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黄皮果全果、果核和果皮(含肉)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 MS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山黄皮果挥发油有24个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91%.含量较高的有(+)-4-蒈烯(43.14%),肉豆蔻醚(34.43%),异松油烯(8.29),(+)-柠檬烯(4.16%),β-甜没药烯(1.51%)和3-蒈烯(1.45%)等,不同成分在果核和果皮(含肉)中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姜红宇  李怡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3-10314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成熟桂花果皮含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纸片法对未经处理的果皮,果皮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液分别预试验,初步探索成熟桂花果皮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成熟桂花果皮含有氨基酸和肽、有机酸、甾体、黄酮体、香豆素和萜类内酯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含双键的萜类化合物、皂素或脂肪酸盐等成分.[结论]成熟桂花果皮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桂花果皮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桂花果皮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从黄皮果核、黄皮果皮、黄皮枝叶3个部位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峰面积归一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皮果核挥发油中鉴定出4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78%;枝叶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1.36%;果皮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5.10%。3个部位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烯类、醇类等,但主要成分类型及含量差异很大;果核和果皮中的很多成分都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4.
何忠梅  王慧  包海鹰  白冰  刘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46-10648
[目的]研究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期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即从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从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13种化合物是相同的。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17种萜类化合物,6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9种萜类化合物,12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2种千里光挥发油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即栽培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11.60%)、α-石竹烯(13.49%)、石竹烯氧化物(8.57%)、棕榈酸(10.86%)和亚油酸(9.00%);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8.10%)、α-石竹烯(19.50%)、石竹烯氧化物(14.22%)、棕榈酸(21.45%)和亚油酸(13.66%)。[结论]该法测定出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这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蜜柚果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蜜柚果皮中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蜜柚果皮挥发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63种组分,占出峰物质总量的60%,主要为烯类、醇类、萜类、醛类、脂肪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黔产牛至叶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牛至鲜叶经水蒸汽蒸馏制取挥发油,得率0.67%。我们应用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检出47个组分,鉴定出已知化合物34个,占挥发油成分全量的97.47%。主要化学成分为7-辛烯-4-醇、3-辛酮、月桂烯、对-聚伞花素、△^4-蒈烯、枯茗酸、香荆芥酚等萜烯、酚、萜醇及脂肪酮、环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合理利用云南厚壳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GC-MS分析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成分。[结果]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7%。主要成分为δ-杜松烯(20.55%)、β-古芸烯(16.66%)、匙叶桉油烯醇(8.09%)、α-可巴烯(3.16%)、1,2,3,4,6,8α-六氢-1-异丙基-4,7-二甲基萘(2.36%)和杜松-1,3,5-三烯(2.33%)等。[结论]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芳香族和烷烃类物质,该研究为合理利用云南厚壳桂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丽昌  王宁  杨先会  邓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05-5806,5809
[目的]分析和鉴定假臭草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假臭草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通过NIST化合物谱库检索,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所提取各组分在该化学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分离出27个峰,确认了其中的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8%。新鲜假臭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大牻牛儿烯D,含量23.63%;石竹烯,含量14.95%;α-杜松醇,含量8.00%;6-亚甲基-1,5,5-三甲基-环己烯,含量6.79%;(+)-表-双环倍半水芹烯,含量6.02%。[结论]新鲜假臭草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还含有少量的羧酸和芳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以校园植物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的花瓣为材料,用水蒸气索氏提取法提取自然阴干、40、50、60℃4种干燥条件下白玉兰花瓣的挥发油,计算挥发油的出油率,用GC-MS获得其挥发油各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谱,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自然阴干、40、50、60℃条件处理下,分别鉴定出62、53、48和46种化合物,分离的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类成分总量的92.21%、89.29%、89.48%和87.59%。4种不同干燥处理样品的挥发油共有成分有46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和萜醇类化合物。石竹烯为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成分,其次为芳樟醇、(E,E)-1-甲基-5-亚甲基-8-异丙基-1,6-环癸二烯、乙酸松油酯、α-松油醇、4-萜烯醇和桉叶油素。  相似文献   

10.
