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陕西蚕病流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虹  王进 《蚕业科学》1995,21(4):243-247
通过历年盒种产茧量、干茧病蛹及蚕期蚕病调查,得知养蚕技术、养蚕形式、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陕西蚕病的流行分布。近几年危害生产的主要是僵病、多角体病及微粒子病。各地由于养蚕形式、技术、地理及气候差异,蚕病发生轻重不同。僵病流行比其它蚕病受养蚕技术、地理、气候影响更明显。多角体病流行与僵病不同,有较明显的垂直传播特点。微粒子病自1989年发现之后,蔓延迅速,其病原首先来自从疫区调入的带毒蚕种。  相似文献   

2.
刘晓华 《四川蚕业》2013,41(2):52-53
<正>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养蚕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劳动力缺失已成为农村发展蚕桑产业的突出矛盾。乐至县在培育养蚕大户,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农村养蚕劳力不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5年来,乐至县养蚕户由4.9万户下降到2.87万户,但户均年养蚕由3.7盒提高到5.1盒,稳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12年,乐至县全县发种14.8万盒,户均年养蚕超过5盒,蚕茧单产达到31.2kg,生产蚕茧4600t,蚕茧产值1.36亿元;蚕桑综合利用产值2.05亿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4亿元。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桑树栽培和家蚕的饲养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力,特别是5龄饲养期和熟蚕上蔟阶段劳力需求量大、时间集中。我县上  相似文献   

3.
<正>泾县位于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传统的栽桑养蚕大县。蚕桑生产收入曾经是该县蚕农家庭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蚕比较效益下降,养蚕规模显著萎缩,到2014年全县有桑园面积2 500hm~2,养蚕农户有1.6万户,年饲育蚕种仅3万盒(其中春蚕2万盒;中秋0.1万盒;晚秋0.9万盒),秋蚕的饲养量更少,只有春蚕的一半。当前影响泾县蚕农养晚秋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蚕桑承包到户后,千家万户养蚕如何做好蚕病防治工作,以达到蚕业持续高产丰收是蚕桑技术推广部门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养蚕成绩不稳定,盒种产茧量连续下降,尤其从1986年开始的三年间年平均盒种产茧量均在37kg以下,低于1986年前十年的任何一年,蚕农又产生“养蚕危险”的恐惧心理。1988、1989二年中笔者选择过去养蚕比较高产稳产的柴夹岙、上洞坑二个村进行调查,发现近几年盒种产茧量连续下降,蚕农的生产情绪低落,其原因是: 一、饲育组织型式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如东县2019年组织全龄配合饲料(人工饲料)养蚕示范6批次,饲养蚕种35.0盒.开展家蚕人工饲料养蚕实践,可为探索饲料养蚕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奉化县莼湖乡吴家埠村蚕桑专业户吴存良,以其精良的养蚕技术,创造了1983~1985年连续三年盒产超50公斤,盒值超200元的好成绩(表1)。其中1985年养蚕五期28盒,产茧1445公斤,茧款收入6472元,平均盒产50.7公斤,亩产茧183公斤,亩值817元。全家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蜂蜜中的珍品———巢蜜能形成批量生产 ,我们试制成功了一种多功能巢蜜盒和巢蜜格。现介绍如下。我们选用的材料是进口优质无毒性ABS工程塑料。在大小及厚薄上设计的比较合理 ,一般挤压不易破损。这种巢蜜格装在标准巢框上为六格式 ,分为上层三格下层三格 ,每格长为 1 3 8厘米 ,高为 9 5厘米 ,宽为 3厘米。两面四个角分别高出格框 0 5厘米。它的优点是利于大众化生产 ,其产品大小适中 ,每盒巢蜜装平后净重 50 0克左右 ,巢蜜盒和巢蜜格的重量为1 3 0克 ,盒盖为透明状 ,不用开盒就能观看产品。因盒盖与巢蜜平面有 0 5厘米的间隔 …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东山坞村民组有桑园2.65hm2,自1998年以来,市蚕桑站与中溪镇农技站在该组开展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承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8~2000年年均发种138盒,年均产茧5658kg,盒种产茧41kg,667m2桑产茧143.2kg,年均饲养量和养蚕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9.
如东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创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几年江苏省如东县开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研究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生产示范情况,通过开发应用物联网蚕室环境控制技术,如东县2010—2017年累计推广人工饲料共育小蚕11 672.0盒蚕种,2011—2017年成功示范应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201.7盒蚕种,并对桑叶粉加工技术进行了探索,建设家蚕人工饲料生产厂1座,生产家蚕人工饲料11.7 t。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范,建立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支熟练掌握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队伍,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认识。同时还分析了我国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集成创新推进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进程和有计划地扶持建设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示范基地等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洲泉5区个乡镇,是桐乡县西部密集型养蚕区,年产量占全县的1/6左右,群众有丰富的养蚕技术经验,盒种产量较高。1983~1987年全年平均盒种产茧量在35~38kg之间,属于稳产高产地区。但从1988年起盒种产茧量趋于下降,中秋30060盒蚕种,平均盒产仅28.7kg,比前5年同期平均盒产下降7.19kg;1989年春蚕38452盒,平均盒产33.16kg,比前6年同期平均盒产低9.04kg,夏、早秋蚕的盒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摸清低产原因,洲泉农技站组织乡村二级辅导员共15人,分成4组,到突出低产的村民组,抽样调查26户蚕农,对蚕  相似文献   

