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蛋氨酸铜添加量对2~4月龄长毛兔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含铜酶活性的影响。选用180只刚剪完胎毛的2月龄蒙阴长毛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以蛋氨酸铜为铜源,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20、40、 80和160 mg/kg铜,配制6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铜添加量对长毛兔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铜添加量的增加,ADG先增加后降低,F/G先降低后增加,当铜添加量为40 mg/kg时,ADG最高,F/G最低,但与铜添加量为20 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铜添加量对产毛量、毛直径、皮张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铜添加量对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氮(UN)含量以及白球比(A/G)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铜添加量的增加,血清GLB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铜添加量对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铜蓝蛋白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铜添加量为20 mg/kg时,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铜蓝蛋白的活性最高,分别为69.33 U/mL和227.30 U/L。铜添加量对血清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肝脏指数、肾脏指数、心脏指数、脾脏指数亦无显著影响(P0.05)。依据本试验结果并考虑环保要求,以蛋氨酸铜为铜源时,推荐2~4月龄长毛兔饲粮中铜添加量为20 mg/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C对长毛兔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的5月龄长毛兔7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兔,雌雄各半。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800、1 200 mg/kg的维生素C。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800 mg/kg维生素C时,能显著提高夏季长毛兔的毛长、日采食量和料毛比(P0.05),极显著提高长毛兔的产毛量和产毛率(P0.0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800 mg/kg维生素C时,能极显著提高夏季长毛兔血清T-SOD、GSH-Px活性(P0.01),极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P0.01)。综合考虑,夏季长毛兔饲粮中维生素C的最适添加量为800 mg/kg。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钴添加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代谢、胰腺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和钴代谢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断奶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兔。5组试验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1、0.4、1.6、6.4 mg/kg钴(以硫酸钴的形式)的试验饲粮,经7 d预饲后进行为期53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饲粮钴添加水平对饲粮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钴的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M和CP的表观消化率在钴添加水平为1.6 mg/kg时最高,钴的表观消化率在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最高。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粪氮(FN)、可消化氮(DN)、氮表观消化率(NAD)、氮生物学效价(NBV)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食入氮(IN)、尿氮(UN)、氮沉积(RN)、氮利用率(NUR)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IN、RN和NUR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并均在钴添加水平为1.6 mg/kg时最高,而UN则逐渐降低。饲粮钴添加水平对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钴添加水平为1.6 mg/kg时最高。饲粮钴添加水平对血清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钴添加水平为1.6 mg/kg时最低。饲粮钴添加水平对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粪、尿、肌肉、脾脏和肾脏中钴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粪、尿、肌肉、脾脏和肾脏中钴含量均持续增加。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断奶至3月龄獭兔饲粮钴适宜添加水平为0.4~1.6 mg/kg(饲粮中钴含量实测值为0.60~1.83 mg/k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太子参茎叶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日龄"大×长"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4个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 000、1 500 mg/kg的太子参茎叶多糖,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Ⅰ和Ⅱ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升高(P0.01),Ⅰ、Ⅱ和Ⅲ组的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2)Ⅱ和Ⅲ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或P0.05)。3)Ⅰ、Ⅱ和Ⅲ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补体3(C3)、补体4(C4)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升高(P0.05);Ⅱ和Ⅲ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显著升高(P0.05)。4)Ⅰ、Ⅱ和Ⅲ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Ⅱ和Ⅲ组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太子参茎叶多糖可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ADG,降低腹泻率,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太子参茎叶多糖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碘添加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80只平均体重为(780±50)g的35日龄断奶新西兰肉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0.1、0.5和2.5 mg/kg碘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日粮碘添加水平对平均日增重(ADG)有显著影响(P<0.05),0.1和0.5 mg/kg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碘添加水平对料重比(F/G)有显著影响(P<0.05),0.5 mg/kg组的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1 mg/kg组(P<0.05).