刘顺珍  刘红星  张丽霞  黄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68-15970,15972
[目的]分析金橘叶和金橘果皮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橘叶和金橘果皮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检测金橘叶和金橘果皮中的挥发油组分,比较两者挥发油组分的异同。[结果]金橘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7种成分,占总量的91.37%;金橘果皮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4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96.23%。金橘叶和金橘果皮挥发油中都含有α-蒎烯、芳樟醇、β-石竹烯等13种物质。[结论]两种原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同,且相同的13种成分其含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八角金盘茎、叶、花(果实)中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八角金盘不同部位中精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金盘茎、叶和花(果实)的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成分,通过计算机检索,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八角金盘不同部位精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八角金盘3个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9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倍半萜,其次是脂肪族化合物,其共有成分有30种,分别占总精油相对含量的(茎)64.55%、(叶)77.90%和(花(果实))69.40%。[结论]八角金盘不同部位中精油的组成以及含量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陆静金  夏泉  刘守金  潘成罡  李言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37-138,147
[目的]对比分析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黄芩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在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中地上部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新植二烯(7.26%)、维生素E(7.42%)和5-烯-3-豆甾酮(11.31%)等,地下部分高含量的成分主要为亚油酸(14.05%)、油酸(8.47%)、Bis(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5.29%)和麦角醇(4.51%)。虽然地上和地下部分在主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含有部分相同化合物,如橙花叔醇、棕榈酸、邻苯二甲酸、角鲨烯、4-烯-3-豆甾酮及部分烷烃类。[结论]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烃、酸、烯烃、酯、醛、甾醇等类,该研究为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覃文慧  冯旭  李耀华  牛晋英  郭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03-12004,12084
[目的]研究广西山胶木鲜、干品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01%,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22.83%)、β-罗勒烯(7.19%)、植醇(6.90%)、β-蒎烯(6.79%)、α-蒎烯(5.97%)和石竹烯氧化物(5.95%)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3.89%,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3.22%)、β-罗勒烯(7.78%)、二环大根香叶烯(7.24%)、α-石竹烯(5.89%)和α蒎烯(5.42%)等;两者共有成分有30种。[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山胶木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香槟玫瑰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槟玫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蒸馏提取法从香槟玫瑰花干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46种主要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7.77%。香槟玫瑰花挥发油的主要组分分别为乙醇(8.23%)、异丁醛(18.94%)、α-蒎烯(4.73%)、芳樟醇(4.09%)、乙酸金合欢酯(4.31%)、橙花醇(4.59%)、香茅醇(15.59%)、乙酸香茅酯(3.91%)、异丁香酚甲醚(2.58%)、缬草醛(7.73%)。[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香槟玫瑰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钰  吴娟  颜仁龙  彭括  阿萍  周先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73-13674,13679
[目的]对藏产鳞腺杜鹃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4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70%。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18.30%)、柠檬烯(14.85%)、萘(11.78%)、β-蒎烯(8.81%)、γ-松油烯(5.54%)、反式丁香烯(4.57%)、橙花叔醇(3.19%)、间伞花烃(2.99%)、氧化石竹烯(2.37%)和β-月桂烯(2.03%)等。[结论]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份为首次报道,为鳞腺杜鹃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董然  南敏伦  刘洪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00-17901
[目的]分析长白山特有种单头橐吾叶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片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0个色谱峰,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2%。单头橐吾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50.00%),其次是植物醇,z-α-反式-香柠檬醇,环戊甲酸-3-异丙叉-龙脑酯,7-亚甲基-2,4,4-三甲基-2-乙烯基-双环[4,3,0]壬烷,3,7-二甲基-6-辛烯-1-醇甲酸酯,而石竹烯和正十六酸的相对含量均在3.00%以下。其中,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占总挥发油的52.17%,2种醇类和2种酯类分别占24.00%和10.44%,1种烷类占5.43%。[结论]鉴定出的9种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检出,是开发祛痰止咳及强身类药物的重要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17.
当归藤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藤不同部位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当归藤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当归藤根中鉴定出1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7.67%;从当归藤茎中鉴定出3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88%;从当归藤叶中鉴定出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11%。[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苦楝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苦楝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苦楝子挥发油,用气相色谱(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72个色谱峰,鉴定出6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76%。[结论]苦楝子挥发油中,己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是其主要成分,其中己酸占总挥发油量的19.560%。  相似文献   

19.
赵文彬  谭勇  朱芸  相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00-10502
[目的]对大果阿魏的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寻找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药用替代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从大果阿魏叶挥发油中分离出84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78种化合物;树脂胶挥发油分离出77个成分,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阿魏挥发油,方法简便、准确,该研究结果对寻找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代用品及为扩大阿魏药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九眼独活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四川省青川县和茂县产九眼独活(Aralia cordataThunb.)根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差异。[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川县和茂县产九眼独活根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成分。[结果]分别从青川县和茂县产九眼独活根中鉴定出了59、36种成分,分别占其精油总量的57.150%、45.867%。青川县产九眼独活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α-没药醇(4.093%)、海松醛(18.857%)、sclarene(6.750%)、松香酸(3.900%)、13β-methyl-13-vinyl-7-en-3-one-podocarp(4.238%)等;茂县产九眼独活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α-没药醇(2.502%)、海松醛(10.732%)、[1R-(1R*,3E,)]-3,7-dien-12-ol,4,8,12,15,15-pentamethyl-bicyclo[9.3.1]pentadeca(10.209%)、海松酸(12.305%)等。[结论]青川县和茂县产九眼独活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不同地区九眼独活商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