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研究牛膝多糖对血鹦鹉部分非特异性免疫与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8.0±3.5)g的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synspilum♀为试验对象,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8%、14%的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并在高脂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0.05%、0.10%、0.20%、0.40%的牛膝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试验共分为6个处理组(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A~D试验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5尾血鹦鹉,用基础饲料及5种试验饲料分别投喂6组试验鱼,养殖周期为28 d,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第7、14、21、28天取样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呈降低趋势,且在添加量为0.20%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糖(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脂蛋白脂酶(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力也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使用牛膝多糖作为添加剂,可提高血鹦鹉肝脏抗氧化能力与LZM活力,同时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建议牛膝多糖添加量为0.40%,并连续投喂14 d。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投喂不同饵料鱼对翘嘴鳜鱼苗生长的影响,用鲤鱼(水花、乌仔)、大鳞鲃(水花)和二者混合(1∶1)3种方式分别喂养鳜鱼苗[(1.61±0.03)g]。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末质量均差异显著(P0.05),混合组鳜鱼苗的体质量为6.10 g,高于鲤鱼组(5.82 g)和大鳞鲃组(4.91 g);增质量率(WG)依次为混合组(288.22%)鲤鱼组(256.72%)大鳞鲃组(197.58%),且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显著(P0.05),混合组最高,大鳞鲃组最低;各处理组间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肥满度(CF)结果显示摄食鲤鱼组(2.48%)和混合组(2.83%)饵料的鳜鱼苗肥满度高于大鳞鲃组(2.26%),但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鳜鱼苗的日摄食量和体质量随饲养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果显示,单独投喂大鳞鲃组的鳜鱼苗生长效果最差。综上所述,作为翘嘴鳜鱼苗养殖的配套饵料鱼,可以考虑采取不同饵料鱼搭配投喂,兼顾饵料鱼的可得性、适口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在锦鲤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肌肉组成、体色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300尾初始体质量为(147.22±4.51)g的锦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0.05‰、0.10‰、0.20‰、0.40‰)的微生态制剂粉剂,养殖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0‰微生态制剂组,锦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32.25%、26.19%,饲料系数显著降低25.98%;各试验组成活率、体表色度值无显著变化;各试验组的鱼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粗灰分含量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剂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各试验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SOD、AKP、LSZ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0.20‰的添加组最高,分别为69.84 U/m L、12.72 U/m L、14.21μg/m L,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24.33%、27.70%、26.00%。综上,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鱼体肌肉成分、提高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适宜添加量为0.20‰。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维生素C(Vc)对大鳞鲃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3.50±0.41)℃、pH值8.03±0.07条件下,选取体质量(3.71±0.60)g的大鳞鲃幼鱼,测定了氨氮对大鳞鲃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析了水体添加Vc对大鳞鲃幼鱼死亡率以及鳃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大鳞鲃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34.95、33.84、31.42、30.02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3.00 mg/L。在96 h氨氮全致死质量浓度胁迫下,大鳞鲃幼鱼死亡率随水体Vc添加量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2的96 h LC_(50)氨氮胁迫下(胁迫组),水体添加50 mg/L Vc后,大鳞鲃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4、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48~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水体添加80 mg/L Vc后大鳞鲃幼鱼SOD活性在24~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AT和GSH-px活性在48~96 h均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其中GSH-px活性在24~96 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氨氮胁迫下,大鳞鲃幼鱼的死亡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水体添加Vc可提高大鳞鲃幼鱼鳃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耐氨氮胁迫能力,降低大鳞鲃幼鱼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鳞鲃Barbus capito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采用豆浆、蛋黄、丰年虫和轮虫投喂仔鱼,并对仔鱼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日龄后,各试验鱼体质量和体长迅速增加;轮虫组大鳞鲃仔鱼生长情况最佳,14、19、24日龄时,其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蛋白质含量为16.45%,脂肪含量为8.79%;其次是丰年虫组,24日龄时仔鱼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分别为1545.2mg、22.509 mm和88.7%,显著高于蛋黄组和豆浆组(P0.05);蛋黄组仔鱼14日龄之前全长和体质量增长较快,后期增长不明显;豆浆组仔鱼生长速率和成活率最低。研究表明,14日龄可能是大鳞鲃仔鱼开口的关键点,用小球藻培育的轮虫最适合作为大鳞鲃仔鱼的开口饵料,前期可配合使用蛋黄等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饲料不同虾青素添加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为(3.00±0.10) g/尾的大鳞副泥鳅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称量鱼体质量并计算生长指标,测定试鱼体成分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结果】试验期间大鳞副泥鳅成活率为100%。大鳞副泥鳅的终末体质量、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抛物线回归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大鳞副泥鳅平均增重率最大时的最适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151.06 mg/kg,饲料效率最大时的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157.04 mg/kg。当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大鳞副泥鳅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指标,大鳞副泥鳅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00~151.06 mg/kg。  相似文献   

7.