日粮碘添加水平对血清常规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碘添加水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0.5 mg/kg组的I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日粮碘添加水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碘添加水平对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碘添加水平的增加,T3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当碘添加量为0.5 mg/kg时T3含量达到最大值.日粮碘添加水平对血清四碘甲腺原氨酸(T4)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日粮中碘适宜添加量为0.5 mg/kg(基础日粮碘含量为0.22 mg/kg).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含石榴皮、艾叶、南五味子和吴茱萸)提取物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取8 kg、3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107 mg/kg+黄霉素40 mg/kg(对照)及0.05%、0.10%和0.2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28 d。试验2:选取11 kg、4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3组,无抗组采用基础饲粮,另外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67 mg/kg+黄霉素20 mg/kg(抗生素组)和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试验期35 d。试验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0.10%的添加量具有较好的ADG,比对照组提高2.44%。试验2结果显示:与无抗组相比,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仔猪ADG显著提高21.39%(P0.05),使血清中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铜蓝蛋白(CER)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仔猪ADG显著提高15.07%(P0.05),使血清中尿素氮(UN)、LDL-C和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替代饲用抗生素(金霉素+黄霉素),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具有抗应激和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低水平蛋氨酸锌(Zn-Met)或硫酸锌(ZnSO_4)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利用的影响,确定生长育肥猪饲粮中锌的适宜添加量,实现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排泄物中锌对环境的影响。选用体重为(33.70±2.76)kg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3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 Zn-Met、40 mg/kg ZnSO_4和80 mg/kg ZnSO_4(以锌元素计)。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分生长期和育肥期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锌对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锌能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40 mg/kg Zn-M et组血清T-SOD和GSH-Px活性最高,血清MDA含量最低;而血清Cu Zn-SOD活性随ZnSO_4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以80 mg/kg ZnSO_4组最高。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Zn-Met显著提高锌、铜和锰表观吸收率(P0.05),而饲粮添加ZnSO_4只显著提高锌表观吸收率(P0.05),且随ZnSO_4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40 mg/kg Zn-Met组锌表观吸收率最高。综上所述,饲粮添加Zn-Met或ZnSO_4没有显著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但显著改善了生长育肥猪的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的表观吸收率;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育肥猪饲粮中ZnSO_4的添加量需低于80 mg/kg,而40 mg/kg Zn-M et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04只53日龄体重相近新西兰肉兔,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铁,铁添加形式为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纯度为98%。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有影响显著(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铁添加水平的增加,ADG先增加后降低,F/G先降低后增加;当饲粮铁添加水平为100 mg/kg时,ADG最高,F/G最低。2)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铁添加水平的增加,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先增加后降低,当饲粮铁添加水平为50 mg/kg时最高。3)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肝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铁添加水平为50、100、200 mg/kg时,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铁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血液中铁、铜、钙、锌、镁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铁添加水平对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饲粮中适宜的铁添加水平为50~100 mg/kg。  相似文献   

9.
1~21日龄黄羽肉鸡饲粮铜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血清铜含量等的影响,以探讨1~21日龄黄羽肉鸡铜的营养需要量。选用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雏鸡144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组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80 mg/kg铜),组2、3、4、5、6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6、32、64 mg/kg铜。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1)饲粮添加4和64 mg/kg铜显著提高试鸡平均日采食量( P<0.05),饲粮中铜添加水平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P>0.05)。2)与对照组相比,8 mg/kg组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 P<0.05),而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胸腺和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 P>0.05)。