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衣的形态 地衣的彤态多种多样。科学家们根据地衣的外形特征,将地衣分为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三个基本类型。 左上图和中上圈是叶状地衣。左上图是酾衣,民间称“青蛙皮”,生于海拔3500米-3900米的林问树干及林下苔藓层,可食用(该图中肺衣上表面边缘生的淡红色小盘状物是它的是子囊盘,从子囊盘中能产生子囊孢子,地衣体从而进行有性繁殖)。中上圈是黄袋衣,生于海拔2000米-4500米的云杉、冷杉及柳树干上,偶见岩石表面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空气污染与地衣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一个氟源周围的地衣生态地植物学状况作了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依据地衣种类成分,分布高低,原植体大小以及繁殖器官的发育状况等因素来划分污染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多样的石蕊 石蕊属的地衣外形大都很漂亮,是地衣中醒目的一类。迄今已报道的中国石蕊属地衣共118种,其中云南的石蕊属地衣分布据估计接近100种。 云南是我国地衣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目前发现的地衣种类约为全国种类的一半以上。 上图是长在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岩石表面上的细枝石蕊,和它伴生在一起的绿色植物是苔藓。 右上图是生于海拔4300米杜鹃林下的硫磺石蕊,拍摄地点在云南省德钦县的白马雪山。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氟源外不同距离上移植了十种地衣,结果表明地衣受害死亡的面积与移植距离,暴露时间有密切相关,也与空气中的氟浓度密切相关,提供了研究方法和以指裂梅衣的死亡面积多少确定污染程度的标准。对十种地衣在自然环境下慢性氟中毒和二十一种地衣在人工薰蒸下急性氟中毒的症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松萝属地衣植物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地衣酸和地衣多糖,地衣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地衣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松萝属地衣植物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地衣酸和地衣多糖,地衣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地衣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神奇的地衣和苔藓吕凤霞,刘永平当你漫步山野,常常会见到在岩石、土壤或树皮上厚厚地覆盖着一层地衣或苔藓。也许你认为它们既没有高大的乔木那么引人注目,也没有争妍的花草那样艳丽多姿,不会有多大用途。其实不然,拿植物学家的话说,地衣和苔藓都是大有研究和开发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农架地区次生林主要原生树种与引进树种树干附生地衣多样性的差异,为该地区的地衣多样性保护和次生林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样线法调查神农架地区次生林7个原生树种和3个引进树种的树干附生地衣,运用Estimate S 9.1.0软件包计算各树种预期地衣丰富度,统计各树种地衣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长型组成,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并评估单株、树种和种组水平的群落多样性特征,最后采用系统聚类法对10个树种的地衣群落进行聚类。【结果】10个树种树干地衣预期丰富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引进树种的预期地衣丰富度均值高于原生树种;10个树种的树种内地衣丰富度和树种间地衣丰富度变异均较大,但原生树种组和引进树种组间无差异;引进树种和原生树种树干地衣的优势种类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小刺褐松萝、大哑铃孢、流苏茶渍和日本珊瑚枝4种地衣在原生树种上成为优势种,橄榄斑叶梅和裂树花则只在引进树种上成为优势种,引进树种中新出现了美国树花、裂树花和侯氏树花等地衣;不同生长型地衣在树种间的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原生树种地衣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具有锐齿槲栎最低而川鄂柳最高的特点,而引进树种组具有华山松马尾松日本落叶松树的趋势;原生树种地衣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略高于引进树种组;10个树种的地衣群落可以聚成与优势地衣组成相关的3类,而3个引进树种分属其中一类。【结论】神农架地区次生林拥有较高的地衣丰富度;10个树种的树干附生地衣群落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优势种组成、部分地衣的宿主偏好方面存在差异,说明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树种多样性对于地衣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华山松等用材树种的引进及其种群动态对该地区地衣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图中的蘑菇,是目前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大的担子地衣——绿色地衣小荷叶的子实体(子实体就是繁殖器官),2012年发现于我国滇西北。它出现的季节性很强,通常一年中仅有不到1个月生长时间,因此十分罕见。在子实体下的绿色鳞片状物体就是地衣体。在全球已知的地衣中,约90%隶属于子囊地衣类,少于10%为担子地衣。目前,全球已知的担子地衣有11属,仅约30种。因此,绿色地衣小荷叶的子实  相似文献   

