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提高江西烟叶工业可用性,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适用下部烟叶摘除法对江西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叶面积、单叶重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经济性状、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1 d摘除下部叶,第10叶位(中部叶)和第16叶位(上部叶)烟叶的叶面积、单叶重及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高于其他摘叶时间。同一摘叶时间下,摘除5片下部叶时烟株叶片单叶重、上等烟比例均高于摘除2片叶处理,上部叶比例增加1.8%~3.2%。随着摘除下部叶时间推迟,上部叶比例降低,而中部叶和下部叶比例增加。打顶后1 d摘除2片下部叶时,C3F和B2F等级烟叶的评吸质量最好。综合烤烟生长及产质量性状,打顶后1 d摘除2片下部叶适宜作为生产中优化烟叶结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27-29
为提高不同叶位烟叶可用性,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研究烤烟不同叶位与单叶重、等级结构、等级质量相关性。结果表明,打顶后留叶数20片,烤后下部叶(1~7叶位)、中部叶(8~13叶位)单叶重随叶位的升高而增加,下部叶平均单叶重6.57 g,中部叶平均单叶重11.55 g,上部叶平均单叶重10.56 g;随着叶位的升高,烟叶等级质量逐渐提升,产值、均价以中部叶最高,上部叶次之,下部叶最低。下等烟比例以下部叶最高,第1、2叶位(脚叶)所占比例最大,上部叶次之,主要产生叶位为第19、20叶位(顶叶),中部叶最低。中等烟比例以下部叶第5、6叶位最高,上部第18叶位次之,中部中等烟主要产生于第8、9、10、11共4个叶位,以第9叶位为最高。中部叶上等烟比例最高,上部叶次之,下部叶最低;第7叶位(下部)、第8~13叶位(中部)、第14~17叶位(上部)可产生上等烟,占全株留叶数的55%。  相似文献   

3.
不同打叶时间对烤烟产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打叶时间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以湘烟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6种不同打叶时间处理烤烟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1)烤烟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均受打叶时间影响极显著。(2)随着摘除脚叶时间的推迟,烤烟色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多酚在采收上部叶时弃采一片顶叶情况下逐渐增高而在圆顶情况下打掉顶部一片叶时先降低后增高;烟碱质量分数在中部叶先减少后增加而在下部叶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摘除顶叶时间的推迟,烤烟色素、多酚和中上部叶烟碱质量分数逐渐降低;下部叶烟碱质量分数在打顶时摘除脚叶情况下逐渐降低而在打顶后5 d或10 d摘除脚叶时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认为,湖南省桂阳县以打顶时及时清除3片脚叶、圆顶时及时打掉顶部一片叶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江西烟区摘除下部烟叶的时间和打叶数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养分含量和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打叶时间下,摘除5片叶处理的中部叶和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低于摘除2片叶的处理,氮、烟碱含量高于摘除2片叶处理。打顶后第1天摘掉下部叶的处理,下部和上部烟叶的氮含量最高,但打叶时间对中部叶氮含量影响较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摘除下部2片叶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质量较好,而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叶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提升烟叶质量。综合中、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分析,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2片烟叶的生产模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优。  相似文献   

5.