3)与对照组相比,8、16、32和64 mg/kg组血清和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6、32、64 mg/kg铜显著降低血清铜蓝蛋白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16、32和64 mg/kg组血清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铜添加水平对肝脏铜含量和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 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为获得较好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性能,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铜适宜添加水平为8 mg/kg,加上基础饲粮铜含量2.80 mg/kg,则该阶段黄羽肉鸡铜需要量为10.80 mg/kg;以血清CuZnSOD活性为依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估测得到1~21日龄黄羽肉鸡铜需要量为13.38 mg/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铁添加水平对1~4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造血功能和铁代谢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铁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80、120、160、200 mg/kg铁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80~120 mg/kg铁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五龙鹅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80~12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3)饲粮中添加8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80~20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120~200 mg/kg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红细胞压积(P0.05或P0.01);4)饲粮中添加160~20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总铁结合力(P0.05),显著提高鹅血清中转铁蛋白饱和度(P0.05);饲粮中添加12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8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尿酸含量(P0.05)。由此可见,以最佳生长性能为目标,1~4周龄五龙鹅饲粮中铁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9.56~116.91 mg/kg。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日粮铜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产性能、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新西兰断奶肉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以五水硫酸铜形式添加20、40、80和160 mg/kg铜的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对生长肉兔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P=0.002 4),对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粮铜水平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403,P=0.0436),对白蛋白、白球比、尿素氮、总胆同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铜水平极显著影响血清胰岛素的含量(P=0.005 9),显著影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P=0.024 8),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铜适宜添加水平为40~80 mg/kg(日粮实际含量为50~90 m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肌肉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200只体况相近的1月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5、45、135 mg/kg铜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中铜含量的实测值分别为8.19、13.59、23.78、54.08、143.68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饲粮铜添加水平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5 mg/kg时,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均达到最高值。饲粮铜添加水平对毛皮重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毛皮面积及毛皮厚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5 mg/kg组的毛皮重量显著高于45、135 mg/kg组(P0.05),但与15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肌肉滴水损失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肌肉p H45 min和黄度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肌肉剪切力及亮度、红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5 mg/kg时滴水损失有最小值,p H45 min有最大值。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食入氮、尿氮、沉积氮、氮利用率及氮生物利用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粪氮、氮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铜添加水平为15 mg/kg(饲粮中铜含量的实测值为23.78 mg/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黄鳝对饲料中铜的需求量及铜在黄鳝组织中的蓄积规律,为确定黄鳝配合饲料中铜水平和保障黄鳝食品安全提供依据。试验以五水硫酸铜为铜源,采用等对数间距的形式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36.8、135.7、500.0 mg/kg的铜,实测饲料铜水平分别为14.21、23.95、37.01、135.63、499.63 mg/kg,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投喂初重为(62.09±1.07)g黄鳝60 d后测定生长指标、形态参数、体成分、组织铜蓄积量和血清生化指标。每种饲料投喂4个养殖箱(重复),每个养殖箱投放30尾黄鳝。结果显示: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升高,黄鳝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为先升高后降低,饲料系数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在饲料铜水平为37.01 mg/kg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均表现最佳。饲料铜水平对黄鳝全鱼、肝脏、肠道、脾脏及皮肤铜蓄积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肾脏和肌肉铜蓄积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各组黄鳝肌肉铜蓄积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黄鳝不同组织铜蓄积量表现为肝脏>肠道>脾脏>全鱼>皮肤,其中499.63 mg/kg铜组肝脏铜蓄积量超过国家食品中铜安全限量标准(50 mg/kg)。饲料铜水平对黄鳝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及溶菌酶(LZM)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升高,黄鳝血清谷丙转氨酶(GP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先升高后趋于平稳,其中血清GPT活性表现为135.63、499.63 mg/kg铜组显著高于14.21、23.95、37.01 mg/kg铜组(P<0.05),血清Cu-Zn SOD活性和T-AOC表现为37.01、135.63、499.63 mg/kg铜组显著高于14.21、23.95 mg/kg铜组(P<0.05)。由此得出,摄食适宜铜水平的饲料可提升黄鳝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铜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降低黄鳝的生长性能。铜主要蓄积于黄鳝肝脏及肠道,摄食高铜饲料会引发黄鳝肝脏铜蓄积量超标,并存在肝脏损伤风险,但对肌肉的食用安全性未见显著影响。以饲料系数及增重率为评价指标,60~95 g的黄鳝对饲料中铜的需求量为44.29~45.84 mg/kg。