11.
宁国市中溪镇东山坞村民组桑园实际面积2.63hm2,自1998年以来,市蚕桑站与中溪镇农技站在该组开展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承包,取得较好的效果.从1998年到2000年,3年年均发种138盒,年均产茧5 658kg,盒种产茧41kg,667m2桑产茧143.2kg,年均饲养量和养蚕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其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产实践证明,蚕病是威胁蚕茧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养蚕冒风险”,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忧。1986年,我们对主要蚕区的高家、莲花两个重点茧站范围内的全年各蚕期,进行了养活指数、茧质和经济收入、盒产、盒值等方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明确了蚕病发生、危害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千家万户养蚕,行之有效的消毒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3.
集体农庄养蚕者的成就察尔钊省察尔钊区高永基集体农庄——这个集体农庄经全苏农业展览会批准为养蚕业的参加者。集体农庄每年缴出大量的家蚕茧(1954年缴出17,000公斤),并且是土库曼共和国最好的养蚕集体农庄之一。集休农庄1950年饲育了73盒蚕种,而现在为213盒。1954年每盒蚕种收茧70公斤。察尔钊委种场给养蚕者很大的帮助。它供应集体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16,(4):8-13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5年全年组织全龄人工饲料养蚕8批80.984盒,累计生产蚕茧2 086.45kg,平均盒种产茧25.76kg;累计使用粉体饲料8 785.0kg,平均生产1kg鲜茧使用粉体干料4.21kg;平均1kg鲜茧666粒;平均蚁蚕结茧率70.35%;平均良蛹率63.63%;干壳量平均8.60g;粒茧平均丝长1 137.74m,平均解舒率55.17%,平均纤度1.986dtex,清洁平均98.13分、洁净平均96.17分。其中,晚秋蚕和冬蚕期平均盒种产茧分别达到39.33kg和37.86kg,生产1kg鲜茧使用粉体干料分别为3.44kg和3.63kg,蚁蚕结茧率分别为87.78%和86.69%,粒茧丝长分别为1 192.6m和1 298.5m,清洁皆为98.5分,洁净分别为98.88分和97.50分。形成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初步建成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平台,构建了未来集约化、产业化养蚕生产雏形,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推广应用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 单盒蚕种产茧量的多少取决于盒种饲育蚁蚕头数的结茧率和单粒茧重量,结茧率和粒茧重量直接关系蚕农的养蚕经济效益,蚕农的经济效益又影响着蚕桑生产的正常发展。近几年,我县桑蚕结茧率逐年下降,蚕茧产量连年减产,严重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蚕桑生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桑园速生丰产和桑叶收获、养蚕省力化,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2020年,在淳安县汾口小蚕共育专业合作社宋祁蚕桑基地进行大蚕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和常规片叶育对比试验,经试验得知,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除盒蚕种产茧量、盒蚕种产值分别比嫁接桑片叶育低10.7%和9.7%;但是每667 m2桑园多养蚕种18.7%,多产茧5.9%,产值多7.1%,用工量少32.2%,净收入多25.8%,有效地降低农户采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现代蚕桑产业实现省工节本、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凯磊 《中国蜂业》2003,54(6):24-24
石家庄市蜂疗研究所门诊部集多年蜂疗实践 ,研制成了一盒多用的蜂针治疗捕蜂盒 ,即蜂针治疗捕蜂盒、育王盒、邮运蜂王盒 ,同时可用于囚王、诱王和储备蜂王。多用蜂盒研制成功积极地推动了我国蜂疗事业的发展。现将多用蜂盒制法介绍如下 :一、多用蜂盒的构造及组装工艺1 材料 :透明聚苯乙烯或聚脂2 制作工艺 :一次注塑成型3 部件 :①上盒盖一个、②下盒底一个、③双用锁销两个、④推拉挡板一个。4 外型尺寸 :1 0 0mm× 70mm× 4 0mm (壁厚2mm ) ,上盖有 2mm直径通风孔 335个。见图 1。二、多用蜂盒的使用方法在多用蜂盒下盒底饲料槽内放入…  相似文献   

18.
我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著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培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蚕桑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现有桑地33.6万亩,长势喜人。1988年全年饲养蚕种94.11万盒,产茧35202t,亩桑饲养蚕种达2.8盒,产茧105kg。1989年又上了新的台阶,饲养蚕种107.58万盒,比1988年增加13.47万盒,增长14.31%。1984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养蚕种9.83万盒,增长速度近15%,随着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养蚕模式正在向省力高效的饲养模式转变,为探明小蚕标准化共育、5龄斜面立体条桑育和方格蔟自动上蔟等省力高效养蚕技术的应用效果,2016年分别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户开展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蚕标准化共育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稳定的蚕茧产量,比未采用小蚕标准化共育的平均盒种产茧量提高11.23%;5龄期采用斜面立体条桑育比普通片叶育平均盒种产茧量提高27.75%;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的应用,较传统的人工拾取法上蔟盒种用时减少81.35%。若将3种省力高效的养蚕技术结合应用,对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蚕农增收增效的目的,继续保持养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蚕桑生产上具有较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盒种产茧量同单位面积产茧量和茧质有密切关系。春蚕盒产茧量下降是全省较普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养蚕粗放经营、茧丝质量不高的现状。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对各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