10.
1867年以前,地衣是种什么样的植物,一直是个谜。后来,这个秘密才被一位瑞士——德国植物学家揭开。 地衣是植物王国中最特殊的一类。在裸露的岩石上、砖瓦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绿色的毛茸茸的地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资源进行调查,发现湖北省地衣1个新记录属,即癞屑衣属,对应3个湖北省地衣新记录种,分别为膜癞屑衣、灰白癞屑衣、淡蓝癞屑衣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为湖北省地衣资源研究和利用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经济地衣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地衣植物10属31种,其中以肺衣属(Lobaria)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对所涉及的地衣种类按照不同利用价值做了一般性分析,对该处地衣的保护利用的措施也作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薄层层析(TLC)和微量结晶(MCT)方法,对新疆5属34种叶状地衣的化学成份进行了检测,报道了所含的主要地衣化学成分,并依据检测结果,首次对所检测种类地衣进行了聚类分析,对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物种组成成分,以及探讨影响该地区树附生地衣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附生地衣覆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点进行分组,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附生地衣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共有49种隶属于15科30属。2)根据DCA分析将该地区树附生地衣划分为3个样点组,样点组1共有地衣22种,总盖度为2.639%,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603;样点组2共有地衣27种,地衣总盖度为3.717%,物种多样性最大为1.972;样点组3:共有地衣12种,地衣总覆盖度为1.036%,物种多样性最小量为0.871。3)CCA排序结果表明:低海拔区,人为干扰强度高,地衣多样性较低;中海拔区,森林郁闭度高,湿度适中,干扰较少,地衣多样性较高;高海拔区,森林郁闭度较低,树种较少,光强度较强,干扰较少,主要以壳状地衣为主,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地衣又称翠云草、层层草 ,属真菌与藻湿类的共生体。对环境要求与兰花相似 ,喜阴、喜润、怕燥、怕强光长照。把它点缀在兰花盆中 ,可调节温度和温度 ,保持兰叶、兰花不被泥水污染。地衣繁殖最好是在兰花翻盆换土、上盆定植时进行。可选择叶状地衣或枝状地衣进行繁殖。这些地衣在盆中层层叠叠 ,形成海绵状 ,浇水施肥很容易渗透。地衣上盆前 5天 ,花盆停止施肥浇水 ,将新鲜地衣稀稀地铺在兰花盆中压紧 ,撒一层培养土 ,约 2mm厚 ,浇透水可见地衣 ,移到荫润处培养。如干燥季节 ,可将盆面盖上黑色湿布 ,早盖晚揭 ,盖揭前后淋透水 ,15天左右就能…  相似文献   

16.
松萝属地衣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但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作用的研究少、起步晚、基础资料积淀薄弱,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在综述了松萝属植物的初生代谢产物多糖(地衣多糖、异地衣多糖、半乳甘露聚糖、地衣杂多糖)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地衣酸(单苯环衍生物、缩酚酸类、缩酚酸环醚类、二苯并呋...  相似文献   

17.
地衣形如野草,但并非植物。地衣由真菌、细菌、藻类等三种以上的生物体组成,纠合在一起,共生共荣,形成一个微小的生态体系。地衣具有顽强的适应性,能够生长在几乎任何地方。在适合的条件下,地衣会蔓生于古老的大教堂彩色玻璃上、会覆盖在被弃置  相似文献   

18.
<正>地衣,不同于藻类和苔藓,是地衣型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共生而形成的群落,是自然界中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地衣的分布范围极广,从南北两极到赤道,从高山到沙漠都有分布。这样渺小的生命如何适应不同环境,不断开拓疆土、延续生命?作者在文中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9.
1866年,法国人第1次提出地衣类从城市减少消失的问题,20世纪前半叶,地衣类从欧洲许多大城市中心消失,被称为“地衣沙漠”.1960~1970年,由于大气污染严重,用地衣类作为生物指标的研究增多。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地衣、苔藓、藻类、真菌常常长在一起,外形也有相似之处,容易被人们混淆。 地衣,在分类学上被归到真菌界。事实上地衣体由菌丝与藻细胞共生而成。地衣作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形态上极其丰富,有类似叶片状的、树枝状的,也有紧贴基物呈壳状的。地衣由于其特殊结构,能够产生很多其他物种所不具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松萝酸等,这一特性使得它的颜色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