大鳞鲃幼鱼氨基酸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体质量为(11.29±0.07) g的健康大鳞鲃,共分2个处理组(蛋白饲料组和无蛋白饲料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根据试验前后鱼体氨基酸变化分别得到大鳞鲃日增加氨基酸和日维持氨基酸需要量,并根据两者之和得到氨基酸日需要量。结果表明:1)从大鳞鲃生长状况看,与蛋白饲料组相比,无蛋白饲料组鱼体末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P<0.05)。2)从体成分变化情况看,与蛋白饲料组相比,无蛋白饲料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3)如大鳞鲃饲料蛋白水平为43%,饲料利用率为90%,日投饵率为3%,大鳞鲃氨基酸日需要量为(mg/100 g):苯丙氨酸25.54,蛋氨酸15.80,精氨酸36.08,赖氨酸53.76,亮氨酸49.95,苏氨酸25.05,缬氨酸25.99,异亮氨酸25.33,组氨酸 19.94;大鳞鲃饲料中氨基酸含量为(g/100 g):苯丙氨酸0.85,蛋氨酸0.53,精氨酸1.20,赖氨酸1.79,亮氨酸1.67,苏氨酸0.84,缬氨酸0.87,异亮氨酸0.84,组氨酸 0.66。  相似文献   

8.
一种复合中草药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一种复合中草药对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0.10%、0.20%的复合中草药,以空白饲料组为对照,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为30尾草鱼。通过测定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和组织溶菌酶(Lysozyme,LSZ)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atase,SOD),评价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实验组草鱼白细胞吞噬能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白细胞吞噬能力显著高于0.05%组(P0.05)、与0.20%组无显著差异(P0.05)。0.05%组、0.10%组和0.20%组的血清LSZ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63%、28.60%和21.96%(P0.01)。0.10%组肝胰脏的LSZ活力极显著高于0.05%组和对照组(P0.01),0.2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鳃LSZ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复合中草药对血清和肝胰脏的SOD活力无显著影响。但对草鱼鳃SOD活力有显著影响,0.10%组和0.20%组鳃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中草药可通过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组织溶菌酶(LSZ)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增强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中草药为无抗生态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9.
那西肽对肉仔鸡生长及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20%的那西肽预混剂,进行肉仔鸡饲养试验,研究那西肽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日粮营养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0.10%那西肽组的肉仔鸡增重比对照提高了22.2%(P0.05);但各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以添加0.10%那西肽组的最优,提高了8.5%(P0.05);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方面,各添加组较对照依次提高了4.7%、6.9%、5.7%,差异显著(P0.05)。钙、磷表观消化率方面,各添加组都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添加0.10%那西肽组的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7%和5.9%,差异显著(P0.05)。添加0.10%和添加0.20%那西肽组的十二指肠脂肪酶和胰脂肪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9%、20.3%和87.2%、28.8%。表明那西肽提高饲料消化率、促进肉仔鸡生长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72头遗传背景相似、平均体重为(6.68±0.23)kg的28日龄的"长×大"断奶仔猪,以研究丁酸钠(SB)和甘露寡糖(MO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试验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2头仔猪。9个处理分别饲喂含0、MOS0.10%、MOS0.20%、SB0.05%、SB0.05%+MOS0.10%、SB0.05%+MOS0.20%、SB0.10%、SB0.10%+MOS0.10%、SB0.10%+MOS0.20%的饲粮。预试期为3d,正试期28d。结果表明:28~41d时,饲粮中添加SB0.10%+MOS0.10%可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并降低料重比(P0.05);28~55d时,添加SB0.05%+MOS0.20%、SB0.10%+MOS0.10%和SB0.10%+MOS0.20%显著提高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前两者还降低了仔猪料重比(P0.05);仔猪平均日采食量以0.10%SB+0.10%MOS组最高(P0.05);仔猪注射卵清白蛋白(OVA)后第7天,饲粮中添加SB0.05%+MOS0.20%、SB0.10%、SB0.10%+MOS0.10%及SB0.10%+MOS0.20%的仔猪血清OVA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SB与MO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水平均没有体现互作效应。由此可知,丁酸钠与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水平有促进作用,尤其以丁酸钠0.10%+甘露寡糖0.10%的组合效果最佳,但在本试验条件下两者未表现出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C(分别为0、0.5、1、2、4 g/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2个月,研究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1 g/kg,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其脾体指数(P<0.05),然而对大口黑鲈的饲料系数、成活率、肥满度、内脏比指数以及肝体指数等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前5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P<0.05),第6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为2g/kg以上时,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活力(P<0.05);试验前3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后30 d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下降;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证明,维生素C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口黑鲈饲料中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分别于含45%和30%鱼粉的配方中配比上述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58.69±0.07)g的大口黑鲈53 d。结果显示:30%鱼粉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组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大米蛋白组(P0.05),而摄食量显著低于大米蛋白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鱼粉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玉米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对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可以使大口黑鲈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由45%降至30%;去皮豆粕与玉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的替代效果优于去皮豆粕与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壳寡糖对红鳍东方鲀血液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barides,COS)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清和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29.2±3.1)g的红鳍东方鲀600尾,随机分为C0、C1、C2、C3 4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000、2000 mg/kg的壳寡糖,经56 d饲养后,测定其血液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其攻毒耐受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全血中血小板数量(P0.05),各项指标随壳寡糖添加量的增加整体呈升高趋势;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壳寡糖能明显提高红鳍东方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哈维弧菌的抵抗力。