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营养[消化能(DE)+粗蛋白质(CP)]水平对妊娠及泌乳獭兔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4.73±0.42)kg的经产母獭兔 100只,随机分成 5组(每组 20个重复,每个重复 1只),分别饲喂 10.5MJ/kgDE+18% CP、10.5MJ/kgDE+16% CP、10.0MJ/kgDE+17% CP、9.5MJ/kgDE+18% CP、9.5MJ/kgDE+16% CP的试验饲粮。试验从母兔配种开始至仔兔 45日龄结束。结果表明:饲粮营养水平除显著影响断奶窝重(P=0.0365)外,对妊娠及泌乳獭兔其他繁殖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营养水平显著影响妊娠獭兔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0.0439)以及胆固醇(P=0.047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25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248);妊娠獭兔血清生殖激素未受饲粮营养水平的影响(P>0.05);饲粮营养水平显著影响泌乳獭兔血清总蛋白(P=0.0369)、尿素氮(P=0.0473)、胆固醇含量(P=0.0232);除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外,泌乳獭兔血清其他生殖激素均未受饲粮营养水平的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CP水平在 16% ~18%、DE水平在 9.5~10.5MJ/kg范围内变动时,饲粮营养水平对妊娠及泌乳獭兔繁殖性能、血清生殖激素基本无影响,但会影响部分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明饲粮锌水平对鹅再生羽绒品质、血清指标及毛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5月龄健康霍尔多巴吉鹅128只,采绒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占1/2。4组试验鹅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锌水平为31.68 mg/kg)中添加0、60、120和180 mg/kg一水合硫酸锌(ZnSO4·H2 O,折合成锌的添加量分别为0、21.79、43.57和65.36 mg/kg)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均可增加再生羽绒的千朵绒重以及背部、腹部、胸部绒朵长度,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再生羽绒的羽枝细度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锌添加量为43.57和65.36 mg/kg时显著低于锌添加量为0和21.79 mg/kg时(P<0.05)。2)当饲粮中锌添加量为65.36 mg/kg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锌添加量为0和21.79 mg/kg时(P<0.05);当饲粮中锌添加量为43.57 mg/kg时,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锌添加量为0、21.79和65.36 mg/kg时(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对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B)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对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浓度产生了影响显著(P<0.05),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浓度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锌添加量为21.79 mg/kg时,血清中GH和IGF-1浓度均最高,血清中PRL浓度则在锌添加量为43.57 mg/kg时最高。4)血清中锌含量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锌添加量为43.57 mg/kg时达到最高。血清中钙和铁含量则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趋势。5)毛囊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锌添加量为43.57 mg/kg时最高,显著高于锌添加量为65.36 mg/kg时(P<0.05)。毛囊中IGF-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各添加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锌水平为31.68 mg/kg的基础饲粮中添加21.79~43.57 mg/kg锌(使饲粮锌水平达到53.47~75.25 mg/kg)可提高鹅血清中AKP活性以及GH、PRL和IGF-1浓度,影响血清钙和铁含量,提高再生羽绒的千朵绒重与绒朵长度,降低羽枝细度,还可以调节毛囊发育相关基因EGF和IGF-1的表达,从而促进羽绒再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日粮不同锌添加水平和锌源对2~3月龄生长肉兔生产性能、血清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金属硫蛋白-1(MT-1)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月龄新西兰肉兔7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以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形式添加40、80和120 mg/kg锌,预试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日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肉兔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I)影响显著(P<0.05);不同锌水平对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肝脏CuZn-SoD和GSH-Px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随日粮锌水平的增加,肝脏、肾脏MT-1mRNA相对表达丰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1),80 mg/kg添加水平时2种锌源MT-1mRNA相对表达丰度均达到最高.MT-1mRNA相对表达丰度可以作为评价动物机体锌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饲粮对断奶小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功能、血清抗体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将40头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小母猪按日龄[(35±1)日龄]和平均体重[(14.01±0.86)kg]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ZEA水平的测定值为0 mg/kg),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及1.5 mg/kg ZEA[ZEA水平的测定值分别为(0.52±0.07)mg/kg、(1.04±0.03)mg/kg和(1.51±0.13)mg/kg]。预试期10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饲粮ZEA对断奶小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ZEA显著降低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0.5、1.0和1.5 mg/kg ZEA)活性、猪瘟(1.0和1.5 mg/kg ZEA)和伪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1.5 mg/kg ZEA)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1.0和1.5 mg/kg ZEA)(P0.05),而显著升高了血清丙二醛(MDA,0.5、1.0和1.5 mg/kg ZEA)含量(P0.05)。随着饲粮中ZEA水平的升高,断奶小母猪的料重比呈一次线性降低趋势(P=0.075),血清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病毒(猪瘟、伪狂犬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抗体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均呈一次线性降低(P0.05),而血清MDA含量则呈一次线性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0.5 mg/kg的ZEA足以诱导小母猪的氧化应激反应,1.0 mg/kg的ZEA能够显著降低断奶小母猪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