摘除下部鲜烟叶对江西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江西烟区摘除下部烟叶的时间和打叶数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养分含量和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打叶时间下,摘除5片叶处理的中部叶和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低于摘除2片叶的处理,氮、烟碱含量高于摘除2片叶处理。打顶后第1天摘掉下部叶的处理,下部和上部烟叶的氮含量最高,但打叶时间对中部叶氮含量影响较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摘除下部2片叶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质量较好,而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叶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提升烟叶质量。综合中、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分析,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2片烟叶的生产模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烤烟栽培过程中施氮量与打顶时间协同作用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优化烤烟栽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翠碧1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6个不同施氮肥水平和打顶时间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产量、内在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叶面积、中下部叶平均单叶重及烟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均明显增加;推迟打顶可增加株高、茎围和叶面积,降低中下部叶平均单叶重;其中以高施氮(120.0 kg/ha)现蕾打顶处理烟株产量最高(2116.05 kg/ha),而中等施氮量(97.5 kg/ha)现蕾打顶处理产值最高(48481.95元/ha);施氮量增加可促进烤后烟叶烟碱含量增加,推迟打顶则可降低烟叶烟碱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打顶时间的推迟,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下降.[结论]在福建烤烟产区,翠碧1号烤烟品种在75.0~97.5 kg/ha的施氮量下进行现蕾打顶,有利于保障烟叶产量及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田间不适用烟叶消除叶片数对烤烟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参试品种,采用摘除脚叶数和二次打顶叶数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打叶数对烤烟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打叶数对烤烟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均有极显著影响;摘除脚叶数对上部叶钾离子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烟碱含量、中下部叶钾离子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二次打顶叶数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影响差异极显著,对中部叶烟碱含量和下部叶钾离子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对中上部叶钾离子含量影响不大.当二次打顶叶数相同时,烤烟色素含量随摘除脚叶数增多逐渐减少;在摘除相同脚叶数时,色素含量随二次打顶叶数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绿原酸含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综合分析认为,各处理以摘除2片脚叶、二次打顶摘除1片顶叶增产提质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砚山县优化烟叶结构和提高烟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筛选适宜毕节烟区最优的打叶留茎技术。[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留叶数水平下打叶留茎打顶方式与常规方式的烟叶产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差异。[结果]第10叶位叶面积以留叶数14片常规打顶(A1)最优,留叶数18片打叶留4个节位茎秆(C3)最差。产量以留叶数18片打叶留4个节位茎秆(C3)最高,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则以留叶数16片打叶留2节位茎秆(B2)最优,以留叶数14片常规打顶(A1)最差。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以留叶数16片打叶留2节位茎秆(B2)最好,以留叶数14片常规打顶(A1)最差。感官质量评吸得分以留叶数16片打叶留2节位、4节位茎秆(B2、B3)最好,以留叶数14片常规打顶(A1)最差。[结论]留叶数16片打叶留2个节位茎秆和4节位秸秆组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打叶数量对烟叶等级结构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下部叶和顶部叶不同打叶数量设置10个处理,开展不同打叶数量对烟叶等级结构及工业可用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鲜烟重量、干烟重量、单叶干重、鲜干比存在显著差异并与打叶数量呈正相关;各处理产量与叶数、减产量与打叶数量呈正相关;均价、上等烟、上中等烟比例随打叶数量的增加而提高,低次烟比例随打叶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以打顶后及时清除下部34片不适用烟叶和上部1片顶叶的处理,产量稳定,等级质量结构最优,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打叶时间对烟叶等级结构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寻找最适合的打叶方法,为秦巴山地烤烟生产的高产优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打叶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打顶时及时清除下部3片不适用烟叶,圆顶时及时打掉上部一片顶叶的方法,能够使烟株均衡生长,提高烟叶成熟度,获得较高的产量、产值和较优的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运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邵阳烟区不适用鲜烟叶的田间摘除叶片数和时期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摘除下部叶片数量主要影响烤烟上部烟叶的开片度、叶片厚度、平衡含水率、叶质重;摘除下部叶片数和摘除时期以及摘除顶叶片数主要影响烤烟上部烟叶的单叶重和含梗率。邵阳烟区稻田烤烟优化烟叶结构以打顶时摘除下部2片烟叶和倒数第1烤时摘除顶部1片烟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研究打顶时期、有效留叶数对中上部叶质量及等级构成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顶时间推迟和有效叶片数增加,烟株的株高、节距增加,上部叶叶面积降低;中、上部叶烟碱含量降低,上部叶糖分和钾的积累量增加。留叶数22片左右,现蕾后10d打顶(中心花开放50%左右)可以获得较高比例上等烟叶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处理不适用烟叶,提高烤烟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间处理上部不适用烟叶对烤烟生长、产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留叶(16~18片叶)(对照)相比,打顶后进行不适用烟叶处理不利于上部烟叶的伸展,但对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的影响较小。打顶后进行不适用烟叶处理,烟叶产量比正常留叶降低了6.14%~13.17%,但是增加了上中等烟叶比例。打顶后30 d进行上部不适用烟叶处理的产值最高,2年的产值分别较正常留叶增加了11.40%和4.24%。综合看来,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打顶后30 d进行上部不适用烟叶处理能够获得较好的产质量和化学品质。  相似文献   

14.
