂肪含量20.8%-23.8%,合计63.14%-66.14%,超过国家优质大豆标准(蛋白质+脂肪总计63.0%)。高产、优质品种在示范推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该品种的最大优点是脂肪含量高,可达23.32%,比普通大豆品种高3~5个百分点,是黑龙江省已推广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最高的,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而且还深受俄罗斯等外商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中黄 1 8原名中作 95 -88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经有性杂交结合酶学检测选育而成。该品种组合为中品 6 6 1×Century 2 ,母本中品 6 6 1为黄淮海地区主栽优良品种 ,具有高产、抗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强等优点 ;父本Century 2为美国的优良品种Centu ry(不含脂肪氧化酶 -Lox)近等基因系。 2 0 0 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品质好 (低豆腥味 )、早熟、高产、稳产、抗病 ,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低豆腥味的优质大豆新品种。特征特性 中黄 1 8属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 5 0cm左右 ,茎…  相似文献   

16.
脂肪含量是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黄淮海区试南组5年夏大豆区域试验测定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脂肪含量的综合气候关键期为9月上、中旬(鼓粒中后期),主导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对其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子脂肪氧合酶缺失体类型的加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磨和湿磨条件下, 研究各种大豆种子脂肪氧合酶缺失类型控制豆腥味的效果, 结果表明不同缺失体类型控制豆腥味的效果受到加工条件的影响. 缺失一种或任意两种脂肪氧合酶的大豆材料并不能获得最佳控制豆腥味的效果, 全缺类型才能获得最佳控制豆腥味效果. 各缺失类型干磨的TBA值都明显高于相应材料浸泡后(浸泡7h和14h)湿磨的  相似文献   

18.
大豆新品种──通农11通农11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所1979年以地方品种大粒为母本,以通农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1995年通过省级审定。该品种是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为45.77%,脂肪含量为16.85%,是吉林省中熟大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垦农21号是以农大5687号为母本,宝丰7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2005年2月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一般产量3000—3450kg/hm^2,平均增产5.81%,脂肪含量高达23.21%,异黄酮含量高达4.748‰,有望成为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1986-2010年大豆审定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黑龙江省1986~2010年间审定推广的275个大豆品种的子粒蛋白质、脂肪和蛋脂总量等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审定的大豆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最高值均高于1986~1990年的最高值,其中,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最高值显著提高,与品种推广年代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说明近年来大豆品质育种尤其是高油育种取得较大进展。育成蛋白质含量高于45.0%的大豆品种8个,脂肪含量在23.0%以上的品种9个,蛋脂总量在63.0%以上的品种2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