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2000 mg/kg壳寡糖能够提高红鳍东方鲀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大蒜素对鲫Carassius auratu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鲫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0、500mg/kg的大蒜素,并对鲫进行42 d的养殖试验,其中试验的第1~28天饲喂含大蒜素的试验饲料,第29~42天饲喂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结果表明:与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相比,添加25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鲫血清补体C3活力(P0.05),而添加500 mg/kg剂量的大蒜素则能显著抑制鲫血清补体C3、C4活力(P0.05),改投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后,该剂量组C4活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50、50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鲫血清、肝胰脏、肾脏和脾脏中溶菌酶(LZM)活力(P0.05),改投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的14 d内,250、500 mg/kg剂量组血清LZM活性及500 mg/kg剂量组肾脏和脾脏LZM活性仍有显著升高(P0.05);添加25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脾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添加500 mg/kg大蒜素能显著提高血清和脾脏中NO含量(P0.05),但该剂量显著抑制肝胰脏NO含量(P0.05),250、500 mg/kg剂量组肾脏中NO含量在第42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研究表明,鲫基础饲料中大蒜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50 mg/kg。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浮萍Lemna minor对黄金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抗氧化和消化能力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2.99±1.95)g的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为38.5%~38.6%)、等能(12.2 MJ/kg)的饲料,分别记为D1(对照)、D2、D3、D4、D5、D6饲料组,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养殖时间为8周。结果表明:D6饲料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添加水平为3%的饲料组(P0.05),而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D6饲料组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饲料组间淀粉酶活力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D4与D6饲料组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且D6饲料组丙二醛(MDA)活力显著最低(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浮萍的添加水平在14%时,有利于黄金锦鲤的生长,并能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与消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6.
几种添加剂对哲罗鲑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哲罗鲑Hucho taimen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中用流水饲养,研究了小肽、柠檬酸、氯化钠和大蒜素对哲罗鲑(6.35g±0.21g)摄食、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周期为56d,水温9.2—14.1℃。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小肽后,显著提高了哲罗鲑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体成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5%柠檬酸和1.0%氯化钠对哲罗鲑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0.5%柠檬酸组哲罗鲑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25mg/kg大蒜素显著降低了哲罗鲑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鱼体水分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降低(P〈0.05),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几种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消化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为(6.48±0.23)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us为试验对象,探讨4种单体氨基酸L-脯氨酸(L-Pro)、L-组氨酸(L-His)、L-丙氨酸(L-Ala)、L-甘氨酸(L-Gly)(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5%、1.0%)对日本鳗鲡摄食率、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经40 d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的L-His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10%、2.07 %/d、85.88%,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70 %/d、81.63%,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Pro时,日本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74%、1.98 %/d、85.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Ala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3%、1.92 %/d、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0%的L-Gly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1%、1.90 %/d、84.3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单体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生长效果依次为L-His>L-Pro>L-Ala>L-Gly.  相似文献   

18.
以VC磷酸酯为VC源,配制VC添加量分别为0mg/kg(对照组)、100mg/kg、200mg/kg的3组实用饲料,喂养体重(614.9±6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60d,探讨VC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100mg/kg或200mg/kg,均可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草鱼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肌纤维直径和肝脏VC含量随V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饲料中VC添加量≥100mg/kg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VC添加量达200mg/kg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实用饲料中添加VC能促进草鱼成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以生长性能为指标,草鱼成鱼饲料中适宜的VC添加量为10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