邹诗恩  田仁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297-13299,13377
[目的]为兴烟一号(Nicotiana glauca L.)在黔西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打顶(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与留叶数(20、25、30、35片/株)对兴烟一号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株高显著增加,茎围和节距则变小;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株高显著增加,节距显著变大,叶片稍变大。随着留叶数的增加,产量和产值增加,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呈现低-高-低的趋势;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产量显著增加,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以初花期打顶的较好。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先增后减;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钾氯比降低,两糖差以初花期打顶的较好。[结论]兴烟一号宜选择初花期打顶,留叶30或35片/株,此时烟株的农艺性状较好,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烟叶经济性状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打顶留叶数对丹东烟区烤烟产量、质量和焦油释放量的影响,为优质低焦油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安排留叶20片,18片(对照),16片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调查分析在正常打顶时期不同留叶数对烤烟产质量及焦油释放量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打顶留叶20片时烟株农艺性状得到改善,田间发病情况较轻,产量、产值均高于对照,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但烟气焦油释放量高。[结论]打顶留叶20片为较适宜处理,此时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效益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时期优化结构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时期优化烟叶结构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有助于促进烟株叶片开展,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促进烟株干物质积累;T1处理增加烟叶干鲜比,增强烟株抗逆性;化学成分方面表现为T3处理较好。综合来看,烟株采烤时3片脚叶留烟株不进烤,采收结束时留2片顶叶不进烤,有助于促进烟叶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为田间优化烟叶结构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时间打顶和去除底脚叶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打顶时间适当推迟,可改善外观质量,提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产值和产量略有降低,均价稍有提高。2)随着去除底脚叶时间推迟,顶叶成熟期推迟,叶片数极显著减少,株高、节距和最大叶宽略有增加,外观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有所提高,产量极显著降低,产值显著降低,均价显著提高。以30%~50%中心花开放时打顶,当天去除4片底脚叶有利于提高烟叶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四川盐源高海拔(2 000~2 400 m)烟区二次去叶对烤烟等级结构、部位结构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在打顶时单株常规留叶20片的基础上,再次去除1~3片下脚叶和1~4片顶部叶,进行小区试验,考察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部位构成、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次去叶,会导致产量、产值下降,但可提高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部叶比例;去除3片上部叶,有利于提高均价、中部叶比例和上部叶感官品质;延迟二次去叶,中部叶比例更高,弃采则上等烟比例更高。盐源高海拔烟区单株采取打顶时去除1片脚叶,15 d后去除或弃采3片顶叶的措施,优化烤烟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移栽期对贵烟5号叶片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置4个移栽期处理对贵烟5号叶片出叶速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所有处理的出叶速度、干物质积累速率、氮素积累速率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移栽期的推后,生长过程中平均出叶速度表现为T2T3T4T1,70 d时叶片数T2为33.4片/株,较其它处理多0.2片/株~1.0片/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表现为T2T3T1T4,70 d时T2为176.4 g/株,较其它处理多4.9 g/株~18.3 g/株;氮素平均积累速率为T2T3T4T1,70 d时,T2为2 554.13 mg/株,较其它处理高65.89 mg/株~240.37 mg/株。综上所述,叶片主要生长特征T2表现较优,T3次之,T1、T4表现较差,因此,从有利于叶片生长的角度看,建议贵烟5号在贵阳的移栽期为4月15日~4月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